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解

合集下载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特点、建设原则及部分地区经验做法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特点、建设原则及部分地区经验做法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和特点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1、规模不等。

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完全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

2、基础设施相当完善。

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购物、电脑网络、有线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基本齐全,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计生、就业、社保、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很多事情群众不出村也能办到。

4、居住环境优美。

新型农村社区注意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娱乐休闲设施齐全;群众的住房设计科学,既有独门独院的别墅,也有多层、高层、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套房,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不同的住房标准。

5、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建立了党总支、居委会、经济协会、文化协会、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组织,社会管理得到完善和加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社会共助在政府进行规划设计、政府和社会共同给予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引导中,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户能够自己做的自己做,能够联合做的联合做;政府和村两委不应包办,应该放手引导农户民主理财、自我管理,引导农民自愿地、积极地、有序地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在基础和条件上,要区分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不搞一刀切。

条件好的地方,结合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项目,全面开展社区建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地方,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例如可以从群众最需要、最认同的环境卫生整治做起,逐步动起来。

农村社区治理与新型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治理与新型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治理与新型农村建设农村社区治理和新型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如何加强农村社区治理,推进新型农村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这一问题。

一、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农村社区治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强化村民自治意识。

只有村民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社区的主人,才能参与治理并推动发展。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村委会等方式来引导村民参与社区治理。

二、建立完善的农村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农村治理机制是推动新型农村建设的关键一环。

可以借鉴城市社区治理的经验,成立村民理事会、村务公开制度等,加强农村自治,提高农村社区的治理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其在农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形成村民自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新型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建设乡村旅游等方式,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农村建设的基础。

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保障农民权益和利益在推进新型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农民的权益和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七、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打造宜居乡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态资源。

八、加强对农村教育和文化的支持农村教育和文化是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对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支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传承和弘扬农村文化精神。

九、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推动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网络,拓展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渠道,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设施 。 城乡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社会保障政 系 , 同时 还要 以村 民共 同利 益 为 出发 点 , 是规划审批政策缺 失, 缺少统一的审批 务管理的积极性 。 只有给村 民建立起牢固
激发村 民的政治理性 和参与社 区公共 事 目前 , 我 国新 型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尚处 于 策 以及 向城市居民倾斜 的社会保 障制度 。 探索和 实践 的初级阶段, 在如何转变观念
决对 策 。
缺 的瓶颈制约非常突出, 难以弥补新型农 和 民主参 与意识 , 调动村民的积 极性和主 村社区建设及维持 正常运转资金缺 口。
关键 词: 社会组 织; 农村社区; 问题; 对策
中 图 分类 号 : F 3 2 7 文献标识码: A 原标题 : 构 建 新 型 农 村 社 区建 设 收录 日期 : 2 0 1 3年 1 2月 3 1日
社 区建设 ,是 统筹城 乡发展 的崭新课题 。 后, 企业参与、 社会组织投入 、 个 人赞助等

些保护 , 依赖其 自发 生成 的力量来进行
本 文首先通过 阐述现在农村社 区构 建 中 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 ,渠道多样化 、 主 自我管理 ; 另一方面要通过 宣传 教育 和成
强化村 民的社 区意识 存在 的 问题 , 并对 问题 进行分析 , 提 出解 体多元化 的投 融资机制 尚未形成 , 资金短 立社区组织等方式 ,

( 二) 制定多方面的、 全方位的发展策
展战略结合起来, 使社区建设与区域发展
农村社区的建设一定要与 当地总体发 ( 一) 干部群体之间的观念模糊 。 政府 民的就业 、养老 等还没有 相应 的政 策保 略 。
和农 民作为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 的两大主 障 。

(2020年编辑)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特点、建设原则及部分地区经验做法

(2020年编辑)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特点、建设原则及部分地区经验做法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和特点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新型农村社区,是指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统一建设新的居民住房和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也称为“中心村”),形成农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特点1、规模不等。

