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阿拉伯语专业概况3

合集下载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高考填报志愿时,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以及就业前景是广阔考生和家长伴侣们非常关怀的问题,阿拉伯语专业简介、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信息。

1、阿拉伯语专业简介阿拉伯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阿拉伯语语言基础、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学问、一定社会、自然科学文化素质及相关专业基础学问,能在外事、经贸、新闻出版、训练、旅游、文化、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和讨论工作的复合型阿拉伯语高级人才。

要求同学控制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学问,接受阿拉伯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教育,具备较强的阿拉伯语和汉语表达能力和从事中外跨文化沟通所需要的特地学问技能,具有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专业素养和运用能力。

2、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同学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训练、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讨论、教学、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贸易、训练、文字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 贸易/进出口2 训练/培训/院校3 文字媒体/出版4 互联网/电子商务5 新能源6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扬7 机械/设备/重工8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阿拉伯语、外贸、亚马逊运营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1 外贸业务员2 阿拉伯语翻译3 阿拉伯语外贸业务员4 外贸专员5 阿拉伯语业务员6 阿拉伯语销售7 阿拉伯语教师8 马逊运营专员工作城市:毕业后,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1 深圳2 上海3 北京4 广州5 济南6 杭州7 厦门8 南京3、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前景阿拉伯语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共55个专业,阿拉伯语专业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1,在囫囵文学大类中排名第31位。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广州。

薪酬最高的地区是青岛。

阿拉伯语专业

阿拉伯语专业

阿拉伯语专业副修专科、副修本科与副修学士学位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副修专科、副修本科、副修学士学位。

1、副修专科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30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学院平台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共计4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基础阿拉伯语1-4,初级视听1,阿拉伯语阅读1-2,阿拉伯语语音,阿拉伯语语法1-2。

共计45学分。

2、副修本科应修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60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45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学院平台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共计4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基础阿拉伯语1-4,高级阿拉伯语1,初级视听1-2,中级视听,阿拉伯语阅读1-2,阿拉伯语语法1-2,翻译理论与实践1-2,阿拉伯语报刊导读,阿拉伯语报刊选读,初级口语,中级口语1-2,阿拉伯语口译。

另有专业选修课程:文献阅读,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

共计67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人才培养方案的学院、专业平台中修读2学分其它课程。

3、副修学士学位在修读完成副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副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副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副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主修专业与副修专业相同的课程,或者主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高于副修专业的,经相关学院认定,可用主修专业课程代替副修专业课程,不必重复修读。

阿拉伯语专业

阿拉伯语专业

阿拉伯语专业一、专业简介阿拉伯语言文化系的前身是原东方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建立于1946年,是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阿拉伯语专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积累了丰富的阿拉伯语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和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学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教学和科研方向。

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通用于西亚北非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地区在古代曾产生辉煌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各个方面迅速发展,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阿拉伯语系本科阶段的学制为4年,培养的学生要求专业阿拉伯语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汉语基础以及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素质。

学生除了完成阿拉伯语专业必修课、接受全面系统的阿拉伯语语言训练外,还要完成英语、计算机等全校性必修课以及哲学与心理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文学与艺术等全校性通选课,同时还要选修本系开设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历史文化、阿拉伯世界现状以及其他院系开设的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课程。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培养能从事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涉外企业管理、新闻、出版、外语教学和外国问题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专门人材。

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能胜任实际工作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外交以及政治、经济现状等有较广泛的了解,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比较广博的知识,英语水平达到四级,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和表达能力,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以及较强的适应不同社会职业需要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2009级及以后适用)总学分:150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102学分(公共必修32+大类平台8+专业必修62);2.选修课程44学分(大类平台8+专业选修18+通选12+其他选修课);3.毕业论文/设计4学分;4.其他学习(如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习与实践、校外学习与交流等)。

高考专业选择:阿拉伯语

高考专业选择:阿拉伯语

高考专业选择:阿拉伯语高考专业选择:阿拉伯语专业简介先用几句话概括一下阿拉伯语,让你有个整体印象。

1。

世界人民有个共识:最难学的两门语言,一个就是我们的母语汉语,一个就是阿拉伯语。

2。

在我国本科大学里有三四十个大学开设这个专业,开设的数量不算是太多,学生总体来说女多男少。

3。

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阿语是阿拉伯世界2亿多人的共同语言。

阿拉伯语国家有20多个,从东边的伊拉克到西边的摩洛哥,从贫瘠的索马里到奢靡的阿联酋,从穷的要死的也门到富得流油的沙特,从弹丸之地卡塔尔到古老的文明大国埃及,用阿拉伯这一门语言便可以横跨西亚北非。

