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作业题答案

合集下载

第3章习题(带答案)

第3章习题(带答案)

1.链式栈与顺序栈相比,一个比较明显的优点是 ( )。

A. 插入操作更加方便B. 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况C. 不会出现栈空的情况D. 删除操作更加方便2.在一个顺序存储的循环队列中,队头指针指向队头元素的 ( )。

A. 前一个位置B. 后一个位置C. 队头元素位置D. 队尾元素的前一位置3.设S表示进栈,X表示出栈,则将CABDB执行操作序列SSXXSSXXSX后得到ACDBB 。

4.设循环队列中数组的下标范围是0至m-1,其头尾指针分别为f和r,则其元素个数为。

A. r-fB. r-f+1C. (r-f)%m+1D. (r-f+m)%m5.判定一个循环队列Q(数组元素为m0个)队满的条件为。

A.Q.front==Q.rear B. Q.front!=Q.rearC. Q.front==(Q.rear+1)%m0D. Q.front!=(Q.rear+1)%m06.长度为m的循环队列q的队满条件为q.front==(q.rear+1)%m,队空条件为q.front==q.rear。

7.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的特点是后进先出。

(错)8.栈和队列的存储方式,既可以是顺序方式,又可以是链式方式。

(对)9. 循环队列采用的存储结构为顺序存储结构,其引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__假溢出的现象 _____。

10.有六个元素6,5,4,3,2,1 的顺序进栈,问下列哪一个不是合法的出栈序列?()A. 543612B. 453126C. 346521D. 23415611. 栈和队列都是线性表,只是在插入和删除时受到了一些限制。

(对)12. 链栈通常不会出现满的情况。

(对)13.往顺序栈中插入一个元素时,栈顶指针是( )。

A) 加1 B) 减1 C) 不变 D) 清014.栈和队列的共同点是( )。

A)都是先进后出 B)都是先进先出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元素 D)没有共同点15.为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缓冲区,主机将要打印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A.栈B. 图C.树D. 队列16.线性表、栈和队列都是( 线性 )结构,可以在线性表的( 任意 )位置插入和删除元素;对于栈只能在( 栈顶 )插入和删除元素;对于队列只能在( 队尾 )插入和( 队头 )删除元素。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
(提示:将标志的初值置“0”。一旦元素入队列使得 rear=front时,需要置tag为“1”:反之,一旦元素出 队列使得rear=front时,需要置tag为“0”,以便使得 下一次进入队列或出队列操作时,此时front=rear,根 据tag的值来判断队列的状态。)
分析:当循环队列容量较小而队列中每个元素占的空 间较多时,此种表示方法可以节约较多的存储空 间,较有价值。
if语句不能用作循环语句: for或while用于循环语句。
if(;;i++) {……}
1. 简述下列算法的功能: status algo(Stack S) {
int i,n,A[255]; n=0; while(!StackEmpty(S)) {n++;Pop(S,A[n]);} for(i=1;i<=n;i++) Push(S,A[i]); }
p++;} while(!StackEmpty(s)) { pop(s,c); *(q++)=c; //把'H'接在后部 } } //Train_arrange
6. 假设将循环队列定义为:以域变量rear和 length分别指示循环队列中队尾元素的位 置和内含元素的个数。试给出此循环队列 满的条件,并写出相应的入队列和出队列 的算法(在出队列的算法中要返回队头元 素)。(提示:rear不是指向队尾元素的 下一个位置,而是指向队尾元素;队列的 队头指针head=(Q.rearQ.length+1)%MAXSIZE)
if(a!=b) return ERROR; } return OK; }
5. 假设如题1所述火车调度站的入口处有 n节硬席或软席车厢(分别以H和S表示) 等待调度,试编写算法,输出对这n节车 厢进行调度的操作(即入栈或出栈操作)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现测得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100,将它们连成两级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应为10000。

(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独立,( )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影响,( )它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 )(4)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休管的参数才随温度而变化。

( )(5)互补输出级应采用共集或共漏接法。

( )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输出电阻R o<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三、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A.电阻阻值有误差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电源电压不稳定(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A.便于设计B.放大交流信号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克服温漂B. 提高输入电阻C.稳定放入倍数(4)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差B.和C.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 e,将使电路的。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操作系统第三章作业答案

