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山东卷)
2012年高考文综地理山东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地理解析版第Ⅰ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请保留此标记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试卷总评】题型稳定,选择题难度较小,综合题难度适中,突出主干知识和生活有用地理的考查,试题设计比较规范。
地理部分共出现图表9个,重点考查考生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能力。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判读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纵坐标由O到F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带性,由山麓R地区向上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高山草原带;横坐标由O到E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R自然带位于温带荒漠带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之间。
综合分析可知,R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
自然带沿OF 方向体现的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山地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变化规律。
【答案】1B 2A【解析】1.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地处草原带,所有R所在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主要在于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2012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命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图2为某区域地址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取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 10小时B. 11小时C. 12小时D. 13小时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标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必做部分】26.(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9 题,每题2分1、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
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④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2、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
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
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A) (B) (C) (D)【答案】B;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D;4、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
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A;5、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
这表明()(A)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B) 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完善(C) 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司法权【答案】A;6、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2012全国卷文综(高清 解析)

【大纲版】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解析】:1题是个读图题,而且涉及计算,一定小心!当然只是大概估算。
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不要较真,很容易找到答案。
2题考察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陷阱必须、只能“借助图示资料”,而图中只能读出两个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做。
A项单位GDP能耗需要知道国家的GDP总量,但是图中读不出来,所以A错;B项煤炭只是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能源的全部,所以肯定读不出来;C项原因和B项相同,能源进出口至少还应该包括天然气、石油,但是图中读不出来;D项用煤炭消费量除以煤炭生产量就等于煤炭自给率,图中这两个量都有!【答案】:1.B 2.D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了、泥沙量之差)。
2012年全国高考(山东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图1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 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图3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图4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山东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B.着.实/酌.量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常见词语(包括熟语)中音近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识和形声字的识读。
A.“犷”和“旷”同属形声字,形近音不同,前者读ɡuǎnɡ,后者读kuànɡ;其他两对加点字读音相同,分别读xiù和shàn。
B.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分别读zhuó、lì、tà。
C.“瞋”和“撑”同属形声字,两者形异音近,前者读chēn,后者读chēnɡ;其他两对加点字读音相同,分别读yè和jié。
D.“迸”和“屏”同属形声字,两者形近音不同,前者读bènɡ,后者读bǐnɡ;其他两对加点字读音相同,分别读xù和yuè。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解析】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适 应兼并战争的需要,特别重视农业,倡导重农抑商,以增强国力。
因此法家认为“贵族的 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答案】D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解析】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 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分割,这些措施都达到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
【答案】B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 ,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解析】材料大意:山东半岛最东部的登州府家庭棉纺织业相当普遍,生产的布料除自给外还卖到乡里的集市上,再由布贩转运卖到城市去,因此②③正确。
①不符合史实、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12.表1表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解析】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膨胀;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相互牵制导致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地理解析版第Ⅰ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请保留此标记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试卷总评】题型稳定,选择题难度较小,综合题难度适中,突出主干知识和生活有用地理的考查,试题设计比较规范。
地理部分共出现图表9个,重点考查考生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能力。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答案】1B2A【解析】1.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地处草原带,所有R所在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主要在于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答案】D【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II出现了侵蚀作用,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后出现了沉积岩层I,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II和沉积层I。
【考点定位】地壳物质循环理论和地质构造。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
于 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的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 B.② C.③ 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昼长约为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答案】4.C 5.A 6.C【解析】4.从图中显示该区域出现了气旋活动,③位于低压槽处易形成暖锋过境,所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命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3.图2为某区域地址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
区域先后发生了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
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
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取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2小时
D. 13小时
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标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 ōu ,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 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5.“兴起于18
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运动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