4。

阿拉伯语属于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语族,源于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语特点1。

阿拉伯语的书写规则是从右往左,和汉语的书写规则正好相反。

2。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拼音文字,语法复杂和句子“冗长晦涩”是阿拉伯语的一大特点。

3。

阿拉伯语有28个字母,28个字母的发音部位涵盖了包括嘴内、鼻腔内、喉咙内的所有地方,阿拉伯语的发音比较重要,因为很多的字母发音都是相似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从发音部位了,如果发音部位发的不准,那你说的阿拉伯语的意思也就完全改变了。

4。

阿拉伯语每个字母有12个音标,我个人觉得阿拉伯语的音标和汉语的四个音调差不多,音标能让你明白怎么去读,12个音标也就有12种读法,也就是说每个字母都有12种读法,总共的发音有28×12有336个。

不过别被这么多的发音吓到,其实一点都不难,因为音标是有规律的,只要把握住规律,所有的字母顺着都能读出来了。

5。

阿拉伯语字母无大、小写之分,但有印刷体、手写体和艺术体之别。

书写时,每个字母均有单写与连写之分。

6。

阿拉伯语弯弯曲曲的文字,跟我们使用的汉语和学习的英语都没什么渊源,没有相当的功夫,真是很难分辨和记住。

就业方向阿拉伯语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大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传统的用人单位有国家政府部门:外交部、文化部、商务部、中联部、对外友协这样的国家部委的公务员,还有像海关什么的,不过地方政府招的比较少。

2023年阿拉伯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阿拉伯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阿拉伯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阿拉伯语专业介绍:阿拉伯语专业是以培养具有较高阿拉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主要涵盖阿拉伯语言、文学、史学、社会学、艺术、翻译等方面的学科,具体包括阿拉伯语拼音、阿拉伯字母、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内容。

阿拉伯语专业教学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因为阿拉伯语能力是这个专业最基础的要求。

该专业主要注重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与翻译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阿拉伯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包括亚非文化、政治、经济、商务等多方面内容。

另外,阿拉伯语专业班级规模相对较小,教学质量较高,同学们彼此也较为熟悉,并且该专业具有实用性和广泛性。

阿拉伯语专业就业方向: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在近几年飞速发展,这也给学习阿拉伯语的学生们提供了很多阿拉伯语言能力的就业机会。

速看下面阿拉伯语专业具体的就业方向:1. 政府部门:由于阿拉伯语在中东的重要性,使得政府对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宏大。

在外交、商务部门等涉及外交、经济贸易事务时,阿拉伯国家塞尔维亚语的会话翻译和文件翻译,以及中东地区和美国等地的文案编写和翻译等等方面都需要阿拉伯语人才的专业知识。

2. 政府机关:近年来,国有企事业单位也逐渐关注阿拉伯语其他中东国家,加强了文化、文学、经济等方面与该地区的合作。

因此,阿拉伯语人才在各个政府机关内部的表现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例如商贸、国际处、学术研究、新闻出版、新闻机构等部门,都需要阿拉伯语人才的参与。

3. 媒体与翻译: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阿拉伯语人才的介入也越来越普遍,例如新闻、电视、杂志等媒体行业,都需要阿拉伯语人才的专业知识和翻译能力。

4. 教育机构:阿拉伯语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在高中或大学执教,在基础阿拉伯语、口头交流和写作等方面进行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阿拉伯语专业具有较为广泛的就业范围,尤其是在政府相关部门、外交、媒体以及国际商务等行业需求高涨的情况下,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格外优越。

中国目前阿拉伯语学习状况

中国目前阿拉伯语学习状况

中国目前阿拉伯语学习状况1.中国目前阿拉伯语学习状况,每年国内阿拉伯语专业的毕业生中,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像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等国家公立学校,其他三分之二都来自于民办阿拉伯语学院或者经学院,他们由回民企业家或者当地政府集资创办,也有的受国外阿拉伯国家的企业家的赞助,培养阿拉伯语人才,招收的均为回族学生,这些回族学生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就开始了阿拉伯语即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学习之中。

