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推荐5篇]
![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a7e03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8.png)
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3)教案第一部分教育目标一、理论教育目标:男装结构制图是结构设计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制图的方法和了解男体的体型特征及比例关系,以及了解男装的种类、功能、服装标准化概念、才能更准确地将结构设计表现出具有平面分解、展开的衣片符合人体的立体形态的造型效果。
二、能力培养目标:了解男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要求与规范和制图的一般步骤。
(原型制图法、基型制图法)熟悉男装的基本结构与构成规律及男装讲究大方、端庄、挺括、追求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的特点,再用结构设计与制图表现平面或立体造型效果,为设计男装及制版与缩放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概述:第一节:男装的基本型构成第二节:男装的结构分析、第三节:男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四节:男装整体结构设计与变化概述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了解男女体型特征的差异,对构成服装后的风格要求有所不同。
掌握结构制图的基型法及制图步骤,能准确地对男装衣身、衣袖、衣领基本部位的制图及其对各部位的结构设计与制图,最终掌握男装整体造型设计与变化。
教学要求:1.根据人体外形特征和关节活动特点,画出人体20个主要部位。
了解人体各部位与服装相对应部位的关系。
2.明确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要求与规范和制图的一般步骤。
3.正确审视服装效果图,服装部位的吻合、服装部件的组合。
4.掌握男装整体结构设计方法与结构要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男装的基本型构成男装同女装一样,它是有衣身、衣袖、衣领等部位组成。
由于男女在体型特征上存在的差异,对构成服装后的风格要求有所不同。
男装讲究大方、端庄、挺括、追求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而女装则体现轻盈、圆顺、舒展、具有纤细、活泼可爱之美。
因此男装和女装的基本构成是不同的,他们个具特征不能相互通用。
男装与女装相比,男装比女装简单的多,在款式上变化也少。
【女装结构设计教案(中文)】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结构设计课程概述服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它是为掩护人体各个部位,以穿着美观、舒适 为目的的用品总称。
服装是为人体服务的,它应该体现人体的静态和动态美,弥补修正人体 不足。
服装结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服装以上的目的而设立的重要学科。
服装设计包括服装款式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工艺设计三个方面。
服装款式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以及服装工艺设计三位一体,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补充,其中结构设计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
好的结构能促进工艺的简化,并能降低排料损耗,降低服装的成本,提高经 济效益。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术语一、服装结构设计的概念服装结构设计是款式设计的具体化,即把立体的、艺术性的设计构想,逐步变成服装平面或 立体结构图形的课程。
结构设计既要忠于原款式的设计,又要在这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再 创造,它是集技术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设计。
二、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服装结构设计包括三种方法:立体裁剪、平面裁剪以及两者的并用。
立体裁剪(draping):是指利用试用面料、坯布(sheeting, toile)等,直接覆盖在代替 人体的人台(也叫假人、模型架)上,在造型的同时剪掉多余的部分,并用大头针固定,从 而使设计具体化的方法。
平面裁剪(平面制图):是将已经设计好的服装在想象中立体化,利用预先测量获得的人体 计测值,绘制成立体形态对应的平面展开图的方法。
平面制图是将想象中的立体形态转化为 具体的平面展开图,与直接用布料在人台上边做边确认的立体裁剪相比,其涉及难度较高的 图形学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并用法:先利用平面制图的方法绘制基本的纸样并使用坯布裁剪组合,悬垂部位则直接披覆 到人台上,通过立裁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服装结构设计的要素服装结构设计并非是纯粹的设计,它需要考虑到设计因素、人体因素、素材因素以及缝 制工艺因素等四个要素。
