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变形监测技术3-课件
合集下载
现代挖掘机GPS培训ppt课件

• 线束连接器接触不良 • 车载终端损坏
– 处理方法
用应急备用插头短接CN-125连接器,观察 19
• 机械KEY ON后无电
– 故障现象 机械设备KEY ON后全车无电,仪表无显示
– 机械开机后无电的原因(由GPS引起时)
• 线束CN-125连接器接触不良或断路 • 车载终端损坏
– 处理方法
• 用备用插头短接CN-125,观察故障现象
– 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 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 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 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2
• GPS 系统组成
– 空间部分
• 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 • 在每个平面内有8颗卫星,这保证至少有5颗卫星发出的信号能同时被
27
网页中的总工作小时与机械设备工作小时计数值不符 机械设备一直在正作,而网页显示的总工作小时不变 网页显示的总工作小时突然由多而变少 网页显示的总工作小时时大时小
网页 显示
机械 设备
25
原因
监控查询系统显示错误 工作小时计损坏或线路故障 GPSU通信中断 GPSU与MCU通讯不良 工时计或MCU有更换记录,未对时间进行校正 GPSU或MCU故障
注意:无论因何种问题更换车载终端后,都需立即把新更换的 终端编号通知监控中心的相关人员。
15
定位异常
故障现象 监控查询系统中机械设备无位置信息,机械设备使用正常
车载终端不能定位的原因
机械设备所处的环境造成卫星信号遮挡或屏蔽(如隧道、立交桥、 车间内、高耸的楼宇间以及矿山等)
GPS天线接头松动或GPS天线摆放位置不正确 GPS天线或GPS模块损坏
– 处理方法
用应急备用插头短接CN-125连接器,观察 19
• 机械KEY ON后无电
– 故障现象 机械设备KEY ON后全车无电,仪表无显示
– 机械开机后无电的原因(由GPS引起时)
• 线束CN-125连接器接触不良或断路 • 车载终端损坏
– 处理方法
• 用备用插头短接CN-125,观察故障现象
– 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 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 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 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2
• GPS 系统组成
– 空间部分
• 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 • 在每个平面内有8颗卫星,这保证至少有5颗卫星发出的信号能同时被
27
网页中的总工作小时与机械设备工作小时计数值不符 机械设备一直在正作,而网页显示的总工作小时不变 网页显示的总工作小时突然由多而变少 网页显示的总工作小时时大时小
网页 显示
机械 设备
25
原因
监控查询系统显示错误 工作小时计损坏或线路故障 GPSU通信中断 GPSU与MCU通讯不良 工时计或MCU有更换记录,未对时间进行校正 GPSU或MCU故障
注意:无论因何种问题更换车载终端后,都需立即把新更换的 终端编号通知监控中心的相关人员。
15
定位异常
故障现象 监控查询系统中机械设备无位置信息,机械设备使用正常
车载终端不能定位的原因
机械设备所处的环境造成卫星信号遮挡或屏蔽(如隧道、立交桥、 车间内、高耸的楼宇间以及矿山等)
GPS天线接头松动或GPS天线摆放位置不正确 GPS天线或GPS模块损坏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14章PPT课件

•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位置,布设在裂缝的
两侧。
2020/3/23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24
测线布设示意图
3
第
节
监 测 技 术 设 计
(a)十字形布设 (b)放射形布设 ○ 测站 × 照准点 ● 监测点
2020/3/23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25
监测期限和频率(1)
3
第 •不同的边坡工程,由于边坡类型、规模、所
法 •近景摄影测量法在地表水平位移监测中也有较多的
应用;
•GPS已经在许多重要工程的变形监测中得到应用
2020/3/23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11
2
仪表监测法(1)
•采用精密仪表监测边坡地表及深层的位移、沉降及倾斜、
第 裂缝相对变化、地声、应力应变和环境因素等。
节
•按采用的仪表可分为机械式仪表监测法(简称机测法) 和电子仪表监测法(简称电测法),两种方法都具有仪
测缝法
三向测缝仪、位移计、伸长仪等
量测法
声发射仪、地震仪等
应变计量测法
管式应变计、位移计、滑动测微计等
水位自记仪法
地下水位自记仪等
压力计量测法
孔隙水压力计等
量测法
水位标尺等
量测法
三角堰、量杯等
雨量计法
雨量计、雨量报警器等
记录仪法
温度记录仪等
地震仪法
地震仪等
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7
2
监测方法
第 •我国目前的边坡监测方法,已由过去利
降雨量
6
地温
地震
2020/3/23
监测方法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2-2

• 瞄准B点并指挥Pi点上的活动觇牌标志移动至十字丝 上,记录游标读数,反方向移动觇牌重新对准十字丝 并读数;上述重复4次为一测回。共观测2~4测回。 • 以上是往测,仪器移至B点同法返测Pi点,按距离长 短加权平均作为最后结果。
31 2015年6月6日星期六
§2.6
视准线法测量水平位移
一、视准线法测量原理 二、观测方法与要求 2.测小角法
水平位移观测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 边角网和GPS网等多种布网形式
8 2015年6月6日星期六
§2.4
水平位移观测网及观测标志
一、水平位移测量控制网 二、强制对中装置 由于水平位移监测网精度高,长期重复观测,所 以要求在测站点位上建立观测墩,实行强制对中保 证每次仪器或照准标志的对中误差小于±0.1mm。 常用对中装臵有: 1.点线面对中装臵 2.三叉式对中装臵 3.球孔式对中装臵 4.柱椎式对中装臵 5.螺旋式对中装臵
4 2015年6月6日星期六
§2.4
水平位移观测网及观测标志
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基坑回弹测量、 地基土分层沉降和建筑场地的沉降观测 等。 体倾斜观测、挠度和裂缝观测、日照变形、 风振变形以及场地滑坡观测 等。
