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合集下载

中学教师资格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学习理论

中学教师资格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学习理论

中学教师资格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学习理论导语: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大家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一顿悟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一构造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承受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响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桑代克的经典实验桑代克设计了“桑代克迷笼”。

2.根本观点桑代克根据“饿猫逃出迷笼实验”,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响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3.尝试一错误学习的规律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响(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拟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响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响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1.巴甫洛夫的经典试验——狗摇铃进食实验巴甫洛夫最早用准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根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那么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那么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响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响。

浅谈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浅谈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浅谈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巴甫洛夫是教师招聘考试常考人物之一,今天中公资深为大家介绍一下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巴甫洛夫的个人背景:巴甫洛夫,1849-1936,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

1849年9月28日生于俄罗斯的梁赞。

1870年就读于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动物生理学。

1875年转入军事医院学习,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04年应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贡献或诺贝尔奖。

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把意识和行为看做是反射,即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作用于感受器的外界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有机体与生俱来,对保存生命具有根本意义的反射成武无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后天习得的反射称为条件反射。

人的心理、人的一切智力活动和随意活动,都是对信号的反应,都是条件反射。

所以,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比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是瞳孔收缩等都是与生俱来、不学而会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例如,巴甫洛夫在每次给狗吃食物之前都给它一个灯光,经过灯光和食物的几次结合之后,灯光一亮,狗就要流口水,这时,灯光成了食物的信号,也就是说这时狗已经形成了对灯光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外界刺激是某种无条件反射刺激的信号的时候,它才能引起条件反射。

当灯光不在是食物出现的信号的时候,它就不再能引起条件反射了。

而无条件反射是没有这种条件的,只要无条件刺激出现,就会引起无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除了提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外还提出了反射、反射弧和反馈以及通过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探讨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及作用的规律,所以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教招考点之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教招考点之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教招考点之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考情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但是这部分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容易出现错误。

二、内容由于诸多教师招聘考试中对此部分的呈现都是以大段文字的形式呈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故小编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各位考生能够有直观明了的把握:三、习题演练1.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在”和“再”、“未”和“末”,按照条件反射有关理论,这属于( )。

A.效果扩散B.分化C.泛化D.获得1.【答案】C。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题干中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区分:“在”和“再”、“未”和“末”。

2.根据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论,( )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恰当的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2.【答案】D。

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打过几次针的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或躲避。

这种现象属于( )。

A.无条件反射B.先天本能C.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3.【答案】C。

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

白色大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物理刺激。

故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体现了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 )现象。

A.分化B.泛化C.退行D.替代强化4.【答案】B。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

5.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5.【答案】B。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岗招教考试系列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岗招教考试系列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文/张晓全一、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是俄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

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他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

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

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定义: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体即能引起机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

2.几个专业术语:(1)无条件刺激:不需要学习就能产生反应的刺激。

比如:人或者其它高等动物饿的时候,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刺激叫作无条件刺激,这种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射。

(2)中性刺激(无关刺激),也叫信号:与反应无关的刺激。

比如:当狗进食之前,摇响的铃声就属于中性刺激。

(3)条件刺激:经过一段训练后,中性刺激单独呈现就能引起反应,这时,中性刺激就转变成为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就变成了条件反射,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一。

巴甫洛夫通过研究狗的进食发现一系列规律和理论,他的条件反射学说对当代心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是福建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一起来学习吧!一、实验的产生巴甫洛夫最初研究的并不是条件反射。

他将狗按放在实验台架上,对它施行手术并配备特定的装置,以便观察并测量狗在吃食物时各种消化液的流量变化。

但经过几次试验,巴甫洛夫惊奇地发现,狗在还没有喂食前,只要看到盆子或喂食者,就会流唾液,狗好像预先就知道将有食物出现似的。

这使巴甫洛夫不能再进行原先的实验。

为了消除这种干扰,巴甫洛夫及其同事做了大量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失望之余,大家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二、实验的程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程序是:在喂狗食前几秒钟,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响声,接着再将肉末送入狗的口中。

开始时,狗听到铃声只加注视,并不流口水,只是吃到食物时,才淌口水。

但这种操作过程经过若干次后,只要一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声,狗就立刻分泌唾液。

很显然,狗对声音作出了反应。

这种本来和唾液分泌无关的铃声和节拍器声,由于它们和食物出现的时间接近,现在则可以引起唾液的分泌。

这种反应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简称Rc)。

铃声和节拍器声称为条件刺激(简称Sc),它们受一定条件的制约。

巴甫洛夫称食物为无条件刺激(简称Su),称那种吃食物时流口水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射(简称Ru),因为它是生来就会的,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反射活动。

由于这一条件反射所涉及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应答性行为,故称应答性条件反射。

三、实验结论: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消退、泛化、分化1.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仅仅呈现条件刺激物,不给予无条件刺激物,即不予强化,则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退而消失。

这个过程称为消退。

2.泛化:当一种无关刺激物已成为条件刺激物,引起条件反射后,与此刺激物相似的别的刺激,也能产生相同的反应。

2018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中重要人物之巴甫洛夫

2018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中重要人物之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他研究的是有机体的应答性行为。

他通过狗摇铃实验提出了他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对于巴甫洛夫我们需要掌握三个知识点:四个事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两大规律。

(一)巴甫洛夫实验的四个事项巴甫洛夫在给狗做实验时,喂狗馒头,狗吃馒头时分泌唾液,这是狗的本能,我们把它称之为无条件反射,对应的刺激(馒头)称之为无条件刺激。

巴甫洛夫在喂狗馒头时口袋有只铃铛,每次喂馒头时铃铛都会响,久而久之狗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狗后天学习获得的,我们把它称之为条件反射,与之对应的刺激(铃声)称之为条件刺激。

