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七年级上册《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教案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神奇的手》一课,教材为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形与空间”的第三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手部造型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手部的结构与动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部的结构特点,掌握表现手部动态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部的结构特点,表现手部动态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握手部的比例、动态和表情,使画面更具生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手部动态图片、绘画材料等。
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部动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部的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a. 介绍手部的结构特点,如手指的长度、宽度比例,关节的位置等。
b. 讲解表现手部动态的基本方法,如线条、明暗、比例等。
3. 实践环节:b.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手部动态绘画练习。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手部动态,进行步骤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完成一幅手部动态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手a. 手部结构特点b. 表现手部动态的方法2. 绘画步骤a. 观察与分析b. 构图与草图c. 勾勒与细化d. 上色与调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手”为主题,创作一幅手部动态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展现手部的结构特点和动态,线条流畅,明暗关系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手部动态,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手部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身体部位的形态与动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4年《神奇的手》教案(5则范文[修改版]
![2024年《神奇的手》教案(5则范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6e2dd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e.png)
2024年《神奇的手》教案(5则范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美术》第五册第七章《人体艺术》,详细内容涉及“神奇的手”部分。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深入了解手部的结构、比例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部的结构、比例,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部的比例、结构表现。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发现手的美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手部结构图、美术作品欣赏、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手部动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手部的结构、比例,让学生了解手部的基本知识。
(2)分析美术作品中手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手部速写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创作环节(2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手部创作,鼓励发挥创意。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手》2. 内容:(1)手部的结构(2)手部的比例(3)手部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手”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答案:作品要求表现手部的结构、比例,具有创意和美感。
2. 作业要求:按时完成,色彩丰富,画面整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手部的结构、比例掌握情况,以及创作环节的发挥。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手部动作,提高观察力。
(2)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拓展创作思路。
(3)开展手部雕塑、手影等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神奇的手》教学设计

《神奇的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手”的关注和认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沟通。
2、能够运用联想对某种手型进行添画,使之更生动的表现出某种形象,从而加强立体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运用联想对某种手型进行添画。
三、教学准备:教具:手偶小剧场、PPT课件、彩绘手偶绘制视频、彩绘手偶图片。
学具:水粉颜料、水粉笔、橡胶手套、橡皮泥、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来了一群特殊的演员,为我们带来一段有意思的节目。
欢迎~彩绘手偶短剧表演(短剧表演者为学生,课前学生已将自己的手进行了彩绘及装饰,并按照课前编写的小剧本进行演出)`2、授新:刚才这段精彩的手偶剧表演,是由我们同学为大家呈现的,在我们赞叹之余,一定会惊异于如此简单的双手,竟会这样神奇并富有表现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神奇的手》(板书引出课题)。
手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像脸一样富有表情,也是“感情的触发者”,(配合ppt)母亲温暖的手,孩子稚嫩的手,青年果断有力的手,女孩子纤巧饱满的手,因终年农事劳作布满老茧农民的手,饱经岁月沧桑老人的手,手更可以作为语言交流的工具,聋哑人使用的”手语”就是借助手的不同造型来传递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演示简单的手语)。
手的姿势变化及其丰富,手掌、手指、指甲、骨点、肌肉、筋络、褶皱等等之间的动作组合都有着生动的形态。
那么如何以手绘制新形象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寻找答案(播放微课彩绘手偶绘制过程)。
3、总结:聪明的你们看懂了吗?老师简单总结了一下彩绘步骤(ppt播放彩绘步骤)五、学生练习:现在你有没有跃跃欲试绘制一个新的手偶形象呢,那我们来活动一下自己的双手,仔细观察手型的变化,发挥想象,开始你的创作吧!(学生分组进行彩绘手偶,教师巡回指导,绘制快的小组可组内进行彩绘手偶小话剧)。
六、作品展示: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手绘的方法,画的都很认真,真是脑洞大开呀,有谁想为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请二到三位同学展示并给与评价)老师又选了几位同学用小话剧的形式来结束今天的课程,有请他们(从学生中选择合适的彩绘手偶角色即兴表演小话剧进行展示直至下课)七、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应提醒大家动做要规范,避免水粉颜料污染衣物和环境,水粉颜料性质相对稳定,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人体的皮肤无明显刺激,但在进行作业之前,依然有义务提醒学生提前将一小块水粉颜料涂在手腕内侧,做一下“过敏试验”观察几分钟后如无不良反应,方可开始创作,课后应及时洗净手臂上的颜料图层,适当涂些护肤油脂。
2024年《神奇的手》教案5则范文[修改版]
![2024年《神奇的手》教案5则范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53d9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3.png)
2024年《神奇的手》教案5则范文[修改版]教案一:《神奇的手》科学探究活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准备1.准备一张手部骨骼结构图。
2.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手部动作图片。
3.准备一些手工艺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那么你们知道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手可以拿东西、写字、画画等。
师:对,手是非常神奇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手》。
2.手部结构介绍师:我们来了解一下手的基本结构。
请大家看这张手部骨骼结构图,谁能告诉我手有哪些骨头?生:手腕骨、掌骨、指骨。
师:很好。
手部的肌肉和神经也非常复杂,它们共同协作,让我们的手可以完成各种动作。
3.手部功能探究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一些手部动作的图片,我们来探讨一下手的功能。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讨论手在这个动作中的作用。
生1:我们组选择的是拿笔写字。
手的作用是握住笔,控制笔的移动。
生2:我们组选择的是拿碗吃饭。
手的作用是拿住碗,让碗稳定。
师:很好,大家都发现了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看看谁的手最灵活。