服装的结构设计应该与款式设计相对应, 结构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服装穿着在人体上 的三维立体形态。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巧,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要点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熟悉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和方法。
3.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服装结构设计概述a.服装结构设计的定义和作用b.服装结构设计的分类2.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a.剪裁技巧:包括剪裁线的设计和处理方法b.缝制技巧:包括缝线的选择和处理方法c.连接技巧:包括面料和配饰的连接方式和方法3.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a.创意搜集和灵感发掘b.草图和样板裁剪设计c.实际制作和试验d.修改和修饰4.服装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a.面料和配饰的选择和搭配b.服装的功能和使用场景c.人体工学和舒适性原则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和方法。
3.个案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意和设计思路。
五、教学资源1.教材:服装结构设计教材,如《服装结构设计》。
2.工具:纸张、铅笔、剪刀、缝纫机等。
3.示范样品:展示不同款式和风格的服装样品。
六、教学评估1.作业:布置学生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实践作业,并进行评分和点评。
2.考试:组织考试,测试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计划本课程一般分为10个教学时段,具体教学计划如下:第一周:1.服装结构设计概述(1小时)2.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2小时)3.实践操作:剪裁线的设计和处理方法(2小时)第二周:1.实践操作:缝制技巧(2小时)2.个案分析:分享不同案例中的服装结构设计技巧和方法(2小时)第三周:1.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1小时)2.实践操作:草图和样板裁剪设计(2小时)第四周:1.实践操作:实际制作和试验(2小时)2.个案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服装结构设计步骤(2小时)第五周:1.服装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1小时)2.实践操作:面料和配饰的选择和搭配(2小时)第六周:1.实践操作:服装的功能和使用场景(2小时)2.个案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服装结构设计注意事项(2小时)第七周:1.人体工学和舒适性原则的应用(1小时)2.实践操作:基于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2小时)第八周:1.实践操作:基于舒适性原则的服装结构设计(2小时)2.小组讨论:分享创新设计思路(2小时)第九周:1.复习和总结(2小时)2.作业布置和答疑(2小时)第十周:1.期末考试(2小时)2.评审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操作(2小时)。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服装平面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运用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服装款式设计。
二、教学内容1. 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包括服装的平面结构、立体结构和平面与立体结构的相互转换。
2. 服装平面制图的基本方法:学习使用直线、曲线等基本线条进行服装平面制图,掌握服装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3. 服装立体结构的设计:学习并掌握服装立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人体的测量、服装的量身定做和立体结构的调整。
4. 服装平面与立体结构的相互转换:学习如何将服装平面结构转换为立体结构,以及如何将立体结构转换为平面结构。
5. 简单服装款式的结构设计与制图: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服装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并制图出简单的服装款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服装平面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和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工具:准备服装平面制图所需的直尺、曲线板、橡皮擦等工具。
