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兰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兰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兰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从交通角度评判项目方案的合理性,规范兰州市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结合兰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四版)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铁路货运北环线,南至南绕城高速公路,东至兰州高新区榆中园区东部边界,西至京藏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

其他区域建设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交通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交通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交通影响的交通设计、交通管理方案和措施。

第四条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应在选址或报建阶段进行。

第五条建设项目在选址或报建阶段依规定需做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及意见函。

第八条单独报建的学校类、交通类、混合类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不设启动阈值,均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第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审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前,将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送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第十条红古区、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所在地相关管理部门自行组织评价或委托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评价。

第三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第十一条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会同规划、国土、公安、建设等部门及相关专家进行联合审查。

第十二条项目建设单位向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评审申请、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及审查报告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联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项目建设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深化、完善,并报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核准通过的项目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意见函。

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1. 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城市规划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街区规划等。

2.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旨在指导城市的长远发展。

兰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兰州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包括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人口布局等方面的目标。

2.2 城市功能分区将兰州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开发区等,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

2.3 交通规划规划兰州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共交通等,确保城市交通畅通。

2.4 环境保护重视城市的环境保护,包括绿化、水源保护、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规划。

区域规划是指对城市功能区域的规划,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

3.1 区域发展战略确定兰州市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合理规划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

3.2 用地规划规划兰州市各个区域的用地布局,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3.3 环境保护重视区域的环境保护,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规划。

4. 街区规划街区规划是指对城市街区的规划,包括道路布局、建筑设计等。

规划兰州市街区的道路布局,合理规划道路宽度、道路交叉口等。

4.2 建筑设计根据街区规划要求,指导兰州市的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的高度、外观等。

5. 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建设管理的支持,相关管理制度应制定和完善。

5.1 规划许可建立规划许可制度,规定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5.2 建设监管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管,确保建设过程符合规划要求。

审时度势,及时对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6. 结论兰州城市规划技术规定是指导兰州市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规范,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保障兰州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甘政发〔2010〕92号

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甘政发〔2010〕9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件甘政发〔2010〕9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建设兰州新区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兰州市拓展城市空间、全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省政府决定启动兰州新区建设。

为了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设兰州新区的重要意义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破解兰州发展的瓶颈制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壮大经济实力,实现“中心带动”跨越发展的目标。

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在兰州市以及全省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充分释放这一区域的发展潜能,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引擎”,构建与产业体系相配套、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市构架,形成统筹发展的功能布局,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有利于发挥兰州市作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支撑区域。

二、加快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战略定位:通过5—10年建设,使兰州新区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沟通全省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功能布局: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着眼于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仓储等服务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兰白核心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目 录第一部分 新区发展规划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4)第三章功能定位、职能与规模 (10)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12)第五章空间管制 (13)第六章城乡统筹规划 (16)第二部分 空间布局规划 (22)第七章空间结构规划 (22)第八章用地布局规划 (24)第九章绿化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35)第十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43)第十一章市政与综合防灾规划 (50)第三部分 发展时序与实施保障 (63)第十二章发展时序 (63)第十三章兰白经济核心区的协调发展 (65)第十四章实施保障 (68)第十五章附 则 (70)第十六章附 表 (71)第一部分新区发展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落实国家政策以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要求,依据《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规、规范、上一层次规划,结合兰州市城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编制《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思想;落实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党和中央对甘肃省的发展要求:《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围绕省政府对兰州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抓住兰州市空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的作用,推动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兰白地区的中心带动作用。

第3条规划原则(1) 区域协调发展原则从宏观区域层面对新区提出发展要求以及新区与周边地区的统筹协调两方面入手,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新区的战略发展思路,结合现状资源情况,根据发展要求,以水、土地等资源条件为前提,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提升,保障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和谐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来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的需求。

(4) 突出特色原则立足新区自身的发展基础,在产业发展、空间结构、景观塑造等方面突出新区特色。

兰州新区规划图

兰州新区规划图

兰州新区规划图兰州新区规划图是指对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规划蓝图。

这个规划图是根据兰州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需求、人口规模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而制定的。

