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大学)-兽医学硕士生导师—马春全简介

合集下载

广东省部分地区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广东省部分地区马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evidenceofanthelminticsresistance.5fecalsamplesoffoalsunder1-year-old werenegativefor Cryptosporidium.【Conclusion】Theparasitecontrolsituationofequestrianclubsinsomeareasof Guangdongprovincewasgenerallygood.Thereweredifferencesinparasitecontroleffectsamong
developresistancetotheuseddewormingdrugs. Keywords:horse;intestinalparasites;epidemiologyinvestigation;anthelminticresistance
近年来马术运 动 知 名 度 逐 渐 提 高,中 国 马 产 业 也迎来快速发展期。2020年,为 推 动 中 国 马 产 业 发 展 ,农 业 农 村 部 及 国 家 体 育 总 局 发 布 了 《全 国 马 产 业 发展规划(2020—2025)》,广 州 市 政 府 2021 年 与 香 港赛马 会 签 署 合 作 协 议 以 推 动 大 湾 区 马 产 业 发 展 。 [1] 马匹健康管 理 对 于 马 产 业 尤 为 重 要,其 中 马 匹寄生虫 感 染 是 目 前 造 成 马 损 失 的 最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 [2] 马匹感染肠道寄生虫后可表现不同程度 的 胃 肠道症状、贫血、运 动 障 碍 等,严 重 时 可 导 致 马 匹 死 亡 。 [2] 据国内外调 查 显 示,目 前 马 属 动 物 最 常 见 的 肠道寄 生 虫 感 染 类 型 为 圆 线 虫 (Strongylusspp.) 和 马 副 蛔 虫 (Parascarisequorum )感 染 [2-4],此 外 ,裸 头 绦 虫 (Anoplocephala )、 韦 氏 类 圆 线 虫 (Strongyloidewesteri)、马 蛲 虫 (Oxyurisequi)、隐 孢 子 虫 (Cryptosporidium)等 感 染 也 常 有 报 道 。 [5-8] 隐 孢 子 虫 为 人 畜 共 患 病 原 体 ,其 主 要 感 染 1 岁 内 幼 驹 ,同 时 也 可 感 染 幼 龄 儿 童 造 成 不 同 程 度 腹 泻 。 [6]

猪源益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猪源益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2006,27(2):86 89Pr 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猪源益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冼琼珍,马春全,梁丽敏,廖洁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南海528231)中图分类号:S858.28;S8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5038(2006)02 0086 04摘 要:经形态、染色特性观察,从健康仔猪肠道分离出5株杆菌、1株链球菌及3株芽孢杆菌,初次筛选出产酸及抑菌效果好的杆菌、芽孢杆菌各2株,链球菌1株,经生化鉴定为乳酸杆菌2株,乳酸链球菌1株,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各1株,对其进行了耐酸、耐胆汁及动物安全性试验。

结果表明,筛选菌株有较强的产酸、耐酸及耐胆汁特性,对常见肠道致病菌抑制作用明显,动物使用安全,可作为猪用益生素制剂的候选菌种。

关键词:益生菌;分离;筛选;生物学特性由于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动物传染病上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动物胃肠道内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加及动物产品药物残留等问题,寻求对动物及人类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迫切要求[1]。

而益生素因可直接饲喂动物,无致畸致病作用并能提高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而被人们广泛认同。

益生素最先由美国学者Paket P B于1974年提出[2],是指参与肠道微生态系中的一种或多种适用于动物的生理性细菌。

其对宿主产生营养、免疫及独特的生物颉颃作用已在生产应用得以证实[3]。

目前,益生素已广泛应用于养猪生产,作为微生态制剂其菌株的选择被认为是成败的关键,优良菌株应具生长速度快、吸附上皮细胞特性好、抵抗胃肠道内致病因素能力强,产生有效抗菌物质等特点[4]。