3. 示范服装:准备一些示范的服装款式,以便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的演示和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设计的服装款式的结构合理性、创意性和实用性,以及制图的准确性。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服装款式图片,引发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服装平面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第一章:服装结构设计基础1.1 服装结构设计概述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1.2 人体测量与服装尺寸学习人体测量方法与常用尺寸掌握服装尺寸的换算与计算1.3 服装基础样板的制定学习基础样板的种类与作用掌握基础样板的制定方法与技巧第二章:服装结构设计原理2.1 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原则与要求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平衡与协调2.2 服装结构设计的变化与创新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变化方法与技巧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思路与实践2.3 服装结构设计的应用实例分析服装结构设计的成功案例学习服装结构设计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第三章:服装制图基础3.1 服装制图概述了解服装制图的重要性掌握服装制图的基本概念3.2 服装制图的工具与材料学习服装制图的工具与材料的选择掌握服装制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3.3 服装制图的步骤与要求学习服装制图的步骤与方法掌握服装制图的要求与注意事项第四章:服装制图原理4.1 服装制图的基本原则学习服装制图的原则与要求掌握服装制图的平衡与协调4.2 服装制图的变化与创新学习服装制图的变化方法与技巧掌握服装制图的创新思路与实践4.3 服装制图的应用实例分析服装制图的成功案例学习服装制图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第五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实际操作5.1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流程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整个流程掌握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与要求5.2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实际案例分析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成功案例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在实际制作中的应用5.3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评估与改进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评估方法与技巧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改进思路与实践第六章: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的关系6.1 人体形态与服装结构设计学习人体形态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影响掌握根据人体形态进行结构设计的方法6.2 人体运动与服装结构设计了解人体运动对服装结构设计的要求学习人体运动与服装结构设计的相互关系6.3 服装结构设计的人体适应性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人体适应性原则学习提高服装结构设计舒适度的方法第七章:服装结构设计的审美因素7.1 服装结构设计的美学原则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美学原则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美学应用7.2 服装结构设计的风格与特点了解不同风格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学习如何运用风格特点进行结构设计7.3 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与突破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创新方法学习如何突破传统进行结构设计第八章:服装制图的技术要求8.1 服装制图的精确度要求学习服装制图的精确度要求掌握提高服装制图精度的方法8.2 服装制图的线条与符号了解服装制图的线条与符号的意义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线条与符号进行制图8.3 服装制图的细节处理掌握服装制图细节处理的方法学习如何使服装制图更加完善第九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实例分析9.1 实例一:女性连衣裙结构设计与制图分析女性连衣裙结构设计的要求与特点学习女性连衣裙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步骤与方法9.2 