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教学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字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字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字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必修课适用专业:书法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34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字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提高学生的文字学素养、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文字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具备独立释读、解析文字与文化的能力,学会分析汉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从事汉字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中国通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掌握汉字形体构造的原则和基本规律,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以讲授为主,必要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对文字学的理解。
采取讲授、辅导、讨论、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字学概述( 5 学时)1.教学内容(1)中国文字学的理论含义。
(2)中国文字学的研究对象。
2.重、难点提示中国文字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中国文字及文字学发展概略( 10 学时)1.教学内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论述。
2.重、难点提示中国文字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说文解字》( 18 学时)1.教学内容(1)《说文解字》论述;(2)“六书”解释。
2.重、难点提示对“六书”的理解。
第四章《说文解字序》( 10 学时)1.教学内容《说文解字序》分析。
2.重、难点提示对《说文解字序》的理解。
第五章说文部目及例字解( 25 学时)1.教学内容(1)《说文部目》详解;(2)《说文解字》例字分析。
2.重、难点提示《说文部目》的理解。
七、实验教学内容无八、学时分配九、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期末考评成绩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说文解字》,许慎(汉)撰,中华书局,2013年;[2]《文字学概要》(修订本),裘锡圭,商务印书馆,2013年;[3]《甲骨文字典》,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4]《金文编》,容庚,中华书局,1985年;[5]《说文解字约注》,张舜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说文解字今释》(1997年7月第一版),汤可敬编,岳麓书社出版社,2002年;[7]《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中华书局,2015年。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随着汉语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逐渐受到重视和普及,汉语国际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规范和提高汉语教育的质量,制定了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
本文将介绍该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一、概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是中国国家汉办制定的指导教师教学的官方标准。
其目的是为了规范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标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具体而言,大纲要求学生达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学生应能够流利地听懂和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文章;阅读并理解基础的汉语文章;书写基本的日常用语和句子。
三、教学内容1. 语音:学生应掌握汉语的基本发音和声调,能够准确地发音和模仿汉语口音。
2. 词汇:大纲列举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常用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学生应掌握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并能在实际交际中正确运用。
3. 语法:大纲规定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常用语法知识,包括词类、句法、时态等。
学生应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4. 口语表达:学生应通过各种练习和模仿,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并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5. 阅读理解: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基础的汉语文章,包括日常对话、新闻报道、简单的故事等。
学生应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能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6. 写作能力:学生应通过练习和写作任务,提高自己的汉语写作能力。
大纲要求学生能够书写基本的日常用语和句子,并能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大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大纲指出,教学评估应是全面的、多样化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文字学教学大纲

文字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介绍文字学的概念、学科的目标和重要性,以及学生学习文字学的动机。
I. 引言A. 定义文字学1. 文字学的起源和发展2. 文字学的研究内容B. 文字学的学科目标C. 学习文字学的动机II. 文字学的重要性A. 文字学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B. 文字学对文化理解的重要作用C. 文字学对跨文化交流的促进第二部分:基础知识本部分阐述学生需要掌握的文字学基础知识,包括文字的构成、形态和演变。
I. 文字的构成A. 字形和字义1. 偏旁部首的意义2. 偏旁部首的组合规则B. 词汇结构分析1. 字形和字义的关系2. 词素和词的组合C. 字符编码系统1. 汉字的内码与外码2. 汉字的输入和输出II. 文字的形态演变A. 记录和标记系统的演变1. 图画文字到表音文字的转变2. 字形的变迁与发展B. 汉字的简化与繁体1. 简化字的历史背景和原则2. 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关系第三部分:文字学研究方法本部分介绍文字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I. 文字学的研究方法A. 文字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原始资料的获取途径2. 数据整理的规范与技巧B. 文字学的理论分析1. 字形的形态学分析2. 汉字音韵学的研究方法II. 文字学研究的技巧和应用A. 语料库的建立和利用1. 语料库建设的原则和方法2. 语料库在文字学研究中的应用B. 文字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1. 数字化处理与文本分析2. 文字学研究的数据可视化第四部分:应用与拓展本部分介绍文字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I. 文字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A. 语文教学中的文字学知识的运用1. 汉字教学的策略2. 文化意识的培养与传承B. 外语教学中的文字学知识的应用1. 汉字对外语学习的影响2. 文字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II. 文字学的拓展领域A. 文字学与语音学的交叉研究1. 文字学与音韵学的关系2. 文字音素的研究与应用B. 文字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1. 汉字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2. 汉字智能教育的发展前景结论本文综述了文字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导论的介绍、基础知识的学习、研究方法的培训和应用与拓展等方面。
