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考点之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敏试教师资格为大家整理2020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资料,帮助考生复习。

一、实验名称: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狗进食的摇铃实验)二、实验步骤:第一步:(1)给狗喂食物,狗会本能的分泌唾液,这种本能叫做无条件反射。

同时引起该反射的食物叫做无条件刺激。

(2)在狗面前摇铃,狗不会有任何反应,这种不会引起任何反射刺激叫做中性刺激。

第二步:在给狗摇铃的同时出示食物,重复多次。

在这个过程中狗仍然会分泌唾液,但是此时还是因为食物。

所以铃声依然是中性刺激,食物是无条件刺激,分泌唾液依然是无条件刺激的本能。

第三步:成百上千次的多次重复步骤二,最终只没有食物,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此时铃声在狗的意识里已经有“要吃饭”的意义了,这时铃声由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

此时分泌唾液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而此时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不断结合,使得中性刺激获得信号的意义,变为条件刺激,可以直接引起条件发射,这个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叫做获得。

第四步:实验继续进行,因为之前并没有强化铃声的区别,这里摇各种类型的铃声狗都会认为是在喂食,所以都会有分泌唾液的反应。

这种在无法区分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的现象就叫泛化。

第五步:实验继续,为了让狗能够区分某种特殊的铃声,比如20HZ,就会只在20HZ铃声出现的时候才会喂食,其他频率的铃声则不会喂食,渐渐地狗就可以分辨出条件刺激和其他类似的刺激之间的差异。

这种可以区分类似刺激的现象叫做分化。

第六步:最后,实验人员不再希望狗有这样的记忆,则出现任何频率的铃声都不会喂食,久而久之狗则会忘记原来的条件刺激相应的信号意义,这样的现象就叫做消退。

三、实验发现: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四、相关题目练习:1.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在医院里孩子一看到医生拿出针头准备打针就哭。

2018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中重要人物之巴甫洛夫

2018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中重要人物之巴甫洛夫

2018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中重要人物之巴甫洛夫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吉林教招将已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巴甫洛夫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他研究的是有机体的应答性行为。

他通过狗摇铃实验提出了他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对于巴甫洛夫我们需要掌握三个知识点:四个事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两大规律。

(一)巴甫洛夫实验的四个事项巴甫洛夫在给狗做实验时,喂狗馒头,狗吃馒头时分泌唾液,这是狗的本能,我们把它称之为无条件反射,对应的刺激(馒头)称之为无条件刺激。

巴甫洛夫在喂狗馒头时口袋有只铃铛,每次喂馒头时铃铛都会响,久而久之狗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狗后天学习获得的,我们把它称之为条件反射,与之对应的刺激(铃声)称之为条件刺激。

这就是巴甫洛夫实验的四个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该知识点考查频率不是很高,主要是多选,单选有时会问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考查我们反射是先天还是后天获得的。

(二)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刺激又分为了两大系统,即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是指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其实单看这两个概念做题时是不好分辨第一和第二信号的。

在这里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一说到物理性条件刺激其实就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一说到语言中介刺激就是人类特有的,这样就好区分了。

考试时就看动物有没有,动物有的那就是第一信号系统,只有人特有的就是第二信号系统。

如:触景生情。

对于这个成语一想动物也会有,那它就是第一信号系统。

再如谈虎色变。

一想到老虎就害怕,只有人才能想,那就是第二信号系统。

(三)两大规律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两大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和分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岗招教考试系列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岗招教考试系列6: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文/张晓全一、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取得的开拓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是俄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生理学家中第一个享有这种荣誉的科学家。

巴甫洛夫不愿意做一名心理学家。

作为一名严谨的自然科学家,他十分反对当时的心理学,反对过分强调“心灵”、“意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仅凭主观臆断推测而得的东西。

他甚至威胁说,如果有谁胆敢在他的实验室里使用心理学术语,他将毫不留情的开枪将他击毙。

然而,这样一个如此鄙视心理学的人,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那并不是他的初衷!到老年的时候,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态度有了松动,他认为:“只要心理学是为了探讨人的主观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这并不表明他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位心理学家。

直到弥留之际,他都念念不忘声称自己不是心理学家。

但尽管如此,鉴于他对心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人们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将他归入了心理学家的行列,并由于他对行为主义学派的重大影响而视其为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定义: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体即能引起机的反应叫作条件反应。

