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锄禾》《悯农》的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锄禾》《悯农》的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锄禾》《悯农》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

作为教师,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这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书写“锄禾”、“汗滴”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锄禾》和《悯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珍惜粮食的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锄禾》: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炎炎下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形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民的艰辛,体会粮食的珍贵。

2.《悯农》:这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粮食的珍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农民辛勤劳作的短片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受农民的艰辛。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农民的角色,模拟在烈日下劳作,体验农民的艰辛。

4.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与反馈。

3.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成长过程。

古诗两首锄禾 悯农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锄禾 悯农教学设计

课题:21、古诗两首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第1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禾午辛苦能准确、美观地书写。

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情感与态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美观地书写。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修改:1、学会古诗《锄禾》,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学会生字,能正确地书写“禾午辛苦”四个生字。

教学对策:反复朗读加上老师的讲解来理解古诗。

修改:1、范读,指导借助汉语拼音反复练读,利用多种形式练读。

2、范写,巡回检查,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我们吃的米饭香吗?你知道从哪儿来的吗?(学生自由说说)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辛勤劳动,粮食来之不易的古诗。

3、板书:古诗两首(齐读课题)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锄禾》。

二、学习古诗《锄禾》1、板书课题,并解题(1)板书:锄禾(齐读)(2)解题: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给禾苗锄草)修改:“锄”是翘舌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锄头:农具,可以松土锄草。

锄禾:就是用锄头在庄稼地里锄草、松土。

2、初读指导。

(1)老师范读领读全诗(2)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语(3)投影片出示词语Chu he wu li xin ku pan jie 锄禾当午粒辛苦盘皆(1)自由读,拼读(2)指名认读修改:提醒学生“辛、盘”是前鼻音。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各自识记带点字的字形。

修改:“禾”:“木”字上面加一撇;午:“牛”字不出头;粒:“米”加“立”;辛:“立+十”,农夫在田里站立十小时多么辛苦呀!苦:草字头+古4、自由读课文5老师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每行朗读,再正音修改:注意重音和停顿。

重音:日、汗、盘、皆停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锄禾》《悯农》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锄禾》《悯农》教案

21古诗两首阅读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流程板块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动画:背诵你学过的古诗。

2.课件显示课题:古诗两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课件:两首诗的题目这两首古诗,一篇是《锄禾》,一篇是《悯农》。

3.这两首诗你熟悉吗?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吧!板块二:学习《锄禾》1.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这些农民伯伯正在锄禾。

课件:农民锄禾图锄禾就是在田地里锄草。

在炎热的夏天里,农民伯伯在田里锄草,他们满身大汗,那些汗水一滴一滴滴到田里去了!他们的劳动多么辛苦啊!2.古代的一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写了一首诗。

课件: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自由朗读。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正确。

4.学习生字。

课件:说说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读准的?辛苦的“辛”是前鼻音,粒的声母是小棍l,要注意读准。

辛苦的“辛”是前鼻音的字,要注意读准。

朗读诗句5.现在,再读读诗句,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课件:懂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

6.学习诗句。

(1)先看前两行诗句,读一读,你能读懂什么呢?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当”变红:“当”是什么意思?“当”是“正是”“正在”的意思。

课件:插图农民伯伯锄禾的时候,正当太阳在他的头顶上,是正中午的时间,这就是“日当午”。

现在你读懂了这两行诗句的意思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那么,诗人是怎么想的呢?(2)后两行的意思呢?读一读,诗句中的哪个字的意思你不理解?“皆”是“都”的意思,粒粒皆辛苦,就是每一粒都是辛辛苦苦的劳动换来的。

我们每个人每天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用汗水换来的,来得不容易啊!这就是诗人想到的,诗人写得多好啊!小朋友们也是这么想的吗?(3)农民伯伯在炎热的夏天里,辛辛苦苦的劳动。

