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导学案《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一、金属概述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金属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大部分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电子,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非金属原子半径大,故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

2.金属分类按金属密度轻金属:(ρ<4.5 g/cm3如Na、Mg、Al等) 重金属:(ρ>4.5 g/cm3如Zn、Cu、Pb等)按冶金工业黑色金属:(Fe、Cr、Mn﹙3种﹚) 有色金属:(除Fe、Cr、Mn以外的金属)3.物理通性在常温下,金属除外,一般形成晶体,具有,良好的。

注:5.判断金属活动性的规律①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②金属元素最高价所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③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盐的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金属性:甲__________乙;④两金属能够构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二、合金 1.定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它各组分低,硬度比各组分大。

如:生铁的熔点比纯铁的低;硬铝(Cu、Mn、Si)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大。

2.物理性质①硬度大、熔点低;②一般来说,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的性质的总和,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的性能;③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

1.除了 等极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元素以 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其次是 。

工业上金属的冶炼是指 。

2.冶炼的实质 。

3.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

①热分解法:位于汞以后的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 的方法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例如:氧化汞分解: 氧化银分解:②热还原法: 对于Zn-Cu 段的金属的冶炼可以通过 来完成,常用的还原剂有 、 、 等。

例如: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 氧化铜和氢气反应:铝与氧化铁反应:③电解法: 对于Zn 前面非常活泼的金属,工业上常用 冶炼。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单质〔Na、Mg、Al、Fe〕化学性质
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性质
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表、比拟、讨论、归纳、综合方法进展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交活动能力与互助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单质〔Na、Mg、Al、Fe〕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
难点: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氢氧化
亚铁露
置空气

4Fe(OH)2+O2+2H2O ==4Fe(OH)3
[板书]3、铁三角
[投影总结]
[板书]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1、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投影总结]
〔1〕稀Na2CO3溶液与稀盐酸间反响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参加稀盐酸,开场时无气体产生,到达一定量后才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过程中依次发生以下反响: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向稀盐酸中逐滴参加稀Na2CO3溶液立即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只发生以。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学案设计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学案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学习目标1.了解钠、铝、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了解钠的强还原性,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

3.了解铝的性质特点,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特殊性质。

4.了解铁的性质,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以及Fe3+、Fe2+的相互转化和Fe3+、Fe2+的检验。

学习过程一、金属单质的性质常温下,金属一般都是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金属的熔、沸点和硬度相差很大。

1.钠是色,有光泽的固体;质,可以用小刀切;密度于水,而于煤油;熔点,受热可以;是和的良导体。

2.铝是一种色有光泽的固体,质,有较好的延展性,是和的良导体。

3.纯铁是色有光泽的固体,有性,可以被磁铁吸引,有延展性,是和的良导体。

[分析]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具有较强的,在自然界多数以态形式存在。

[总结][分析]如果把钠放入盐溶液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擦干表面煤油,将其放入CuSO4溶液。

(1)现象:。

(2)结论:。

(3)反应方程式:。

[例1]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的是()A.Mg(Al2O3)B.MgCl2(AlCl3)C.Fe(Al)D.Fe2O3(Al2O3)[例2]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A.1∶2∶3B.6∶3∶2C.3∶1∶1D.1∶1∶1二、金属氧化物1.钠表面的氧化物和铝的氧化膜都是金属氧化物,它们的外观形态和性质相同吗?Na和Al在空气中长期放置,结果一样吗?2.一段光亮的铁丝插入盐酸中立即有气泡产生,而一段光亮的铝丝插入盐酸中过一会儿才有气泡产生,这是为什么?[总结][例3]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的困扰。

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A.FeO粉尘B.Fe2O3粉尘C.Fe粉尘D.炭粉[例4]下列四组反应中既有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的是()A.金属钠投入到MgSO4溶液中B.BaCl2和NaHSO4溶液反应C.小苏打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D.Na2O2和CuSO4溶液反应三、金属氢氧化物[提问][例5]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A.铝B.氢氧化铝C.氧化铁D.氧化铝[例6]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B.苹果汁中含有Cu2+C.苹果汁中含有OH-D.苹果汁中含有Na+[例7]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A.铝与NaOH溶液B.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C.Al2O3和热水D.Al2(SO4)3溶液与过量的氨水[思考]如何鉴别氯化钠、三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四种溶液?四、盐[总结][提问]Na2CO3与NaHCO3如何相互转化?[例8]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笫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再加足量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则两者所消耗的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比为()A.2∶1B.1∶1C.1∶2D.4∶2[例9]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A.Fe2O3B.FeCl3C.Fe2(SO4)3D.FeO[例10]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作用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总物质的量明显减少,该溶液是()A.CuCl2B.FeCl3C.HClD.AlCl3五、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简单转化[总结]1.根据刚才的复习,请大家根据下列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3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