2.几个专业术语:(1)无条件刺激:不需要学习就能产生反应的刺激。

比如:人或者其它高等动物饿的时候,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种刺激叫作无条件刺激,这种反应叫作无条件反射。

(2)中性刺激(无关刺激),也叫信号:与反应无关的刺激。

比如:当狗进食之前,摇响的铃声就属于中性刺激。

(3)条件刺激:经过一段训练后,中性刺激单独呈现就能引起反应,这时,中性刺激就转变成为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就变成了条件反射,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教育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点,同样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也非常侧重于对巴甫洛夫观点的考察。

一般来说,题型多为客观题以单选题、多选为主。

在本文中会对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结合题型进行分析,希望给广大考生在备考中能够提供帮助。

巴浦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总共有两个大的知识点:1.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2.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考点。

一、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一)在学习实验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两个概念:1.无条件反射:是人与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本能,而引起无条件发射的刺激物就称为无条件刺激物。

比如当我们一吃到柠檬就会分泌唾液。

分泌唾液属于无条件反射,柠檬属于无条件刺激物。

2.条件反射:是人与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发射,而引起条件发射的刺激物就称为条件刺激物。

比如看到红灯就停下来,看到绿灯就前进,这里面“停止行走”与“前进”都属于条件发射,而红绿灯属于条件刺激物。

(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狗进食的摇铃实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巴甫洛夫给狗呈现食物,那么狗吃到食物开始分泌唾液,这种先天本能的行为就称之为无条件反射,而此时的食物就被称为无条件刺激。

接下来巴甫洛夫继续给狗呈现铃声,而狗没有分泌唾液的反应,此时铃声便是中性刺激。

巴浦洛夫此时便在思考,如果将无条件刺激无与中性刺激呈现的顺序调换一下,或是同时呈现,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第二阶段:巴甫洛夫在呈现食物的同时,伴随着摇铃动作的产生。

(第二阶段多次重复)第三阶段:狗很聪明,知道铃声代表着食物要来了,巴甫洛夫发现,他不再呈现食物,直接摇铃,这时候铃声作为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食物,搭建联结获得符号意义变成条件刺激,导致狗听到铃声也开始分泌唾液,这被称之为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

这一部分出现一个题型就是题干会给例子辨析是属于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之一。

巴甫洛夫通过研究狗的进食发现一系列规律和理论,他的条件反射学说对当代心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实验是福建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一起来学习吧!一、实验的产生巴甫洛夫最初研究的并不是条件反射。

他将狗按放在实验台架上,对它施行手术并配备特定的装置,以便观察并测量狗在吃食物时各种消化液的流量变化。

但经过几次试验,巴甫洛夫惊奇地发现,狗在还没有喂食前,只要看到盆子或喂食者,就会流唾液,狗好像预先就知道将有食物出现似的。

这使巴甫洛夫不能再进行原先的实验。

为了消除这种干扰,巴甫洛夫及其同事做了大量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失望之余,大家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二、实验的程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程序是:在喂狗食前几秒钟,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响声,接着再将肉末送入狗的口中。

开始时,狗听到铃声只加注视,并不流口水,只是吃到食物时,才淌口水。

但这种操作过程经过若干次后,只要一发出铃声或节拍器声,狗就立刻分泌唾液。

很显然,狗对声音作出了反应。

这种本来和唾液分泌无关的铃声和节拍器声,由于它们和食物出现的时间接近,现在则可以引起唾液的分泌。

这种反应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简称Rc)。

铃声和节拍器声称为条件刺激(简称Sc),它们受一定条件的制约。

巴甫洛夫称食物为无条件刺激(简称Su),称那种吃食物时流口水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射(简称Ru),因为它是生来就会的,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反射活动。

由于这一条件反射所涉及的行为是由刺激引起的应答性行为,故称应答性条件反射。

三、实验结论: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消退、泛化、分化1.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仅仅呈现条件刺激物,不给予无条件刺激物,即不予强化,则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退而消失。

这个过程称为消退。

2.泛化:当一种无关刺激物已成为条件刺激物,引起条件反射后,与此刺激物相似的别的刺激,也能产生相同的反应。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巧记方法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巧记方法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巧记方法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巴普洛夫最著名的理论,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考点。