实例二:男性衬衫结构设计与制图了解男性衬衫结构设计的要求与特点学习男性衬衫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步骤与方法9.3 实例三:儿童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掌握儿童服装结构设计的要求与特点学习儿童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步骤与方法第十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实践与应用10.1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实际操作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实际操作步骤与技巧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实际应用10.2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改进与完善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改进方法与技巧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完善思路与实践10.3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创新与发展探索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创新方向与发展趋势学习如何将创新理念应用于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中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服装结构设计基础人体测量与服装尺寸:理解并熟练运用人体测量方法,掌握服装尺寸的换算与计算。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范例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服装设计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服装结构线的设定与变化、以及服装部件的结构设计。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定服装结构线,并进行变化。
3. 学会分析和设计服装部件的结构,提高整体设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服装结构线的设定与变化,服装部件的结构设计。
重点: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实际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结构设计案例、直尺、画图板、剪刀、胶水等。
2. 学具:A4纸、铅笔、橡皮、直尺、画图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服装结构设计优秀作品,引发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分析结构线设定与变化的方法。
3. 实践操作:a. 演示如何设定服装结构线,并进行变化。
b. 指导学生动手绘制服装结构图,练习结构线设定与变化。
4. 部件设计:a. 分析服装部件的结构设计方法。
b.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绘制服装部件结构图。
六、板书设计1. 服装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结构线设定与变化方法3. 服装部件结构设计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简单的服装结构图,包括上衣和裙子。
2. 答案要求:a. 结构线清晰,设定合理。
b. 部件结构设计完整,符合实际穿着需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结构线设定与变化部分掌握情况较好,但在部件结构设计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设计复杂的服装结构图,提高自身设计能力。
同时,关注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了解前沿设计理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结构线设定与变化方法2. 服装部件结构设计要点3. 实践操作环节一、结构线设定与变化方法1. 结构线的分类:直线、曲线、弧线等。
《服装结构设计》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本课题要由理论教学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结构设计课程概述、基本概念与术语、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讲解为主,使学生认识服装结构课程的定位、课程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术语,了解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教学重点: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2.基本概念与术语3.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教学难点: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2.基本概念与术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解理论。
