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上机实习指导书 全

合集下载

计量地理学(徐建华

计量地理学(徐建华

§12 使用ArcGIS进行空间统计分析1.软硬件环境软件:ArcGIS 8.0版本以上,需要具有Geostatistics模块的许可;硬件:目前主流配置即可。

2.软件及数据的准备本例以ArcGIS 9.0为软件平台,对甘肃省30年平均降水进行空间插值。

(1)打开ArcGIS 9.0,并把Geostatistics模块加载上。

首先在工具>扩展中将相应模块选中,如图1。

图1其次,在工具条上点击右键,把Geostatistical Analyst选中,如图2。

图2(2)数据准备。

本例需要的是各个气象站点和观测数据,所以首先需要各个气象观测站的点图层,各个站点30年观测的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以及该站点的海拔高程作为属性数据,附在上述点图层上。

因为是对甘肃省省域内气候进行插值,因此还必须有甘肃省的省界。

并通过数据加载按钮将上述数据加载上,如图3所示。

图3(3)分析数据框架设定。

在Layers上右击,点击属性,选择数据框架(Data Frame)面板,然后将甘肃省边界图层作为分析时显示的数据框架(即只显示省内区域)。

如图4:图43.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空间插值的模型和方法有很多,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目的是寻找数据内在的规律性,再根据这些规律寻找适合的空间插值模型;或者通过数据变换(例如常见的COX-BOX变换、对数变换),使原来不适合于插值的数据可以进行插值。

对于ESDA可以说是一门学问,这里简单介绍,Geostatistical Analyst所带的几种方法,如图5。

图5(1)直方图。

点击Histogram,然后在右下选择需要分析的属性,则就显示直方图分布情况,并在右上角给出各种相关的统计指标,图6。

图6在左下方的下拉框可以选择直方的数量,变换方法,软件提供了两种:LOG和Cox-Box。

(2)正则QQ图(Normal QQPlot)。

图7(3)趋势分析(trend analysis)。

(推荐)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指导书

(推荐)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指导书

实习八地理数据可视化与图形分析一、实习目的掌握地理数据可视化的一般步骤,了解图形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内容1.统计图的绘制与图形分析(1)绘制柱状图并进行直观对比分析。

(2)绘制百分圆图进行结构分析。

(3)绘制曲线图进行发展趋势分析。

2.专题地图的绘制与图形分析(1)用分级统计图法绘制河北人口密度图,分析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

(2)用点值法绘制河北人口分布图,分析人口分布规律。

(3)用定域统计图法绘制河北人口数量等级图,分析人口数量的布局。

(4)用定域统计图法绘制河北不同地形区人口构成图,分析人口的性别构成。

(5)用定域统计图法绘制河北各市人口密度对比图,分析土地承载压力。

三、实习相关知识1.统计图的绘制(1)新建统计图窗口使用“新建统计图窗口”命令,可以将表显示为统计图。

条件是:至少有一个表被打开,且该表至少有一个数值列(整数、小整数、小数、浮点数)。

访问途径:①选用“文件>打开表”命令打开要显示为统计图的表。

②选择“窗口>新建统计图窗口”命令,“新建统计图窗口”对话框出现(图8-1所示)。

③从“统计图表”栏内选择要绘制统计图的表。

从“使用列”栏内选择要绘制统计图的数据列,最多可以选择4个用于显示在统计图中的表列。

从“用列标注”栏内选择标注列,一般为名称列。

④单击“确定”按钮,显示出统计图窗口,数据以旋转后的直方图显示(缺省设置)(如图8-2所示),并且在菜单栏中出现“统计图”菜单,取代原来的“地图”菜单。

图8-1 “新建统计图窗口”图8-2 表HB绘出的统计图(2)统计图类型使用“统计图类型”可以选取统计图的类型及其相关的统计图选项(如图8-3所示)。

条件是:统计图窗口被激活。

以下列出了几种可用的统计图类型的示例:○面积图:如图8-4所示,用统计图上面积的大小来表示数量。

此类统计图类似于折线图,但线和标注轴之间的区域被填满。

若选择了“堆放”选项,MapInfo 会将数据序列叠加,这使得被渲染的面积与数据值成比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综合实习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综合实习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综合实习》指导书实习目的:本实习是为学习和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的相关知识而专门设计的。