这就是巴甫洛夫实验的四个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该知识点考查频率不是很高,主要是多选,单选有时会问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考查我们反射是先天还是后天获得的。

(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刺激又分为了两大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是指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其实单看这两个概念做题时是不好分辨第一和第二信号的。

在这里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一说到物理性条件刺激其实就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一说到语言中介刺激就是人类特有的,这样就好区分了。

考试时就看动物有没有,动物有的那就是第一信号系统,只有人特有的就是第二信号系统。

如:触景生情。

对于这个成语一想动物也会有,那它就是第一信号系统。

再如谈虎色变。

一想到老虎就害怕,只有人才能想,那就是第二信号系统。

(三)两大规律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两大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和分化。

网址:/对于获得与消退考试时很少去涉及,因为这和实验过程有关系,在这里就不具体阐述了。

为我们重点来讲刺激的泛化和分化。

泛化就是遇到类似的情境做出相同的反映;分化是做出不同的反映。

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就是泛化。

再如:辨别勇敢和鲁莽,辨别就是让我们区分请楚,是为了见到这两个词后做出不同反映,这就是分化。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巧记方法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巧记方法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巧记方法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巴普洛夫最著名的理论,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考点。

他认为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一定行为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而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

在考试中,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两种反射类型: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所谓无条件反射,简单地说,不学而能的反射,其实就是本能反应。

所谓条件反射,简单地说,通过后天学习才有的反射。

二者共同的特点是无论人或动物都具有无条件反射或是条件反射。

而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天生的,一个是后天通过学习形成的。

同时,在后天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中存在两个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二者的共同的特点是无论是第一或第二信号系统,都属于条件反射,而无条件反射中不存在这两种信号系统。

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是物理性质的,即声音,颜色,形状等等,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也就是说,第二信号系统只存在于人类的条件反射中。

几者关系,如图所示:为了更好的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我们看一个例题加深理解:1、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

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见风流泪D.尝梅生津【本店铺解析】这道题目中,只要我们能够抓住第二信号系统的它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只有人类才有的这一特点,就能准确的锁定答案B谈梅生津。

A 望而生畏和D尝梅生津都是条件反射,但二者都是物理刺激,即看到的实物以及尝到的味道,因此这两个选项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C见风流泪是无条件反射,本身就不属于条件反射,因此就根本谈不上是第一或是第二信号系统。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

教资笔试|科目二人物理论汇总#著名心理学家及理论1.冯特(1)德国心理学家,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心理学之父”。

(2)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华生(1)美国心理学、行动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2)主要观点:个人身心发展动因一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3.科勒(1)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

(2)主要观点:①完型一顿悟说,实验:黑猩猩取香蕉实验;②学习迁移理论一关系理论,实验:小鸡觅食实验。

4.弗洛伊德(1)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2)主要观点:①潜意识学说: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意识只是冰上一角,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水面下,这就是潜意识;②人格发展阶段学说: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③性欲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④遗忘的原因:动机压抑说;⑤个人身心发展:内发论。

5.马斯洛(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2)主要观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艾宾浩斯(1)德国心理学家、德国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

(2)主要观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著名心理学家及理论7.乌申斯基(1)俄国教育家,“俄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2)主要观点:①直观性教学原则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③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④巩固性教学原则:复习是成功之母8.勒温(1)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之父”(2)主要观点:教师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9.桑代克(1)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开创者。

(2)主要观点:①遗忘的学说一消退说;②联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③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敏试教师资格为大家整理2020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资料,帮助考生复习。

一、实验名称: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二、实验步骤:
第一步:
(1)给狗喂食物,狗会本能的分泌唾液,这种本能叫做无条件反射。

同时引起该反射的食物叫做无条件刺激。

(2)在狗面前摇铃,狗不会有任何反应,这种不会引起任何反射刺激叫做中性刺激。

第二步:
在给狗摇铃的同时出示食物,重复多次。

在这个过程中狗仍然会分泌唾液,但是此时还是因为食物。

所以铃声依然是中性刺激,食物是无条件刺激,分泌唾液依然是无条件刺激的本能。

第三步:
成百上千次的多次重复步骤二,最终只没有食物,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此时铃声在狗的意识里已经有“要吃饭”的意义了,这时铃声由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

此时分泌唾液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而此时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不断
结合,使得中性刺激获得信号的意义,变为条件刺激,可以直接引起条件发射,这个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叫做获得。

第四步:
实验继续进行,因为之前并没有强化铃声的区别,这里摇各种类型的铃声狗都会认为是在喂食,所以都会有分泌唾液的反应。

这种在无法区分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的现象就叫泛化。

第五步:
实验继续,为了让狗能够区分某种特殊的铃声,比如20HZ,就会只在20HZ铃声出现的时候才会喂食,其他频率的铃声则不会喂食,渐渐地狗就可以分辨出条件刺激和其他类似的刺激之间的差异。

这种可以区分类似刺激的现象叫做分化。

第六步:
最后,实验人员不再希望狗有这样的记忆,则出现任何频率的铃声都不会喂食,久而久之狗则会忘记原来的条件刺激相应的信号意义,这样的现象就叫做消退。

三、实验发现:
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四、相关题目练习:
1.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在医院里孩子一看到医生拿出针头准备打针就哭。

(看到的针头属于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
2.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在家里妈妈说要带孩子去医院打针,孩子就开始哭。

(“打针”属于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3.泛化:刚开始接触外语的学生会对出汉语以外的语言没有辨识能力,听不出来是英语还是西班牙语或是德育。

(无法区分类似的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