文字学教学大纲

文字学教学大纲【文字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文字学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字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2.掌握文字学的相关理论
3.培养文字分析与鉴赏能力
4.培育文字创作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文字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
2.文字的形式与结构
3.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4.文字的演变与发展
5.文字的审美特点与评价标准
6.文字的表现技巧与艺术创新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教师示范与学生互动参与
3.小组合作与讨论
4.实践操作与作品创作
五、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度与表达能力
2.作品质量与创新性
3.理论运用与文字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
1.教材与参考书籍
2.多媒体教具与课件
3.文学作品及其评论
七、教学安排
1.每周2学时,共16周
2.前期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
3.中期实践操作与作品创作
4.后期作品展示与评价
八、教学考核
1.课堂表现与参与度占20%
2.中期作品创作占30%
3.期末作品展示与评价占50%
九、教学建议
1.加强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
2.鼓励学生创新与表达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需求
十、总结与展望
文字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与现实意义。
《文字学》教学大纲

《文字学》教学大纲Chinese Philology课程编码:25A00104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推荐教材: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3年。
参考书目:喻遂生著《文字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讲授文字,主要是汉字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讲解汉字的性质特点、形体结构、形体演变、汉字应用,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字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加深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必要的传统文字学理论基础;并为师范专业学生将来的汉字教学提供知识储备。
课程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学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熟悉汉字学的发展简史。
2.要求学生认知汉字起源的不同观点,掌握传统六书说的内容和汉字的结构类型,能分析常见汉字的结构构成及其形音义关系,掌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区别。
3.要求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现象、原因与规律,掌握古文字、今文字、隶变等与文字形体演变相关的重要概念。
4.要求学生了解汉字字形承载了中国文化信息的理念,从文化学的角度加深对汉字的认识与珍惜。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绪论建议学时:3[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学科体系、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掌握汉字学研究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汉字学研究概况。
[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课内容]一、文字学学科介绍二、汉字学研究简史第一章文字的起源建议学时:3[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汉字起源的不同观点,掌握文字与符号、图画的异同,对文字起源的不同观点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文字学教学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字学教学大纲前言文字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也是《古代汉语》课的后续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汉字,正确地分析和使用汉字,从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对汉字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我们选用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作为教材。
主要内容有:汉字概说、汉字的特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结构分析、汉字的构字方法、文字异形现象分析、汉字基本字素分析等几部分。
我院规定文字学课程第七学期开设,计划课时为36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我们制订了文字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使用。
大纲规定了文字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文字概说目的:通过对文字的定义和构形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文字以及汉字的意义内涵,了解汉字的构形形式。
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一)文字的定义(二)汉语“文字”的所指(三)文字形成的过程(四)表意字(五)假借字(六)形声字汉字的特点目的:通过对汉字的性质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文字的分类以及汉字的性质,能够区分汉字的性质以及汉字所使用符号的性质。
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二)文字字符的分类(三)语素音节文字说汉字的起源目的:通过对汉字的起源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汉字产生的过程。
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一)汉字形成过程的起讫时(二)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汉字的演变目的:通过讲授汉字形体演变,使学生了解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过程,掌握各阶段汉字形体的特征。
学时:6学时教学内容:(一)汉字的形体演变(二)古文字阶段的汉字(三)隶楷阶段的汉字汉字的结构分析目的:通过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重新认识六书理论,对汉字能够进行更准确、全面的分析。
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一) 六书说(二) 三书说(三)不能纳入三书的汉字汉字的构字方法目的:通过讲授该部分内容,使学生能够对汉字有更深入清晰的了解。
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前言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汉语,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性质特点,了解汉语发生发展的历史概况及其文化原因。
该门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汉语、汉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根据我院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教学总时数共36学时。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我们制订了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使用。
大纲规定了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重点掌握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对象。