本试验参考益生菌选择的关键指标,从健康仔猪肠道分离出多株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从中进行菌种筛选及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鉴定,为进一步研制猪用益生素制剂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 常见肠道致病菌如沙门菌,大肠埃希菌K88株、ZH株、DG株,均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预防兽医学实验室保存。

动物福利与公众健康国际论坛暨 全国名特优新动物福利产品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动物福利与公众健康国际论坛暨 全国名特优新动物福利产品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此4政i t动物福利与公众健康国际论坛暨全国名特优新动物福利产品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刊讯(记者马爱贞)2020年 12月3日,动物福利与公众健康国 际论坛暨全国名特优新动物福利产 品赛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次大 会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 心指导,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 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承办。

来 自农f农村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 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世界动物 保护协会、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媒 体等中外专家和代表一百余人,共 聚北京,就动物福利与公众健康话 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会长 翟虎渠,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 全中心主任金发忠,联合国粮食及 农业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联 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动物生产及卫生司动物生产高级官员BadiBesbes,界动物保护协会CEO SteveMclvor出席并致辞。

翟虎渠在致辞中指出,福利养殖作为“同一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福利产品更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载体。

他强调,名特优新动物福利产品是动物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将成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

会上,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金发忠,南京农业大学原校长、国家肉品质童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光宏,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代表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教育、人文与健康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新加坡政府动物福利顾问Natalie Waran,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包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首席、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兽药残留工作组成员、农业农村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曙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学者、“同一健康”倡议的联合创始人Laum Kahn,欧洲兽医联合会执行主任及世界兽医协会执行秘书JanVarten,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生命兽医研究中心教授Wim van der Poel,欧福蛋业副总裁韩太鑫,本来生活网肉禽蛋分类采购总监蔡颢,就《服务乡村振兴和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推进动物福利产品高质量发展》、《我国肉品品质加工安全控制技术》、《同一世界、同一福利》、《动物福利与动物健康》、《优质畜产品如何实现残留和耐药菌的控制》、《同一健康视角下的食品安全及新兴人畜共患病》、《动物福利:“同一健康”的基础》、《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畜共患病传播一全球“同一健康”方法》、《动物福利蛋品市场和生产概况》、《本来生活网的肉禽选品标准》等作了主题报告。

利用中药制剂防治猪皮炎的试验

利用中药制剂防治猪皮炎的试验

2019.05项目基金:广西水产畜牧科技推广应用项目(桂渔牧科201633049)。

作者简介:庄海燕(1978-)汉族,广西合浦县,在职研究生,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新产品、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利用中药制剂防治猪皮炎的试验庄海燕1莫家会1郑子胜2何立贵1李桂秋1(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朋种畜场545102;2,广西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46100)摘要:为了研制一种快速有效、低成本的、具有消炎止痒、清热燥湿、抗菌、除毒生肌、杀虫、抗过敏、利水消肿功效的防治猪皮炎的外用中药制剂,选择患过敏性皮炎、叮咬性皮炎、坏死性皮炎、渗出性皮炎的病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药外用水剂和酒精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生素制剂或软膏治疗。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自制的中药制剂治疗猪皮炎快速有效,软膏类治疗效果差,抗生素治疗有效,但易产生耐药和药物残留。

关键词:猪皮炎;中药制剂;软膏;抗生素猪皮炎是皮肤表层组织的一种炎症,有时也侵害到皮肤的深层组织。

由多种原因引起,病毒、细菌、外伤、日照、寄生虫、维生素缺乏、过敏、叮咬等。

猪患皮炎之后食欲明显减退,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发病后期呈腹泻,严重掉膘,如不及时治疗,体弱小猪成为僵猪。

该病死亡率虽低,但有一定的发病率,特别春天和夏天,病程长,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猪皮炎外用药主要有两类,一是西药制剂;二是中西药复合制剂。

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长期服用抗菌药类,猪就变成了一个细菌选择培养的载体,那些逃避了抗生素的病菌会变成具有抗药能力的强力致病菌,即使是平时很普通的细菌也能变异成为超级致病菌。