古诗两首:《锄禾》与《悯农》讲义

古诗两首:《锄禾》与《悯农》讲义
和人文关怀。
引导读者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古诗学习建议
建议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古诗,可以通过阅读古诗注 解、鉴赏辞典等途径,了解古诗的背景、意象和内涵。
古诗欣赏方法
鼓励读者在欣赏古诗时,注重感受诗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 韵律美,通过吟诵、朗诵等方式,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味和魅 力。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诗词艺术。
05
结束语
总结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这两首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 贵遗产,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 古代农村的生活、劳动场景以及
农民的情感。
艺术教育价值
古诗的高度艺术性和凝练性,使 其成为语文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 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人文关怀价值
古诗中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刻 同情和尊重,以及对社会现象的 关切,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社会责任感
自然敬畏
诗中对天气的关注,如“日当午”的炎热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期 盼,表现出古代农民对自然的敬畏,提醒人们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
对勤劳节俭传统美德的弘扬
勤劳致富
诗中描绘的农民勤劳耕作的形象,传达了勤劳致富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辛勤劳 动创造财富和美好生活。
节俭持家
古诗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节俭精神,提醒人们 珍惜劳动成果,勤俭持家,反对奢侈浪费。
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农民的辛勤。
02
深邃的社会意义
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更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
富差距。诗中的农民辛勤劳作,却仍然难以温饱,从而唤起读者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反思。
03
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说课稿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说课稿

【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诗都是五言绝句。

两者相比,《锄禾》难度较之《悯农》稍大些。

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锄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悯农》。

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春晓》。

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

所以,学好古诗《锄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

第一教时:把《锄禾》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学《悯农》,补充学习《咏鹅》、《春晓》。

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

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

(出示课件画面并板书:锄禾)《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

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1.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

一年级语文《锄禾》《悯农》的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锄禾》《悯农》的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锄禾》《悯农》的说课稿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验、歌唱《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行为与能力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够有表情、韵味的朗诵古诗、歌唱古诗,并通过音乐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自由吟唱古诗的能力,感受到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拓展目标:通过即兴创作活动,知道浪费粮食的后果,并教育学生多背诵古诗。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1、听歌曲《春晓》,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小草偷偷的从土里探出头来,那一定是春天的,蒲公英花开了,一朵两朵,这一定是,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一定是春天的,杨树、柳树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春天多美呀!到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多向一幅美丽的画呀!今天我们换上春装一起去寻找春天好不好?2、欣赏春天的图片。

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春晓》,舞动着优美的动作,进入教室,师生一起进行舞蹈,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融入春天的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无疑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搭起学生、教师、教材三者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二、导语:1、感受艰辛:同学们,你们看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弯着腰在播种?时间长了累不累呀?我们帮助他们插秧好不好?2、在欣赏两遍伴奏音乐后,模仿农民播种。

感受农民播种、收庄稼的不容易,为朗诵古诗酝酿情绪,为学唱歌曲做出铺垫。

3、启发表演者:“先想想当你看到农民在烈日当空下劳动时,心里是不是非常同情农民伯伯呀?接着你想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就告诫所有人,要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最后不禁感慨万千,继而作诗朗诵做准备。

”4、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和实践,我们知道了农民伯伯种田是很辛苦的,我们一日三餐,端碗举筷,都应该想到在田地上的劳动者,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别人劳动这个基本的人生道理。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的说课稿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的说课稿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有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锄禾》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锄草的情景,刻画了一群勤劳的农民形象,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而《悯农》则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辛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两首诗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是教育学生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方面: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两首古诗,并会根据诗意想像意境,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过程方法方面: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体会诗中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珍爱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意,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珍爱粮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符的音乐动画《悯农》,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欣赏画面初步感知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学习生字,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自学效果,并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3.朗读感悟,自主探究。

《锄禾》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锄草的情景。

《悯农》则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辛勤,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理解诗意,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词和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

古诗两首锄禾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锄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劳动的辛勤和美好,培养尊敬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2)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学会珍惜粮食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和主题,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大意。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诗的作者和背景。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角色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默写两首古诗,巩固学习成果。

5. 总结反馈:(1)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和默写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感悟,共同探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锄禾》和《悯农》。

