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物理模块过关检测卷《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化学】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 模块过关检测 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解析版)

广东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块过关检测+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浓硫酸的车应贴的图标是(B)2.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B)A.量筒B.坩埚C.试剂瓶D.容量瓶解析: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蒸发皿和坩埚,B正确。
3.吃牛肉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B)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解析:我们平时说的补钙、补铁、补碘等都是补充相关的元素。
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A.Na2OB.Cl2C.BD.N2解析: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于单质),A是由氧和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所以选A。
5.下列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D)A.用分液漏斗分离四氯化碳与水B.用硝酸银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C.用溴水区别乙烯与甲烷D.用浓硫酸干燥NH3解析:NH3能跟浓硫酸反应,D不正确。
6.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C)A.钠的化合物B.可溶于水C.可与硝酸反应D.都能够电离解析:NaOH、Na2CO3、NaCl、Na2SO4都属于钠的化合物,A正确;NaOH、Na2CO3、NaCl、Na2SO4都可溶于水,B正确;NaOH、Na2CO3可与HNO3反应,而NaCl、Na2SO4不能与HNO3反应,C不正确。
7.下列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错误的是(C)A.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B.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C.Na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D.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解析:Na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钠为+1价,氢为+1价。
8.下列成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C)A.冰封千里B.刻舟求剑C.水滴石穿D.山穷水尽解析:水滴石穿里面包含了碳酸钙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作用下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的过程,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变化。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模块综合试卷(一)粤教版必修1

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和不选的得0 分)1 •一位外国探险家到中国探险,有一次,他对所到目的地的地形情况不了解,因此慢慢前行.由于走进了沼泽地,突然这位探险家往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突然下沉时,由于人只受到重力与支持力,所以这两个力平衡B. 因为此时在下沉,所以人受到的支持力小于人对沼泽地的压力C. 人下沉的原因是人对地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D. 人下沉的原因是重力大于人受到的支持力答案D解析当人突然下沉时,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人受到的支持力,选项D 正确,A错误;人受到的支持力与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重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选项B、C错误.2 • (2019 •夏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答案C3• (2018 •成都七中高一月考)甲、乙两辆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 1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 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乙车在0〜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4m/sC. 在0〜10s内,甲、乙两车相遇一次D. 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点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答案D解析s-1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题图可知,甲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A错误;s —8乙车在0〜10s内的位移s = (0 —8) m =—8m,则平均速度为v =-^ — m/s =—0.8 m/s ,t 10所以乙车在0〜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 , B错误;两图线的交点表示此时两车相遇,根据题图可知,两车相遇两次,C错误;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由图线斜率变化情况可知,乙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以5 s末的速度大小等于0.8 m/s,贝U P点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 , D正确.4. (2018 •太原五中高一月考)在汽车的维修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如图2所示是剪式千斤顶的示意图,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F= 1.0 X 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2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 1.0 X 105NB. 若继续摇动把手使两臂靠拢,两臂受到的压力均增大5C.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 1.0 X 10 ND. 若继续摇动把手使两臂靠拢,两臂受到的压力均减小答案B解析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与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 1.0 X 105N,选项A、C正确;若继续摇动把手使两臂靠拢,两臂间的夹角变小,根据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均减小,选项B错误,D正确.5. 如图3所示,静止的粗糙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以速度v 匀速下滑,滑到传送带正中央时, 传送带开始以速度V'逆时针匀速运动,则此过程木块从A滑到B所用的时间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时木块从A滑到B所用的时间相比较()图3B. 前者短 D.不能确定 答案 A解析 传送带静止时,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平行于传送带向上, 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运动时,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仍平行于传送带向上,所以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情况相同,运动规律相 同,选项 A 正确. 6.