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台湾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迷失在台湾--跨文化沟通案例

迷失在台湾--跨文化沟通案例

案例1 迷失在台湾艾伦是一家总部在纽约的跨国数据系统公司的35岁的销售代表。

这家公司的大部分国际业务在欧洲和日本经营,中国对它的产品来说是一个成长性的市场。

艾伦,毕业于欧洲的一所名牌大学的MBA和博士,因其能力和远大抱负,最近调至公司国际部负责远东市场。

这是她近两年来的第三次升职了,她计划拜访一个适合公司产品线的很大的台湾分销商代表。

她的第一次台湾之旅基本有效果,但因很少提及到业务,她有稍许不安。

从一定程度讲,这也是她所预料的。

她的另外几个有丰富国际经验的同事已经告诉她,台湾人会毫不犹豫地花大量时间来建立关系。

在她最初的“文化关系之旅”中,为了表示对她和她的公司的尊敬,台湾人通过热情招待的方式表达,尽管她也乐意欣赏象台北故宫博物馆这样的风景,但她仍然觉得这种慢节奏对达成商业目标无益。

艾伦确信,待她返回美国,她将继续对合同发展作进一步沟通。

第二次台湾之行,按她的预期似乎应该是“业务之旅”。

可能是由于在谈判中她尽力做了许多有说服力的引导的缘故,为了第一个合同她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台湾方的陈武平先生特别强调了他为艾伦的第二次来台北继续谈判感到非常荣幸,并且期望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

更有甚者,台方清楚地认可了公司产品线的优势,并且用较长的笔墨赞扬了公司的声誉和公司产品的质量。

让艾伦略感惊奇的是,谈及他们自己公司时,台方显得非常谦虚。

艾伦其实也知道他们是这个地区最好的分销商。

她认为对方尽管只说她公司的优点,但对方其实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商业贸易机会。

周末,她坚信这次会为一个大的合约形成一致的看法,说真的,一切似乎只剩下一张签完字的合同(尽管她已印制了一份)了。

但是,她知道,在台湾作出决策比美国时间长些,并且,她也坚信,事情已到了最后的成功关头了,陈武平先生总说“很快了,很快了”,她告诉她的管理层,这个回合结束,她有希望把合同签下来。

第三次台湾之行的目的就是签合同了,然而在开始两天的介绍会上,让艾伦很困惑。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_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_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周 琼,曾玉荣,杨勋华(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收稿日期:2009-07-02作者简介:周琼(1969-),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台湾农业与动物科学研究(E -mail :z q5969@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S TIF -R01)摘 要:台湾休闲农业有很多成功的多角化经营模式,体验活动和营运项目多种多样,其构成按层次可分休闲农业区、休闲农场和乡村民宿(休闲农家)等,按产业可分为综合性农场及休闲动植物种养业、加工业等。

本文摘要介绍几个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加以分析,并提出值得大陆借鉴的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特色化、生态化、合法化、健康化和数字化。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典型案例中图分类号:F590.7;F 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17(2009)04-00-0 “台湾农业发展条例”第3条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定义是“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台湾的休闲农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茶园喝茶等简单的经营形式。

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并催生了1999年4月30日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自此,各级行政部门开始拟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并将休闲农业正式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

2001~2004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据调查,1999年“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公布之前,台湾休闲农场只有35个,1999年以后,新设立休闲农场584个;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到2004年底已发展到1102个[1];200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台湾的休闲农场已经有2500多个,目前已经超过3000个[2];截止到2009年2月28日,台湾已有2629个合法民宿[3]。

环保运动遭遇台湾民主漩涡

环保运动遭遇台湾民主漩涡

环保运动遭遇台湾民主漩涡作者:卢思骋来源:《文化纵横》 2009年第5期卢思骋台湾地区的环境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风起云涌,一直是亚洲地区最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社会运动之一。

我当年在香港求学时,就曾多次与同学赴台交流,蹲点学习。

台湾地区当时的环境运动,议题复杂繁多,手法推陈出新,组织经验也经过深思熟虑,这些都走在亚洲的前列,开创了社会运动的先河。

当年我亲身参与其间,获益良多,也推动了我今后继续走在环境保护运动的路上。

最近,我有机会多次再访台湾,回到了我环保意识的启蒙之地。

在台湾,置身十多年的变化之后,新老朋友的感叹和反思,让我重新审视台湾环境运动中的焦虑彷徨。

在此,记取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亦算是抛砖引玉,发表出来与关心环境公益的朋友分享。

文中偏颇疏漏处,尚望指正。

台湾地区的经济起飞于上世纪70年代,迅速获得了“亚洲四小龙”及“经济奇迹”美誉。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日等污染企业外输,台湾出现了许多重污染石化工业,以及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代工基地。