教学内容:1.结构设计课程概述2.基本概念与术语3.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课后作业:熟悉记忆服装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与术语。
第二章: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2学时教学目标: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讲解为主,实践以人体测量实际操作为训练内容,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
教学重点:1.人体测量的意义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教学难点:1.人体测量的意义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教学内容:1.人体测量的意义2.人体测量的基准点与基准线3.人体测量的工具与方法课后作业:(1)人体测量练习10个。
(2)熟悉人体基准点与基准线。
第三章:下装结构设计16学时教学目标:本课题要由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来完成,理论教学中要以女式的基本型裙和裤为主来讲解裙和裤的制图原理与制图过程。
实践教学中要安排学生完成女式直身裙、A型裙、变化型结构裙装结构制图。
学生能够达到熟练的进行裙子及裤子制图的目的。
教学重点:1.直身裙结构、A型裙结构、波浪裙结构2.变化型结构裙装3.女裤原型4.裤装结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1.波浪裙结构2.变化型结构裙装3.裙装与裤装的结构共异点、裤烫迹线的位置与造型的关系4.女裤原型中裆弯的确定及画法5.裤装结构设计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讲解理论,打板室实践指导教学内容:1.下装结构种类2.人体下体重要特征3.裙装的结构设计方法4.女裤结构设计课后作业:(1)设计五款裙装并制图(1;5)(2)设计五款裤装并制图(1;5)第四章:衣身结构变化 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衣身结构,使同学们掌握衣身结构制图,并熟练的将女装的灵魂——省灵活的应用结构设计中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运用旋转法或剪切法完成省缝移位、基本分割方法,及省缝在其它造型线处抵消。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汇编)

课号 1 授课班级服装133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29日授课时数 4授课单元名称第一章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授课设计主要教学知识或能力要求1. 服装结构构成方法2. 基本概念和制图规则3. 人体体型特征和人体测量4. 服装规格系列主要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并且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教学互动点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人体测量的使用,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特征与服装的关系。
采用教辅手段用图片进行展示和理论分析教学内容处理人体测量的现场示范授课环节引入新课通过不同服装造型方法,引入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和重要性教学内容及主要板书第一章服装结构设计基础1.1 服装结构设计概述1.2 服装结构构成方法一.间接法1、原型法2、基型法二.直接法1、比例制图法2、短寸法1.3基本概念和制图规则1、制图方法2、制图顺序3、制图工具4、纸样制图符号1.4人体体型特征与人体测量一、人体体型特征二、人体测量三、号型规格教学小结掌握人体体型特征与人体测量的技巧使用。
课后作业复习上课内容课后总结课号 2 授课班级服装133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30日授课时数 4授课单元名称第二章服装基础纸样设计授课设计主要教学知识或能力要求2.1原形采得方法2.2英式、美式基础纸样2.3 标准女子基础纸样设计主要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并且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教学互动点通过立体裁剪示范原形形成原理,并通过示范教学,讲解原型的平面制图方法采用教辅手段用图片进行展示和理论分析教学内容处理通过示范和巡回指导,讲解原型的结构制图原理授课环节引入新课通过在人台上进行立体构成,讲解原型构成中前后浮余量的处理方法第二章服装基础纸样设计2.1女装基本纸样采得方法一、立体方法二、立体、平面结合的方法2.2 英式、美式基本纸样适合套装设计基本纸样英式纸样分类贴身设计基本纸样适合弹性面料基本纸样青年型----发育成熟的妇女美式纸样分类少女型----体型较小的妇女3.3标准女装基本纸样一、衣身前、后浮余量二、原型的构成要素三、原型基本纸样制图(文化式)教学小结掌握选区工具的使用和属性设置课后作业复习上课内容课后总结课号 