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月考后家长会PPT课件
七年级第二次月考后家长会课件 PPT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12
第一次月考全班前10名同学: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13
第一次月考全班前20名同学: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14
第二次月考全班前10名同学: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15
第二次月考全班前20名同学:
2020/9/28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17
班级单科第一名:
第一次月考
第二次月考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18
语文单科前10名:
第一次月考
第二次月考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19
数学单科前10名:
第一次月考
第二次月考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20
英语单科前10名:
• 五、 存在的问题
• 六、 给家长的建议
• 七、 教育探讨
• 八、 与科任老师交流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3
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
• 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 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 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 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 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5
•关注每一个学生 •不仅追求学习成绩,更注重品德思想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不看中一时成绩 •严格要求, 自主管理 •健康成长!
2020/9/28
7年级(2)班家长会
2024版初一七年级家长会PPT课件

初一七年级家长会PPT课件欢迎家长莅临感谢家长们的到来对家长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期待与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会议目的和重要性01020304会议流程和时间安排班主任致辞任课教师发言家长代表发言时间安排互动交流环节会议总结学校历史与文化特色创立时间与发展历程学校自创立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教育机构。
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以“诚信、创新、卓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教育理念与办学目标学校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班级组成及特点分析班级人数与性别比例01学生年龄与家庭背景02班级氛围与特点03师资力量介绍教师数量与专业背景本班级配备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教师教学风格与特点教师们注重启发式教学,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荣誉与成果多名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所带班级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上学期成绩总结与表彰表彰优秀学生总体成绩分析对上学期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包括学习成绩优异、进步显著、品德良好等。
鼓励与激励课外活动种类学生参与情况活动成果分享030201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展示特长培养计划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活动安排、导师指导等。
个性特长识别通过日常观察和评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成果展示与评价定期组织校内外的比赛、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个性特长发展支持举措1 2 3学科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调整拓展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及调整说明教学方法改革尝试预告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信息化教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向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家长参与孩子作业辅导建议督促孩子独立完成作业适度参与作业过程关注孩子作业质量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沟通交流渠道建立与完善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老师和其他家长交流教育经验。
23版-七年级家长会PPT优质课件

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同时,学 校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校园安全事件处理
学校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响应、妥 善处理,确保师生安全。
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报告
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我校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确保食品采 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的卫生安全。
家校合作共育计划
学校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孩子的成长计划,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为 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各位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感谢家长的参与
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家长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感谢家长的支持
感谢各位家长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是你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们更加有信 心和动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课外活动与特长展示
课外活动参与情况
列举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如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社会实践等 ,并介绍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特长爱好展示
展示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如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并鼓励孩 子在家长会上进行表演或展示。
综合素质评价
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领导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 方面,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潜能和优势。
校工作汇报、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家庭教育经验分享等。
02
学校工作汇报总结
学校向家长们汇报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教育教学成果、学生管理等方
面的情况,让家长们更加了解学校的工作和孩子们的学习状况。
03
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通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们展示了孩子们在课堂学习、课外
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成果,让家长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成
初一年级家长会课件[40张PPT]
![初一年级家长会课件[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f85b918762caaedd33d48d.png)
学好英语 走向世界
•
只会说家乡话,难以走出家门!只会说中国话,无 法面对世界!在21世纪,全世界使用英语的人口达四分 之一,英语是70个国家的官方语言,100多个国家首选外 语。除了美英澳新南非等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约四亿人 口,其他近十亿人用英语来进行交流、沟通,目前全世 界的经济贸易、商业文书、政府交往、学术论文、旅游 交通,都用英文,科学界完全用英文交流。软件程序用 英文写,网址域名注册为英文,互联网上的材料90%是 英文,国际学术会议用英语。 • “坚持,你做到了吗?”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无 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做到持之以恒。学语言, 没有捷径;学英语,要靠“兴趣、环境加坚持”。
感恩教育
在一切感恩中,为生命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感恩 父母、感恩师长,有所敬畏,生命的总色调才会是明亮 的,孩子才能够超越具体的得失恩怨,在任何遭遇中保 持良好的心态。
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读书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 光明网 |
朱永新先生这样说过:如果我们的孩子在 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 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 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 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 孩子走得更远。 陈平原:人一辈子的道路,决定于语文 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表达。有时候,一辈子的 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 因此,不能轻视。
拒乘不合格车辆
2014年11月 19日上午8时左右,山东 省蓬莱市潮水镇四村机场连接线附近,一 辆运沙车与一辆幼儿园接送面包车相撞, 导致12人死亡,其中11人为儿童,另有3名 儿童受轻伤。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4年7月, 全国共发生43起校车事故。
初一七年级月考后家长会课件

