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盈 淡定 宁静 坚守 《语文的尊严》读后感
《让语文安静》读后感

《让语文安静》读后感
引言概述:
《让语文安静》是一本描写语文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提出了让语文教育更加平静、深入的方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1.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
2.1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2.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2.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三、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
3.1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3.2 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演讲等活动
3.3 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4.1 鼓励学生多读书,拓展阅读广度
4.2 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5.1 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5.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
5.3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结语:
通过阅读《让语文安静》,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作者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和建议,更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教育启示。
只有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重阅读能力培养以及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等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让语文教育变得更加深入、平静。
愿我们的语文教育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让语文安静》读后感

《让语文安静》读后感我最近读了《让语文安静》这本书,作者对当下语文教育的独到剖析,使我深受启发。
一、引言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语文教育似乎也陷入了浮躁的漩涡。
当我翻开这本书,仿佛是在寻找一个答案,一个关于如何让语文教育回归本源的答案。
这本书,就像一个灯塔,为迷茫中的我指明了方向。
二、语文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应试教育压力:当前语文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而非真正热爱语文。
教学内容泛化:过度追求多元化教学,使得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被淹没。
技术手段的滥用: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学生思考能力下降。
三、作者对语文教育的思考重视人文素养:语文不仅是语言技能,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承。
强化经典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培养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四、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明确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而非仅仅追求高分。
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去除冗余,保留经典与精华。
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传统与现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作者的观念对当今社会的启示文化自信的培养:通过语文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鼓励学生挑战权威,不盲目跟风,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跨文化交流的促进: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六、我的观点我深感这本书的观点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们确实需要重新审视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
不应被分数和各种评价标准所束缚,而应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而非仅仅教会他们应试技巧。
七、结语读完这本书,我深感自己受益匪浅。
对于语文教育,我们应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让语文安静》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当前语文教育的困境,更为我们指出了方向。
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共同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读书随笔 读《让语文安静》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读《让语文安静》有感
《让语文安静》是作者表达“走出喧哗和噪杂,走出浮躁和虚火”心境所在,是作者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进行的不断探索,不厌思考。
是一部潜心研究的成功之作。
是一个睿智的命题,是一个值得“语文人”深思的命题。
;;让语文学界安静:是从本源问题上出发,整合力量,让人清楚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从怎样教语文入手,深入浅出的阐明对应的观点。
让语文课堂安静:是让学生们真正自主并成为主体,静静地看书,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索。
让同学们与老师们能悄悄地对话,静静地研讨。
让语文的营养如随风潜入的春夜细雨中无声地缓缓地注入每一位学生的心坎里。
使之语文能力和素养能得到不断升华;
让语文人安静:首先是让自己的心态安静,静静地修炼自己的内功,在课堂上放任孩子们自由阅读,思索的同时,独立思考,把自己由“指导”的角色转化成朴素和实在的主体,使之超然致远。
;;;是啊!此书让语文人潜心深思,专注治学,让语文人走出浮躁和虚荣,静下心来达到忘我境界。
这就是作为语文人前进努力的方向,至死不渝!。
《尊严》读后心得体会(精选22篇)