下面是一份700字的兰州新区规划图的简要描述。

兰州新区规划图展示了兰州新区未来的基础设施布局、市政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布局等内容。

该规划图以实现兰州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为目标,力争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新兴城市。

规划图中,首先明确了兰州新区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

兰州新区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其次,规划图对兰州新区的交通网络进行了规划。

新区将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铁路等,与兰州市及周边城市形成便捷的交通连接。

规划图中还明确了兰州新区的产业布局。

新区将打造现代化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和生态宜居园区三大功能区,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此外,规划图还对新区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布局。

新区将建设现代化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和生活中心,配套建设大型购物中心、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提供优质的商业、文化和生活服务。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规定了兰州新区的绿化布局。

新区将加强绿化建设,建设公园、湿地保护区等绿色生态空间,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生态教育的场所。

最后,规划图还显示了兰州新区的人口分布和居住区规划。

新区将建设多样化的居住区,包括高层住宅、别墅区和安居区,提供不同层次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

兰州新区规划图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形象和未来发展蓝图,旨在实现兰州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环保,为兰州市和整个兰州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这个规划图的实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为兰州新区打造一个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做出贡献。

兰州市城市“四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规划说明书

兰州市城市“四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规划说明书

兰州市城市“四线”(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规划说明书一、城市“四线”规划背景自2002年至2006年3月,建设部相继发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四个管理办法,要求对城市绿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地表水体等用地,划定范围确定界线,进行控制管理。

按照以上四个《办法》,城市“四线”的划定贯穿于法定规划的各个阶段,包括总体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目前,兰州市已有的各个阶段规划中,对以上各类用地已做了相应的规划,但没有做专项的“四线”划定工作。

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但却忽视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侵占市政设施用地、绿地、河道洪道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侵占、拆毁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做法,因此迫切需要对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进行控制管理,以法定图则的方式对以上四线进行划定和控制。

2007年9月,我院受兰州市规划局的委托,编制“兰州市城市四线规划”。

本次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层面上,对兰州市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进行划定,进行统一的控制管理。

以上城市“四线”划定之后,将依据建设部所发布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依法进行管理,同时,本规划作为城市“四线”的总体规划,将为下一步编制详细规划层面的“四线”规划提供上位规划和规划依据。

2007年12月日,兰州市规划局召开了由有关专家和各部门参加的方案评审会,会后,我们根据会议纪要和专家、部门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先本次提交的是修改后的规划成果。

二、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1),《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1),《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1),《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1)4、《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5、《兰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6、《兰州市西固分区规划》、《九州开发区分区规划》《兰州市雁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市盐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彭家坪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兰州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方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于2015年7月13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划》的批复实施为我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我市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积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总体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国函〔2015〕109号,下简称《批复》)、《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兰州市总体规划批复的意见》(甘政发〔2015〕8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14〕9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的城市性质,坚持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全力推进“大兰州”建设,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兰州在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为转变城乡发展模式、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起到积极的引领协调作用,逐步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消费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兰州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兰州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兰州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08•【字号】兰政发[2012]162号•【施行日期】2012.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兰州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兰政发〔2012〕162号二○一二年十一月八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管委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国家发改委《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意见》精神,根据9月15日甘肃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就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安排意见。

一、优化完善新区各项规划(要求2012年11月底完成)(一)围绕打造独具特色、个性鲜明、彰显活力的国家级新区的总体要求,聘请经验丰富、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运用最先进的规划理念,进一步优化完善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更好地体现四大战略定位。

(牵头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新区规建局,责任领导:万里、杜正喜)(二)突出兰州新区规划建设特色,体现独特的风貌、色彩、文化元素,科学、超前布局行政商务区,优化完善城区建设规划,编制好控制性详细规划。

(牵头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新区规建局,责任领导:万里、杜正喜)(三)兼顾当前与长远发展需要,优化兰州新区城市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供电、交通、公共服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交通局、新区规建局,责任领导:万里、宋智虎、巨洪程、李文生)(四)依据国家、省上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优化完善兰州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杜绝随意选择和布局产业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一、前言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前言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