操作系统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一、问答题1、某系统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的处理机调度算法,某个时刻根据用户要求创建了一个进程P,进程P在其存在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进程调度选中了进程P占用处理机运行(就绪—>运行),进程P运行中提出资源申请,要求增加主存使用量,没有得到(运行—>阻塞);进程等待一段时间后得到主存(阻塞—>就绪);进程调度再次选中了进程P占用处理机运行(就绪—>运行);有紧急进程Q进入,系统停止进程P的运行,将处理机分配进程Q(运行—>就绪);进程Q运行完,进程调度再次选中了进程P占用处理机运行(就绪—>运行);进程P运行完。

请分析进程P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2、何谓进程,它与程序有哪些异同点?613、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通常有哪些?694、简述时间片轮转调度算的基本思想。

大多数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使用一个固定大小的时间片,请给出选择小时间片的理由。

然后,再给出选择大时间片的理由。

755、进程有哪几种基本状态?试举出使进程状态发生变化的事件并描绘它的状态转换图。

636、进程创建、撤销、唤醒和阻塞原语的流程69、70、717、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内容?658、用户级线程与内核级线程的区别是什么?819、PCB中包含哪些信息?进程状态属于哪类信息?6510、列举引起进程创建和撤销的事件69、7011、试比较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8112、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6713、简述操作系统的三级调度(简述其各级调度的基本功能即可)。

72二、计算题1、就绪队列中有4个进程P1,P2,P3,P4同时进入就绪队列,它们进入就绪队列2秒之后开始进程调度,它们需要的处理器时间如表所示。

忽略进行调度等所花费的时间,且进程执行过程中不会发生阻塞,请回答下列问题:分别写出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间片为4秒)、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选中进程执行的次序。

答: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P1,P2,P3,P4 ,P1,P2,P4,P1,P2,P2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P3,P4,P1,P22、在某计算机系统中,时钟以固定的频率中断CPU,以增加日历计数或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定时操作,时钟中断处理程序每次执行的时间为2ms(包括进程切换开销)。

会计基础第三章课后作业(含答案)

会计基础第三章课后作业(含答案)
5、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总账科目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 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该题针对“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866056】
第 6页
6、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财务费用属于费用要素,损益类科目。 【该题针对“会计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866046】 7、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合法性原则是指企业设置会计科目时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该题针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865900】 8、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876811】 9、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账户的概念”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876782】 10、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该题针对“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865986】
3、 【正确答案】 C
第 3页
【答案解析】 制造费用属于成本类科目;长期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科目;应交税费属于负债类科目。销售费用属于损益类科目中 反映费用的科目。 【该题针对“会计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866037】
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其中总分类科目,又称总 账科目或一级科目。 【该题针对“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类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 10865938】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基因型效应:通常情况下,一定的基因型会导致一定表型的产生,这就是基因型效应。

2、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

3、修饰基因:能改变另一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

它通过改变细胞的内环境来改变表型。

4、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5、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

6、不完全显性(半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称之为不完全显性。

7、镶嵌显性(嵌镶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

8、共显性(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9、表型模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

10、显性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

在杂合状态下即可致死。

11、隐性致死: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一样时,才起致死作用。

12、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成为复等位基因。

13、顺式AB型:I A和I 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没有任何等位基因,血型是AB型,基因型I AB i。

14、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

15、互补作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新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纯合或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

F2性状的分离比是9:7。

16、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产生第二种相似的性状,当两对都是隐性基因时则表现出第三种性状。

F2产生9:6:1的比例。

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有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作业(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采用变动本钱法计算产品本钱时,不包括以下〔D〕A. 直接材料B. 直接人工C. 制造费用D. 固定性制造费用2. 变动本钱法的根本原那么是将期间本钱全部作为当期费用来处理。

其主要依据在于〔D〕A. 期间本钱是不可控的,不应分配计入特定产品的本钱B. 期间本钱一般数量不大,假设将其计入产品本钱,会得不偿失C. 期间本钱的分配是主观,会导致错误的管理决策D. 无论是否生产,期间本钱都会发生,所以将其分配计入产品本钱,将当期经营活动的本钱递延是不适宜的3. 完全本钱法与变动本钱法下,产品本钱都包括〔D〕A.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B.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C. 固定性生产本钱D. 变动性生产本钱4. 某厂生产乙产品,当月生产6000件,每件直接材料20元,直接工资14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2元,全月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元。