初一七年级月考后家长会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帮助家长了解本月数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于在家庭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家长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题方法,并能指导学生运用。
3.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进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掌握解题步骤,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学生月考试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开场:介绍本次家长会的目的和内容,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情况。
2. 回顾本章内容:通过PPT展示,回顾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选取月考试卷中的典型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家长跟随讲解,现场解答练习题,加深对方程和不等式解法的理解。
6. 家长提问环节:解答家长在辅导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方程与不等式》家长会2. 内容:a. 一元一次方程b. 不等式c. 解题方法d. 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一元一次方程:3x5=7b. 解不等式:2(x3) > 4c. 应用题:小明和小华一共收集了30个邮票,小明比小华多收集了5个。
问小明和小华各收集了多少个邮票?2. 答案:a. x=4b. x>5c. 小明15个,小华15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家长会,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情况,为家庭辅导提供方向。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关注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具体性。
七年级家长会课件(共26张PPT)

结束语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 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假如 注意孩子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
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 氛。
我们能与他们做朋友,多一点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你应该和他一起找原因,明确前进的方向;
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 教育,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才。 使您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沟通交流,少一点打骂,多一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适当的课外习题。
+30%(教师的力量)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你应该和他一起找原因,明确前进的方向;
2、订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1、多给孩子一些尊重,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你的孩子。 (不要只是指责打骂,注意沟通方式) 早晨:7:10开始晨读 当孩子有痛苦时,你应该尽快帮助他解脱; 七年级(5)班全体师生
关心学生每一周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在家独立完成各科家庭作业, 并进行适当的复习和预习. 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 教育,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才。
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才。 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初一家长会ppt课件

04
安全与健康
校园安全
校园安全制度
介绍学校的安全制度,包括出入 校门的管理、安全教育活动、应 急预案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
安全。
意外事故防范
讲解如何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如 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避免火灾等 ,提高家长与学生的安全意识。
应对突发事件
介绍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遇到校 园欺凌、失踪、绑架等情况,强调 及时报告与处理的重要性。
处理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正确认识问题
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孩子成 长中遇到的问题,了解问 题的性质和原因,避免过 度担忧和焦虑。
给予支持和鼓励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支持和 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和勇气,克服困难和挑战 。
与专业人士合作
在处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时,家长可以寻求专业人 士的帮助和建议,如心理 咨询师或教育专家等。
与孩子有效沟通
1 2
倾听孩子的想法
家长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需求 和情感,避免对孩子进行主观臆断和批评指责。
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长应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要尊重孩 子的想法,以引导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念。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家长应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与孩子进行平等 、开放、诚实的交流,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02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轻松,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03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让学
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01
02
03
规律的学习计划
帮助孩子制定规律的学习 计划,每天定时定量地学 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2024年初一月考后家长会课件

2024年初一月考后家长会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年初一年级月考后的家长会,围绕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及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两大部分。
详细内容涵盖方程的解法、应用问题,以及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强调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答疑解惑(5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6. 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2. 不等式的性质及解法。
3. 典型例题及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一元一次方程:2x + 5 = 3x + 1。
(2)已知不等式组:,求其解集。
2. 答案:(1)x = 4。
(2)解集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解答的准确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