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

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钠一般存放在石蜡油或煤油中1:Na和O2反应(1)常温下【实验探究1】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切面的颜色变化银白色逐渐变暗反应可表示为: 4Na + O2 ==== 2Na2O(颜色:白色固体)(2)钠的燃烧。

【实验探究2】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描述实验现象:金属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反应可表示为: 2Na + O2 Na2O2Δ(颜色:淡黄色固体)注意:①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②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防止干扰观察现象,③未用完的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2、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点燃2Al2O3【实验探究1】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实验现象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铝的熔点为665℃氧化铝的熔点为2050℃,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实验探究2】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实验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原因: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归纳小结】①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化学1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设计

化学1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设计

化合物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教学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粗〕复习课绝不是旧课的重复与罗列,它是在对既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同时,开展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知识层次。

近年来高考了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与元素知识的融合,显然元素知识考查在高考中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但这的知识内容繁杂、分散,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和运用,为此,我在化学1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以为纲、以课程为中心,以S、N、Si、Cl、C五种非金属,Na 、Mg 、Al、Fe四种金属元素的主干知识为认知对象,运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络〞的进行。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二、教案[知识疏理]1、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在容积为100mL,盛有40mL水〔滴3~4滴酚酞〕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中发生的反的方程式:2、化学性质的比拟:镁铝①与非金属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水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氧化物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与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与碱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结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铁单质的化学性质①与氯气、硫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水蒸气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③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④与非氧化性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⑤与硫酸铁、硫酸铜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训练]A.根底训练1.以下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 B.黄沙 C.干粉灭火剂(含NaHC03) D.泡沫灭火剂2.向爆破建筑物时,同时向切断钢筋和炸碎水泥,除要用适的猛烈炸药外,还需用 ( )A.氧炔焰 B.铝热剂 C.液氧 D.电弧3.制备卤磷酸钙荧光粉所用的高纯氯化钙中混有镁杂质,除去的方法是把氯化钙的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参加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高中化学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 第3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单质(Na、Mg、Al、Fe)的化学性质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交活动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单质(Na、Mg、Al、Fe)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难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三、教学过程一、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思考:Na2CO3粉末中混有NaHCO3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二、镁、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铝三角”及其应用2.应用(1)制取Al(OH)3①Al3++3NH3·H2O=Al(OH)3↓+3NH②AlO2-+CO2+2H2O=Al(OH)3↓+HCO3-③Al3++3AlO2-+6H2O=4Al(OH)3↓(2)识别图像①在含1 mol Al3+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②在含1 mol AlO2-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③在含1 mol OH-的强碱性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④在含1 mol H+的强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1、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①Al ②NaHCO3③Al2O3④Mg(OH)2⑤Al(OH)3A.①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④2、向100mL 2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100mL时产生沉淀为7.8g,则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L-1B.1.5mol·L-1 C.3mol·L-1D.7moL·L-1三、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识小结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1)Fe2+的检验:a. 加碱溶液:灰白色↓→灰绿色↓→红褐色↓b. 先加KSCN溶液,再通入Cl2:无明显现象→血红色溶液(2)Fe3+的检验:a. 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Fe3++3SCN-===Fe(SCN)3b. 加碱溶液:有红褐色沉淀,铁三角的相互转化1、在FeCl3和CuCl2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A.Fe2+ B.Fe3+和Fe2+C.Cu2+和Fe2+ D.Cu2+2、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 A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 B mol H2,且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 )3、有一包Fe和Zn的混合物10 g,加入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3.36 L,求混合物中各组成的质量。

高中化学_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线索设计:①知识素材线索:前置作业---学考真题再现,以价类二维图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应从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两个角度展开,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模型;②认识发展线索:通过每课一题构建思维方法模型,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两个角度认识,结合初中所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利用价类二维图的形式拓展提升,归纳总结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一般规律,便于应用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