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数据库以及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分析、数据显示输出等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了解ArcGIS9的基本组成,了解Geoway和ArcGIS9软件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功能;了解GIS数据库的相关知识;了解Geoway和ArcGIS9的文件结构和类型,掌握创建这些文件的方法;掌握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方法、数据编辑方法;掌握影像匹配、DEM生成、坐标变换的基本方法;掌握栅格数据、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数据显示的基本方法以及布局地图的制作和输出方法;学习和掌握使用Python2.1 Script语言定制工具实习安排:“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综合实习”课程共4周,第1、2周安排GIS的Geoway矢量数据采集、AutoCAD 专题分类提取、ArcInfo建库、ArcGIS地理数据空间分析相关软件实习,实习时间共分14个单元时间进行教学指导。

具体时间分配如下:第一单元:了解Geoway软件的结构、框架,帮助文档的使用,并掌握地形图扫描矢量化流程,及具体操作。

第二单元:通过具体案例掌握,Geoway软件的工程创建、图像配准、数据采集(包括点、线、面、注记的采集和编辑),并进行检查与编辑,通过图幅整饰出图。

第三单元:了解ArcGIS 9的组成、功能,帮助文档的使用,并掌握使用ArcCatalog、ArcMap、ArcScene 显示和浏览数据。

第四单元:学习使用ArcCatalog创建Personal 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数据文件,定义数据属性,创建数据集,向数据库导入和导出数据。

第五单元:学习和掌握ArcMap的数据编辑方法,影像配准方法、投影和坐标变换方法。

第六单元:学习DEM的生成方法、DEM内插方法,DEM的显示和分析方法。

计量地理实习报告6

计量地理实习报告6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姓名:杜皓阳学号:311105040211专业班级:城管1102班指导教师:郜智方2013年10 月17日┄┄┄┄┄┄┄┄┄┄┄┄┄┄┄┄┄┄┄┄┄┄┄┄实验成绩:□优秀: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标美观,结果正确,体会深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良好: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内容完整,图标规范,结果正确,体会较深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中等:格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内容较完整,结果正确,有一定体会;能遵守实习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及格:格式问题较多,内容基本完整,结果基本正确,有一定体会;能遵守实习纪律,能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不及格:格式问题突出有抄袭现象/不遵守实习纪律/未时上交实验报告。

6.利用Matlab和SPSS实现主成分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11-2班姓名:杜皓阳学号:311105040211日期:2013.10.17一、实验目的:利用SPSS和Matlab进行主成份分析。

掌握主成份分析的软件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Matlab编程实现相关数据的主成分分析;(2)用SPSS软件实现相关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三、实验结果:(1)用MATLAB编程得到的实验结果见下表:相关系数矩阵:cstd =vec =newrate =0.5179 0.2322 0.1159 0.0564 0.0350 0.0214 0.0127 0.0050 0.0035主成分数:3计算得分:score =(2)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可得:公因子方差初始 提取 x1:人口密度(人/km2) 1.000 .832 x2:人均耕地面积(ha) 1.000 .803 x3:森林覆盖率(%) 1.000 .947 x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1.000 .757 x5:人均粮食产量(kg/人) 1.000 .858 x6: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播面比例(%)1.000 .718 x7:耕地占土地面积比率(%)1.000 .952 x8:果园与林地面积之比(%)1.000 .990 x9:灌溉田占耕地面积之比(%)1.000.938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计量地理学实习报告

计量地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计量地理学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量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方法研究地理现象和问题。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学习计量地理学基本原理,包括空间数据分析、空间自相关、空间插值、空间建模等;(2)使用GIS软件(如ArcGIS、QGIS)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如数据导入、坐标转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3)利用遥感技术(如LANDSAT、MODIS)获取地表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图像解译、信息提取等;(4)结合实际项目,进行计量地理学方法在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2. 实习收获(1)掌握了计量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2)熟练使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3)学会了遥感技术的应用,包括数据预处理、图像解译、信息提取等;(4)通过实际项目,锻炼了自己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对计量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使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计量地理学在实际项目中的重要意义,以及GIS和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中的作用。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也使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计量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了自己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量地理学上机实验报告2

