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测仪器作业规定

合集下载

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制度

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制度

某某公司测绘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制度发文文号:2023-08-1一、测绘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1、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

2、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常规检验校正,使用过程做好维护,使用后及时进行养护。

GNSS 接收机、水准仪、全站仪等各种光电类、激光类仪器必须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

鉴定时间不宜超过规定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和精度。

3、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和鉴定、校准不到出厂精度、超过鉴定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损和示值难辩的仪器。

按相关规定仪器的检定周期为 1 年,仪器维修后及碰撞后应重新检定后方可使用。

按照项目要求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一般用仪器自带校准功能进行校准),1 个月校准一次。

4、管理人员负责仪器的检定和校准,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在次年检定校准日期前,将仪器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管理人员负责编制《测量仪器检定校准计划》,并按照一览表上的计划日期送检。

二、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4、在强烈阳光、雨天或潮湿环境下作业,务必在伞的遮掩下工作。

对仪器要小心轻放,避免强烈的冲击震动,整个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仪器,防止意外发生。

5、转站时,即使很近也应取下仪器装箱。

测量工作结束后,先关机卸下电池后装箱,长途运输要提供合适的减震措施,防止仪器受到突然震动。

6、测量仪器要设置专库存放,环境要求干燥、通风、防震、防雾、防尘、防锈。

仪器应保持干燥,遇雨后将其擦干,放在通风处、晾干后再装箱。

各种仪器均不可受压、受冻、受潮或受高温,仪器箱不要靠近火炉或暖气管。

7、当测量仪器出现下列情况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显示不正常;超过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光电类、激光类仪器超过使用寿命,零点漂移严重,测量结果不稳定,测量结果可靠性低时,必须申请报废;常规仪器损坏后无法修复,或仪器破旧、示值难辩、性能不稳定,影响测量质量时,必须申请报废。

仪器内校作业指导

仪器内校作业指导

仪器内校作业指导1、目的为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减少因量具误差导致产品品质异常,规范校验仪器程序。

2、范围适用于我司所有量测仪器的内部校验作业3、过程内容3.1 制定校验计划,校验周期为一年。

3.2 统计:3.2.1 由品管部发文至各部门,含:生产部、工程部、业务部、技术部、仓库等,通知具体校验时间。

3.2.2 各部门收到通知后一个工作日内将本部门量具统计,填写《部量具统计表》交品管部。

3.3量较3.3.1钢卷尺量校:3.3.1.1 目视卷尺外观,有无破损。

3.3.1.2 拉出卷尺,检查卷尺有无生锈、变形、污染。

3.3.1.3 检查卷尺端头是否完好,端头有无断损、缺失。

3.3.1.4 检查卷尺挂钩有无变形,活动间隙是否过大。

3.3.1.5 取出经外校标准钢卷尺,将“零”刻度一端固定于一平面台面一端。

3.3.1.6 用被检卷尺“零”刻度对准标准卷尺零刻度,观察每个刻度是否都对齐。

3.3.1.7 分别取3个以上距离读数。

3.3.1.8 将量取数值记录于《内校记录表》。

3.3.1.9 将卷尺编号、使用者部门、名称、厂牌编号等信息记录在《内校记录表》上。

3.3.1.10 依据《内校记录表》之记录,填写《量具内校校验报告》及《量测仪器设备履历表》。

3.3.1.11 卷尺读数允许误差为±0.2mm。

3.3.1.12 将卷尺内校之结果判定,并依判定之结果填写“合格”、“不合格”、“报废”标签,并粘贴于被校卷尺上。

3.3.1.13 卷尺挂钩易变形,影响读数值,可由使用者自校,具体做法为:取一标准配件,以100mm处与配件一端对齐,测量配件标准长度,并记录。

然后用挂钩挂住配件一端测长度。

如读数比记录长度小,则用手钳将挂钩下端向外折;如读数比记录长度大,则将挂钩下端向内折……直至测出读数与记录读数相符.3.3.2 卡尺校验:3.3.2.1 依《部量具统计表》将卡尺编号、使用者名字、部门记录于《内校记录表》。