◆ 本节重点介绍水平位移观测的相关内容。
◆ 沉降观测在前面已作了介绍,主要包括
◆ 位移观测包括水平位移观测、建筑物主
9 2015年6月6日星期六
§2.4 水平位移观测网及观测标志
一、水平位移测量控制网 二、强制对中装置 三、平面标志体 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必须长期稳定:远离或深埋。 常用方法主要有: (一)建立观测墩 1.岩层点观测墩 2.土层点观测墩 (二)倒锤 1.有水倒锤 2.无水倒锤 (三)光线传递式标志
19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测量学中常用的是长度、角度、面积等度量 单位。亦要用到重量、温度、气压、时间等度 量单位。下面分别介绍测量上常用的三种度量 单位。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一、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如下:基本单位为米( m) ,还有千米
(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图 3 参考椭球体的定位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我国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了 1975年国 际椭球,该椭球的基本元素是: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第三节 测量上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一、基准线 任何地面点都受着地球上各种力的作用,其中
主要的有地球质心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 的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称为重力,如图 (4)所示。如果在地面点上悬一个垂球,其 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就是重力方向,这时的垂球 线,称为铅垂线,如图 (4)所示。
(2)高斯投影3度带:它的中央子午线一部分同6 度带中央子午线重合,一部分同6度带的分界子午 线重合,如用 n表示3度带的带号, 表示L带中央 子午线经度,它们的关系L=3n。我国3度带共计22 带(24~45带)。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测量上以每一带的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直角坐 标系的纵轴x ,向上(北)为正、向下(南) 为负;以赤道的投影为直角坐标系的横轴 y, 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两轴的交点o为坐标原 点。由于我国领土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因此, x值均为正值,而y值则有正有负,为了使计算 中避免y值出现负值,故规定每带的中央子午 线各自西移500km ,同时为了指示投影是哪 一带,还规定在横坐标值前面要加上带号。
水准面:处于自由静止状态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在测量工作中,把一个假想的、与静止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一、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
如下:基本单位为米( m) ,还有千米
(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图 3 参考椭球体的定位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我国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了 1975年国 际椭球,该椭球的基本元素是: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第三节 测量上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一、基准线 任何地面点都受着地球上各种力的作用,其中
主要的有地球质心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 的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称为重力,如图 (4)所示。如果在地面点上悬一个垂球,其 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就是重力方向,这时的垂球 线,称为铅垂线,如图 (4)所示。
(2)高斯投影3度带:它的中央子午线一部分同6 度带中央子午线重合,一部分同6度带的分界子午 线重合,如用 n表示3度带的带号, 表示L带中央 子午线经度,它们的关系L=3n。我国3度带共计22 带(24~45带)。
测绘技术应用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测量上以每一带的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直角坐 标系的纵轴x ,向上(北)为正、向下(南) 为负;以赤道的投影为直角坐标系的横轴 y, 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两轴的交点o为坐标原 点。由于我国领土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因此, x值均为正值,而y值则有正有负,为了使计算 中避免y值出现负值,故规定每带的中央子午 线各自西移500km ,同时为了指示投影是哪 一带,还规定在横坐标值前面要加上带号。
水准面:处于自由静止状态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在测量工作中,把一个假想的、与静止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课件

11
广州塔(小蛮腰)
于2009年9月竣工, 广州电视观光塔整体高 度达到600米,取代加拿 大的西恩塔成为世界第 一高自立式电视塔。
其中塔身主体450米(塔 顶观光平台最高处454米), 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 600米。
学习交流PPT
12
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
总高度468米(118米+350米) 建成于1994年10月
学习交流PPT
31
中科院合肥等离子研究所
——托特马克装置(用于等离子研究的核聚变装置)
学习交流PPT
32
巨型对天射电望远镜
