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

合集下载

2.2声音的特性

2.2声音的特性

小明喜欢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一次他将一把 钢尺按在桌上,一端伸出桌边,长度为钢尺的 1/3,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比较“尖细”,他知 道这是钢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其后他把钢尺 的2/3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力度相同),听到 的声音比较“粗犷”。
问题
振动体发声的“尖细”或“粗犷”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的?
频率描述 发声体振动快慢。
如果声音尖细、清脆,音调高; 思考:
如果声音粗狂、低沉,音调低。
听小孩和老人的声音,男 生和女生的声音,蚊子和黄牛 的声音,你听出了什么吗?我 们常说“声音刺耳”指什么? 这些声音我们都能听见,那有 没有我们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
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 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听觉频率: 20 Hz~20000 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声音的 音调 高低 发声体振动 的频率
1、发声体振 响度大: 声音的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动的幅度 震耳欲聋 响度 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 响度小: 关,还与距离的远近 2、与发生提 (大小) 轻声耳语 有关。 的距离 发声体本身 分辨不同发声 体发出的声音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 声音的 音色 品质 的材料、结 的重要特征 的依据。 构
1.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
为雷声的 ( A.频率很高 C.响度很大

B.振幅很大 D.音调很高
2.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
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 ) A.增大说话频率 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 C.改变讲话的音色 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话
3.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
用这些乐器演奏时,你能分辨出是什 么乐器吗?你是怎么分辨出的?

2.2声音的特性

2.2声音的特性

2.2声音的特性1.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

“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大小;女歌手“声音清脆”,男歌手“声音浑厚”,“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2.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_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______不同。

3.小明在表演二胡时,手指不断在琴弦上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蒙住双眼的小明做游戏时(如图),他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3s内振动了900次,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5.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的。

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6.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A.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______大,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B.彭丽媛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彭丽媛歌声的______好.C.小女孩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她的说话声______高.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 而产生的..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______ 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 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______ ,而响度比蚊子______ .答案和解析【答案】1. 音调;响度;音调2. 音调;响度3. 音调;响度4. 300;能5. 振动;音调6. 响度;振动;音色;声调7. 振动;振动;振动;音色;低;大8. 音调;音色【解析】1. 解: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课件1:2.2 声音的特性

课件1:2.2  声音的特性

再看看音叉的波形,声音越来越小的时候,波形有什么变化?
3.音色 不同的物体,音色不同
小结 声 音 的 三 要 素
音调:声音的高低 响度:声音的大小 音色:发声体的区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频率 振幅 材质
课堂练习
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得逼真,其关键
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所要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哪一项特征
动手试一试: 怎么改变尺子发声的音调?
在结构、形状材料相同的情况下, 发声体尺寸越大, 发声的频率 越低, 音调越低.
对于片状物体,面积越大,厚度越厚,发声的音调越低; 对于细长物体,长度越长,直径越大,发声的音调越低;
古筝的每条琴弦的长度和粗细都不相 同,细而短的音调高,粗而长的音调低.
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尽可能的一致?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答案:D
课堂练习 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男青年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女青
年歌手轻声为他伴唱,谁的音调高?谁的响度大?
答案:女歌手的音调高,男歌手的响度大。
本节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二章 声现象
2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音调:声音的高低 为什么声音会有高低的区别呢zxxk?
播放动画或音频文件
看看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区别? 音调高的声音,有12个 波
音调低的声音,有 8个波
音调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频率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 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字母:f 单位:赫兹 Hz
超声波、次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在20Hz-20000Hz的声音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2.2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知识点框架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音调★ 4 4二响度★ 3 320三音色★ 3 3知识点总结 + 例题讲解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符号:f)(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单位:次/秒,又记作:赫兹,符号:Hz(读作赫兹)。

(4)应用:铁路工人检查铁路螺栓是否松动、判定碗等容器是否破裂、空气乐器等;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5.超声和次声:它们是声,但人们都听不见;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1)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2)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3)拓展:①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大多数能听见次声波;②次声波对人体的内部器官危害比较大;③超声波可以用作声呐、雷达等;还可以用来焊接、作手术刀、清洗精密仪器等;【例题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答案】C【解析】解:A、高歌猛进,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请勿高声喧哗,是让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故B错误;C、女高音歌唱家,是指女歌手的音调高;故C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C。

专题2.2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专题2.2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专题2.2 声音的特性课前预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发声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例题1】(2019•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知识点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2.2 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52张PPT)

2.2  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52张PPT)
D
达标练习
5.关于如图所示声波,说法正确的是( )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B.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音调不同 C.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波形不同,响度不同 D.频率不同,振幅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A
04
课堂总结
1. 声音的三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决定音调,频率高音调高。频率单位是Hz。人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叫做声音。声音、超声、次声统称为声。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幅度。振幅决定响度。物体的振幅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的响度有关,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新知讲解
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器 在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可以吹奏出七声音阶,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 如图所示)。单簧管、双簧管和各种号也是常见的管乐器。
新知讲解
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器 在大型乐团演出时,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上面介绍的一些乐器。
新知讲解
一、音调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 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一个物体在1 s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 Hz。
新知讲解
一、音调 为了直观地了解物体振动发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声音的波形用示波器、计算机或手机等展现出来。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想想做做 当伸出的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拨动钢尺就能听到较为清楚的声音,注意听它的音调。继续缩短钢尺伸出的长度并拨动钢尺,观察音调的变化。分析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它振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新知讲解
点拨 在研究音调时,我们用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来搜集信息,也就是在观察。科学研究中,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真实而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第2.2课时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第2.2课时 声音的特性(解析版)