量测仪器管理作业程序

量测仪器管理作业程序
7.4〖儀器不合格處理申請單〗SV-47-11-04
7.5〖維修申請單〗SV-47-11-05
7.6〖量測儀器內校記錄〗SV-47-11-06
7.7〖儀器報廢申請單〗SV-47-11-07
附件一:量測儀器管理作業流程圖
流程圖
權責單位
使用表單
需求部门
品保部
采购课
品保部
品保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保部
需求部门
使用部门
品保部
5.4校正週期及方式
5.4.1儀器校正方式可分內校、外校及免校等;
5.4.2校正週期外校可參考儀器說明書或校正機構之建議,內校校正之週期依使用環境、頻率或說明書之建議訂定;
5.4.3有關校正週期,方式應記載之並記錄於〖儀器設備年度校驗計劃表〗;
5.5校驗不合格處理
5.5.1若儀器經校驗為不合格,則應開立〖儀器不合格處理申請單〗,並判斷可否維修,同時對使用該儀器驗過之產品進行追溯。
5.2.5外校之儀器,判定合格基準,依外校報告書之判定結果為準。
5.2.6內校儀器判定合格基準,依【儀器內校指導書】規定判定。
5.2.7儀器使用環境及校驗環境,考量對其影響不大,故不予限制。
5.3校驗作業要求
5.3.1內部校準時必須由品保部課長指定有内校資格的人員實施;
5.3.2外部校驗時由國家/國際認可機構辦理;
5.1.3 儀器設備故障,在修理或更換後,必須經過品保部儀器內校員的確認準確度方可使用;
5.1.4 儀器設備停止使用或報廢時,應注明停止使用與報廢原因及日期,并贴附暫停使用標簽;
5.1.5 儀器使用與保養
儀器經校驗后,使用單位方可使用,使用時應依儀器使用說明書進行使用並作好日常保養,并填写〖儀器日保養卡〗;

量测仪器作业规定

量测仪器作业规定

5.3.1.2 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与比对方法
按扭矩扳手额定扭矩值正确选择标准装置的量程。将扭矩扳手调到所需检定点,
然后将扭矩扳手正确地安装在标准装置上。调整标准装置的零位,标准装置选用峰
值保持功能,平稳施加扭矩至扭矩扳手发出听觉或其他讯号,此时扭矩扳手自动解
除载荷,读取和记录扭矩值。按此过程每点至少进行 3 次,记录三次的平均值。
否,卡尺测量面与量块表面接触应能正常滑动。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与
量块尺寸之差确定。每受检点里端尺寸之差不应超过表 1 的规定。
尺寸范围
0~200 >200~500
分度值
0.02
0.05
0.1
每受检点里端与外端尺寸之差
0.1
0.2
0.3
0.2
0.3
0.4
NO. 1 2 3 4 5
WI
修改申 请单号
修改内容
量测仪器作业规定
修改人
修改 日期
修订单位
文件编号
WI-QC-026
5.3.1 扭力计量校准检定:
版次
A/0
页次
2/3
5.3.1.1 扭力校准检定技术要求:
①被测对象标准校验的确定,依据被测对象的最大扭矩值,测量仪器的精度等
级就大于被测对象精度等级的三分之一,即扭矩校准仪的精度等级为 1 级,只
校准或送上级计量部门进行校准;使用中的校准比对由车间的量器具管理员负 责对本车间内使用的量器具进行校准并记录.如发现异常时则有车间的量器具 管理立即上报品管部计量管理员重新确认并给出检定结果。 6.相关附件:(无) 7.参考文件:(无)
能测量扭矩板手精度等级为 3 级或低于 3 级的对象。
②扭矩校准仪使用环境的确定及误差修正: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五篇)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五篇)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一、保管、维护制度1、测量仪器设备应由专人维护和保管,并建立仪器台账,并根据仪器使用和检定情况及时更新。