4.手部灵活性小游戏师:请大家伸出右手,将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然后迅速松开。
看谁的反应速度最快。
生:1、2、3、4……师:看来大家的手都很灵活。
我们再来做一个手工艺品。
5.手工艺品制作2.分享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引导学生关注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珍惜和保护双手的意识。
教案二:《神奇的手》语文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表达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手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双手。
3.提高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准备一张手部照片。
2.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成语、故事、诗歌等资料。
3.准备一些手工艺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那么你们知道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手可以拿东西、写字、画画等。
七年级美术上册《神奇的手》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手部艺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传授:讲解手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示范如何观察和描绘手部,让学生掌握创作的基本技巧。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部写生练习,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发挥个性和创意。
-评价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和提高。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创作能力。
3.实践与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手部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
4.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评价和反思,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2.学习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手,发现手的美丽和神奇之处,培养审美观念和创作灵感。
-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状态下观察手的变化,提炼出具有美感的形象。
-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手与其他元素结合,设计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掌握运用不同材料、工具和技法,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手部作品。
-学习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材料,描绘出手部作品的细腻质感。
-激发学生对手部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
3.小组讨论与互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和互评活动。
美术七年级上册《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教案(精选)

美术七年级上册《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第一篇:美术七年级上册《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的、活泼的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的造型意识,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2、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团结、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对“手”的关注和认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沟通,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学习设计、美化手,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意识,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多角度认识和捕捉生活中的美感瞬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摄影设备、水桶、毛巾、肥皂学具准备:美术书、水粉颜料、毛笔、橡皮泥等教学流程:一、感受“神奇”,导出课题。
(课前多媒体播放05年春晚的震撼之作《千手观音》的FLASH 动画)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看,并不时发出惊叹声!教师提问:课前咱们观看的是什么节目呀?生立即回答:千手观音。
师:大家都知道呀!看来千手观音给我们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群聋哑人确实了不起,用她们的手演义了神奇!今天我也要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手演义另一个神奇,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九课《神奇的手》。
(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受到熏陶,引起共鸣,唤起学生对手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二、认知双手,领悟“神奇”。
1、准备活动课件播放《拍手歌》,师生一起跟唱。
2、情感的手(多媒体播放“情感的手”,教师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赋予情感的手)生认真观看,深受感染。
3、游戏的手(1)手影几位学生主动到屏幕前表演手影,教师予以鼓励。
(多媒体播放手影视频)生认真欣赏,并跟着学习新的造型。
(2)手彩绘生看书分析制作步骤,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并做总结性发言,强调要点。
4、多变的手(课件播放“多变的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手彩绘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赞叹声声。
设计意图:《拍手歌》的表演即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做了准备活动;“情感的手”让学生了解对手的表现与塑造让我们沟通了人与人间的情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游戏的手”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中国的传统手游戏——手影,还介绍了新的玩法——手彩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注意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神奇的手教案

神奇的手教案教案标题:神奇的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手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手的不同部位的作用。
2. 能够认识手的重要性,理解手的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他们对手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手的结构和功能。
2. 手的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模型展示手的结构。
2. 学生活动所需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手的结构图或手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手的外形和不同部位。
2. 提问:你认为手的哪些部位对我们的生活最重要?为什么?探究手的结构和功能:1. 学生观察手的结构图或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手的不同部位的作用,如手指、手掌、手腕等。
2. 教师解释手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手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
手的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手的运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握笔写字、弹奏乐器、制作手工艺品等。
2. 学生讨论手的运动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吃饭、穿衣、打字等。
动手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纸手模型、手工艺品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设计并制作属于自己的神奇手工作品。
展示和分享:1.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设计作品的灵感和创意。
2.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总结和评价: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手的重要性和多功能性。
2. 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反思作业,回答问题:你对手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有何收获?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手的不同运动和手指的灵活性,如进行手指操练活动。