3 授课班级服装133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31日授课时数 4授课单元名称第二章服装基础纸样设计授课设计主要教学知识或能力要求2.4 女装基本纸样与人体关系2.5 男装基本纸样设计主要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讨论,并且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教学互动点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基本纸样的概念,并通过示范教学,讲解原型的平面制图方法采用教辅手段用图片进行展示和理论分析教学内容处理男装原型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设计专业班级:教师:授课时间:课题(一):原型知识和女装原型制图重点:女装原型制图难点:女装原型制图的要点及胸腰差的处理一、复习与引入1.比例裁剪法的原理是什么?2.女衣身基型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二、服装原型知识1.服装原型的概念服装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裁剪方法。
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体按平面展开后加入基本放松量制成服装基本型,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如根据款式造型的需要,在某些部位作收省、褶裥、分割、拼接等处理,按季节和穿着的需要增减放松量等。
服装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裁剪图。
服装原型的特点1)准确可靠。
原型来自人体,是人体各部位的平面分解。
2)简便易学。
原型不是服装裁剪图,而是服装裁剪的基础图,裁剪制图时只要按照各部位所注的尺寸,就能画成裁剪图,不必计算,也没有任何计算公式。
3)可以长期使用。
服装原型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体型不变,可以长期使用,而且适用于单、夹、棉等各类服装品种及各种服装式样。
2.原型的分类1)按其性别年龄分:可分为女装原型、男装原型、少女原型和儿童原型等。
2)按其人体各部位分:可分为衣身原型、袖子原型及裙子原型等。
正常人体左右两边对称,制图时只需作半身图。
按照女装习惯和女装成衣的一般要求,右半身为门襟,故制前衣片原型图时,只画右半身,而男装只画左半身。
也就是说在制图时,女装后中线在图纸的左方,前中心线在图纸的右方。
我国人体原型与日本较接近,国内出版的时装书刊广泛应用日本的原型裁剪法,常见的有文化式原型和登丽美式原型。
特别是日本文化式原型的裁剪法,简单易学,传播最广,影响较大。
登丽美式在国内应用也较广。
文化式又称胸度法,需要净胸围、背长两个尺寸就能做出上衣原型(胸围放松量女装为10cm,童装为14cm,男装为18~20cm)。
登丽美式又称短寸法,需要净胸围、背长、胸宽、背宽、小肩、颈围、乳间、袖长八个参数才能做出上衣原型(胸围放松量女装为8cm,男装为16cm)。
三、女装原型制图(一)型号与规格号型文化式女装原型的规格是参照日本工业规格JIS标准制定的,它是以S、M、ML、L、LL表示小、中、中大、大、特大的系列号型。
规格(见表8-1)(二)原型结构制图1. 衣身原型(见下图)1) 制图规格:M 号,胸围(B )为82cm ,背长(BL )为38cm ,胸围放松量取10cm 。
2) 制图步骤:(1)纵向取背长38cm ,横向取52+B (松量)=46cm ,作一长方形,上边为上平线。
下边为腰围线,左边为后中心线,右边为前中心线。
(2)胸围线:从上平线量下,76+B =20.7cm 。
(3)背宽线:由后中心线量出,+6B 4.5=18.2cm 。
(4)胸宽线:由前中心线量出,36+B=16.7cm 。
(5)摆缝线:在胸围线上取半胸围52+B的一半,在腰围线上,前片偏后2cm 相连接。
(6)后横开领:◎=+20B2.9=7cm 。
(7)后直开领:○=31◎≈2.3cm 。
(8)后肩斜线:在背宽线上由上平线向下量“○”(2.3cm ),再水平出2cm 为肩端点,与颈侧点相连,得到的斜线为后肩斜线,用“△”表示。
(9)后袖窿弧线:在背宽线上由上平线低落“○”至背宽线的1/2向下量2.5cm 为对位记号,袖窿凹势为后袖窿宽的21+0.5cm=2.9cm 。
从肩端点起画弧线至摆缝线上端。
(10)前横开领:在上平线上由前中心线量起,◎-0.2=6.8cm 。
(11)前直开领:在前中心线上由上平线量起,◎+1=8cm 。
(12)前领圈弧线:颈侧点处由上平线低下0.5cm ,与前直开领之间用弧线连接,中间凹势为前领宽的21-0.3=3.1cm 。
(13)前肩斜线:在胸宽线上由上平线下量后领宽的32≈4.6cm ,颈侧点由上平线低下0.5cm ,前肩斜线长等于后肩斜线长△-1.8cm (其中1.5cm 为后肩收省量,0.3cm 为吃量)。
(14)前袖窿弧线:在胸宽线上由上平线低落4.6cm 至胸宽线的1/2向下2.5cm 为对位记号,袖窿凹势为后袖窿宽的21=2.4cm (用“|”表示),从肩端点起画弧线至摆缝线上端。
(15)胸高点:在胸围线上取前胸宽的1/2移后0.7cm ,低落4cm 为胸高点,即BP 点。
(16)侧缝差:由前中心线低落前领宽的21=3.4cm (用“‖”表示)画水平线,与BP 点下所做的垂直线相交,再由交点与摆缝线下端连接。
2. 衣身原型胸腰差的处理(图略)原型制图是按胸围规格尺寸来推算的,实际应用时,还要考虑到腰围的规格尺寸。
胸腰差的多余量可以收省和在侧缝处劈去。
按照女装原型M 号规格尺寸,人体胸围(B )82cm ,人体腰围(W )66cm 。
胸围放松量为10cm ,腰围放松量取2cm 。
1)省量的计算先在前后片原型的侧缝处各劈去1cm ,前片的收省量:4W +0.5(放松量)+1(前后差)+“○”(收省量)=24cm ,○=6cm 。