2、测量仪器贮存必须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做好防晒、防潮、防震、防腐,防压工作。

3、在夏天和车里,保证温度在一定仪器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未经许可的人员禁止接触仪器。

4、测量仪器使用实行登记制度,使用前领用人必须在确认仪器及设备完好后才能签字领取,使用后确保仪器及设备状态完好后,才能入库存放。

5、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做好清洁保养,保持仪器外观干净。

6、测量仪器及通信用的电子设备等,使用前后要开箱检查电量,以防电量不足影响测量作业。

二、自检与检定制度1、测量仪器及设备根据使用情况,要定期对测量仪器自检,例如水准仪i角检验,全站仪校正及常规检验、对中杆圆水准气泡等。

2、测量仪器必须按相关规定要求定期检定,严禁使用不在检定有效期内的测量仪器及工具。

3、经检定合格的仪器要贴有检定合格标识,标识上要标明仪器型号和有效期起止日。

4、对于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及设备,要停止使用并要有相应的标识。

5、对于未取得检定合格报告及检定不合格的仪器及设备严禁带入施工现场。

三、测量仪器及设备操作规定1、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落地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用完后按原样放回。

2、测量仪器在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别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

3、测量仪器应安置在地势平坦,施工干扰小的位置,安置时要注意脚架是否可靠,确认后方可松手4、仪器开箱使用时应当观察仪器的角螺旋位置、电量状态、轻转望远镜等,以检测仪器工作状态是否异常。

5、观测结束后应将脚螺旋和制动、微动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6、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禁止将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和损害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安全操作规程

测量仪器安全操作规程

测量仪器平安操作规程
1.出发时,必须检查仪器的背带、平安锁是否平安可靠;
2.从仪器箱中取出仪器之前,应先安置好三脚架,脚尖结实地踩入土中。

对于可伸缩的脚架,将架腿抽出后要固紧;
3.对于不太熟悉的仪器,翻开仪器箱后,应先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仔细观察仪器在箱内的安放位置以及各主要部件的相关位置;
4.从仪器箱中取出仪器时,应一手提住仪器上部,另一只手托住仪器基座。

取出仪器后,放在三脚架上,并立即把中心螺旋固紧。

然后盖好仪器箱;
5.操作时,在转动有制动螺旋的部件前,必须先放松相应的制动螺旋。

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强力转动仪器的任何局部。

不能用手指触摸透镜,并应防止眼皮或睫毛与目镜外表接触,以防产生斑点;仪器的各种零件或附件用完后,应及时放回仪器箱中的固定位置上,以免丧失;
6.各种测量仪器,应防止暴晒和雨淋。

在施测过程中,作业员不得离开仪器。

仪器搬运时,应防止受撞击或震动;
7.仪器装箱前,应先用软毛刷刷去外表的灰尘。

微动螺旋、倾斜螺旋及脚螺旋等应旋转至螺纹的中间部位,并放松制动螺旋,然后平稳地放入仪器箱中的固定位置。

关箱前,应注意清点零件或附件是否齐全。

盖好箱盖后,必须扣好搭扣或加锁。

脚架尖上的泥土要及时清理;
8.仪器应放在枯燥通风的地方保存,不能靠近发热体;
9.仪器设备的管理由工程组负责,RTK、全站仪、微机、对讲机等测图设备固定到各作业小组内,每个小组如果需要使用其它仪器设备可以由组长向工程经理申请登记进展调换。

仪器设备损坏后,由小组调查责任人,上报工程经理,找不到责任人的所有损失及维修费用由整个小组直接负责。

江苏分院。

仪器内校作业指导

仪器内校作业指导

仪器内校作业指导1、目的为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减少因量具误差导致产品品质异常,规范校验仪器程序。