(2018 •湛江市期末)如图4,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半球形物体 A 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 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 m 半径为r 的光滑球B,则( )图4A . A 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叶mgB . A 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A .两种情况相同 C.前者长IRI rr C. 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mgD.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mg RR答案 C解析 对AB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相对地面无相对运动趋势,故不受摩擦力, B错误;根据平衡条件,支持力等于整体的重力,为 (M I 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整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故A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 mg ,故A 错误;对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知识,有:F =册=岸吨故C 正确,D 错误.7.如图5所示,质量为 m 的滑块在水平面上撞向弹簧,当滑块将弹簧压缩了 X 。
2020年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卷1

2020年廣東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模擬卷1第一部分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Ⅰ:本大題共 12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36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進行10m跳臺跳水訓練時,某運動員從跳臺邊緣豎直跳起0.6m,最后豎直落入水中。
若將運動員視為質點,從起跳至入水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運動員的位移大小是10mB.運動員的位移大小是11.2mC.運動員的路程是10.6mD.運動員的路程是10m【答案】A【解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可知运动员的位移大小等于跳台的高度10m。
故A正确,B错误;运动员的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大小为:s=10+2×0.6=11.2m。
故C错误,D错误。
2.某短跑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3s末的速度為7.00m/s,12.5s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9.60m/s,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的平均速度為()A.7.00m/s B.8.00m/s C.8.30m/s D.9.60m/s 【答案】B【解析】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8.00m/s則ACD均錯誤,B正確。
3.甲、乙兩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兩條圖線相互平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兩物體初速度相同、加速度相同B.兩物體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C.兩物體初速度相同、加速度不同D.兩物體初速度不同、加速度不同【答案】B【解析】由圖知,兩物體初速度不同、甲的初速度比乙的大。
由于兩條圖線相互平行,斜率相同,所以兩物體的加速度相同,故ACD錯誤,B正確。
4.如圖所示,用傳送帶向上傳送貨物,貨物和傳送帶之間沒有相對滑動、則貨物受到的摩擦力是()A.靜摩擦力,方向沿傳送帶向上B.靜摩擦力,方向沿傳送帶向下C.滑動摩擦力,方向沿傳送帶向下D.滑動摩擦力、方向沿傳送帶向上【答案】A【解析】貨物隨傳送帶一起向上勻速運動,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貨物所受的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貨物相對傳送帶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所以靜摩擦力方向沿傳送帶向上,故A正確,BCD錯誤。
2020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试卷类型:B2020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 理本试卷共6页,31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I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汽车在平直公路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0~t 1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 .t 1~t 2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t 2~t 3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 .t 3时刻回到出发点2.高速列车以速度v 通过某隧道,已知隧道长为s ,列车长为l ,则该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A .l vB .s vC .l−s vD .l +s v3.小李同学做家务时,用斜向下的恒力F 推动房间内的木箱匀速移动,如图2所示,关于木箱所受的推力F 、摩擦力f ,支持力F N 、重力G 大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FB .f>FC .F N <GD .F N=G4.有关部门经常组织愿者开展横渡珠江活动向社会宣传保护水环境,若某志愿者从江岸边的位置P 出发,保持游姿方向始终与对岸垂直,游速大小恒定,江水的流速不变,该志愿者渡江的轨迹应是图3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 图35.玩“套圈圈”游戏时,身材高大的老师和一年级小明同学直立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两人同时向各自正前方3m 处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玩具小熊水平抛出小圆环,小圆环恰好能套中玩具熊,小圆环离手后的运动可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先套住玩具熊B .老师先套住玩具熊C .两人同时套住玩具熊D .两人水平抛出小圆环的初速度相同6.为保护生态环境,学校组织了植树活动,小王和小李同学合作提水,其所用力的情况如图4所示,若桶和水的总是300N ,他俩所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是45°,则每人所用力的大小最接近A .300NB .212NC .150ND .100N7.为探究超重、失重现象,小明同学将一台电子秤搬到一楼的电梯间,他平稳站在电子秤上,在电梯启动前、启动时和刚到二楼停止前,他观察到电子秤中自身体重的示数分别为G 0、G 1和G 2,下列说法正御的定A .G 1> G 0B .G 1<G 0C .G 1<G 2D .G 0=G 1=G 2 8.如图5所示,风力发电机叶片上有P 、Q 两点,其中P 在叶片的端点,Q 在另一叶片的中点,当叶片转动时。
2020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③
此后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运动到 P 点的时间为 t2
t2= =0.75s
④
故货物在传送带上经历的时间为 t=t1+t2=1.25s. (2)货物从 P 点沿斜坡滑落到达地面停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μ2mgs=0- mv2
⑤
代入数据解得:s=4m.