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

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

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

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

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部门征询意见。

2010年11月23日,陆武成书记主持召开四大家联席会专题研究了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成果,就兰州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与定位、城市空间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2010年12月12日,总规纲要成果通过兰州市规划局主持召开的纲要成果评审会,充分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010年12月14日,陆武成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四大家联席会议专题审议了四版总规纲要成果,各位领导、各个部门对纲要成果进行了充分讨论。

2011年1月7日总规纲要成果通过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持召开的省规委会审查。

2011年1月28日,总规纲要成果通过甘肃省人民政府刘伟平省长主持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

2011年3月29日-4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召开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会,原则通过第四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审查会意见,项目组完成了《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果编制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三十日,欢迎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踊跃提出意见和建议。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一、规划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1)市域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2)规划区规划区范围为:兰州市市辖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红古区;永登县的连城镇、河桥镇、树屏镇、秦川镇、中川镇,皋兰县的什川镇、忠和镇和九合镇榆中县的城关镇、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甘草店镇、连搭乡、马坡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上川镇和龙泉寺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

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

其中,永登县的秦川镇和中川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树屏镇、龙泉寺镇和上川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为兰州新区规划范围。

(3)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二)城市发展战略(1)动力创新战略: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业中心依托产业基础,提倡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丰富和拓展传统产业基地的内涵。

强化资源特色,突出文化引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和加强兰州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和对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

形成八大主导产业。

(2)空间拓展战略:推动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促进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为了保障兰州城市安全和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大型产业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业)跳出现有城区,在兰州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区通过西固重化工业置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获得发展空间,实现区域中心职能的有序聚集。

在市域形成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五带"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主:兰州市区(远景包括榆中盆地),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两副: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

兰州新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甘肃省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兰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区;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是区域性传统产业服务中心,能源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五带:是兰白战略核心区向外辐射的主要轴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向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是实现兰白地区"中心带动"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

即兰州-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兰州-定西东向城镇发展带、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城镇发展带、兰州-武威西北向城镇发展带、兰州-甘南南向城镇发展带。

)(3)城市安全战略: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完善应急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避免重大危险源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积极推进西固重化工的搬迁;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集约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4)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保障基本居住条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扩大政策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一)城市性质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职能(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

四、城市规模规划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五、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拓秦川--北部秦王川方向是兰州城市的首要发展方向,逐步向北部兰州新区搬迁西固重化工业,并通过交通廊道建设与沙九地区荒山整治,共同打造重要的区域产业走廊;延榆中--东部榆中方向是兰州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依托和平、定远的区位优势,主要承载城区的高新产业和教育培训等职能的疏解,与东部榆中县城联动发展;升红古--西部红古方向,依托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通过河口南地区的用地整理,承接面向青藏的物流产业,并带动沿线地区的传统产业整合与升级;优什川--东北部什川方向,结合黄河、什川镇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带动沿黄河两侧的村庄整治。

远景与青城镇、白银市区共同打造区域黄河旅游走廊;疏三片--以黄河的景观资源为依托,以西固重化工业搬迁为契机,通过推进功能疏解与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关、安宁-七里河和西固三大城市核心组团的现代服务核心功能和特色文化底蕴;育两山--保护南北两山生态环境,加快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项目的建设,严格控制南山城市建设,加强北山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

六、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一)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双城五带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双城,即主城兰州中心城区和副城兰州新区;五带:依托交通廊道形成五条主要城镇发展带;多点:五条城镇发展带上的形成各级重点城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二)兰州新区发展指引(1)功能定位指引结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兰州新区的功能定位为1台5区2心1极。

在国家层面: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在西部层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集聚区,沟通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示范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在甘肃省层面: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沟通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现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2)发展规模指引至2020年,兰州新区城镇人口规模为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10平方公里左右(不含机场控制范围,其中重化工业和储备区40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