一般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简史及现状、开设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本课程的性质和主要内容第三节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第二章语音与中国文化目的:要求掌握汉语中使用谐音的类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语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二、谐音与中国文化第三章词语与中国文化目的:要求掌握汉语词汇中几类比较特殊的词语:颜色词、数词、方位词、联想词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一、颜色词二、数词三、方位词四、形象词语五、象征词语六、饮食文化词语第四章称谓与中国文化目的:要求掌握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类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了解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一、称谓简介二、亲属称谓三、社会称谓四、称谓的文化内涵五、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六、称谓语的缺环现象第五章人名与中国文化目的:要求掌握我国人名的源流及其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了解人名的时代特征,使学生掌握命名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一、人名的源流与文化二、人名的时代特征三、命名的语言学问题第六章地名与中国文化目的:要求掌握我国国名、省名及其一些重要城市名称的由来。
了解地名反映的文化现象。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汉语国际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为了规范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汉办(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教育部、国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机构,制定了《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
一、背景和目的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国际化水平。
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引导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工作,明确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确保教学大纲与中国的语言文字教育体系衔接,与国际汉语教学标准接轨。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明确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2.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按照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需求,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同时,提供多样化、灵活性强的教学方法,如综合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 评估与认证:提供明确的评估标准和认证方式,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掌握学习进步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和个性化学习计划。
4. 教师培训和发展:指出教师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基础,提供了教师培养、专业发展和教学指导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5. 资源支持和国际交流合作:强调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供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国际交流项目,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大纲的影响教学大纲的制定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统一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可比性和可持续性。
教学大纲的实施将促进全球汉语教学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各国之间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上的交流和合作。
此外,教学大纲的发布也将促进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进一步了解和认可,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学教学大纲
前言
文字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也是《古代汉语》课的后续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汉字,正确地分析和使用汉字,从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对汉字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我们选用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作为教材。
主要内容有:汉字概说、汉字的特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结构分析、汉字的构字方法、文字异形现象分析、汉字基本字素分析等几部分。
我院规定文字学课程第七学期开设,计划课时为36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我们制订了文字学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使用。
大纲规定了文字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文字概说
目的:通过对文字的定义和构形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文字以及汉字的意义内涵,了解汉字的构形形式。
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文字的定义
(二)汉语“文字”的所指
(三)文字形成的过程
(四)表意字
(五)假借字
(六)形声字
汉字的特点
目的:通过对汉字的性质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文字的分类以及汉字的性质,能够区分汉字的性质以及汉字所使用符号的性质。
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分析汉字的性质,重点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上。
(二)文字字符的分类
(三)语素音节文字说
汉字的起源
目的:通过对汉字的起源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汉字产生的过程。
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汉字形成过程的起讫时
(二)汉字脱离原始文字阶段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间
汉字的演变
目的:通过讲授汉字形体演变,使学生了解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过程,掌握各阶段汉字形体的特征。
学时:6学时
教学内容: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二)古文字阶段的汉字
(三)隶楷阶段的汉字
汉字的结构分析
目的:通过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重新认识六书理论,对汉字能够进行更准确、全面的分析。
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一) 六书说
(二) 三书说
(三)不能纳入三书的汉字
汉字的构字方法
目的:通过讲授该部分内容,使学生能够对汉字有更深入清晰的了解。
学时:8学时
教学内容:
(一)表意字
(二)形声字
(三)假借
文字异形现象分析
目的:通过讲授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文字现象。
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一) 异体字
(二) 同形字
(三) 同义换读
汉字基本字素分析
目的:通过这部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学时:4学时
教学内容:
(一) 一形多音译
(二) 一词多形
汉字学教学时数表
学时:理论课36
章节授课内容理论课学时
一汉字概说 4
二汉字的特点 4
三汉字的起源 2
四汉字的演变 6
五汉字结构分析 4
六汉字的构字方法 8
七文字异形现象分析 4
八汉字基本字素分析 4
总计(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