第1页 共1页
好
记
星
书
签
试卷类型:A
2020 年 7 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物理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I: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B C A C A A B C B D
A
D
C
B
D
C
B
选做题 B 组(选修 3-1)
题目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D
A
A
D
A
C
B
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共 40 分。
29.(1)交流 002
(2)1.56
(3) mv21 +mgh1= mv24 +mgh4
30.(1)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2)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3)上坡时将列车的动能转化为列车的势能,下坡时将列车的势能转化为列车的动能。
31.解:(1)货物放置于传送带时,根据已知数据分析可知,货物先做匀加速运动,与传送带速度相
广东省2020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广东省2020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一)(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所研究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B )A.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B.用GPS 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C.教练员对百米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D.在伦敦奥运会比赛中,乒乓球冠军张继科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解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当研究海轮的位置时,海轮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能看成质点,故B 项正确.2.三个质点A,B,C 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且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同解析:本题中A,B,C 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大小是MN 的长度,方向是由N 指向M,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 选项正确.平均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规定物体在Δ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Δs 与Δt 之比为平均速率,即=.由于路程与位移一般不同,故平均速v Δs Δt 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相等,仅在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才与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本题中A,C 两质点均为曲线运动,可见选项C,D 错误;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不相同,B 错误.3.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6t 2(m/s).该质点在t=0到t=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 到t=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B )A.12 m/s,39 m/sB.8 m/s,38 m/sC.12 m/s,19.5 m/sD.8 m/s,12 m/s解析:平均速度=,t=0时,x 0=5 m;t=2 s 时,x 2=21 m;t=3 s 时,x 3=59 m,故==8 v Δx Δt v 1x 2‒x 02s m/s,==38 m/s,B 正确.v 2x 3‒x 21s 4.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所示的就是一个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C.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解析:在运动员起跳的过程中,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所以选项B正确,A,C,D错误.5.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D )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在平行于引桥面向下方向上的分力解析:如图所示,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斜面的分力F2,则F1=Gsin θ,F2=Gcos θ,倾角θ减小,F1减小,F2增大,高大的桥造很长的引桥主要目的是减小桥面的坡度,即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在平行于引桥面向下方向上的分力,使行车安全,D正确.6.如图,小车水平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车厢静止于车厢壁上,当小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B.车厢壁对M的摩擦力增大C.车厢壁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D.M所受合力不变解析: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如图.当加速度a增大时,车厢壁对物块的压力F N=ma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故A正确;物块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合外力等于零,摩擦力F f=Mg保持不变,故B错误;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故动摩擦因数不变,故C错误;小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弹力F N=ma增大,合力增大,故D错误.7.如图所示,两个小球从水平地面上方同一点O 分别以初速度v 1,v 2水平抛出,落在地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O′是O 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且O′A∶AB=1∶3.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两小球( A )A.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B.落地速度大小之比为1∶3C.落地速度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1∶3D.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解析:因为高度相同,则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因为O′A∶AB=1∶3,则O′A∶O′B=1∶4,根据x=v 0t 知,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故A 正确;由于未知两小球的下落高度,故无法求出准确的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故无法求得落地速度之比,同理也无法求出位移大小之比,故B,D 错误;落地速度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tan θ==,两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则竖直分速v y v 0gtv 0度相同,而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可知正切值之比为4∶1,故C 错误.8.地球的半径为R,某同步卫星在地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为F,则该卫星在离地面高度约6R 的轨道上受到的万有引力约为( D )A.6FB.7FC.FD.F136149解析:某同步卫星质量为m,它在地球表面时受到的引力为F=,当它在离地面高度为6RGMmR 2时,它到地心的距离变为r=7R,所以它受到引力为F′===F,D 选项正确.GMm (7R )2GMm 49R 21499.大小相等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于原来静止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物体A,B 上,使A 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了位移x,使B 沿粗糙水平面运动了同样的位移,则拉力F 对A,B 做的功W 1和W 2相比较( C )A.W 1>W 2B.W 1<W 2C.W 1=W 2D.