《尊严》读后心得体会《尊严》读后心得体会(精选22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尊严》读后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尊严》读后心得体会篇1尊严是什么?尊严就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一个人若是失去了尊严,就像失去了灵魂,成为众人蔑视的对象。
我们经常看到,繁华的大街上总有许多乞丐,有的人四肢健全,却死缠硬贴的,让人烦死了。
如果他们也有尊严,就会去市场上竞争,找个自食其力的工作,而不是丢掉尊严,失去人格。
前不久我学习的一篇文章《尊严》,讲的是主人公哈默,年轻时饿得受不了,但因为他有尊严,硬是帮施舍者干完了活,才吃下对方的食物。
后来他不但赶走了贫困,还成为石油大王。
古人说过: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而街头的那些乞丐,只是靠别人的施舍来生活,和哈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啃老族,他们都是些健全的人,也那么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而那些残疾人,却都坚强地靠自己的双手活下来了,比如说张海迪、桑兰,还有我们家附近的几家盲人按摩诊所里忙碌而快活的师傅们,他们不都是我们的榜样吗?所以说,人活着只要有尊严,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尽管并不富有,地位也很低微,却是精神的富翁,生活的强者!《尊严》读后心得体会篇2尊严是什么?尊严是有骨气,不受嗟来之食;尊严是什么?尊严是不受施舍,靠劳动得来报酬;尊严是什么?尊严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文中的哈默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在《尊严》这篇文章中,哈默跟那些逃难的人来到了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他们个个都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但当面对沃尔逊人送来的食物时,逃难的其他人都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而哈默却坚持干完活才吃东西。
哈默有尊严,因此他才得到了工作和爱情,财富与声望。
做人要有尊严,才能获得敬重。
我们楼上的刘奶奶就是个有尊严的人。
之前刘奶奶因为胃穿孔而生了一场大病,被送到医院做了手术,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却切掉了胃的一部分,在这之后,她连上下楼都有些困难。
《让语文安静》读后感

《让语文安静》读后感引言概述:《让语文安静》是一本以语文教育为主题的书籍,作者通过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内容。
一、语文教育的现状1.1 传统语文教育的问题:传统的语文教育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背诵,忽视了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
1.2 考试导向的教学: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以应试为目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对考试,忽略了学生对语文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的单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2.2 引导多元化的阅读:学生应该接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如诗歌、小说、报纸等,培养对不同文体的兴趣。
2.3 鼓励分享和交流:学生之间应该有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老师也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注重思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3.1 提倡思辨性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质疑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除了阅读,学生还应该有机会进行写作和创作,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3.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应该注重思辨和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鼓励学生的尝试和创新。
四、培养语文应用能力4.1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写作:学生应该有机会进行各种类型的写作,如日记、作文、评论等,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3 拓展语文学科的边界:语文学科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五、教师的角色与素养5.1 转变角色:教师应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5.2 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为师者,必须有精湛的思想 读于漪《语文的尊严》有感

70 大教育I C om prehensive书味为师者,必须有精湛的思想读于漪《语文的尊严》有感•文/景洪春合上《语文的尊严》,思绪又将我拉到市北中学 会场。
2014年9月27日的全国中语会年会暨《语文 的尊严》新书发布会,于漪老师的铿锵发言仍回响在 耳畔:“为师者,必须有精湛的思想。
教师的精神成 长,首先是从拒绝平庸开始。
”是啊,于漪老师正是 以她精湛的教育思想,成为引领一个语文时代的人物,感染了一批又一批教师。
初读书名《语文的尊严》,没觉得什么,待读完 整本书,再细细品味,才为此书名拍案叫绝。
“尊严”,意为权利被尊重,以“语文的尊严”为题,言下之意 就是当今的语文教学已步人现实困境,重术轻人,急 功近利,语文学科的地位急剧下降。
其实,于漪老师 一直在呐喊,“我已经是个老人,之所以不遗余力地 为语文的价值、地位、作用而呼喊,并非因为我是个 语文老师,而是因为母语是文化的生命线”“我们要 坚守祖国语言文字的阵地,要亲近语文,用什么?用 我们的实力,用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孩子们对语文的 热爱,用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来弘扬中华的文化,用 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来诠释我们的语言文字是有表现力 和生命力的”。
正所谓“坚守与引领”,坚守,体现 了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引领,彰显了一个教育家矢志不渝的博大情怀。
《语文的尊严》为于漪老师近十多年来发表的文 章和部分演讲稿合集,也属于2008年出版的六卷本 “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系列丛书之一,分“坚守与 引领”“语文课程与人的发展”“语文教师的使命”“语 文教学艺术论”“闪耀教学语言的光辉”和“把心交 给文字”六部分。
书中所辑录的文章,我大多都阅读 过,或散见于报章,或在现场聆听,或通过网络、微 信阅读,但不及现在的这种力量,现在集结在一起看,它具备的深美、睿智、平和、淡婉,如汩汩溪泉流入 心田,读来心潮澎湃。
一个耄耋老人,仍然以她的满 腔热情与使命意识诲人不倦,恩泽广大教师,此时此刻,任何赞歌都是苍白无力的,唯有认真研读于老师 的著作,聆听她的演讲,才能书写自己的课堂人生。
捍卫语文的职业尊严