2、范围适用于我司所有量测仪器的内部校验作业3、过程内容3.1 制定校验计划,校验周期为一年。

3.2 统计:3.2.1 由品管部发文至各部门,含:生产部、工程部、业务部、技术部、仓库等,通知具体校验时间。

3.2.2 各部门收到通知后一个工作日内将本部门量具统计,填写《部量具统计表》交品管部。

3.3量较3.3.1钢卷尺量校:3.3.1.1 目视卷尺外观,有无破损。

3.3.1.2 拉出卷尺,检查卷尺有无生锈、变形、污染。

3.3.1.3 检查卷尺端头是否完好,端头有无断损、缺失。

3.3.1.4 检查卷尺挂钩有无变形,活动间隙是否过大。

3.3.1.5 取出经外校标准钢卷尺,将“零”刻度一端固定于一平面台面一端。

3.3.1.6 用被检卷尺“零”刻度对准标准卷尺零刻度,观察每个刻度是否都对齐。

3.3.1.7 分别取3个以上距离读数。

3.3.1.8 将量取数值记录于《内校记录表》。

3.3.1.9 将卷尺编号、使用者部门、名称、厂牌编号等信息记录在《内校记录表》上。

3.3.1.10 依据《内校记录表》之记录,填写《量具内校校验报告》及《量测仪器设备履历表》。

3.3.1.11 卷尺读数允许误差为±0.2mm。

3.3.1.12 将卷尺内校之结果判定,并依判定之结果填写“合格”、“不合格”、“报废”标签,并粘贴于被校卷尺上。

3.3.1.13 卷尺挂钩易变形,影响读数值,可由使用者自校,具体做法为:取一标准配件,以100mm处与配件一端对齐,测量配件标准长度,并记录。

然后用挂钩挂住配件一端测长度。

如读数比记录长度小,则用手钳将挂钩下端向外折;如读数比记录长度大,则将挂钩下端向内折……直至测出读数与记录读数相符.3.3.2 卡尺校验:3.3.2.1 依《部量具统计表》将卡尺编号、使用者名字、部门记录于《内校记录表》。