无法比较解析:根据功的公式W=Fx,由于F,x 相同,故W 1=W 2,正确选项为C.10.利用超导材料和现代科技可以实现磁悬浮.若磁悬浮列车的质量为20 t,因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列车浮起的高度为100 mm,g 取10 N/kg,则该过程中磁悬浮列车克服重力做功是( D )A.20 JB.200 JC.2.0×107 JD.2.0×104 J解析: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物重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 1与物重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 2两者之差,W G =mgh 1-mgh 2=-20 000×10×0.1 J=-2.0×104 J,所以克服重力做功2.0×104 J,故D 正确.11.在下列实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守恒的是( A )A.拉着一个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B.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C.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D.投掷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解析:拉着一个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时,由于拉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故机械能不守恒;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物体竖直上抛时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投掷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本题选择机械能不守恒的,故选A.1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移动了距离x,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则在此过程中( C )A.摩擦力做的功为F f xB.力F 做的功为Fxcos θC.力F 做的功为Fx·sin θD.重力做的功为mgx解析: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位移方向水平向右,故W Ff =-F f x,A 错误;力F 所做的功为W F =Fsin θ·x=Fx·sin θ,B 错误,C 正确;因为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重力做功为零,D 错误.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为选做题,分为A,B 两组,每组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考生只选择其中一组题作答.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选做题A 组(选修11)13.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M,N,电荷分别为-4q 和+2q.两球接触后分开,M,N 的带电荷量分别为( D )A.+3q,-3qB.-2q,+4qC.+2q,-4qD.-q,-q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电荷先中和后平分.14.对于点电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点电荷是球形的带电体B.点电荷是质量小的带电体C.点电荷是带电荷量少的带电体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解析: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状况,对分析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就可以看成是点电荷,并不是只有质量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也不是带电体带电荷量很少时才能看成点电荷,当然不一定只有球形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A,B,C 错误;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不存在,所以D 正确.15.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若两者距离增加到原来的3倍,则其库仑力大小为( B )A. B. C.3F D.9FF 3F 9解析:由库仑定律得F=k ,若两者距离增加到原来的3倍,则F′=k =k = F.q 1q 2r 2q 1q 2(3r )219q 1q 2r 21916.下列电器中,应用了压力传感器的是( C )A.红外数字温度计B.天黑自动开启的路灯C.数字体重计D.白炽灯泡解析:红外数字温度计应用了红外线传感器;天黑自动开启的路灯,使用的光敏传感器;数字体重计,采用了压力传感器;白炽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然后转化为光能,不符合题意.17.以下用电器中没有用到电动机原理的是( D )A.洗衣机B.电动剃须刀C.电吹风D.收音机18.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可以产生磁B.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C.爱迪生发明了电磁铁D.首先发现磁生电的科学家是法拉第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说明了电可以产生磁,故A正确;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正确;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不是爱迪生发明的,故C错误;首先发现磁生电的科学家是法拉第,故D正确.19.下列器皿中,适宜放在微波炉中承载食物加热的是( D )A.铁碗B.铜碗C.不锈钢碗D.玻璃碗解析:金属碗有阻隔和反射电磁波的作用,不能用来承载食物放在微波炉加热,选项A,B,C错误;陶瓷碗及玻璃碗都能被电磁波穿透,可用来承载食物加热,选项D正确.20.下面哪种锅最适合在电磁炉上使用( B )解析:使用电磁炉时要求锅是用金属制成的且锅底要平整.选做题B组(选修31)21.电视机的玻璃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D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极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解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选项D正确.22.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则某个点电荷在电场中的A和B两处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 A )A.F A>F BB.F A<F BC.F A=F BD.电荷正负不明,无法判断解析: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故E A>E B,由F=Eq可得F A>F B. 23.图中箭头表示磁感线的方向,则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应( B )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解析: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24.如图所示为通电长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图,等面积线圈S1,S2所在平面与导线垂直,关于通过线圈S1,S2的磁通量Φ1,Φ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Φ1>Φ2B.Φ1<Φ2C.Φ1=Φ2≠0D.Φ1=Φ2=0解析:因为磁感线是平行线圈平面的,所以磁通量为零.25.如图所示,一个导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向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导线中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A )A.一定不会B.一定会C.可能会D.可能不会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磁通量发生变化,由题可知,磁通量不变.26.照明供电线路的路端电压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可是我们在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开灯,电灯比深夜时要显得暗些,这是因为用电高峰时( C )A.总电阻比深夜时大,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小,每盏灯两端的电压较低B.总电阻比深夜时大,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小,通过每盏灯的电流较小C.总电阻比深夜时小,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大,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较大D.