2. 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3.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模仿创作,下节课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说课稿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诗都是五言绝句。

两者相比,《锄禾》难度较之《悯农》稍大些。

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锄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悯农》。

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春晓》。

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

所以,学好古诗《锄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

第一教时:把《锄禾》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学《悯农》,补充学习《咏鹅》、《春晓》。

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

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

(出示课件画面并板书:锄禾)
《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

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

(智能目标)
2、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

(智能目标)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练背诵古诗。

(技能目标)
4、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技能目标)
5、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情感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为了更好得完成教学目标。

我作了以下的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先预习古诗。

尽自己能力弄懂古诗。

2、制作好《锄禾》的讲解课件以及生字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同时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2、学法
分学习小组。

三、基本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是实际教学中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

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古诗感到枯燥、深奥。

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这样四个步骤(出示投影)。

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

1、解诗题
首先出示锄禾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自行弄懂“锄禾”的意思。

教师在过程中适当提问点拨,同时进行生字“禾”的教学
以及检查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诗文是否正确连贯。

在这里,教师可以渗透一点,如果碰到题目意思不懂的古诗,一般先理解诗题,举例说,学《悯农》这首古诗时,一般先弄懂“悯农”的意思。

2、知诗人
接着,向学生介绍本课两首古诗原题就叫《悯农》。

《锄禾》原为第二首。

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同时强调李绅是我们无锡人,他的诗很有名气。

3、明诗意
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了哪些古诗以及在课外已经掌握了哪些古诗。

再回忆学习古诗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因为实验班的孩子对于古诗的积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信息为今天的学习所用。

接下来,我就请学生自由读诗句,尝试理解字义。

在自学基础上,请他们讨论学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字词不懂?估计学生对“当、皆、粒粒、锄禾日当午”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讨论解决。

“点拨”在什么地方呢?“点”在学法上,“拨”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上。

比如,我可以请他们说说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查字典、请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

学生查阅字典,联系诗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对于“当”的教学可以渗透在“锄禾日当午”这一句的教学中:问“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里看出是中午?2.出示“日当午”,讲“当”,请学生用“当”找朋友(当时,正当)。

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
思。

(在这里,要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

剩下的诗句也以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先通过自学以及教师点拨解决字义,然后尝试串讲诗句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

(课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学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诉学生串讲诗句可以变换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词,我对于串讲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顺连贯。

在此过程中,学生先逐句串讲,讲后先让他们自己评议,最后我再纠正。

这样通过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交流,比较正确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从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诵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

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分4步进行教学:
1、教师示范朗读,确定基调:严肃、较沉重。

*(教师范读)
2、采用尝试法,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进行适当的技巧指导:比如:读“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句,我要求学生重读“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减慢速度进行朗读。

(教师范读)
4、反复练读,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直至熟读成诵。

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归纳式提问:通过学习《锄禾》,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可能会给教师不同层次的答案。

有的是对内容的掌握,有的是对中心思想的理解,还有的会是学习古诗的方法等。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思考。

当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够大概说出意思就
行了。

因为毕竟才一年级,还是学习古诗的起步阶段,在今后漫长的求学道路上,他们会慢慢感悟的。

四、作业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设计作业时的“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这几个特点,我适量地设计了这些作业:
1、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一些古诗词,准备进行古诗朗诵大赛。

现在我简单来讲讲第二教时的教学安排。

我先进行《锄禾》的复习检查,然后半扶半放地引导学生学《悯农》,质疑问难,对他们不懂的地方稍加点拨,要求学生能理解字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并能体会诗人对于劳动者的同情。

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学习《咏鹅》、《春晓》这两首古诗,让学生进一步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

当然,对于补充的《咏鹅》、《春晓》两首古诗,要求放宽,只要基本理解古诗意思就行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指教,谢谢。

附板书:
锄禾
解诗题:锄禾
知诗人:李绅(唐)
明诗意:当、皆、粒粒皆辛苦
诵诗句:严肃、较沉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