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基本情况简介(2012最新稿)

合集下载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情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情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情概况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

自治州下辖8个县市,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73.07万,其中藏族39.59万,占总人口的54.2%。

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甘肃总面积的近十分之一。

境内有辽阔无垠的天然草地,浩瀚葱郁的原始森林,纵横奔流的三河一江,贮量丰富的地下矿藏;甘南是全国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藏族文化资源宝库,西北高原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重要的水电清洁能源基地,内地与藏区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安多藏区的中心区。

更为重要的是,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主要的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十分突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被定位为“限制开发区”;甘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境内较完整地保存了藏民族传统的游牧文化、佛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整个藏区经济文化的缩影。

甘南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甘南州位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上游地段,仅黄河在甘南境内流程就达433公里,形成了久负盛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湾”,素有黄河“天然蓄水池”之称,黄河在这里净补充水量占此段入出量的45%。

境内广袤的草甸草原,浩瀚的绿色林海,都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是维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甘南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

甘南草原具有载畜能力强,耐牧性和耐踏性较好的特点,草场有4084万亩,80%连片集中,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被誉为亚洲最优质的天然牧场。

畜禽品种繁多,有闻名遐迩的河曲马、欧拉羊、甘加羊等许多优良畜种。

牛羊肉、鲜奶、酥油、毛绒、皮张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可观,2011年肉类年产量达6.02万吨。

是我国畜产品的主产区和畜产品集散的“金三角”,如出口东南亚的干酪素,占全国总量的70%。

甘肃甘南州调研报告

甘肃甘南州调研报告

甘肃甘南州调研报告甘肃甘南州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

在最近的调研中,我对甘南州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撰写了一份500字的调研报告。

甘南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势较为复杂,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山和高原。

该地区的气候条件特殊,常年北风强劲,日照时间较短,冬季寒冷而严寒。

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方面,目前甘南州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农业产量,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甘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汉族、藏族、回族等。

各个民族在这个地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甘南州的文化底蕴丰富,汇聚了不同民族的传统艺术和习俗。

这种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甘南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主要的旅游景点包括夏河草原、南无山、措勤县、敦煌莫高窟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风貌和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然而,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比如旅游设施的不完善和服务质量的不稳定。

此外,甘南州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尽管甘南州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力度,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医院和社会保障机构都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当地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甘南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面临着一些独特的发展问题。

在政府的引导下,甘南州正积极推动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甘南州将会实现全面发展,并成为一个繁荣而美丽的地方。

甘南藏族自治州概述

甘南藏族自治州概述

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度地段,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

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

面积4.5万平方千米。

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境内草原广阔。

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无霜期短,日照时间时长,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因行政区域在甘肃省南部,并以藏族为主体自治民族而得此名。

甘南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而且异彩纷呈。

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浓,并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特征。

全州可供开发利用的景区景点有7大类33种153处。

随着近年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兴起和发展,甘南独具魅力旅游资源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和中外游客的青睐,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

甘南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陇南市、定西市、临夏州毗邻,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0°46′~104°44′,北纬33°06′~36°10′之间。

辖合作市和临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玛曲、碌曲7个县,面积40201平方千米,人口73万。

州委、州政府驻合作市。

甘南州地方民族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能源、畜产品加工、建材、采矿冶炼、藏医药、山野珍品等为主的体系。

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

以优美的藏族弹唱闻名于藏区。

州府合作市位于甘肃西南部,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全州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7大类、33种、146处,甘南藏族自治州民俗活动其中自然景观56处,占整个旅游资源的37.6%;人文景观90处,占62.4%,有些资源集人文和自然为一体;这些资源种类全、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并以原始性、多样性、神秘性著称,开发潜力巨大。

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概况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甘、青、川交界处,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

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南部为岷迭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主要林区之一;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

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无绝对无霜期。

甘南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也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和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畜牧业是全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全州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办)。

国土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03万,其中农牧业人口54.56万,占总人口的80.2%;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藏族37.85万,占总人口55.6%。

全州所辖8个县(市)中碌曲、玛曲、夏河、卓尼、合作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县(市)。

农牧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主要来自畜牧业。

畜牧、旅游、矿产、水电、中藏药材是甘南州五大特色资源。

2008年,全州生产总值43.3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4.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49元,同比增加33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7.48‰。