但是由于环境的延迟效应,很多严重污染的后果于1980年代才慢慢浮现,环保人士开始以“反对公害”的形式,揭开台湾环保运动的序幕,后来也成为台湾社会运动波澜壮阔的一环。

到了21世纪,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显学,然而台湾在经历了剧烈的民主进程以及社会变迁之后,环境运动却仿佛陷入困境。

台湾的NGO朋友们很多也不讳言对NGO在台湾社会可以扮演的积极角色与能起的作用感到茫然。

现在,到了一个必须重新思考与反省的时候。

在1990年代,台湾的环境抗争与政治民主化的抗争,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当时台湾的环保运动,之所以会判断所有公共政策不能往公益、环保的方向走,就是因为国民党是一党专政,垄断所有政策的决定权,其决策是黑箱作业,而且都是党国资本、自我图利。

然而,随着不同层级民主选举的开展,随之而来的是不同行政层级的政党轮替,台湾的NGO却始终与单一政党(民进党)紧密结合。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李苏伟
【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1)004
【摘要】新世纪伊始,台湾电影全面陷落,直至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的上映,台湾电影才出现转机.随后一批新的青年导演浮出水面,台湾电影也进入了后海角时代.耐人寻味的是这批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认同危机的凸显、特有历史影像与全球化语境下跨国文化的建构,讲述了同一的叙事母题: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两岸电影创作长期的一个叙事母题,也成为了影响两岸电影能否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4页(P78-81)
【作者】李苏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2
【相关文献】
1.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青春叙事 [J], 高亚林
2.台湾“后新电影:”庶民美学与本土想象——以《海角七号》、《艋舺》为中心[J], 韩琛
3.台湾电影中的历史和现实——从《海角七号》到《艋舺》 [J], 崔鲁彬
4.论台湾本土电影中的后殖民元素——以《海角七号》为例 [J], 王璟
5.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的创作转向及特征 [J], 丁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揭秘台湾堕落根源:闹台独错过大陆发展机会

揭秘台湾堕落根源:闹台独错过大陆发展机会

揭秘台湾堕落根源:闹台独错过大陆发展机会回顾这20几年四小龙发展的轨迹,台湾这20年来发展了什么?20多年前台湾是韩国经济总量的70%,而如今不到韩国经济总量的40%,而且越来越低。

知道这是为啥吗?20多年前,1992年韩国总统卢泰愚主导下,韩国跟中国建交了,两国的经贸往来随之几何倍数地迅速提升。

而1988年李登辉继任了台湾地区领导人,没有为台湾人民的福祉考虑,一味搞台独,更是在1999年抛出了“两国论”,全面否定了汪辜会谈时一个中国的92共识。

2000年,随着陈水扁的上台,两岸关系降到了冰点,什么两岸无法三通都成了台湾经济发展的桎梏。

要知道中国大陆在这20多年来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现在更是世界的金主,而台湾在这种内耗下竟然荒废了接近20年,错过了搭上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快车的机会,把这种机会拱手让给了外国--韩国。

而一直以来台湾还期待两个大佬(美国和日本)帮衬自己,而此时的日本从85年广场协议后被美国整的是一蹶不振,哪儿有精力和财力照顾你这个台湾?美国就更别说了,美国人就是自己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能把你当一家人吗?总而言之,在这20年里中国大陆把台湾当成自家人,而台湾则不拿自己当成中国人,自己错过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只能在四小龙中堕落。

自己仿佛跟服了慢行毒药似的,感觉良好,这就是台湾人。

很多国外媒体怎么宣传大陆不好,自己就认为大陆不好,而不去擦亮自己的眼睛,仔细琢磨一下。

对,很多国外媒体对大陆的不怀好意,大陆当然也没必要做过多解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台湾就这样在20多年的光景中费了自己的武功。