供电线路上电流恒定,但开的灯比深夜时多,通过每盏灯的电流小解析:照明供电线路的用电器是并联的,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供电线路上的电流越大,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较大,用户得到的电压较小,C正确.27.晶晶的爸爸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电饭锅.电饭锅上标着“110 V 1 000 W”.该电饭锅正常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是( A )A.6×104 JB.1.1×105 JC.6.6×106 JD.545.4 J解析:W=Pt=1 000 W×60 s=6×104 J.28.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粒子以速度v从粒子源P处射出,图中匀强磁场的范围无限大,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则带电粒子的可能轨迹是( B )A.aB.bC.cD.d解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B项正确.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29.(15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测力计相连,滑轮和木块之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f4的值从图(b)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砝码的质量m/kg0.050.100.150.200.25滑动摩擦力f/N 2.15 2.36 2.55f2.934回答下列问题(1)f4= N.(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f m图线.(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f= ,f m图线斜率的表达式k= .(4)取g=9.80 m/s2,由绘出的f m图线求得μ= (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2.70和2.80之间,读数为2.75 N.(2)图中描出m=0.05 kg和m=0.20 kg时的点,通过描点后,画图如图所示.(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为f=μ(M+m)g;k的表达式为k=μg. (4)由图像可以得出斜率为k==3.875,2.93‒2.00.25‒0.01所以μ===0.40.kg3.8759.8答案:(1)2.75 (2)图见解析 (3)μ(M+m)g μg (4)0.40评分标准:第(1)问2分,第(2)问4分,第(3)(4)问每空3分.30.(10分)2017年4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进行了首次高速滑行测试.某次测试中,C919在平直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经t=20 s达到最大速度v m=80 m/s,取g=10 m/s2.(1)求C919加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a.(2)求C919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的距离x.解析:(1)由题意可知v m =at=80 m/s,解得a=4 m/s 2.(2)加速过程t=20 s,由位移时间关系可得加速滑行的距离为x=at 2=×4×202 m=800 m.1212答案:(1)4 m/s 2 (2)800 m评分标准:每问5分.31.(15分)如图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质量m=0.5 kg,用一根长l=0.2 m 的细绳系住悬挂在O 点,将小球拉至细绳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自由摆动,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1)取小球最低点位置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初始位置的重力势能是多少?(2)小球摆至最低点时速度大小是多少?(3)小球摆至最低点时细绳的拉力是多少?解析:(1)重力势能E p =mgl=1 J.(2)由机械能守恒可知,mgl=mv 2,解得v=2 m/s.12(3)根据向心力公式可知,F-mg=m ,v 2l 代入数据解得,F=15 N.答案:(1)1 J (2)2 m/s (3)15 N评分标准:每问5分.。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模拟真题试题(共六套含答案)

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模拟真题试题(共六套含答案)目录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样卷) (2)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一) (8)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二) (14)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三) (20)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四) (26)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五) (32)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六) (37)2020 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样卷)物理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A.大江东去B.轻舟已过万重山C.旭日东升D.飞花两岸照船红2.篮球比赛中,篮球以4m/s的速度竖直向下碰撞地面,再以3m/s的速度竖直向上反弹,与地面接触时间为0.1s,则在这段时间内篮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10 m/s2B.30 m/s2C.40 m/s2D.70 m/s23.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t2~t3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0~t1内物体的速度大小比t2~t3内的大D.t1~t2内物体的速度大小比t2~t3内的大4.如图2所示,物体在大小为10N、方向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A.小于10NB.等于10NC.大于10ND.等于零5.如图3所示,蜡烛块可以在竖直玻璃管内的水中匀速上升,若在蜡烛块从A点开始匀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蜡烛块最终达到C点.蜡烛块从A点到C点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3中的A.曲线1B.曲线2C.直线3D.曲线46.如图4所示,“套圈圈”时,小孩和大人直立在界外同一位置,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先后水平抛出小圆环,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则A.小孩抛出的圆环速度大小较小B.两人抛出的圆环速度大小相等C.小孩抛出的圆环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较短D.两人抛出的圆环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7.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随水平转盘绕竖直固定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物块到轴的距离为1,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ml2ω2B.mlωC.ml2ωD.mlω28.如图6所示,人造卫星M、N分别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它们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周期的大小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M的线速度小于卫星N的线速度B.卫星M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卫星N的向心加速度C.卫星M的角速度大于卫星N的角速度D.卫星M的周期大于卫星N的周期9.某同学将一本高中物理教科书从教室的地面捡起放到课桌上,该同学对物理教科书做功的大小最接近于A.0.1 J B.2.0 J C.50 J D.1000 J10.下列物体的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描述的是A.子弹的飞行B.人造卫星的运行C.小汽车的行驶D.光子的运动11.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至地面,经多次反弹后静止在地面上.从皮球开始下落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不守恒B.重力一直做正功C.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少D.