第2.2课时声音的特性1.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说明: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细;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2.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范围,在20 Hz~20 000 Hz之间.高于20 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2)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伴随有次声波产生.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通常次声波对人体有害.3.响度(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的大小、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和声音的传播方向.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传播方向越集中,则声音的响度越大.说明:①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幅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泡沫小球被弹开的幅度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②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本质不同的特征,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如男低音歌唱家大声演唱时,女高音歌唱家轻声伴唱,女高音虽然音调高,但响度小,男低音的音调低,但响度大.4.音色(1)定义:声音的品质和特色.(2)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说明:①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能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②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3)三种乐器①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②弦乐器:弦乐器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③管乐器:管乐器是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说明:探究影响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时,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研究音调高低与这个因素的关系.知识点一音调的探究及理解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2声音的特性(ST)

2.2声音的特性(ST)

4.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 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 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 A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 5.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 ) B A.振动频率高 B.响度很大 C.传播速度快 D.发声体振动时间长 6.人们对一套音响设备赞不绝口,说它如何保持逼真 的效果,这主要指它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是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1)它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发声体振动时的振幅越大, 则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的关系.
4.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它主要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巩固练习:
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 B 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 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C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演奏方式不同 3. 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 )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 D.减小噪音
7.用硬纸片刮木梳齿,快速刮过比慢速刮过听到声音 高 的音调______(填“高”、“低”),这说明 声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锤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 音调、音色 响度 发生变化的是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
9.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 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的 音调 振动频率 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变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有关;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音调的高低——频率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二、声音的强弱——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诠释: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要点三、音色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主要是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的。

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

如: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就是利用了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要点四、乐音和乐器1.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2.乐器可分为三类:(1)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击鼓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

绷紧的弦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要点诠释:1.要注意区别发声体的振动快慢(频率)与振动幅度(振幅)的区别。

音调一般用“高”、“低”、“尖”、“细”、“沉”、“闷”、“亮”等来描述,响度有时也用“高”、“低”来描述,如“高声喧哗”、“低声细语”等,要注意区别。

2.一般而言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是由多种频率的波合成的,从波形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声音的本质。

如图所示,不同乐器奏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它们主要的振动频率相同,但小的附加振动不一样,所以音色不同。

音叉钢琴长笛【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三个特性1.(2015•滨州模拟)二胡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乐器,在演奏时,演员要经常拨动琴弦用来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思路点拨】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就吉他来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都可以改变音调。

【答案】C【解析】吹哨子时,是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把用筷子制成的杆上下拉动时,改变了哨子内的空气柱质量和体积,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哨子的音调。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的大小,由物体的振幅决定;音色由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举一反三:【变式】敲击大小不同的青铜编钟,主要是为了使钟声有不同的()A.响度强弱B.音调高低C.音色变化 D.时间长短【答案】B2.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D.音调和响度【答案】B【解析】“高声大叫”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总结升华】声音的响度是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举一反三:【变式】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A.响度 B.频率 C.音色 D.音调【答案】A3. 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

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D.频率【思路点拨】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答案】C【解析】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

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音色。

【总结升华】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举一反三:【变式1】(2014•牡丹江二模)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音色;响度【变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 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可以判断出谁在讲话, 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具有不同的()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答案】D类型二、综合应用4.(2016•益阳中考)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思路点拨】(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4)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答案】A【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两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错误;(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正确、D错误;故选A。

【总结升华】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5.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答案】次声波;20【解析】人耳一般只能听到频率在20Hz—20000Hz的声音,低于20HZ的次声波人是听不到的,地震可以产生能量很大的次声波,一些次声波对人体危害极大,而且由于人无法直接听到,所以一旦受到伤害,后果就很严重。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次声波及其危害。

举一反三:【变式】聪明的海豚会做算术加减法运算,当驯兽师问海豚“2+3等于几”时,海豚就会敲五下麦克风。

实际上是有人在台下吹了5下哨声。

哨音海豚能听到而人听不到,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海豚的听觉频率为150Hz-150000Hz,台下人吹的哨声是一种故人听不到。

【答案】20Hz~20000Hz;超声波【巩固练习】一、选择1.(2015•上甘岭区校级模拟)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响度B.改变音调C.改变音色D.减小声音的分散2.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A.较低 B.较高 C.一样D.时高时低3.若某一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听不到声音,而猫狗却竖起耳朵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A.在振动的声源周围没有介质B.振动的声源离人太远C.声源发出的声音音调太高,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D.声源振动的振幅太小4.(2015•衡阳县校级模拟)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C.音速不同D.响度不同5.(2015•济南模拟)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主要根据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的快慢6.(2016•新化县三模)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复读机发出声音的()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二、填空7.不同物体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人们依然可以分辨出来,是由于声音特性中还有。

8.蝙蝠是根据接收到它发射的超声波信号来确定目标和距离的,而这样的声信号人却听不到,这是因为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人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9.男低音高歌一曲,女高音轻声伴唱,前后两次比较,男低音音调、响度大,女高音音调高,响度。

10.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11.(2016•攀枝花中考)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2.乐音有三个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

13.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 次。

三、实验探究14.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的呜呜的响声,但夏天听不到了,为什么?15. 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