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乃至几万人,完全由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而定。

2、基础设施相当完善。

新型农村社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购物、电脑网络、有线电视、垃圾污水处理等各项设施基本齐全,可以保证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法律、计生、就业、社保、社会治安、社会福利等政府各项服务全面覆盖,很多事情群众不出村也能办到。

4、居住环境优美。

新型农村社区注意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娱乐休闲设施齐全;群众的住房设计科学,既有独门独院的别墅,也有多层、高层、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套房,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状况选择不同的住房标准。

5、社会管理得到加强。

建立了党总支、居委会、经济协会、文化协会、老年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组织,社会管理得到完善和加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一)政府引导,群众自建,社会共助在政府进行规划设计、政府和社会共同给予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引导中,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户能够自己做的自己做,能够联合做的联合做;政府和村两委不应包办,应该放手引导农户民主理财、自我管理,引导农民自愿地、积极地、有序地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在基础和条件上,要区分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不搞一刀切。

条件好的地方,结合现有工作基础,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项目,全面开展社区建设;条件不完全具备的地方,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展,例如可以从群众最需要、最认同的环境卫生整治做起,逐步动起来。

新型农村社区的涵义、功能及建设路径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的涵义、功能及建设路径研究

动藩 简 ] 邦9- , 南人 士 阳范院治公管学讲, 方: 政分。 费 简 乔 (0。河 阳, , 师学政与共理院师 究向 共策析 [ 介 成 - 南 硕 南 作 者 1) 8, 男 研 公
X N ING ST E F R I JA AT A MS E ON C OMY 11
概念 , 是农 村发展 的新 方 向和新 思路 。 目前新 型农 村社 区建设 尚处于一 个探 索 、 实验 的 阶段 , 人们
对其认 识 尚不统 一 。 因此 , 应在 科 学界 定新 型农村 社 区涵 义的基础 上 , 确把握 其促进 发展 、 我们 准 改善服 务 、 增进 利益 、 合 资源的 功能 定位 , 整 通过科 学规 划建 设方 案 、 立 多元 化的 资金 投入 机制 、 建 加 强政 策 宣传和 制度创 新等路 径 , 快推进 新型 农村社 区建设 。 加 [ 关键 词 】 型农村 社 区 新 建设 统筹城 乡 城 乡一 体化
新 型农 村 社 区是 在统 筹 城 乡 发展 、 推进 城 乡

什 么 是社 区? “ ” 社 是指 相 互 有联 系 、 某些 有 共 同特 征 的人 群 ,区 ” “ 是指 一 定 的地 域 范 围 。所 以 ,社 区 ” 以说 是 相 互 有 联 系 、 某 些 共 同特 “ 可 有 征 的人 群共 同居 住 的一定 的区域 。德 国社 会学 家 滕 尼 斯 于 18 8 1年 首 先 使用 “ 区 ” 一 名 词 , 社 这 当
准确把握其功能 , 深入探索其建设路径具有重要 意义 。


新型 农 村社 区 的涵 义
( ) 型农 村 社 区首 先是 一个 社 区, 有社 一 新 具
区的基本 属性 和特 征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首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注重提升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明确规定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以确保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注重提升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明确规定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要求,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以确保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够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注重提升农村社区的环境质量。

农村社区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感。

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明确规定农村社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以确保农村社区的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最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注重提升农村社区的管理水平。