重力一直做负功1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两次拉伸橡皮条的结点至相同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A.便于记录测量点B.使两次弹簣测力计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C.便于在同一位置作图D.便于对弹簧测力计读数二、单项选择题I :本大题为选做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试题分为A 、B 两组,考生只选择其中一组题作答,并将选做题组类型(A 或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所研究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 B )A.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B.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C.教练员对百米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D.在伦敦奥运会比赛中,乒乓球冠军张继科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解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当研究海轮的位置时,海轮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能看成质点,故B项正确.2.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且无往返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解析:本题中A,B,C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位移相同,大小是MN的长度,方向是由N指向M,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A选项正确.平均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规定物体在Δ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Δs与Δt之比为平均速率,即=.由于路程与位移一般不同,故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相等,仅在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才与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本题中A,C两质点均为曲线运动,可见选项C,D错误;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不相同,B错误.3.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B )A.12 m/s,39 m/sB.8 m/s,38 m/sC.12 m/s,19.5 m/sD.8 m/s,12 m/s解析:平均速度=,t=0时,x0=5 m;t=2 s时,x2=21 m;t=3 s 时,x3=59 m,故==8 m/s,==38 m/s,B正确.4.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有弹力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如图所示的就是一个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C.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解析:在运动员起跳的过程中,跳板和运动员的脚都发生了形变,跳板受到的压力是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所以选项B正确,A,C,D错误.5.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D )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在平行于引桥面向下方向上的分力解析:如图所示,重力G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斜面的分力F2,则F1=Gsin θ,F2=Gcos θ,倾角θ减小,F1减小,F2增大,高大的桥造很长的引桥主要目的是减小桥面的坡度,即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在平行于引桥面向下方向上的分力,使行车安全,D正确.6.如图,小车水平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车厢静止于车厢壁上,当小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B.车厢壁对M的摩擦力增大C.车厢壁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D.M所受合力不变解析:以物块为研究对象,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如图.当加速度a增大时,车厢壁对物块的压力F N=ma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故A正确;物块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合外力等于零,摩擦力F f=Mg保持不变,故B错误;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故动摩擦因数不变,故C错误;小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弹力F N=ma增大,合力增大,故D错误.7.如图所示,两个小球从水平地面上方同一点O分别以初速度v1,v2水平抛出,落在地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O′是O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且O′A∶AB=1∶3.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两小球( A )A.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B.落地速度大小之比为1∶3C.落地速度与水平地面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1∶3D.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解析:因为高度相同,则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因为O′A∶AB=1∶3,则O′A∶O′B=1∶4,根据x=v0t知,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故A正确;由于未知两小球的下落高度,故无法求出准确的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故无法求得落地速度之比,同理也无法求出位移大小之比,故B,D错误;落地速度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tan θ==,两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则竖直分速度相同,而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可知正切值之比为4∶1,故C错误.8.地球的半径为R,某同步卫星在地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为F,则该卫星在离地面高度约6R的轨道上受到的万有引力约为( D )A.6FB.7FC. FD. F解析:某同步卫星质量为m,它在地球表面时受到的引力为F=,当它在离地面高度为6R时,它到地心的距离变为r=7R,所以它受到引力为F′===F,D选项正确.9.大小相等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于原来静止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上,使A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了位移x,使B沿粗糙水平面运动了同样的位移,则拉力F对A,B做的功W1和W2相比较( C )A.W1>W2B.W1<W2C.W1=W2D.无法比较解析:根据功的公式W=Fx,由于F,x相同,故W1=W2,正确选项为C.10.利用超导材料和现代科技可以实现磁悬浮.若磁悬浮列车的质量为20 t,因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列车浮起的高度为100 mm,g取10 N/kg,则该过程中磁悬浮列车克服重力做功是( D )A.20 JB.200 JC.2.0×107 JD.2.0×104 J解析: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物重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物重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W G=mgh1-mgh2=-20 000×10×0.1 J=-2.0×104 J,所以克服重力做功2.0×104 J,故D正确.11.在下列实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守恒的是( A )A.拉着一个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B.