计量地理学上机实验报告2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专业:地理与旅游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成绩: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地理与旅游学院实验二统计图表、空间罗伦兹曲线实验日期:2016-5-24 实验地点:JE328一、实验目的掌握地理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图表的作法,空间罗伦兹曲线的作法二、实验内容运用 EXCEL 的绘图模块,对理研究中常用的图表进行绘制,重点掌握曲线图、直方图、立方图、双轴曲线图等。

运用 EXCEL 的计算模块,绘制空间罗伦兹曲线三、实验步骤(使用课本习题数据)1、(单要素) 空间罗伦兹曲线的绘制基本原理:作一长方形,长方形的水平轴为部门或区域单元,垂直轴为累积百分率。

对角线 OX 表示各部门或区域单元的要素分布是均等的。

曲线的上凸程度,表示要素的部门或区域单元集中化程度,上凸程度越大,就表示要素越是集中于某些产业部门。

主要步骤:(1) 计算该地区各亚区GDP占总GDP比重,并且按从大到小重新排序;(2) 从大到小,逐次计算累计百分;(3) 以自然序号为横坐标(x),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y); 以(部门代码,累计百分比) 为坐标点,连成一个上凸的曲线,即罗伦次曲线见图。

(4)结果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分布曲线的上凸程度较小,说明该地区的GDP分布较为均匀。

2、(双要素) 空间罗伦兹曲线的绘制基本原理:作一正方形,正方形的水平轴与垂直轴都为累积百分率。

对角线 OX 表示沿两种分布之间是完全相对应的,有相同的百分率和累积百分率。

曲线离开对角线的远近就是这两种分布的差异程度的测度。

主要步骤:(1)确立研究对象:使用人口与 GDP进行比较;(2)计算各亚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与各亚区GDP占总GDP的比重;(3)计算 r 值: R=GDP 比重/人口比重(4)把各亚区的 R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相应的计算出 GDP 和人口的累积百分比分别以 GDP 和人口的累积百分比为纵轴和横轴,把各个地区的数值点在直角坐标系内。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学院:理学院班级:2017土管1班学号:20171018060姓名:夏雨一、实验目的研究影响农民收入的七个影响因素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掌握回归分析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二、实验方法回归分析法三、实验内容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矛盾因素,又有体制性障碍因素。

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水平。

二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

三是城市化、工业化水平。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状况。

五是农业投入水平。

因此影响农民收入因素引入 7个解释变量。

即: x2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比重, x3 -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x4 - 非农村人口比重, x5 - 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重, x6 - 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总产值的比重, x7 - 农作物播种面积, x8 —农村用电量。

(1)求农民收入的回归模型Y=β+β1X2+β2X3+β3X4+β4X5+β5X6+β6X7+β7X8四、实验步骤1、确定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自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因变量)2、确定回归模型3、建立回归方程4、对回归方程进行各种检验5、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五、实验过程及分析1、确定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自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因变量)此次我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并且已知引入 7个解释变量。

即: x2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比重, x3 -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x4 - 非农村人口比重, x5 - 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重, x6 - 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总产值的比重, x7 - 农作物播种面积, x8 —农村用电量。

那么我们以农民收入Y做因变量,以以上7个因素为自变量建立我们实验的回归模型。

5、确定回归模型我们利用偏相关系数检验因变量Y与各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操作:Analyze-Correlate-Partial Correlation选择分析变量:农民收入Y、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比重X2选择控制变量:其他变量结论:T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620,接受农民收入Y和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比重X2不相关的假设。

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3篇)

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量地理学在地理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意义1.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运用计量地理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计量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1. 实践教学内容(1)计量地理学基本理论:介绍计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2)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学习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如ArcGIS、MapGIS 等。

(3)空间数据分析:掌握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回归分析等。

(4)地理模拟与可视化:学习地理模拟软件的使用,如GeoSIM、SWAT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计量地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践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实例,讲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验操作:在实验室进行计量地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项目实践:学生分组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地理学》实验指导书杨永国编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二零一五年三月说明一、该指导书所属课程《计量地理学》二、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三、实验总学时课内上机实习12学时,可根据需要增开适当的课外机时。