1963年美国安装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 天文台的著名抛物面射电望远镜 (直径305米)
学习交流PPT
33
§1.1 变形测量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一、变形与变形监测
• 变形
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些工程建筑物及精 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 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上海金贸大厦
•高420.5 m •88层 •钢-混结构 •建成于1998年
学习交流PPT
7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
深圳地王大厦
•高324.8m (塔顶高384m) •69层 •钢-混结构 •建成于1996年
学习交流PPT
8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塔
•高380m (天线顶部405m) •建成于1997年
学习交流PPT
17
铜陵长江大桥
安庆长江大桥
学习交流PPT
18
马鞍山长江大桥
马鞍山长 江大桥全长约 36.274公里。 其中跨江主体 工程长11.209 公里,南岸接 线长19.320公 里,北岸接线 5.745公里, 项目总投资约 70.78亿元。 2013年12月 31日投入使用。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变形监测技术将更加注重多源信息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化 预警等方向的发展,提高变形监测的时效性和预测能力。
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建筑工程
交通工程
在建筑工程中,变形监测技术用于监测建 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等变形情况,确 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交通工程中,变形监测技术可用于监测 桥梁、隧道、路基等结构的变形和位移, 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变形监测技术概述 • 变形监测技术原理与方法 •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变形监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验与实训
01
变形监测技术概述
变形监测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变形监测是对建筑物、构筑物、地基及其他工程结构在自然 环境或工作条件下所发生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变化进行测 定和分析的技术过程。
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时间序 列分析、频谱分析等,并解释它们在变形监测中 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数据可视化
阐述如何通过图表、图像等手段将数据以更直观 的方式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3
结果解读
详细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这 些结果进行变形趋势的判断和预测。
变形预测与预警
位、土质参数等地质环境因素。
03
技术手段
通常采用的监测技术包括收敛计、水准仪、钢弦应变计等,结合无线传
感网络、实时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地铁隧道变形的精细化监测和预警
。
05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发展趋 势与挑战
技术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正朝着自动化和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使用先进的传 感器、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技术,实现 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 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借助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 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测,为变形 体的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变形监测技术将更加注重多源信息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化 预警等方向的发展,提高变形监测的时效性和预测能力。
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建筑工程
交通工程
在建筑工程中,变形监测技术用于监测建 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等变形情况,确 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交通工程中,变形监测技术可用于监测 桥梁、隧道、路基等结构的变形和位移, 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变形监测技术概述 • 变形监测技术原理与方法 •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变形监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 实验与实训
01
变形监测技术概述
变形监测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变形监测是对建筑物、构筑物、地基及其他工程结构在自然 环境或工作条件下所发生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变化进行测 定和分析的技术过程。
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时间序 列分析、频谱分析等,并解释它们在变形监测中 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数据可视化