计量检测与仪器操作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测与仪器操作作业指导书

计量检测与仪器操作作业指导书第1章计量检测基础理论 (3)1.1 计量学概述 (3)1.2 计量单位制与量值传递 (3)1.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4)第2章通用计量检测方法 (4)2.1 长度测量 (4)2.1.1 测量工具 (4)2.1.2 测量方法 (4)2.1.3 测量注意事项 (5)2.2 角度测量 (5)2.2.1 测量工具 (5)2.2.2 测量方法 (5)2.2.3 测量注意事项 (5)2.3 重量测量 (5)2.3.1 测量工具 (5)2.3.2 测量方法 (5)2.3.3 测量注意事项 (5)第3章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6)3.1 传感器概述 (6)3.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6)3.2.1 工作原理 (6)3.2.2 分类 (6)3.3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6)3.3.1 力传感器 (6)3.3.2 温度传感器 (6)3.3.3 湿度传感器 (7)3.3.4 光电传感器 (7)3.3.5 气体传感器 (7)3.3.6 磁传感器 (7)3.3.7 声波传感器 (7)3.3.8 生物传感器 (7)第4章检测仪器概述 (7)4.1 检测仪器分类与组成 (7)4.2 检测仪器的功能指标 (8)4.3 检测仪器的选用与维护 (8)第5章电子天平操作 (8)5.1 电子天平的结构与原理 (8)5.1.1 结构描述 (8)5.1.2 工作原理 (9)5.2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9)5.2.1 开机与预热 (9)5.2.3 清零与去皮 (9)5.2.4 称量结果记录与数据处理 (9)5.3 电子天平的校准与维护 (9)5.3.1 校准方法 (9)5.3.2 维护注意事项 (10)第6章万用表操作 (10)6.1 万用表的结构与功能 (10)6.1.1 结构概述 (10)6.1.2 功能介绍 (10)6.2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10)6.2.1 测量前的准备 (10)6.2.2 测量操作步骤 (10)6.3 万用表的校准与故障处理 (11)6.3.1 校准 (11)6.3.2 故障处理 (11)第7章示波器操作 (11)7.1 示波器的原理与分类 (11)7.1.1 原理 (11)7.1.2 分类 (11)7.2 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12)7.2.1 开机准备 (12)7.2.2 基本操作 (12)7.2.3 测量操作 (12)7.3 示波器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12)7.3.1 信号观察 (12)7.3.2 故障诊断 (12)7.3.3 谐波分析 (12)7.3.4 信号调制与解调 (12)7.3.5 数字信号分析 (12)7.3.6 其他应用 (13)第8章频谱分析仪操作 (13)8.1 频谱分析仪的原理与结构 (13)8.1.1 原理概述 (13)8.1.2 结构组成 (13)8.2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13)8.2.1 开机准备 (13)8.2.2 参数设置 (13)8.2.3 信号接入 (13)8.2.4 频谱分析 (13)8.2.5 数据记录与输出 (13)8.3 频谱分析仪在信号测量中的应用 (14)8.3.1 信号识别 (14)8.3.2 信号监测 (14)8.3.4 故障诊断 (14)8.3.5 产品研发与测试 (14)第9章激光测距仪操作 (14)9.1 激光测距仪的原理与分类 (14)9.1.1 原理 (14)9.1.2 分类 (14)9.2 激光测距仪的使用方法 (15)9.2.1 开机与校准 (15)9.2.2 测量操作 (15)9.2.3 关闭与存储 (15)9.3 激光测距仪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15)9.3.1 日常维护 (15)9.3.2 故障处理 (15)第10章计量检测质量控制 (15)10.1 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 (15)10.1.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15)10.1.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16)10.2 计量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16)10.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6)10.2.2 质量控制指标 (16)10.3 计量检测质量改进措施与实践 (16)10.3.1 质量改进策略 (16)10.3.2 质量改进实践 (16)第1章计量检测基础理论1.1 计量学概述计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改 日期
修订单位
量测仪器作业规定
5.3.1 扭力计量校准检定: 5.3.1.1 扭力校准检定技术要求:
文件编号 版次 页次