四、各实验项目名称及学时数该门课程课内上机总学时12, 具体分配如下:实验1: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2学时必做实验2:回归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3:时间序列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4:主成分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5:空间统计分析 2学时必做实验6:线性规划单纯形求解方法 2学时必做五、先修课程1.高等数学2.线性代数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实验1: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一、实习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使用 EXCEL、SPSS、Matlab 软件对数据作简单的统计处理。

掌握这些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原理,并进行上机操作。

二、实习内容地理数据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如下:①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②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

③作分布图。

实验数据如下:对于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某山区县的人工造林地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步骤如下:(1)以地块面积作为统计分组标志进行分组;(2)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成如下的统计分组表;表2.4.1 某县人工造林地面积的统计分组数据频率1.44 5.53 7.83 12.33 14.57 16.47 14.98 11.69 8.87 4.90 1.38向上25 121 257 471 724 1 010 1 270 1 473 1 627 1 712 1 736 累计频数向下1 736 1 711 1 615 1 479 1 265 1 012 726 466 263 109 24 累计频数(3)做出频数分布的直方图 :图2.4.1 频数分布柱状图(4)将上图各组的频数分布从组中值位置用折线连接起来,得到频数分布的曲线图:注:上述过程可分别在Excel、SPSS中实现,请自行练习。

三、实习要求1. 预习实习内容,复习有关讲课内容,事先熟悉实验过程。

2. 自主学习相关统计软件,分别使用这些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3. 实习结束,将计算结果存盘,并书写上机实习报告。

实验2:回归分析(2学时)一、实习目的通过实验,学生需要了解回归分析方法的原理,掌握回归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利用SPSS或Matlab软件实现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非线性回归模型。

二、实习内容某省降水量(p)看做因变量,维度(y)看做自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两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台站纬度(y) 降雨量(p)A1 40.5 48.25A2 36.6 193.72A3 35.53 413.94A4 37.48 358.6A5 35.43 615.04A6 33.82 752.42A7 35.63 435.43A8 36.57 238.55A9 39.77 87.85A10 36.05 316A11 34.2 503.73A12 35.38 554.04A13 35.62 502.07A14 34 611.78A15 34.38 603.66回归分析的步骤如下:(1)明确变量。

明确预测的具体目标,确定了因变量与自变量。

(2)建立回归模型。

依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分析方程,即回归分析模型。

(3)进行相关分析。

求出相关关系,以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的程度。

(4)显著性检验。

回归模型建立之后,需要对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以鉴定模型的质量。

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借助F 检验完成。

实验结果:模型汇总模型 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 估计的误差 1.895a.800.78595.87713a. 预测变量: (常量), 纬度。

三. 实验要求1. 预习实习内容,复习有关讲课内容,事先了解SPSS 和Matlab 软件的使用。

2. 独立使用相关数据利用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3. 实习结束,将计算结果存盘,并书写上机实习报告。

系数a模型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 误差试用版1(常量) 3838.885 475.1188.080.000 纬度-94.92013.156-.895-7.215.000a. 因变量: 降雨量实验3:时间序列分析一、实习目的1、掌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要点,掌握应用SPSS 软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应用SPSS 针对具体目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3、应用Excel 进行季节预测。

二、实习内容(一)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方法有: 1.平滑法时间序列分析的平滑法主要有三类 : (1)移动平均法设某一时间序列为 y1,y2,…,yt ,则t+1时刻的预测值为(4.3.13)式中: 为t 点的移动平均值; n 称为移动时距。

(2)滑动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121ˆ11)1(l t t t t l t l t t y y y y y y l y++----++++++++= (4.3.14)式中:t yˆ为t 点的滑动平均值;l 为单侧平滑时距;若l =1,则(4.3.14)式称为三点滑动平均。

(3)指数平滑法 ①一次指数平滑(4.3.17) α为平滑系数。

一般时间序列较平稳,α取值可小一些,一般取)(1ˆ1ˆ11101n t t t n t t t n j j t t y y ny n y y y y n y -+---=-+-+=+++==∑ t y ˆt t n j j t j t yy y y ˆ)1()1(ˆ11αααα-+=-=∑-=-+α∈(0.05,0.3);若时间序列数据起伏波动比较大,则α应取较大的值,一般取α∈(0.7,0.95)。