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C.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D.投掷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解析:拉着一个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时,由于拉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故机械能不守恒;物体沿光滑斜面自由下滑,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物体竖直上抛时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投掷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本题选择机械能不守恒的,故选A.1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移动了距离x,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f,则在此过程中( C )A.摩擦力做的功为F f xB.力F做的功为Fxcos θC.力F做的功为Fx·sin θD.重力做的功为mgx解析: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位移方向水平向右,故W Ff=-F f x,A错误;力F 所做的功为W F=Fsin θ·x=Fx·sin θ,B错误,C正确;因为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重力做功为零,D错误.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为选做题,分为A,B两组,每组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考生只选择其中一组题作答.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选做题A组(选修11)13.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M,N,电荷分别为-4q和+2q.两球接触后分开,M,N的带电荷量分别为( D )A.+3q,-3qB.-2q,+4qC.+2q,-4qD.-q,-q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电荷先中和后平分.14.对于点电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点电荷是球形的带电体B.点电荷是质量小的带电体C.点电荷是带电荷量少的带电体D.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解析: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状况,对分析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就可以看成是点电荷,并不是只有质量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也不是带电体带电荷量很少时才能看成点电荷,当然不一定只有球形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A,B,C错误;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不存在,所以D正确.15.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F,若两者距离增加到原来的3倍,则其库仑力大小为( B )A.B.C.3F D.9F解析:由库仑定律得F=k,若两者距离增加到原来的3倍,则F′=k=k=F.16.下列电器中,应用了压力传感器的是( C )A.红外数字温度计B.天黑自动开启的路灯C.数字体重计D.白炽灯泡解析:红外数字温度计应用了红外线传感器;天黑自动开启的路灯,使用的光敏传感器;数字体重计,采用了压力传感器;白炽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然后转化为光能,不符合题意.17.以下用电器中没有用到电动机原理的是( D )A.洗衣机B.电动剃须刀C.电吹风D.收音机18.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可以产生磁B.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C.爱迪生发明了电磁铁D.首先发现磁生电的科学家是法拉第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说明了电可以产生磁,故A正确;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正确;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的应用,不是爱迪生发明的,故C错误;首先发现磁生电的科学家是法拉第,故D正确.19.下列器皿中,适宜放在微波炉中承载食物加热的是( D )A.铁碗B.铜碗C.不锈钢碗D.玻璃碗解析:金属碗有阻隔和反射电磁波的作用,不能用来承载食物放在微波炉加热,选项A,B,C错误;陶瓷碗及玻璃碗都能被电磁波穿透,可用来承载食物加热,选项D正确.20.下面哪种锅最适合在电磁炉上使用( B )解析:使用电磁炉时要求锅是用金属制成的且锅底要平整.选做题B组(选修31)21.电视机的玻璃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D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极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解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选项D正确.22.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则某个点电荷在电场中的A和B两处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是( A )A.F A>F BB.F A<F BC.F A=F BD.电荷正负不明,无法判断解析: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故E A>E B,由F=Eq可得F A>F B.23.图中箭头表示磁感线的方向,则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应( B )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解析: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24.如图所示为通电长直导线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图,等面积线圈S1,S2所在平面与导线垂直,关于通过线圈S1,S2的磁通量Φ1,Φ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Φ1>Φ2B.Φ1<Φ2C.Φ1=Φ2≠0D.Φ1=Φ2=0解析:因为磁感线是平行线圈平面的,所以磁通量为零.25.如图所示,一个导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向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导线中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A )A.一定不会B.一定会C.可能会D.可能不会解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磁通量发生变化,由题可知,磁通量不变.26.照明供电线路的路端电压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可是我们在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开灯,电灯比深夜时要显得暗些,这是因为用电高峰时( C )A.总电阻比深夜时大,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小,每盏灯两端的电压较低B.总电阻比深夜时大,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小,通过每盏灯的电流较小C.总电阻比深夜时小,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大,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较大D.供电线路上电流恒定,但开的灯比深夜时多,通过每盏灯的电流小解析:照明供电线路的用电器是并联的,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供电线路上的电流越大,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较大,用户得到的电压较小,C正确.27.晶晶的爸爸从国外带回来一个电饭锅.电饭锅上标着“110 V 1 000 W”.该电饭锅正常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是( A )A.6×104 JB.1.1×105 JC.6.6×106 JD.545.4 J解析:W=Pt=1 000 W×60 s=6×104 J.28.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粒子以速度v从粒子源P处射出,图中匀强磁场的范围无限大,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则带电粒子的可能轨迹是( B )A.aB.bC.cD.d解析:由左手定则可判断B项正确.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29.