后片的收省量:4W +0.5(放松量)-1(前后差)+“△”(收省量)=20cm ,△=4cm 。
2)腰省的位置前片腰省的位置在通过BP 点的垂直线上偏向前中心线1.5cm 起,画出省量大,以BP 点为省尖位。
后片腰省的位置按背宽的1/2作垂直线为省的中点,省尖在胸围线上2cm 。
3.省量的处理以上省量的计算,腰围的放松量取2cm ,这时上装的腰部非常紧身,收省量也很大。
应用时可以在前后腰设置两个省,也可以在前后侧缝处增加劈量及后中心线分割收省,收省的位置也可以有变化。
对于一般合体女装的腰围放松量要加大(连衣裙取6cm 左右),收省量也就减少了。
3. 袖子原型(见下图)1)制图规格:袖长(SL )为52cm , AH =40.5cm ,其中前AH=20cm ,后AH=20.5cm 。
2)制图步骤:(1)先画出袖肥线与袖中线,两线相互垂直。
(2)袖山高:由两线交点向上量3AH =13.5cm 为袖山高,最高点为袖山顶点。
(3)袖口线:由袖山顶点起在袖中线上量SL=52cm ,作一水平线。
(4)袖肘线:由袖山顶点起在袖中线上量 2SL 2.5=28.5cm ,作一水平线。
(5)袖根肥:由袖山顶点作袖山斜线,分别为前AH=20cm 或2AH =20.3cm ,后AH+1=21.5cm 或2AH +1=21.3cm ,与袖肥线相交于两点,由交点向下作两条垂线,与袖口线相交为袖子的前后袖缝线。
四、总结提问1. 什么是原型法?与比例法的区别是什么?2. 女上衣原型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五、实训练习用1:5作业纸完成女上衣原型制图。
服装设计专业班级:F0603(B) 教师:聂小芝授课时间:课题(二):女装原型的部位设计重点:女装原型领子、袖子的设计要点难点:各种形式领子、袖子设计的不同点一、复习与引入1. 什么是原型法?与比例法的区别是什么?2. 女上衣原型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二、领子的结构设计驳领的设计要点:1.驳点、基点、驳口线、翻领松度的设计、领子的采寸配比和比例裁剪法相同。
2.衣身基本框架的确定:比例法由成品规格画出;原型法由上衣原型定出。
3.串口线的确定:比例法是将前直开领的1/2与前颈点相连;原型法是由前肩线的1/2作前领弧线的切线。
这只是对常规八字领而言,理论上串口线的设计是任意的。
4.后领弧长的确定:比例法由后横开领+0.7cm计算得到;原型法由后片原型量出。
5.青果领的翻领松度比相同条件下的八字领要加大0.5cm。
青果领分有接缝的无接缝两种,而无接缝的青果领贴边又有两种处理方法,比例裁剪法里已做详细讲解。
八字领结构设计,见下图。
戗驳领结构设计,图略。
青果领结构设计,图略。
三、袖子的结构设计两片袖是在一片袖的基础上分割互借而得,造型呈弯曲状,使手臂下垂时更贴身合体。
两片袖分大、小袖片,产生前后袖弧线,根据造型需要,大小袖片的分割有三种型式:1.两片袖前袖缝线有偏袖量,后袖缝线在袖肥处有偏袖量,但在袖口处不设置偏袖量,适宜在袖口处装袖衩,多用于女西服。
见下图。
制图规格:袖长(SL)=54cm,AH=46.4cm,其中前AH=22.8cm,后AH=23.6cm。
袖山高=原型袖山高(13.5)+2=15.5cm,袖肘线高=30cm,袖口(CW)=13cm。
由于制作西装时一般不用直接用原型,而是在原型基础上采用放量原则进行加放。
这样使AH变大,袖山高变高,袖肥变宽,用袖原型画袖子已没有太大意义,可抛开原型直接画。
但和比例裁剪法在画法上还是有很大不同,二者可相互借鉴和融合。
见图8-7(b)。
图8-7 女西服袖2.两片袖前后袖缝线在袖肥与袖口处都有偏袖量。
小袖片比较小,前后袖缝线均在袖子的内侧,多用于女春秋装。
见图8-8(a)3.两片袖在后袖缝线不设置偏袖量,袖口处可装袖衩,多用于男西装。
图略。
四、总结提问1. 领子的设计要点是什么?2. 袖子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五、实训练习1.用1:5作业纸完成驳领的制图。
2.用1:5作业三种西装袖的制图。
服装设计专业班级:F0603(B) 教师:聂小芝授课时间:课题(三):女装原型的部位设计重点:纸样的放缩设计难点:两种放量对应袖子的纸样处理一、复习与引入1. 领子的设计要点是什么?2. 袖子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二、纸样的放缩设计1.服装放松量服装长度上的放松量,主要表现在茄克衫登闩处,连衣裙装橡筋腰处、袖口装克夫处,使服装的竖向部位具有可自由伸缩、调节的功能。
服装宽度上的放松量,主要表现在前胸、后背与袖子部位的结合处,当手臂下垂后会产生自然隆起的余量,使服装的横向部位具有可自由伸缩、调节的功能。
服装围度上的放松量,主要表现在领围、胸围、臀围、袖口、脚口处,使服装的围向部位具有可自由伸缩、调节的功能。
2.相似形纸样放量设计研究放量时分无省和有省两种情况,我们以无省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形纸样放量设计,见下图。
(1)胸围放量的分配根据实用和造型的原则,其追加放量从大到小的配比依次为后侧缝、前侧缝、后中缝、前中缝。
其中前、后中缝小而接近或相等。
实际操作时可参考几何级数递减的方法进行。
如上衣原型中胸围的追加放量是12cm(加上原型固有的10cm放量,说明成衣胸围放量是22cm),一半制图时追加放量为6cm,按照分配原则,结合几何级数的分配方法,将6cm按3:1.5:1:0.5或2.5:1.5:1:1的分配比例加入到对应的部位。
分配技巧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采寸要尽可能整齐,或者在原则的前提下,强调哪个部位就向哪个部位倾斜,如将3:1.5:1:0.5变成3:2:0.5:0.5,意味着向前侧缝有所倾斜(前胸高而厚时);变成3:1.5:1.5:0,则说明向后中缝倾斜(后背凸起或加大后身运动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