考察学生掌握情况,及时高效。

情感育人,润物细无声。

2、教学过程设计:每课一题(2018夏季合格考真题节选)27.利用下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铁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图中甲~己均含铁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1)K2FeO4常用作杀菌消毒剂,从铁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是因其具有________性;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b.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c.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3)戊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丙,放置一段时间后丙转化为丁。

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考真题再现,让学生真切感受学考题目的难度和出题形式。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该题价类二维图的分析,得出研究和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思维方法和模型,即看物质→判类别→据通性→测性质,看物质→判价态→据升降→测性质。

建立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模型,指导学生科学、高效的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

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分析顺序表中各金属性质的相同和不同。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证据来验证推测,形成从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的思维模型。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运用方法模型进行物质性质学习,即为模型认知和证据推理。

高中化学第0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导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化学第0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导学案新人教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一、依据以下转变关系,达成有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有关物质的鉴识和查验1. Na2CO3和 NaHCO3的鉴识(1)固体粉末: ________(2)溶液:加入 ________或 ________溶液2. Al 3+的查验向溶液中滴加过度的________溶液,依据现象鉴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钠及其化合物【知识清单1、(1)金属钠是色,质地,密度____,熔沸点_____,导电导热性_ ___的金属。

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里,大量的金属钠则保存在中。

(2)化学性质:完成反应方程式:Na+O2── Na+O2── (_____火焰,大量烟,生成__________固体)△Na+Cl2── (现象:) Na+S ──Na+ H2O── 离子方程式:钠块投入到CuSO4溶液中:钠块投入到FeCl3溶液中:钠块投入到MgCl2溶液中:例1、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黄砂C.干粉(含NaHC O3)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例2、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溶液仍为紫色B.最后溶液变为蓝色C.最后溶液褪色D.反应中有气泡产生例3、下列四组反应中既有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的是()A.金属钠投入到MgSO4溶液中B.BaCl2和NaHSO4溶液反应C.小苏打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D.Na2O2和CuSO4溶液反应例4、将等质量的Na、Na2O、Na2O2、NaOH,分别投入等质量的足量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Na B.Na2O C.Na2O2 D.NaOH例5、将a g水煤气(成分为CO和H2)充分燃烧,将燃烧生成的气体(150℃)通过盛有过量的Na2O2的干燥管(反应气体无损失),充分反应后干燥管增重b g,则a和b的关系为()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例6、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HCl B.K2SO4C.CuCl2D.饱和NaOH溶液例7、有一块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金属钠,质量为10.8 g ,投入到100g 水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2g 氢气,试计算:(1)未被氧化的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克?(2)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例8、室温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22 g,将多少克金属钠投入100 g水中,可获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二、镁及其化合物【知识清单】1、(1)镁是色的金属,是的良导体,质地,硬度较,熔点较,镁的密度较_____,镁可形成许多合金,硬度和强度都很____,因此镁合金被大量用于制造、和的部件,氧化镁的熔点可以达到2800℃,是很好的______材料。

(2)化学性质:完成反应方程式:Mg+O2──Mg +Cl2──Mg +N2──Mg +H Cl──Mg +CO2──【典例剖析】例1、海水提镁的步骤:、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①②③④⑤例2、质量相同,浓度也相同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所得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 MgB. MgOC. Mg(OH)2D. MgCO3三、铝及其化合物【知识清单】1、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态存在,在地壳中的含量占金属中的第位,铝元素在地壳中主要存在的物质是。

2、(1)铝是色、有的固体,硬度、质地较,具有良好的性、性和性。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生成,因此常温下铝制品具有抗腐蚀的性能。

(2)铝的化学性质:完成反应方程式:Al+ O2── Al+ S── Al+ Cl2──Al+ Fe2O3── Al+ HCl── Al+ NaOH ──3、(1)氧化铝是色,溶于水,熔点。

属于氧化物。

(2)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完成反应方程式:与HCl反应(离子方程式)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与强碱反应(离子方程式)4、(1)氢氧化铝是色,溶于水,有较强的,可用作。