一个国家的民众是否心智成熟,看看他们是否真正能够分析到自己的不足才算是“心智成熟”,台湾人行吗?只知道人云亦云,或者别人说啥是啥。

难怪陈水扁在台湾贪腐了那么多年,还让他再次当选。

很久以前很多爱国志士曾发感慨“我苦难的祖国多灾多难......”现在自认为是台湾人的某些人,你们不觉得自己岛内生出李登辉和陈水扁是你们的灾难吗?。

台港电影赏析

台港电影赏析

影评《小毕的故事》小毕的故事,亦是大家的故事,虽不同,却似曾。

青春美丽且叛逆,无疑,为了成长我们总要有所失去。

----题记内容:故事发生在早期的台湾,在那样一个靠近海边的小镇里。

他们的生活是安逸的,不被打扰的。

而小毕和他的妈妈来到了这里,没有打破什么,却也带着不同。

小毕的母亲年轻时,被一个男人所骗,生下了小毕。

母子二人辛苦度日。

经人撮合,她嫁给了大自己几十岁的公务员老毕。

结婚照上,是少见的三个人合影。

母亲,小毕和老毕。

即使她再打扮沧桑,也可以看出夫妻两人相隔的几十年韶华。

一个低眉顺目,看上去木讷平和。

一个温良贤淑,浅笑里掩不住脆弱。

这样的婚姻,于他,是一个完整的家,于她,则是一个归宿。

终究是为了孩子——也许谈不上爱情,只有恩情。

但只要他能照顾她们母子一辈子,她就会心甘情愿的做好妻子。

天大地大,对她而言,自己已经没有了未来,未来留给孩子。

于是小毕从最初的林楚嘉变成了毕楚佳。

于是慢慢的他又多了两个弟弟。

老毕从来没有给过小毕一句重话,总是这样宽容慈爱的看着小毕。

他曾经说过,绝对不能委屈这母子,他耐心的教小毕写毛笔字,一期不差的给小毕买喜欢的书,他要供小毕到大学毕业。

可是,老毕和小毕总像是隔了些什么,有些生疏和客气。

小毕的妈妈,每天把自己收拾的的一尘不染,不像快乐,却也不像不快乐。

只是每天安静的做着家事,安静的照顾小毕和老毕。

小毕一天天长大,成了国中的学生。

不仅像小时候一样桀骜不驯让人头疼,更多了青春期的叛逆。

小毕割破人家的裤子,偷吃别人的便当,不停的被记过处分,几乎被开除。

老毕无奈的一次又一次去为他说情,学校最终留下了他,并破例让他当朝会升旗时的司仪。

小毕的妈妈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坏的。

他每天天不亮就把小毕叫醒去练习喊口号。

小毕的两个弟弟憨态可掬的在他的口号下做着各种动作。

老毕在围墙的那一头不时指导。

小毕和低年级女孩子约会时,被结过仇的几个年轻人殴打,他感到大没面子。

而同去的小弟又不甚掉进海里几乎丧命。

2017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最新素材 (04)

2017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最新素材 (04)

地图漏掉台湾,湖南卫视因何错?10月11日晚,湖南卫视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道歉声明,为电视节目《汉语桥》中出现的中国地图错误道歉,这幅中国地图遗漏了中国台湾地区。

湖南卫视在声明中表态:“湖南卫视全体工作人员对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持有高度一致的坚定态度,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论和行径。

”湖南卫视在节目中放上了一张错误的中国地图,意味着它存在“分裂”国家行为吗?理解这个问题显然不必那么上纲上线。

其实,正如湖南卫视在声明中所解释的,错误的地图源于“播出失误”——地图素材由外制公司提供,三级审片人员也没有发现问题。

但是,事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地图错误显然不能用简单的“技术问题”盖过。

这一错误之所以会发生,与制作和审核人员的地图素养缺失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也不能说湖南卫视的工作人员与其合作方的地图素养特别低。

要不是细心的观众留意到画面中一闪而过的地图,并且截屏质疑,恐怕没几个人会注意到这一错误。

对地图的错误“熟视无睹”,可能是很多人都会犯的毛病,但作为掌握“舆论公器”的媒体人,自然应该避免犯错。

可是,这一错误能够“闯关”,顺利播出,也说明了地图素养的缺失是个普遍的问题。

地图素养既是政治素养的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常识能力。

但是,在长期以来的国民教育中,很多人并没有学会读地图、懂地图。

尽管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期,地图就是每个人的学习内容,但是不少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应试层面,除了会背诵“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少有人对更细节的地图知识有具体的了解。

比如,“台湾地区”究竟由哪些地方组成,“九段线”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恐怕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当下,提高国民的地图素养,显得更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学校课堂里,学生受到的教育是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但是,960多万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且是一个不够精确的数字。

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的事例

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的事例

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的事例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瓦解了主流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例子,展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过度关注外界的认可和赞许。

许多人不再以自己的价值观为中心,而是追求点赞和关注。

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这种迷失方向的行为导致他们对自己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缺乏认识,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商业广告和市场营销活动也在瓦解主流价值观。

广告商和营销人员经常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引导消费者的决策,并创造一种虚假的需求。

例如,他们通过广告和促销活动使人们相信购买某个产品会使他们更幸福、更有价值。

这样的宣传导致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价值,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真正重要的事情。

此外,娱乐产业也在瓦解主流价值观。

电视剧、电影和音乐等娱乐形式经常描绘出不真实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年轻人特别容易受到这些影响,他们模仿电影中的角色或音乐中的歌词,而忽视了他们自己的梦想和真实的人生目标。