(15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测力计相连,滑轮和木块之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f4的值从图(b)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砝码的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滑动摩擦力f/N 2.15 2.36 2.55 f4 2.93回答下列问题(1)f4= N.(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f m图线.(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f=,f m图线斜率的表达式k= .(4)取g=9.80 m/s2,由绘出的f m图线求得μ= (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2.70和2.80之间,读数为2.75 N.(2)图中描出m=0.05 kg和m=0.20 kg时的点,通过描点后,画图如图所示.(3)f与m、木块质量M、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之间的关系式为f=μ(M+m)g;k的表达式为k=μg.(4)由图像可以得出斜率为k==3.875,所以μ===0.40.答案:(1)2.75 (2)图见解析(3)μ(M+m)g μg (4)0.40评分标准:第(1)问2分,第(2)问4分,第(3)(4)问每空3分.30.(10分)2017年4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进行了首次高速滑行测试.某次测试中,C919在平直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经t=20 s达到最大速度v m=80 m/s,取g=10 m/s2.(1)求C919加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a.(2)求C919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的距离x.解析:(1)由题意可知v m=at=80 m/s,解得a=4 m/s2.(2)加速过程t=20 s,由位移时间关系可得加速滑行的距离为x=at2=×4×202 m=800 m.答案:(1)4 m/s2(2)800 m评分标准:每问5分.31.(15分)如图所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质量m=0.5 kg,用一根长l=0.2 m的细绳系住悬挂在O点,将小球拉至细绳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自由摆动,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1)取小球最低点位置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初始位置的重力势能是多少?(2)小球摆至最低点时速度大小是多少?(3)小球摆至最低点时细绳的拉力是多少?解析:(1)重力势能E p=mgl=1 J.(2)由机械能守恒可知,mgl=mv2,解得v=2 m/s.(3)根据向心力公式可知,F-mg=m,代入数据解得,F=15 N.答案:(1)1 J (2)2 m/s (3)15 N 评分标准:每问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模块过关检测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情况中,可以将所研究的物体抽象成质点模型的是( B )
A.裁判员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人可看成质点
B.研究“和谐号”高铁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车可看成质点
C.研究自转中的地球的转动快慢,地球可看成质点
D.教练员研究乒乓球选手发球时球的旋转,球可看成质点
解析:A,C,D三个选项中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的是运动姿势,所以均不能看作质点,而研究“和谐号”高铁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时,车的形状对所研究问题影响不大,车可以看作质点.故选C.
2.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银河”等13艘货轮从南海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 4 500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题中数据可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析:“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路程,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
“千岛湖”舰看做质点,但题中未给出位移与时间,无法计算平均速度.因所有船只运动速率相同,若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不一定是运动的,故B正确.
3.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
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
C.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
D.t n-1~t n表示时间,称为第(n-1)s内
解析: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但不能称为2 s内,2 s内表示时间,A错误;t2~t3表示两个时刻之间,是时间,称为第 3 s 内,B 正确;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不是第2 s内,C错误;t n-1~t n 表示时间,称为第n s内,故D错误.
4.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 s内的位移为x 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B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解析:由位移公式x=v0t+at2得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x=a×22-a×12,解得a= m/s2,B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加速度大,速度一定大
B.速度改变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解析: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故加速度大,速度可能很小,加速度小,速度可能很大,A错误,D正确;当速度的变化量Δv很大时,若时间Δt也很大,由a=可知a不一定大,B错误;物体有加速度,只表明其速度在变化,它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也可以只有速度的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C错误.
6.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解析:用质点代替实际物体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而不是等效替代法,B 错误,A,C,D均正确.
7.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以v1=10 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前路程,以v2=30 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的路程,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B )
A.20 m/s
B.18 m/s
C.23.3 m/s
D.40 m/s
解析:设全程长为x,则前路程所需的时间t1=,后路程所需的时间t 2=.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m/s=18 m/s,故B正确.
8.一物块(可看成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到C点,已知AB是BC的3倍,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到B所需时间为t0,则它从B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 C )
A.t0
B.
C.2t0
D.
解析:将物块从A到C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用逆向思维可看成从C到A 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为奇数比,而CB∶AB=1∶3,正好符合奇数比,故t AB=t BC=t0,且从B到C的时间等于从C到B的时间,故物块从B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2t0,C正确.
9.一物体以初速度为v0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x1=3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x2=2 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