-QC-026 A/0 2/3
①被测对象标准校验的确定,依据被测对象的最大扭矩值,测量仪器的精度等
级就大于被测对象精度等级的三分之一,即扭矩校准仪的精度等级为 1 级,只 能测量扭矩板手精度等级为 3 级或低于 3 级的对象。
a.检定方法:用 3 级或 6 等量块检定受检点的分布,对于尺寸范围在 300 内的卡 尺,不少于均匀分布 3 点,如 300 的卡尺,其受检点为 3 点。受检点的分布根 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点位。
b.检定时每一受检点应在量爪的里端和外端两位置检定,量块工作面长边和卡尺 测量长边应垂直,检定应在螺钉坚固和松开两种状态下进行。无论尺框坚固与
时可不用红色被动指针,将其拨到表盘最大刻度处闲置; b.测量带指示仪表的扭矩板手,测量方法与上条相同,测量的指示仪表包括指针
或指示仪表和数显示仪表; c.测量定值扭矩板手,因为定值扭矩的板手读数是瞬时出现的,所以要把被动指
针置于与主动指针重合位置.这样可以在扭矩板手加载到工作载荷而发出报讯 声响,并突然卸荷时,被动指针留下了最大瞬时读数。
手的加载方向是否与校准仪上所标箭头方向一致,并确保联接可靠,转动灵活; d.在配用 GJ 加载装置时,则应仔细调节板手与加载装置力臂间的角度,以操作方
便为准; e.在测量紧固件的抗扭矩产品的扭矩值时,应考虑配用专门装置。 5.3.2 扭力测量校准检定及期间核查与比对 5.3.2.1 测量扭矩板手时,应缓慢地板动板手,其速率应控制在 1°~3°/秒之间, 尤其是接近测量值时,更要控制速率。 a.测量指针或扭矩板手,可直接与本校准仪主动指针所指出的读数进行对比,此
5.3.5 校准方式:自校,首次检定和周期检定由公司品管部中有资质的管理人员进行
校准或送上级计量部门进行校准;使用中的校准比对由车间的量器具管理员负
责对本车间内使用的量器具进行校准并记录.如发现异常时则有车间的量器具
管理立即上报品管部计量管理员重新确认并给出检定结果。
6.相关附件:(无)
7.参考文件:(无)
然后将扭矩扳手正确地安装在标准装置上。调整标准装置的零位,标准装置选用峰 值保持功能,平稳施加扭矩至扭矩扳手发出听觉或其他讯号,此时扭矩扳手自动解 除载荷,读取和记录扭矩值。按此过程每点至少进行 3 次,记录三次的平均值。 5.3.1.3 校前准备:
a.检查扭矩校准仪是否安装在水平位置,固定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b.校核仪表表盘处于观察最方便位置,并拨动度盘调零机构,主动指针对准零件; c.将付测的扭矩板手用联轴器(校准仪专用附件)与校准仪联接,联接时检查扭矩板
②扭矩校准仪使用环境的确定及误差修正:
a.使用环境:温度 20±10℃;相对温度≤85%;无明显机械振动;无粉尘污染。 b.修正误差:Δ≤±(δ+K|t-t1|)
Δ——校准仪的总误差(%) δ——校准仪精度级别
T——测量的实际环境温度(℃)
t ——校准仪的标定温度(℃)
5.3.1.2 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与比对方法 按扭矩扳手额定扭矩值正确选择标准装置的量程。将扭矩扳手调到所需检定点,
及期间核查与比对。
3. 定义:(无) 4. 管制流程:(无) 5. 执行方法:
5.1 权责:品管部负责对量具的内校工作。 5.2 技术要求和检定:
5.2.1 长度计量校准: 5.2.1.1 外观要求: a.外观要求刻线和数字应清晰、均匀,不应有脱色现象。游标线应刻至斜面下边 缘;
b.检定方法:目力观察。 5.2.1.2 示值误差:
量测仪器作业规定
文件编号 版次
-QC-026 A/0
页次
1/3
1. 目的:为内校量测仪器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长度计量、扭力计量。
2.1 长度计量用于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 0.02mm、0.05mm 和 0.10mm、测量上限
至 1000mm 的游标卡尺、直尺的校准检定。 2.2 扭力计量适用于扭矩在 0~1000Nm,准确精度 10 级范围内扭矩板手的检定、校准
否,卡尺测量面与量块表面接触应能正常滑动。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与
量块尺寸之差确定。每受检点里端尺寸之差不应超过表 1 的规定。
尺寸范围
0~200 >200~500
分度值
0.02
0.05
0.1
每受检点里端与外端尺寸之差
0.1
0.2
0.3
0.2
0.30.4修改申Fra bibliotekNO.
请单号
1
2 3
4
5
修改内容
修改人
量测仪器作业规定
文件编号 版次
-QC-026 A/0
页次
3/3
d.测量预置或定值扭矩板手(简称预置或扭矩板手)测量方法同 5.3.2.c 条。
5.3.2.2 测量紧固件的抗扭能力时,应考虑配用专门联接装置和加载装置
a.仅测量紧固件的抗扭值,但不扭断,测量时可事先将红色被动指针置于要求达
到的数值处即可测量;
b.测量紧固件抗扭值时被动指针置与主动指针重合的位置,加载至紧固件扭曲断
裂突然卸荷时,被动指针将留下紧固件断裂时的扭矩值。
5.3.3 校准点: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校准点均匀分布,一般不少于 3 点,其中包括测
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二点。第三点可以根据该扭力扳手实际经常使用的范围等
情况进行选择;
5.3.4 校准频次:每周一次(周三下午进行校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