年末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97.43万头(只),其中牦牛存栏96.3万头。

牲畜总增、出栏、商品三率分别为26.36%、31.12%和26.64%。

完成肉产量4.725万吨,完成奶产量7.63万吨,实现畜牧业增加值6.24亿元,完成水产品总产量31.5吨。

草地是甘南州优势资源,全州天然草场面积40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可利用草场3848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4.2%。

甘南藏族自治州产业结构

甘南藏族自治州产业结构

甘南藏族自治州产业结构
除畜牧业外,甘南的农业还包括种植业。

由于山区多、平原少,耕地
资源有限,甘南的种植业主要以高原作物为主。

主要的作物包括青稞、小麦、高原蔬菜等。

青稞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藏区喜爱的主食之一、甘南的高原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青稞的生长,产量丰富,大大满足了当地
居民的需求。

除了农业,甘南的工业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

工业主
要以资源加工和能源产业为主。

甘南拥有丰富的水力、光热等清洁能源资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该州大力发展水电、光伏发电等能源
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稳定增长。

同时,甘南还积极发展林业、矿业等产业,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新兴产业,也是当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之一、由于甘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
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

甘南拥有大量的文化遗址、名胜
古迹,如拉卜楞寺、郎木寺等,吸引了众多的文化爱好者。

此外,甘南的
山川秀丽,草原广阔,是进行户外旅游和探险的理想目的地。

甘南州通过
发展旅游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农牧业为主导,工业和
旅游业为支撑的发展趋势。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甘南在发展
农牧业、工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当地居民增收和经济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甘南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牧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变迁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变迁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历史变迁甘南在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属古西羌地。

羌人是藏族的前身,当时的羌人活动范围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川西北,北至新疆鄯善一带。

甘南是羌人主要发祥地和活动地区之一,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遗物。

据史料记载。

羌人首领无弋爱主要活动在甘南河曲一带。

秦穆公37年(公元前623年),秦国向西扩展,拓地千里,今临潭、舟曲等地进入秦国版图。

汉武帝元六年(公元111年),汉军征讨河湟羌人,在河湟设护羌校尉,甘南东部地区就正式纳入了中原封建王朝郡县制之中,今临潭县属陇西郡,西部仍为羌人之地。

三国时,甘南州境内东部属魏国。

公元247年后迭山以南属蜀国。

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自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度陇而西,以洮河流域为中心,建国于郡羌之地,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为吐蕃所灭。

甘南为吐谷浑统辖,吐谷浑人开辟的“丝绸南路”,成为中原联系西域、西藏、印度的交通要道,增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后,吐蕃正式占领洮州,统治甘青大部分地方至公元1073年,本州境均归吐蕃管辖。

对开发青藏高原,发展汉藏关系贡献很大,有名的唐蕃古道就经过甘南。

公元998年,河湟流域的吐蕃人建立了角厮曙政权,藏史称“宗喀王”,本州境大部分地方为其所辖。

据史学家考证,甘加思柔古城(现存遗址)便是角厮啰政权所建。

角厮昭采取“联宋抗夏”的方略,启动茶马交易,开通“丝绸南路”,发展了汉臧友好往来关系。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部众先后进入青藏高原,将青藏高原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尉司都元帅府,本州境就在其管辖之内。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朵甘思内附大明。

洪武七年(1374年),设置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甘南。

公元17世纪(1636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众由天山以北迁居青臧高原,成为青藏高原的统治民族。

甘南西部在其管辖内。

至清雍正初年罗卜藏旦律反清失败,由清朝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总辖河州、朵干、马斯藏三卫,甘南西部为青海循化厅管辖。

甘肃省甘南简介

甘肃省甘南简介

甘南位于甘肃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西临青海,南接四川,北面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下辖合作市和夏河、碌曲、玛曲、临潭、舟曲、迭部、卓尼七县。

最佳旅游季节:冬天和夏天。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背依凤山,面对龙山,地处“金盆养鱼”之地。

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无贼》主景就在甘南,黄河九曲十八弯,第一弯就在甘南玛曲境内,由此折而西流。