他们中中优秀的学生有的进入等级更高的经学院或者阿拉伯语学院继续学习,有的进入沙特,埃及,马来西亚等大学学习深造,像埃及艾资哈尔大学。

沙特国王大学等穆斯林国家比较有名的大学在中国均不招收非穆斯林学生。

学成以后大多数人在沿海等经济贸易比较发达的城市做翻译工作,因为阿拉伯国家的穆斯林来中国经商,他们更希望懂阿拉伯语的中国穆斯林做媒介,因为天下穆斯林皆兄弟,穆斯林之间的这种亲近感是其他民族所不能替代的。

而在国外高等学府深造过的留学生,回国后主要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工作,致力于建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来往。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做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工作,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阿訇。

而在经学院里面,我们的阿拉伯语和英语教材都是和大学教材相统一的,比如新编阿拉伯语教材,以及新视野英语教材,都是大学通用教材。

所以经过四年,甚至更久时间的学习,阿拉伯语方面的造诣并不比公立大学的阿语毕业生低,这一点,学过7年阿拉伯语的我是比较有自信的,这七年里不仅学了阿拉伯语,而且还系统学习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律法等,这些课程,据我所知公立学校是没有开设的,所以我对阿拉伯国家的了解更为全面,与阿拉伯国家的人相处也会更加容易,这一点我非常乐意接受贵公司的检验。

2.获奖证书的进一步明细说明:简历上的获奖一栏我想有必要进行一下补充说明,因为我是在民办阿拉伯语学校里面学习的,所取得的证书也。

2023年阿拉伯语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阿拉伯语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阿拉伯语专业特色简介阿拉伯语专业是研究阿拉伯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学科,是我国外语学院重要的研究专业之一。

阿拉伯语学科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中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阿拉伯语专业逐渐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广泛认可。

阿拉伯语作为一种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之一,其地位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性无须赘言。

同时,中阿友谊交流的推进,更需要大批懂阿拉伯语文化的人才支持。

一、阿拉伯语专业的基础课程阿拉伯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包括阿拉伯语言基础、阿拉伯文化概论、阿拉伯国家和社会概况等。

学生将通过基础课程,掌握阿拉伯语音、形、字、句、篇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逐步提高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另外,阿拉伯语学科的基础课程一般还包括阿拉伯语的历史、语言学、文学等相关领域的课程,为学生的专业深入打下坚实基础。

二、阿拉伯语专业的特色课程阿拉伯语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阿拉伯语修辞学、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语翻译等。

这些课程在学习技能、把握文化、独立思考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意义,是培养高水平阿拉伯语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例如,阿拉伯语翻译课程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翻译理论和方法,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把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阿拉伯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阿拉伯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阿拉伯语的基本语法、发音和使用技巧,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各项基本功。

2.具有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3.掌握阿拉伯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翻译的能力和素质。

4.具备接受阿拉伯语相关学科的高级知识的能力,能够承担阿拉伯语言和文化研究、教学和实践方面的工作。

5.了解中东地区与中国交流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情况,拥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阿拉伯语专业的就业前景随着国际关系的日益深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以及中东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阿拉伯语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阿拉伯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阿拉伯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浅谈阿拉伯语专业的发展前景摘要:当前,随着各大院校的频繁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俨然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想要深入了解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必须对其就业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总结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的优势和劣势,并进一步提高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同时还需督促和加强学下对学生教育问题的重视,引导学生制定就业规划目标,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本文主要从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以及阿拉伯语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阿拉伯语专业;现状;发展前景据相关调查发现,直至2010年7月,我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已经高达72.5%左右,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但实际就业实现人数约为455万人左右,同比增长40余万人。

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现状(一)、阿拉伯语国家大约有20多个,主要分布于西亚、东非以及北非等地区,这些地区通常给人一种沙漠与石油的第一感觉。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先后批准在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以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设立阿拉伯语专业。

并制定严格的招人制度。

由于目前学习阿拉伯语专业的数量较少,综合我国近年来与阿拉伯国家的频繁交往,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未出现供需不足的问题。