②高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公式为(4.3.18)三次指数平滑法的预测公式 为(4.3.19)(二)利用平滑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实验步骤 (1)移动平均与滑动平均的计算1、打开SPSS ,输入某地区1990-2004年间粮食产量,如下表所示。

2、选择【转换—创建时间序列】,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函数】下面的下拉条,选择【prior moving average 】方法,在【跨度】中输入3、5,分别求算3点、5点移动平均,选择【centered movingk b a yt t k t +=+ˆ2ˆk c k b a yt t t k t ++=+average】,在【跨度】中输入3、5,分别求算3点、5点滑动平均,求得结果如上表所示,对话框如图4-1所示。

图4-1 时间序列对话框设置(2)应用Excel进行季节预测1、在Excel中输入如下表所示旅游人数数据。

年份季度t 游客人数1998 1 1 260.002 2 375.003 3 340.004 4 223.001999 1 5 275.002 6 412.003 7 352.004 8 231.002000 1 9 287.002 10 428.003 11 364.004 12 243.002、计算每季度游客人数的3点滑动平均,并使用命令“F3=D3/E3”求出1998年2季度季节性指标,将其复制,求得其他季度的季节性指标。

年份季度t 游客人数三次滑动平均1998 1 1 260.002 2 375.00 325.00 1.15383 3 340.00 312.67 1.08743、4个季节的季节性指标之和为3.9515,因此其校正系数为4、分别求得游客人数的1次平滑值和2次平滑值,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H3(283)==D3*0.2+0.8*H2=375*0.2+260*0.8=283,I3(264.6)=0.2*H3+0.8*I2=283*0.2+260*0.8,同理可以获得不同季节的1次、2次平滑值,据此求得不同季节的at、bt值。

5三、实习要求1. 预习实习内容,复习有关讲课内容,事先熟悉实验过程。

2. 理解时间序列分析的原理,了解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各种方法和步骤,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序列分析,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3. 实习结束,将计算结果存盘,并书写上机实习报告。

实验4:主成分分析(2学时)一、实习目的通过实验,学生需要了解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掌握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利用SPSS或Matlab软件进行确定主成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内容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区域单元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本人口密度人均耕地森林覆农民人均纯人均粮食经济作物占农耕地占土果园与林地灌溉田占耕地1 363.912 0.352 16.101 192.110 295.340 26.724 18.492 2.231 26.2622 141.503 1.684 24.301 1752.350 452.260 32.314 14.464 1.455 27.0663 100.695 1.067 65.601 1181.540 270.120 18.266 0.162 7.474 12.4894 143.739 1.336 33.205 1436.120 354.260 17.486 11.805 1.892 17.5345 131.412 1.623 16.607 1405.090 586.590 40.683 14.401 0.303 22.9326 68.337 2.032 76.204 1540.290 216.390 8.128 4.065 0.011 4.8617 95.416 0.801 71.106 926.350 291.520 8.135 4.063 0.012 4.8628 62.901 1.652 73.307 1501.240 225.250 18.352 2.645 0.034 3.2019 86.624 0.841 68.904 897.360 196.370 16.861 5.176 0.055 6.16710 91.394 0.812 66.502 911.240 226.510 18.279 5.643 0.076 4.47711 76.912 0.858 50.302 103.520 217.090 19.793 4.881 0.001 6.16512 51.274 1.041 64.609 968.330 181.380 4.005 4.066 0.015 5.40213 68.831 0.836 62.804 957.140 194.040 9.110 4.484 0.002 5.79014 77.301 0.623 60.102 824.370 188.090 19.409 5.721 5.055 8.41315 76.948 1.022 68.001 1255.420 211.550 11.102 3.133 0.010 3.42516 99.265 0.654 60.702 1251.030 220.910 4.383 4.615 0.011 5.59317 118.505 0.661 63.304 1246.470 242.160 10.706 6.053 0.154 8.70118 141.473 0.737 54.206 814.210 193.460 11.419 6.442 0.012 12.94519 137.761 0.598 55.901 1124.050 228.440 9.521 7.881 0.069 12.65420 117.612 1.245 54.503 805.670 175.230 18.106 5.789 0.048 8.46121 122.781 0.731 49.102 1313.110 236.290 26.724 7.162 0.092 10.078主成分分析的步骤和过程如下:(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