阐述如何通过图表、图像等手段将数据以更直观 的方式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3
结果解读
详细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这 些结果进行变形趋势的判断和预测。
变形预测与预警
位、土质参数等地质环境因素。
03
技术手段
通常采用的监测技术包括收敛计、水准仪、钢弦应变计等,结合无线传
感网络、实时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地铁隧道变形的精细化监测和预警
。
05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发展趋 势与挑战
技术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正朝着自动化和智 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使用先进的传 感器、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技术,实现 变形监测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和处理, 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借助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 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测,为变形 体的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INSAR技术ppt课件

15
(4)细微地形变化,主要包括滑坡、地面沉降等 地表形变。Fruneau等(1996)通过对法国阿尔卑 斯地区滑坡体进行研究,首次论证了INSAR技术 具有确定中等滑坡体运动的能力。Refice通过对意 大利南部滑坡进行研究,指出植被覆盖、大气影 响及实验区小尺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干涉处理 中相位失相干、分辨率及时间不一致等问题。对 于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量开采承压含水层中 的水而引起的地质灾害,此外由于开采煤矿和石 油,地热及人工建筑也会造成地面沉降,与前面 的地震、火山形变不同,这种地面沉降一般为缓 慢,时间跨度数年,因此时间去相干及大气影响 成为限制INSAR应用于地面沉降的主5月12号汶川地震发生后,科学家们 运用各种手段对此次地震的成因进行了研究, 但是因为此次地震破坏面积广,且大部分在 山区,震后出现了多天的阴雨天气,给高分 辨率光学影像的解译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 我们选用地震前后SAR幅度图像变化检测、 干涉相干图像的相于系数相结合,对地震灾 害地区进行快速识别与评估。
9
4.地球动力学应用: INSAR技术在地球动力学方面的应用最令 人瞩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震形变研究,包括同震、震间、震后 的机理研究。中国汶川大地震(2008)、海 地地震、中国玉树地震(2010)等。这些研 究均主要利用INSAR技术获取同震位移和震 后形变,分析由于地震的主震所造成的地表 形变,结合形变模型模拟结果,分析形变场, 推算震源参数,解释发震机理,从而分析地 震周期及演化过程。
班级:1050122
组号:第四组
成员:朱家宇、 张鹏、欧阳害中的应用(屈春燕 单新建等) 利用SAR相干系数图像的失相干性来探讨震
害程度(屈春燕 单新建等) 总结(第四小组)
现代工程变形监测PPT课件

制定和完善变形监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提高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几种监测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先进的变形监测技术,如雷达干涉测量、激光扫描等。这些技术各有特 点,可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变形监测。
04 工程实例分析
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监测目的
监测数据分析
确保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预警潜 在的变形风险。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估 建筑物的变形状况,预测未来的变形 趋势,为工程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监测方法
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对 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等进行定 期监测。
大跨度桥梁的变形监测
监测目的
确保大跨度桥梁在运营过程中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和预
警潜在的变形风险。
监测方法
采用GPS、红外线等测量技术,对 桥梁的挠度、倾斜、位移等进行定 期监测。
按监测周期可分为
长期监测、中期监测和短期监 测。
变形监测的方法
01
02
03
04
05
常规大地测量法
全球定位系统 (GPS)法
合成孔径雷达干 涉(In…
光纤光栅传感器 法
其他方法
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常 规测量仪器进行变形体的 平面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
利用GPS卫星信号进行高 精度定位,可实现大范围 、全天候、高精度的变形 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性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各类工程结构的变形监测。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快速获取监测点的三 维坐标,实现连续、动态的变形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3.2 §3.3 §3.4 §3.5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 激光扫描技术 工程实例
4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全称是卫星授时测距导航系统/全球定 位系统(NAVSTAR/GPS)