抗菌药还会残留在猪肉里,人吃了以后,成为间接受害者。

软膏类的药物基质不易被组织吸收,创面必然会呈熔融状态,一方面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另一方面又影响组织修复时最后一层表皮的形成,致使创面愈合时间延长,部分皮炎外用药对患皮炎的肉猪有过敏反应,导致久治不愈,病程延长。

探讨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探讨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20年第10期(总第377期)畜禽业职业教育探讨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张 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25)摘 要:为了提高兽医药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及改进考核方式3个角度对兽医药理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兽医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兽医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0.10.038! 引言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能够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并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也是连接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重要桥梁。

兽医药理实验课程是对兽医药理学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扩展,是通过实验课的具体实践过程去验证药物作用机理及方式的重要途径。

实验课是集理论验证、操作练习、沟通能力的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品德素养的形成等多方面于一体的多元化的培养平台[1]。

为了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从改革和创新的角度进一步探索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以创新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从兽医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3个角度进行探讨,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 优化教学内容兽医药理学是涉及实验动物学、药理学、临床治疗与诊断学等多门学科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因此,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储备,才能顺利的完成相应的实验,并且能够把这些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针对药理实验课学时数的安排常常是以覆盖大量知识点为目标,所以各系统用药的学时数基本处于均衡水平,但是对于一些更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综合类实验来说,这样的安排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

比如在盐类泻药的导泻作用观察实验中,通过家兔在体急性实验,观察给药后肠内容物容积变化分析药物的导泻作用。

鸭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_马春全

鸭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_马春全

鸭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马春全,卢玉葵,邓 桦,黄淑坚,陈建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对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鸭场的鸭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

结果显示,该养鸭场患鸭禽流感病鸭的剖检变化以眼结膜潮红出血,心肌白色条纹状坏死、条带样出血,胰腺有白色或透明坏死点,胃肠出血等为特征。

组织学以非化脓性脑炎、胰腺坏死、心肌坏死、坏死性脾炎的病理变化为主。

关键词:禽流感;H5N1型;鸭;病理变化中图分类号:S852.6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419(2004)11-0011-03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的任何一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的病毒,为多形的螺旋对称的R NA病毒,囊膜上含有血细胞凝集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活性的糖蛋白纤突。

根据HA和NA的抗原性可将A 型流感病毒分成不同亚型。

目前至少有15种含HA (H1~H15)和9种含NA(N1~N9)的病毒亚型。

禽流感在全世界都有分布,许多家禽(火鸡、珍珠鸡、石鸡、鹌鹑、雉、鸭、鹅)和野禽(野鸭、野鹅、矶鹬、三趾鹬、赤翻石鹬、燕鸥、天鹅、鹱、鹭、海鸠、海鹦、鸥)都能感染[1~6]。

迁栖水禽,特别是鸭产生的病毒比其他禽类都多,而禽流感在家养火鸡和鸡中所引起的疾病最为严重。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多见,潜伏期的长短随家禽所感染病毒的毒力、数量、感染途径等不同而有差异。