(二)、目前随着就业大学生的增多,学生的就业意识对就业效果的影响与其他专业并未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中部分阿拉伯语专业的学生也注重强调自我,将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摆放在就业的第一位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另外,由于专业自身的优越感,致使学生们对工作的期望值产生过高现象,过分的追求公司的品牌、薪酬待遇以及工作城市等多种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就业的发展脚步。

(三)、阿语专业的学生之间容易出现个人综合素质差距的现象,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可能在其他任何一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伯语系本科阶段的学制为4年,培养的学生要求专业阿拉伯语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汉语基础以及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素质。
学生除了接受全面系统的阿拉伯语语言训练外,还要完成英语、计算机等全校性必修课,同时还要选修本系开设的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历史文化、阿拉伯世界现状以及其他院系开设的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及相关的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课程。
学生毕业去向一般为外交部、文化部、新华社等国家机关、涉外机构、涉外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外阿拉伯语专业的规模全国最大,现有各种层次的学生200多人。该校阿拉伯语专业始建于1958年,1981年独立成为阿拉伯语系。该校是中国第一个阿拉伯语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0年),也是第一个阿拉伯语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还是中国唯一可以接受培养阿拉伯语博士后的单位(1992年)。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点。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该校第一批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将于2009年毕业,2005--2007级专业全称为“新闻学(阿拉伯语方向)”,2008年起招收学生为“播音与主持艺术(阿拉伯语)”。目前正在申报独立的“阿拉伯语”专业,预计2009年起以“阿拉伯语”招生,将是江苏省第一个阿拉伯语专业学科点。专业名称虽不同于兄弟院校,但使用教材、课程设置均按同类阿拉伯语专业要求设置。目前该校共8名阿拉伯语专业教师,其中教授2名(向培科教授、周玉珠教授、马景春教授),副教授1名(马丽副教授),外教名(埃及穆罕默德老师)。
该校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签署协议,从2005级学生起,每年派遣学生赴埃及专修阿拉伯语,为期一年。
主干学科:阿拉伯语言、文学、文化及经贸、管理、法律专业知识。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基础阿语、阿语精读、文学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贸文选、经贸应用文、修辞与写作、报刊选读、谈判与口译、视听说、阿语语法、阿拉伯国家概况等。本专业设有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下设阿拉伯语言、文学、文化、经济、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在三年内把阿拉伯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成国外知名、国内领先的上海市重点学科。学术地位和研究成果:建立阿拉伯学研究中心,培育学科创新点,占领学术制高点,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阿拉伯学;继续保持并不断增强学科的综合教学科研水平在国内同类大学中的领先地位;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继续名列第一;出版和发表的专著、译著、教材、学术论文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保持第一,争取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篇左右;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继续保持第一,力争国家级奖项一个,省部级奖项2个;保持并不断扩大我学科在国内外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知名度,三年中至少与四个阿拉伯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正常的学术交流关系;学科建设规划的可行性、学术性和前瞻性在国内同类大学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人才培养:建立与上海发展规划接轨的阿语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机制,建成“走出去”人才高地;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三年中逐年扩大本科生的招生比例;学科已设有一个博士点和一个硕士点(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分三个研究方向(文化、文学、语言)三年中计划增设国际关系和翻译研究方向并扩大博士生、硕士生招收比例;利用高新科技,实现多媒体教学,定期调整或更新学位课程及选修课内容,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要把高级翻译人才或阿拉伯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推上一个新台阶;制定必要的人才管理和培养条例,实施学科带头人选拔与评估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造就和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通过改革,建立起对外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精干高效的教学科研运行机制。
阿语系的学制为:本科(4年),硕士(2~3年),博士(3年),博士后(2年)。主要研究方向为:阿拉伯语言学、阿拉伯文学、阿拉伯社会文化、中东问题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
阿语系本科主要专业课型有:精读、阅读、口语、语法、视听说、时事导读、时事选读、文学选读、写作、翻译(口、笔译)等专业必修课;以及阿拉伯各国国情、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历史等专业选修课、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此外,还开设了政治外交、对外经贸、阿拉伯社会文化三个专业倾向课;形成了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加外交、经贸、文化、国情相复合的教学体系。
阿语系拥有一幢教学设备齐全、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由阿联酋总统赠款兴建、装备),楼内装备有一个电脑实验室、两个语言实验室、两个图书阅览室,还有装备有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的国际会议厅。
阿语系同阿拉伯教科文组织和埃及、叙利亚、约旦、阿曼、巴林、也门、突尼斯、利比亚、黎巴嫩等国家的十几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和文化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优秀者有机会公派或半公派出国留学。
学制学位
阿拉伯语专业本科学制四年。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评定合格,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对外交流