与牧草相伴,牧民与牛羊相伴,美酒与歌舞相伴,心灵与佛国相伴,迷人的甘南草原仿佛梦幻中的佛国净土。

拉卜楞寺的僧侣和草原上的牧民。

甘南的夏季是最美好的季节。

六、七、八月酷暑难熬,在甘南却是凉爽宜人,气温在15℃至30℃左右,大草原上到处开满了格桑花。

届时草原上还有十分独特的民族节日,如农历四月十五的娘乃节,六月六的莲花山花儿会,六月十五的插箭节,七月六的淋浴节等。

草原上牧民们还举办赛马会、大象拔河、赛牦牛等民族活动。

甘南摄影图片19
甘南摄影图片20。

秋行川北甘南

秋行川北甘南

甘南,是指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

面积4.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

川北,是指四川省西北边界上的围绕着若尔盖草原生活的藏族聚集区,居民以牧民为主,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藏族将生活在不同地区的族人分为三类,卫藏藏族,康巴藏族,安多藏族,甘南川北地区的藏族都属于安多藏族。

带着对藏文化的深深热爱,今年的金秋十月,背上简单的行囊,我又一次的踏上了奔向高原奔向藏区的路,这次的目的地便是甘南川北。

这是一次突然的行动,前期没做太多准备,提前一周在网上找到一家可以包车的兰州户外俱乐部,本次行程从兰州出发——合作——尕海湖——郎木寺--扎尕那石城——迭部--花湖——若尔盖——唐克(黄河九曲)——夏河拉卜楞——东乡山脊梁,最后返回兰州,6天的行程,充实而又紧凑,告别城市的喧嚣,告别拥挤的人潮,带着那种说不出的激动,我来了.....那路我想要,走上那条美丽的路,有柔风,有白云,有大山,倾听我快乐和感动的心~~友情提示:这条路虽然比较平整,一路有连接临夏和四川的213国道贯穿,但是一路需要翻山越岭,沿途基本是荒原草场没有标识较容易迷路,且是高原作业,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司机如果不想极限挑战,建议不要冒然自驾,建议从兰州包车,不仅时间大省,还可以随心在路边停车,在大山中欢呼高唱,在草甸上追牛逐羊....秋的草原虽然没有了夏天的晶莹,润泽,但也因为它那不同于夏季的成熟韵味,令人陶醉满满那水藏语称湖为“措”,在几年前我曾因缘得到一藏语名“措姆”,意思是像湖一般的女子,这是个美好的祝愿,也是因为这个名字让我对措很有感情尕海措苍凉的黄土高原边缘沉睡着的明珠般的湖泊,“尕”虽然是小的意思,但它却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同纳木措,羊湖等西藏神湖不同的是,尕海措的柔情婉婉,让人感觉有种初恋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南藏族自治州基本情况简介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现下辖七县一市,99个乡(镇、街道办)。

州内有藏、汉、回、土、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71万,其中藏族38.27万,占总人口的53.9%;
【自然地理】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过渡地带,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

全州分为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

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历史沿革】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

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

秦汉以后,几经朝代更替,甘南分别由诸多行政区域管辖。

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

州府合作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资源优势】甘南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
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浓郁,风土人情独特,有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几十处优美的自然景区;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夏河拉卜楞寺等121座藏传佛教寺院和天险腊子口等二十多处历史遗址。

境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得天独厚,黄河、白龙江、洮河、大夏河四条河流及其120多条支流纵横全州,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1万千瓦,可利用量215万千瓦。

甘南地下矿藏贮量丰富,现已探明有金、锑、铅等各种矿产地270处,探明矿种24种,其中14个矿种贮量居全省前五位,黄金产量居全省第一位。

境内有天然草原4084万亩,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80%的天然草场联片集中,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中自然载畜能力较强高、耐放牧性最大的草场。

有林地2580万亩,占全省森林资源总面积的30%,森林蓄积量占全省总量的45%,林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药材、山珍野菜等植物资源。

畜禽品种繁多,有闻名遐迩的河曲马、欧拉羊、甘加羊等许多优良畜种。

畜牧、水电、矿产、旅游、中藏药材和山野珍品是甘南的五大优势资源。

【发展成就】建州五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

近几年,甘南州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2011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80.76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增长33.8%。

大口径财政收入7.74亿元,增长22.3%。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32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增长16%。

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全州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保护、发展、稳定”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五大战略,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快旅游资源大开发进程,加快高原多元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生态甘南、旅游甘南、文化甘南、多元甘南、幸福甘南”,着力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科学化水平,努力实现我州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