用完全本钱法计算的乙产品单位产品本钱为〔A〕元元元元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完全本钱法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本钱法的存货计价B.变动本钱法下,本期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本钱中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但本期生产未销售的产品本钱中那么负担了一局部制造费用C.由于完全本钱法和变动本钱法定义的产品本钱不同,因此,两种方法计算的销售本钱必然不同,从而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必然是不同的D.变动本钱法下,当期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销售量有关6.在下面哪种情况下,按完全本钱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大于按变动本钱所确定的净收益?〔B〕A.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C. 本期生产量等于销售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7.以下有关变动本钱法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能够提供各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B.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本钱控制C.便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D.大大增加了本钱核算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8.如果完全本钱法的期末存货本钱比期初存货本钱多20000元,而变动本钱法的期末存货本钱比期初存货本钱多8000元,那么可断定两种本钱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B〕。

(完整版)第三章作业和参考答案解析

(完整版)第三章作业和参考答案解析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 O—烯烃(Olefin);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

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答:(1)高温: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1.处理机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答】处理机调度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系统,提供不同的处理机管理策略,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效率。

具体地讲,处理机调度分为三个层次,即作业调度、对换和进程调度。

作业调度的任务是,从外存上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些附合条件的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

对换又称交换调度或中级调度,其主要任务是按照给定的原则和策略,将处于外存交换区中的就绪状态或等待状态的进程调入内存,或把处于内存就绪状态或内存等待状态的进程交换到外存交换区,交换调度主要涉及到内存管理与扩充。

进程调度的任务是将CPU分配给一个处在就绪状态的进程。

2.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功能是什么【解答】高级调度即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又称为高级调度或长调度,用于选择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哪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

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排在就绪队列上,准备执行。

低级调度又称为进程调度,它的功能是按照某种策略和算法,将处理机分配给一个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

3.处理机调度一般可分为哪三级其中哪一级调度必不可少为什么【解答】一个作业,从进入系统并驻留在外存的后备队列上开始,直至作业运行完毕,可能要经历以下三级调度:即作业调度、对换和进程调度。

其中,进程调度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进程调度是指,系统将CPU分配给一个就绪状态的进程,即CPU是进程调度要分配的对象。

如果没有进程调度,系统中的进程将无法执行。

4.作业在其存在的过程中分为哪四种状态【解答】从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要经历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4个阶段。

相应地,作业也有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4种状态。

只有当作业处于后备状态时,该作业才可以被调度。

(1)提交状态。

一个作业在其处于从输入设备进入外部存储设备的过程称为提交状态。

处于提交状态的作业,因其信息尚未全部进入系统,所以不能被调度程序选中。

(2)后备状态。

也称为收容状态。

输入管理系统不断地将作业输入到外存中对应部分(或称输入井)。

若一个作业的全部信息已全部被输入进输入井,则在它还未被调度去执行之前,该作业处于后备状态。

(3)执行状态。

作业调度程序从后备作业中选取若干个作业到内存投入运行。

它为被选中作业建立进程并分配必要的资源,这时,这些被选中的作业处于执行状态。

(4)完成状态。

当作业运行完毕,但它所占用的资源尚未全部被系统回收时,该作业处于完成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系统需做如打印结果、回收资源等类似的善后处理工作。

5.作业提交后是否马上放在内存中为什么【解答】作业提交后被放在作业后备队列上,只有被作业调度程序选中,进行作业调度,作业才可能被放入内存。

6.在确定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时,常用的评价准则有哪些【解答】在确定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时,评价的准则通常有:(1)面向用户的准则。

这是面向用户的要求所需遵循的一些准则。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周转时间短、响应时间快、截止时间的保证、优先权准则等。

(2)面向系统的准则。

从系统的整体要求方面,在设计调度算法时应考虑整个系统的效: 率,具体包括如下因素:系统的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系统所完成的作业数,因而它与批处理作业的平均长度具有密切关系。

处理机的利用率。

但对于单用户的微机或某些实时系统,此准则就不太重要了。

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7.什么是实时调度与非实时调度相比,有何区别【解答】实时调度是指,计算机对外部事件的处理速度,要能跟上外部事件的快速变化,以便做出及时的响应。

在进程调度时,要以适当的方式优先调度实时进程的运行。

与非实时调度相比,实时调度的响应时间短,响应速度快。

8.在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中,各采用哪几种进程(作业)调度算法【解答】在批处理系统中,可采用的进程(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优先级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等,进程调度还可以采用时间片轮转法。

在分时系统中,只设有进程调度,不设作业调度。

通常使用的调度算法是时间片轮转法、多级队列调度算法及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在实时系统中,只设有进程调度,不设作业调度,通常使用基于优先数的优先级调度算法和时间片轮转法。

其中,时间片轮转法只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不太苛刻的实时系统,优先级调度算法适用于对时间要求较为苛刻的实时系统。

9.在操作系统中,引起进程调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答】引起进程调度的主要因素有:(1)任务完成。