他认为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一定行为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而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

在考试中,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两种反射类型: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所谓无条件反射,简单地说,不学而能的反射,其实就是本能反应。

所谓条件反射,简单地说,通过后天学习才有的反射。

二者共同的特点是无论人或动物都具有无条件反射或是条件反射。

而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天生的,一个是后天通过学习形成的。

同时,在后天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中存在两个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二者的共同的特点是无论是第一或第二信号系统,都属于条件反射,而无条件反射中不存在这两种信号系统。

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是物理性质的,即声音,颜色,形状等等,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也就是说,第二信号系统只存在于人类的条件反射中。

几者关系,如图所示:为了更好的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我们看一个例题加深理解:1、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

A.望而生畏B.谈梅生津C.见风流泪D.尝梅生津【本店铺解析】这道题目中,只要我们能够抓住第二信号系统的它是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只有人类才有的这一特点,就能准确的锁定答案B谈梅生津。

A 望而生畏和D尝梅生津都是条件反射,但二者都是物理刺激,即看到的实物以及尝到的味道,因此这两个选项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C见风流泪是无条件反射,本身就不属于条件反射,因此就根本谈不上是第一或是第二信号系统。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招备考——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招备考——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教招备考——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在教育理论笔试考察中,该知识点属于教育心理学中考频较高的知识点,因此需要大家重点备考。

考察时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考察,一般都是给大家给出例子让反选属于哪一规律,或者概念反选的形式来考查大家,备考时,需要大家去理解记忆。

巴浦洛夫是通过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去研究该理论的,通过此实验得到了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理论,四个基本规律,即: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华与分化,并且又根据刺激类型不同分成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接下来我们重点谈一下这个理论。

(一)狗进食的摇铃实验1狗+肉分泌唾液(无条件反射:不需要学习的那些先天的本能现象。

Eg:婴儿吮吸、膝跳反射、见风流泪)2.狗+铃声不分泌唾液(会引起狗的注意)3.狗+铃声(中性刺激)+肉分泌唾液(因为肉分泌唾液)4.狗+铃声(条件刺激) 分泌唾液(条件反射:需要后天学习的现象。

Eg:小孩子学大人使用筷子、学习骑自行车)总结:先天的本能叫无条件反射,后天的学习叫做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

Eg:看虎色变、看梅生津。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Eg:谈虎色变、谈梅生津。

(二)经典条件反射的规律获得与消退(以前学过痕迹衰退说)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这其实正如我们后天的学习。

Eg:狗通过反复练习学会了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这正如我们的遗忘。

Eg:如果在狗学会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之后不再去与之建立联系,而是只给肉不摇铃,久而久之狗听到铃声就不会再分泌唾液了。

总结:学会了的叫获得,遗忘的叫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知识2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知识2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点知识2知识点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再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

真题2008年江苏3.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答案:b经典(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规律一、获得与消退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规律二泛化: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

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分化:所谓的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泛化能使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促使对不同的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真题2007年3月11日北京教育心理学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泛化b.消退c.获得d.分化答案:a3、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现实意义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

知识点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招考点之巴浦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考情
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但是这部分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容易出现错误。

二、内容
由于诸多教师招聘考试中对此部分的呈现都是以大段文字的形式呈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故小编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各位考生能够有直观明了的把握:
三、习题演练
1.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在”和“再”、“未”和“末”,按照条件反射有关理论,这属于( )。

A.效果扩散
B.分化
C.泛化
D.获得
1.【答案】C。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题干中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区分:“在”和“再”、“未”和“末”。

2.根据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论,( )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恰当的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答案】D。

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打过几次针的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或躲避。

这种现象属于( )。

A.无条件反射
B.先天本能
C.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3.【答案】C。

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

白色大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物理刺激。

故引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体现了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 )现象。

A.分化
B.泛化
C.退行
D.替代强化
4.【答案】B。

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

5.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操作性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5.【答案】B。

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这个语言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又可以分为:符号和文字“减速慢行”是一种交通符号。

故选择B选项。

6.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谈虎色变”属于( )。

A.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B.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为主第二信号系统为辅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第一信号系统为辅的条件反射
6.【答案】B。

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谈虎色变比喻只有提到可怕的事情,紧张的连脸色都变了。

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