这种迷失的方向导致了个人的不满和对现实的不接受。

最后,教育系统中的问题也在瓦解主流价值观。

许多教育机构过度强调分数和竞争,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道德价值观。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只关注名誉和地位,而忽视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真正的激情。

这种迷失的方向使得许多人在追求所谓的成功时感到空虚和不满足。

总之,方位迷失和主流价值观的瓦解是当今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社交媒体、商业广告、娱乐产业和教育系统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以重建和巩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充分学习了解东方文化,根据文化背景选择自己的沟通方 式,也更好地捕捉对方沟通的内容。 控制自己情绪、实施自我激励,了解焦虑的原因并寻求解 决办法。 认知、重视台湾经销商表露出的情绪,并进行调整。 寻找准确的角色进行谈判,比如台湾方面有合同签署权的 负责人。 围绕台湾方关切的产品性能、合同条款,进行充分的自我 表露,同时主动了解台方的需求,扩大约哈里窗口的开放 区域。 调整自我状态,由父母状态调整为成人状态。
迷失在台湾
陈在公司是做什么的?
陈武平是台湾公司派出的经理,和艾伦的主要联络员,但没有合 同签署权。
迷失在台湾
既然他们称赞艾伦的公司很多,为什么 他们不与她签合同?
因为台湾经销商表面对艾伦及艾伦公司进行恭维、赞誉,实质对 艾伦公司产品的实际性能、合作模式、对自身利益的影响等问题
非常关注,但艾伦没
4. 台方的参与谈判者无最终的决策权。 B. 双方主要关心的价值是: 5. 台湾经销商关注的价值是:产品的实际性能,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双方长远的合作。
迷失在台湾
为什么艾伦三次到台湾没有取得成果?
1. 不了解台湾的文化背景。艾伦只是通过一些有国际经验的同事了解台 湾的文化,没有触摸到东方文化的本质。东方人习惯的自我隐性表达 ,给艾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台湾经销商隐性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但艾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进行解释。 2. 交叉沟通导致沟通无法取得进展。艾伦三次到台湾,其自我状态多呈 现为父母自我状态,即表现强势,控制欲,单方面指导倾向,甚至指 责对方不作为。台湾方面呈现出成人自我状态,很理性,精于计算, 双方形成了P-A的交叉沟通,导致沟通无法取得实质进展。 3. 缺乏换位思考。沟通中,艾伦着重于强调自身公司的优势,不给予
谈判角色定位不准。三次谈判都在和没有合同签署权的陈武平进 行谈判,而艾伦本人则全权代表美国公司,谈判过程中的角色不
能形成呼应均衡关系,陈平武等在相对地位较高的艾伦面前赞誉
对方公司,在东方文化中也可能仅仅是种礼节礼貌,而并不代表 完全的认同。
迷失在台湾 艾伦应当如何改进自己的沟通策略,最 终获得对公司有利的成果?
《迷失在台湾》案例分析
秋(9)班第8学习小组
迷失在台湾
为什么台湾经销商采取这么长的时间作出 决定?你认为双方主要关心的价值是什么 ?
A. 台湾经销商采取这么长的时间作出决定的原因是: 1. 台湾经销商对合同的部分条款并不认同。当艾伦第三次到台湾,台 湾经销商重新开始谈判合同要点和细则。 2. 台湾经销商对产品的部分细节,并不是很了解或者不是很满意。 3. 艾伦只是单方面强调产品的好处和竞争优势,没有考虑方面的实际
表面现象是艾伦经过三轮的谈判,离签订合同的目标越来越远, 实质的愿意为艾伦始终没有处理好和台湾经销商的关系。
1. 情商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从第一次沟通开始,艾伦 就感觉到不安、焦虑,这种情绪让她在沟通中失去了准确把握问 题核心矛盾的机会。遇到问题后没有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一直 处于很被动的环境中。没有充分认知他人情绪,比如台湾经销商 一直回避她眼神。在处理相互关系中,没有根据目标一次次调适 自己让自己变得使人爱戴。 2. 约哈里窗口盲区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一个重大谈判中,艾 伦没有进行合适的自我表露。台湾经销商期望了解的产品性能, 是在提供的产品详细说明里;合同的要点,第二次谈判时,台湾 经销商也不是完全理解或认可。
对方公司充分肯定,更没有从台湾方面的角度思考他们的实际需 求和利益关注点。
迷失在台湾
当艾伦向他们直接提问时,为什么台方 代表总是避免目光接触?
因为台湾经销商并不认同艾伦的观点,拒绝与艾伦就合同签订达 成一致意见。 艾伦在沟通中显示出的父母自我状态,让台湾经销商感觉到抵触 压抑。
迷失在台湾
为什么艾伦一次又一次感到失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