属于氢氧化物。

(2)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完成反应方程式:与HCl反应(离子方程式)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实验室常用和反应制取氢氧化铝:(离子方程式)5、铝三角【典例剖析】例1、两个烧杯加入同体积的浓度为2mol/L的H2SO4,置于天平两端,调平天平后分别加入10.8 g的A1和Mg,则反应完毕后,天平()A.可能向加Mg一端下倾 B.可能向加Al一端下倾C.可能仍保持天平平衡 D.无法判断例2、用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1.12 L H2C.大于1.12 L H2 D.小于1.12 L气体例3、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2mol·L-1H2SO4溶液B.18 mol·L-1H2SO4溶液C.6 mol·L-1KOH溶液D.3 mol·L-1HNO3溶液例4、下列各金属的混合物2.5 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H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其中可能的是()A.Zn和Fe B.Mg和Zn C.Al和Mg D.Cu和Fe例5、Na、Mg、Al三种金属各0.2 mol,分别与100 mL 1mol/L的HCl溶液反应,放出H2的量是()A.Mg最多B.Al最多C.Na最多D.一样多例6、有10.2g Mg、Al混合物,溶于0.5L 4mol/L盐酸中。

若加入2mol/L NaOH溶液,使得沉淀量最大,应加NaOH溶液的体积是()A.0.1LB.0.5LC.1LD.1.5L例7、有一根粗铝含铁和硅两种杂质,取等质量的粗铝分别投入足量稀HCl和足量的NaOH 溶液中,放出等量的H2,则该粗铝中,铁和硅的关系为( )。

a.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物质的量之比为3∶1c.质量之比为2∶1d.质量之比为4∶1A.bd B.bc C.ad D.只有d例8、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例9、氢氧化铝沉淀量图象大致可以分为如图六类。

[图中横坐标为加入试剂的体积](1)图为向AlCl3溶液中滴人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A~B段:B~C段:(2)图为向NaOH溶液中滴入AlCl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A~B段:B~C段:(3)图为向盐酸酸化了的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A~B段:B~C段:C~D段:(4)图为向盐酸中加入NaAlO2溶液A~B段:B~C段:(5)图为向NaAlO2溶液中加入盐酸A~B段:B~C段:(6)图为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AlO2溶液(也可表示为Na[Al(OH)4]溶液)A~B段:四、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清单】1、在地壳中含量第一的元素是,铁是含量第的元素,铁是含量第的金属元素。

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态。

2、(1)纯净的铁是的色金属,有较好的、、性能,还能被吸引。

(2)铁的化学性质:完成反应方程式:Fe+ O2点燃==Fe+ Cl2点燃==Fe+ I2==△==Fe+ S点燃==Fe + HNO3(过量)==离子方程式为:Fe(过量)+ HNO3==离子方程式为:Fe+ HNO3(浓)铁与浓HNO3、浓H2SO4在常温下会发生现象,所以可用铁制容器贮存和运输浓HNO和浓H。

Fe单质具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特别提醒:注意转化过程所选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强弱(1)常见Fe2+转化成Fe3+的离子方程式2Fe2++Cl2(Br2)===2Fe3++2Cl-(Br-)3Fe2++4H++NO3-===3Fe3++NO↑+2H2O2Fe2++H2O2+2H+===2Fe3++2H2O(2)常见Fe3+转化成Fe2+的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2Fe3++Fe===3Fe2+2Fe3++2I-===2Fe2++I22Fe3++S2-===2Fe2++S↓或2Fe3++H2S===2Fe2++S↓+2H+2Fe3++SO2+2H2O===2Fe2++SO42-+4H+(3)Fe2+、Fe3+转化成单质铁一般是高温时利用还原剂(H2、C、CO、Al)进行还原生成。

5、Fe2+、Fe3+的检验(1)Fe2+:①加强碱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迅速转化为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

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通入氯气后溶液变红。

(2)Fe3+:①加强碱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

②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

③加入苯酚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典例剖析】例1、铁与下列物质反应后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只有+3的是( )A.氧气(燃烧)B.稀硫酸C.氯化铁D.氯化铜E氯气 F 硫单质例2、下列物质发生反应时其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B、足量的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2Fe2++4Br-+3Cl2=2Fe3++2Br2+6Cl-C、Fe(OH)3跟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D、FeS跟稀硝酸反应:FeS+2H+=Fe2++H2S例3、1.4g铁全部溶于盐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红棕色沉淀,过滤后给红棕色沉淀加热(在空气中),最后得到红色物质的质量是( )A. 1gB. 1.6gC. 2gD. 1.8g例4、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A.Cu,Fe3+B.Fe2+,Fe3+C.Cu,Cu2+,FeD.Cu,Fe2+,Fe例5、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屑,反应停止后,称得固体与加入的铁屑质量相等。

原混合液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