Navigation System Timing And Ranging /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8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1.测站间无须通视 2.可同时提供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 3.全天候监测 GPS测量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无论起雾
刮风、下雨下雪均可进行正常的监测。配备 防雷电设施后,GPS变形监测系统便可实现 长期的全天候观测,它对防汛抗洪、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等应用领域极为重要。
13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7.具有严格定义的参考系统
GPS定位测量采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很 容易与其它全球地心坐标系进行转换,纳入严格定 义的全球参考系统。
• 世界大地坐标系WGS 84 ( World Geodetic System - 1984)
• 在变形体上布置变形观测点,在变形区影 响范围之外的稳定地点设置固定观测站,用 高精度测量仪器定期监测变形区域内监测网 点的三维(X、Y、Z)或(X、Y、H)位移 变化,是获取待测物体变形的一种行之有效 的外部检测方法。
3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 协议地球参照系CTRS 2000 (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 2000) •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2000
5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是测量技术的一 项革命性的变革。 • 与传统变形监测方法相比较,应用GPS不 仅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 而且利用GPS和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技术 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集成,可实现从 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到变形分析及预报的 自动化,达到远程在线网络实时监控的目的。
9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4.监测精度高
• 在变形监测中,如果GPS接受机天线保持固定不 动,则天线的对中误差、整平误差、定向误差、天 线高测定误差等不会影响变形监测的结果。 • 同样,GPS数据处理时起始坐标的误差,解算软 件本身的不完善以及卫星信号的传播误差中公共部 分的影响也可以得到消除或削弱。 • 实践证明,利用GPS进行变形监测可获得 ±0.5~2
关于GPS和GNSS?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简称BDS(原名COMPASS)
7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1.测站间无须通视 2.可同时提供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 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变形监测时,平面位
移和垂直位移是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进行监测 的,不仅监测的周期长、工作量大,而且监 测的时间和点位很难保持一致,为变形分析 增加了难度。采用GPS可同时精确测定监测 点的三维位移信息。
• 但是,在垂直位移监测中我们关心的只是高程的 变化,对于工程的局部范围而言,完全可以用大地 高的变化来进行垂直位移监测。
12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6.操作简便,易于实现监控自动化
• GPS接收机的自动化越来越高,趋于“傻瓜”, 而且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安装和操 作。 • 同时,GPS接收机为用户预留有必要的接口,用 户可以较为方便地利用各监测点建成无人值守的自 动监测系统,实现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 报警到入库的全自动化。
H正 H正常高
ζ
似
N
11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5.GPS大地高可用于垂直位移测量
• 由于GPS定位获得的是大地高,而用户需要的是正 常高或正高,它们之间有以下关系:
H大地高 =h正常高+ ξ; H大地高= h正高+N
mm的精度。
10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5.GPS大地高可用于垂直位移测量
• 由于GPS定位获得的是大地高,而用户需要的是正 常高或正高,它们之间有以下关系:
H大地高 =h正常高+ ξ; H大地高= h正高+N 式中,高程异常ξ和大地水准面差距N的确定精度较 低,从而导致转换后的正常高或正高的精度不高。
精品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 3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变形监测概述 第二章 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观测 第三章 变形监测新技术与工程实例 第四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基础
2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形监测的技 术和方法正在由传统的单一监测模式向点、 线、面立体交叉的空间模式发展。
6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第3章 变形观测新技术及工程实例
§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一、GPS变形观测的特点 1.测站间无须通视 对于传统的地表变形监测方法,点之间只
有通视才能进行观测,而GPS测量的一个显 著特点就是点之间无须保持通视,仅需要测 站上空开阔即可,从而可使变形监测点位的 布设方便而灵活,并可省去不必要的中间传 递过渡点,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许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