2004年初,越南、泰国等亚洲15个国家暴发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又发生了多起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人并发病死亡个案,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我国于2004年1月确诊广西发生首例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在湖北、甘肃、广东等多个省、市先后发现疑似和确诊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并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了禽流感的扩散。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司兴奎;顾万军;张济培;陈建红;马春全【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0)005【摘要】采用阻断ELISA法对单独接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组(hpPRRS,B组)及PCV2人工感染21 d后接种hpPRRS疫苗组(PB组)不同时期血清中的PRRSV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不同时期前腔静脉血进行CD4/CD8流式细胞术及血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后32 d B组白细胞含量极显著高于PB组(P<0.01),接种后62 d B组淋巴细胞含量极显著高于PB组(P<0.01),接种后75 d PB 组幼稚型Th细胞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接种后32、62及75 d B组Tc细胞含量为PB组的2.40、1.98和1.86倍,接种后32、48及62 d B组记忆/激活Th细胞含量分别为PB组的1.54、1.46及1.32倍.【总页数】5页(P35-39)【作者】司兴奎;顾万军;张济培;陈建红;马春全【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省高校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佛山,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省高校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佛山,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省高校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佛山,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省高校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佛山,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广东省高校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佛山,528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相关文献】1.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 [J], 赵丹萍;陶彬;陈立功;李艳琴;宋勤叶;李潭清;杨芳;李红园;袁洪兴2.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体液免疫的影响 [J], 吴惠明;王玉田;梁明珍;雷琪莉;靳兴军;郭峰;郑瑞峰;傅彩霞;韩磊;沈光年;杜鹃;李佳3.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伪狂犬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J], 司兴奎;张济培;陈建红;顾万军;马春全;4.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伪狂犬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J], 司兴奎;张济培;陈建红;顾万军;马春全5.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疫苗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J], 司兴奎;郭鑫;杨汉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分离与鉴定付强;许华明;陈秋玉;林志娴;李锋莹【摘要】从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的生猪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SSgd0511),通过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革兰氏染色法镜检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能利用乳糖、七叶苷、棉子糖、菊糖阳性;16S rDNA基因序列与BLAST比对,结果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同源性最高,表明本试验分离得到一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鉴定【作者】付强;许华明;陈秋玉;林志娴;李锋莹【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52823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528231【正文语种】中文猪链球菌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严重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的发展。

我国猪链球菌的主要病原。

我国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主要包括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Streptococcus equi ssp.Zooepidemicus, S.zooepidemicus)。

S.zooepidemicus 属于乳杆菌目、链球菌科、链球菌属,能引起猪、马、牛等多种动物发病,试验动物小鼠、犬等对该菌也极为易感,在我国该菌主要引起猪链球菌病 [1-3]。

现阶段全面控制S.zooepidemicus感染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4-5],主要原因是对S.zooepidemicus的毒力因子和保护抗原的研究仍不够深入。

病猪来自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身体末梢皮肤红紫,呼吸困难,粪便干硬,精神沉郁,跛行。

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购自广东环凯生物有限公司;T4连接酶、DNA Marker、细菌DNA提取试剂盒和PCR相关试剂,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UNIQ-10柱式离心式DNA凝胶回收试剂盒、革兰氏染色液,购自广州瑞真生物有限公司;细菌16S rRNA基因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胰蛋白胨、LB培养基、TSA培养基购于广州迪景生物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导师信息采录表姓 名 马春全贴相片(登记照)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年10月
院系名称 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医学系
专业职称 兽医教授
最高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博士
导师类别 硕导
研究方向 动物免疫病理学
导师说明 (主要简介个人重大事项,如二级教授岗位、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省部级成果奖等)
导师简介一、著作
1. 《猪病混合感染鉴别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5 主编
2.《猪病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3主编
3.《猪病类症鉴别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5主编.二、论文
1. 雉鸡自然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32(5): 379-382. 通讯作者
2. 双重PCR检测猪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基因,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1:123-124. 通讯作者
3 .同位素检测卵黄抗体抑制猪大肠杆菌粘附试验
畜牧与兽医2011-5通讯作者
三、研究项目
1. 主持2010广东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猪病防控岗位专家项目。

经费30万元
2. 主持2011广东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猪病防控岗位专家项目.经费30万元
3. 主持2012广东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猪病防控岗位专家项目.经费30万元
4.主持广东高校畜禽疾病诊断防控技术开发中心”项目。

经费70万元
四、科研奖励
1.主持《DataProc畜禽诊断及检测预警信息平台》
2010年1月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2011年获得佛山市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
联系方式手机: E-mail:个人网页:
注:此表内容对外公布,业绩、获奖情况请填写有代表性项目,一般应为近五年(2007年1月之后)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