2. 学生可以调查和研究不同职业中手的运动和技能的重要性,如医生、画家、乐器演奏家等。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评估学生对手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11.神奇的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优质教案

11.神奇手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主要讲解第三章《我们手》第二课时《神奇手》。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手基本结构,掌握手画法,并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手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基本结构和画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美好事物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手部结构和画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手模型、画纸、画笔、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手影游戏,引发学生对手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主题。
步骤一:展示手影游戏,让学生猜测影子是由哪只手形成。
步骤二:讨论手功能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手美。
2. 新课讲解:步骤一:讲解手基本结构,让学生解手部骨骼、肌肉和比例。
步骤二:演示手画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描绘手部细节。
3. 实践环节:步骤一:让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并描绘对方手。
步骤二: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手形象。
4. 作业点评:步骤一: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步骤二: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神奇手》2. 内容:(1)手基本结构(2)手画法(3)创意手部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手》为主题,创作一幅手部作品。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和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一幅富有创意手部作品。
2. 作业要求:(1)作品需包含手基本结构。
(2)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绘画、剪纸、泥塑等。
(3)作品要富有创意,体现个人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掌握手基本结构和画法,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手部结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创作手部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的、活泼的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的造型意识,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2、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自主、团结、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3、通过对“手”的关注和认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沟通,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学习设计、美化手,使学生们认识和创作生活之美,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意识,提高立体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多角度认识和捕捉生活中的美感瞬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摄影设备、水桶、毛巾、肥皂
学具准备:美术书、水粉颜料、毛笔、橡皮泥等
教学流程:
一、感受“神奇”,导出课题。
(课前多媒体播放05年春晚的震撼之作《千手观音》的FLASH动画)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看,并不时发出惊叹声!
教师提问:课前咱们观看的是什么节目呀?
生立即回答:千手观音。
师:大家都知道呀!看来千手观音给我们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群聋哑人确实了不起,用她们的手演义了神奇!今天我也要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手演义另一个神奇,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九课《神奇
的手》。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受到熏陶,引起共鸣,唤起学生对手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二、认知双手,领悟“神奇”。
1、准备活动
课件播放《拍手歌》,师生一起跟唱。
2、情感的手
(多媒体播放“情感的手”,教师引导学生随着课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赋予情感的手)
生认真观看,深受感染。
3、游戏的手
(1)手影
几位学生主动到屏幕前表演手影,教师予以鼓励。
(多媒体播放手影视频)
生认真欣赏,并跟着学习新的造型。
(2)手彩绘
生看书分析制作步骤,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并做总结性发言,强调要点。
4、多变的手
(课件播放“多变的手”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手彩绘作品)
学生欣赏的同时赞叹声声。
设计意图:《拍手歌》的表演即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做了准备活动;
“情感的手”让学生了解对手的表现与塑造让我们沟通了人与人间的情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游戏的手”不仅让学生回顾了中国的传统手游戏——手影,还介绍了新的玩法——手彩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注意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乐学。
三、活动空间,创造“神奇”
教师布置本课任务,强调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播放背景音乐为何洁的《举起手》)
设计意图:作业要求体现了层次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
背景音乐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学生了解歌词内容,能够从中受到鼓舞!
四、展示评价,分享“神奇”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的作品。
各小组同学积极踊跃的展示作品,有的组还编成小故事。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把课堂推向高潮。
五、课堂总结,拓展“神奇”
1、手语
(课件播放手语课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简单手语。
)
2、小结
课堂总结:你们学的很认真,相信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用你们的双手演义更多的神奇!学生很受鼓舞,信心百倍!
(播放《千手观音》视频,学生欣赏后下课。
)
设计意图: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关爱残疾人。
再次欣赏《千手观音》学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后反思:
《神奇的手》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体验入手,组织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音像材料和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实践、创造积极性。
教学的效果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之后,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有这几个原因:
1、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利用学生关注的电视节目《千手观音》,打开学生的兴趣之源,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2、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积极地进行交流。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时既有引导,又有示范,还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
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活动、表演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启发学生,丰富学生的认识。
学生们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主题,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兴高采烈地实践、创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教学方式还放不开,还不够大胆。
教学当中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教学环节的逻辑性还不够强,教师驾驭课堂的手段还不够巧妙。
许多方面需要认真钻研,不断探索。
美术《神奇的手》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九州镇中学
王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