正在执行的进程运行完成,主动释放对CPU的控制。

(2)等待资源。

由于等待某些资源或事件发生,正在运行的进程不得不放弃CPU,进入阻塞状态。

(3)运行时间到。

在分时系统中;当前进程使用完规定的时间片,时钟中断使该进程让出CPU.(4)进入睡眠状态。

执行中的进程自己调用阻塞原语将自己阻塞起来,进入睡眠等待状态。

(5)发现标志。

在执行完系统调用,即核心处理完陷入事件后,从系统程序返回用户进程时,可认为系统进程执行完毕,从而可调度一个新的用户进程执行。

(6)优先级变化。

以上都是在CPU执行不可剥夺方式下所引起进程调度的原因。

在CPU执行方式是可剥夺时,还应再加一条:优先级变化。

10.假设有4道作业,它们的提交时刻及执行时间为:作业号 1、2、3、4的提交时刻分别为:10:00、10:20、10:40、10:50,执行时间分别为:2小时、1小时、50分钟、30分钟。

计算在单道程序环境下,采用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和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时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并指出它们的调度顺序。

【解答】(1)先来先服务调度。

作业调度顺序:作业1一作业2一作业3一作业4。

作业执行情况如表3-2所示。

平均周转时间=(120+160+190+210)/4=170 (分钟)平均带权周转时间=(1+++7)/4= (分钟)(2)短作业优先调度。

作业调度顺序:作业1一作业4一作业3一作业2。

作业执行情况如表3-3所示。

平均周转时间=120+100+160+240)/4=155 (分钟)平均带权周转时间=(1+++4)/4= (分钟)11.什么叫死锁死锁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有哪些【解答】(1)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循环等待其它进程占有的资源,因而无限期地僵持下去的局面,也可以说死锁是指进程之间无限期地互相等待永不发生的事件。

(2)系统产生死锁的根本原因可归结为两点:各进程竞争有限的资源;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3)死锁的必要条件:互斥条件、占有且申请条件、不可抢占条件、环路条件。

12.在解决死锁问题的几个方法中,哪种方法最易实现哪种方法资源利用率最高【解答】解决死锁问题的方法有:死锁的预防、死锁的避免、死锁的检测和解除等。

死锁的预防:主要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该方法容易实现,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死锁的避免:比较常用的有银行家算法。

在该算法中有一些数据结构及必要的计算,因此,实现起来不太容易,但资源的利用率最高。

死锁的检测和解除:是基于死锁定理而设计的,定期或不定期运行该算法对系统的状态进行检测,发现死锁便予以解除。

其中,需要比较一下各种死锁解除方案的代价,找到代价最小的方案。

该算法资源利用率较高,但最难实现。

因此,在以上几种方法中,死锁的预防最易实现;死锁的避免资源利用率最高。

13.设时间片为1个时间单位。

现有4个进程,每个进程比上一个进程迟到一个时间单位,各进程要求运行时间为:进入时间为:0、1、2、3,要求运行时间分别为:12、5、3、1。

系统对进程调度采用时间片轮转法。

试计算各个进程的完成时间和周转时间。

【解答】各进程运行的次序依次为: ABACBDACBACBABAAAAAAA。

在t=6时, D运行结束,按ACB运行。

在t=11时, C运行结束,按BA顺序运行。

在t=14时, B运行结束,只有A运行。

在t=21时, A运行结束。

所以,各作业的结束时间和周转时间如表3-5所示。

14. 假定某系统有5个进程PI、P2、P3、P4、P5共享3类资源A、B、C。

资源类A共有17个资源、资源类B共有5个资源,资源类C共有20个资源。

某一时刻,各进程对资,源的需求和占用情况如表3-6所示。

(1)判定系统的安全性。

若安全,给出安全序列;若不安全,说明原因。

(2)在该时刻若进程P2请求资源(0,3,勾,是否能分配资源为什么【解答】,(1)各进程申请资源的情况如表3-7所示。

Work=(17,5,20)-(15,2,17)=(2,3,3)存在安全序列: {P4, P5, P1, P2, P3}、{P5, P4, P3, P2, PI}等。

故该状态是安全的。

(2)不能分配。

因为请求资源数request2=(0,3,4)≤剩余资源数(2,2,3)不成立,所以不能分配。

15.说明Linux系统的进程调度算法采用什么策略【解答】Linux系统提供了三种进程调度算法,这三种算法可由用户通过宏定义来选择。

三种进程调度算法是:普通的分时进程、先进先出的实时进程、基于优先级的轮转算法(动态优先级调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