农村社区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社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明确规定农村社区的管理要求,包括社区自治、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等方面,以确保农村社区的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应该注重提升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实现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线路布设 , 形成 串状 , 但避 免近距 离沿
道路两侧 分布 , 影响 交通 安全。 可形 也 成 网状 ,相 邻社 区之间要 有方便 的交
索里 亚 ・ 玛塔 的 线形城 市理论 有机 结
城 乡统 筹 实 际 上 包 括 经 济 和 社 合 并发 展 , 出新 型农 村 社 区的 空 间 提
改革的平和之路》为书名的论著 , 提
出 了 田园城 市 的理 论 , 这个理 论兼 有
以新 型城镇化 为引领 ,不牺牲粮 食和
农业 、 生态和 环境 的“ 三化 ” 协调发 展。
发 展的重点是 对农村 社会政治 、 经 城 市 和 乡村 的优 点 , 际上就 是 城 市 实 济、 文化 等各 领域 进行 战 略性 调整 和 深 层 次变 革。统 筹 城 乡经 济资 源 , 实 和 乡村 的结合体 。借助 于 交 通工 具 , 只 需要 几 分钟 就 可 以往 来 于 田园 城 市与 中心城 市或 田园城 市 之间 。 市 城
河 南 新 型 城 镇 化 的发 展 方 向在 哪 里? 走小城 镇 化 发展 之路 , 是河 南 城 乡精 神文 明 的共 同繁 荣。
改作 他用 , 从而把 积 极 的城 市 生活 的

切 优 点 同 乡村 的美 丽 和 一 切 福 利
新 型农 村社 区建设 , 就是 要 不 断 满 足 农村 居 民的要 求 , 步打 破城 乡 逐
活环境 。 就 河 南 省 新 型农 村 社 区规 划 建 设, 从理 论和 实践 的角度 分析 思 考如
下。
城市 组 团式 发展 、 中小 城市 内涵式 发 展 、 型农 村社 区 集聚 式 发展 思路 中 新
的重 要一 环 。

乡村振兴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乡村振兴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乡村振兴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乡村振兴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的农村社区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产业单一,经济发展不稳定。

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同时,要注重农村文化传承。

农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要通过加强文化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培育乡村社区的文化底蕴,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此外,要加强农村社区治理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机制,发挥农民自治的主体作用,完善村民议事会制度,推动村民自治、法治和循环经济协同发展。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解决农村住房问题。

要加大农村住房建设力度,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同时,要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发展,提升乡村社区的知名度。

此外,要加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另外,要推广农村人才培养。

培养农村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回乡创业,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

在乡村振兴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还要注重农民权益保障。

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最后,要加强农村社区与城市的对接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解
社区的概念是德国社会学家于1887年提出来的,后来相继美国、英国等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这个概念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

上世纪30年代以费孝通为首的年青学者翻译到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社区在我国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

过去,若干年来,我国讲社区,一般指城市社区较多,将城市居民委员会辖区作为社区地域,并称之谓社区。

按照社区的概念进行综合划分,依据经济结构、人口密度、规模大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组织特征、生活方式等,可将社区划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两大类型。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随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一次在中央的文件中使用农村社区概念,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要求,体现了
国家对推进城镇化战略、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

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逐步全面展开。

另外,由于国家严格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快速的进程,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用地减少相挂钩,又产生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被进一步强化。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导则(试行)》规定,新型农村社区“指在农村区域按县(市)、乡(镇)域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农村发展相协调,且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民聚居点”,这个意义是比较准确和全面的。

笔者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内涵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统一规划;二是统筹规划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三是统一规划建设住房;四是统一规划建设基础公用设施;五是统一规划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六是建立建全相应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七是从传统的农村文明上升到新的文明程度;八是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其核心是农民收入提高,农民享受到现代的基础公用设施,现代的社会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准差距,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接近或达到城市居民生活的相应水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按照目
前建制,仍然是乡村居民点。

其规划建设要体现农村、农业、农民的特点,要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即要推进基础公用、社会服务均等化,又要反映农村的特点,适应农民生产生活和发展需求,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点。

把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纳入城镇化水平统计是不对的,容易造成误导和混乱,甚至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入歧途。

当然,在社区规划建设中还有一个重要类型是城市社区,那是另外一码事,其建设的内涵、目标比较明确,应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区别开来。

以上,是笔者最近学习的体会和归纳,也可能有不对之处,但愿能对当前的城镇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有所启示和借鉴。

2013年5月2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