阿拉伯语系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利比亚法蒂哈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选择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实践活动
阿拉伯语系学生每年举办“金驼杯”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经常参加北京地区及全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的各种学科竞赛、文艺汇演活动。高年级学生有机会在国内外实习基地参加各种专业实践活动。
主要科研成果:学术专著5部、工具书2部、译著50余部、学术论文百余篇。本专业学生在历次全国高校阿拉伯语统考和竞赛中名列前茅。
为国家部委、涉外国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部门培养精通专业外语和经贸知识的阿拉伯语经贸复合型人才。本科生主要学习阿拉伯语言文学、阿拉伯社会文化以及经贸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专业选修课:阿拉伯文化简史还开设报刊阅读选修课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
阿拉伯语言文学学科始建于1960年,早期以阿拉伯语教学为主。1986年被批准为阿拉伯语
硕士点,1998年被批准为阿拉伯语博士点,2000年12月学科所属的中东研究所经教育部考察评审,成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9月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学科现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领先水平,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形成了学术优势,造就了一批外语教学和研究方面的优秀人才,有教授5人(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讲师和助教10余人,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学科的综合教学科研水平在国内同类大学中的领先地位十分明显:全国性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的各主要学术机构均由本学科带头人担任;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名列第一;出版和发表的专著、译著、教材、学术论文数量在全国同类高校居首;学术成果数量多、影响大;研究活动起步早,学术力量强;在国内外知名度高;积极为国家和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国情咨询报告和建议;学科建设规划的可行性、学术性和前瞻性在国内同类大学中处一流水平。
阿语系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我国外交外事、对外文化交流、对外经贸、对外新闻、对外军事、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及一切涉外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阿拉伯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就业部门主要是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文化部、国防部、安全部等国家部委以及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外文出版机构、对外友协、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各大进出口公司、外交人员服务机构、旅行社等。各用人单位对阿语系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及发展潜力均比较满意,学生毕业后就业顺利。
北京语言大学
专业始建于1964年,是同类院校中历史较长的。40年来,在致力于发展本专业特色的同时,兼顾对外汉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0年来,共有12位老师在这个专业辛勤耕耘,共培养了14届各类学生,从而为阿语专业积淀下深厚的底蕴。40年来,阿拉伯语专业桃李满天下,数百名毕业生正辛勤工作在外交、文化、传媒、公安、国防、能源、交通、旅游、经贸、民航和高等教育等领域;40年来,我院阿拉伯语专业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培养了老、中、青三代师资,他们中不乏对外汉语界的领军人物和业务骨干。
学生就业
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曾加,本专业毕业生每年均有被外交部、安全部以及新华社等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录用,大部分毕业生则面向大型国有企业和军工企业,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阿拉伯语专业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高等院校开设最早的阿语专业之一,教学科研实力较强。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3名、博士2名,其中硕士生导师7名。我校1993年—2000年曾作为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
近几年来,由于学校不断投入,本系教学手段极大丰富,设施日益完备,即拥有视听实验室等设备,又拥有大批中外文图书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本系教学计划严谨,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部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阿拉伯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以“语言技能训练为核心”,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根据毕业市场需求,分阶段将有关国情、历史与文化、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内容作为报刊阅读和翻译课的基本素材,并且开设中东热点问题、阿拉伯社会与经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高级语法等多门选修课,及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辽宁(1所):大连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2所):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外国语学院
广东(2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
四川(1所):四川外语学院
陕西(1所):西安外国语大学
青海(1所):青海民族学院
宁夏(1所):宁夏大学
河南(1所):洛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甘肃(1所):西北民族大学
北京大学
阿拉伯语言文化系的前身是原东方学系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建立于1946年,是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阿拉伯语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阿拉伯语教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学层次和阿拉伯语言、阿拉伯文学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等教学和科研方向。
北京语言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22个阿拉伯国家在该校都有留学生,从而为阿语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40年来,阿拉伯联盟、沙特王室、约旦王室都为我院阿拉伯语专业提供过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