是 要 每 一 个 孩 子 都 沉 浸 于 自己 的 阅
读 世 界 里 , 谁 都 没 法 代 替 他 们 的 阅 读 体 验 。语 文 就 是 要 实 践 。 但 如 果 只有 实 践 而 没 有 目标 ,学 习 就 是 盲 目 的 ,空泛 的 ,低效 的 ,以致 于 不知 不 觉 失 去 了兴 趣 。 所 以 , 只有 清 晰 的 目 标 吸 引 ,才 会 激 发 前 进 的 动 力 ,一 步
要。 因 为很 多课 文 的 内容 或 是 思 想 、 情 感 这 些 人 文 的 东 西 ,学 生 大 多 是 自
己 就 能 读 懂 的 。 读 不 懂 的 那 是 超 出 了他 们 的 心 智 水 平 , 以 后 慢 慢 会 懂 。 既 然 课 文 只 是 例 子 ,学 生 用 这 个 例 - T - - 要 学 到 的 读 写 方 法 是 什 么 , 语 文 能
“ 事实上, 大 部 分教 师在教 课 文 。 逐 字 逐 句 地 分 析 ,不 厌 其 烦 地 讲 解 。 学 生 不 读 书 ,不 动 笔 , 不 用 语 文 手 段 解 决 语 文 问 题 , 想 提 高 学 生 语 文 能 力
也难 。 ” “ 知 识 那 么 多 , 哪 里 教 得 尽 ?教 材 无 非 是 例 子 而 已 。 教 育虽 然 着 重 在 “ 教 ” 字 ,最 终 目的却 在 受 教 育 者 自 求 得 之 。今 天 的 教 , 是为 了明天不 教 。 得 法于 课 内,得 益于课 外。 要在 教会
步 体 会 逐 渐 接 近 目标 的 快 乐 。 有 目
的学 习。
不 知 道 大 家 有 没有 看 2 0 1 3年 第
《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读书笔记

《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读书笔记序让语文安静
让语文课堂安静。
让学生真正自主并成为主体,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索,然后于同学、老师静静地研讨,悄悄地对话,正是在这一神圣的殿堂中、静谧的“情景”下,语文的营养如随风潜入的春夜细雨,缓缓注入学生心中。
于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芽儿在无声无息中滋长。
这就是每一个人语文学习的真实状态!
让语文人安静。
静静地修炼自己的内功,读书作文;静静地研文备课,独立思考,不妨孤芳自赏,可以,目中无他;进而推己及人,在课堂中放任孩子自由阅读思索的同时,把自己“指导”的角色演绎得本真,朴素和实在。
语文人的安静首先是心态的安静、只有宁静,才能气定神闲,才可清醒明志。
只有淡泊,才可无求评高,才可超然致远。
今天,当市场无孔不入,当世俗排山倒海地压来时,语文人最需要时间,最需要清闲,最需要悠然,都说文化是闲出来和玩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在无法改变的世俗的阴霾中寻找到聊以自
慰、潜心深思,专注治学的净土呢?哪怕是在深夜,在电脑上,读点自己喜欢的文字,写一点自己想写的文章,说两句自己真想说的实话,或者思索一点关于语文教和学的真的问题。
P3-4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阅读感想:“安静首先是心态的安静、只有宁静,才能气定神闲,才可清醒明志。
只有淡泊,才可无求评高,才可超然致远。
“这就是”非静无以成学”的道理,在这是是非非的世界里,我们容易追求热闹,急躁不安,飘瓦虚舟,时而又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进退维谷,不如学会回归安静,让自己安静才可清醒明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盈淡定宁静坚守
——读于漪老师的《语文的尊严》有感《语文的尊严》一书为于漪老师近十多年来发表的文章和部分演讲稿,分“坚守与引领”、“语文课程与人的发展”、“语文教师的使命”、“语文教学艺术论”、“闪耀教学语言的光辉”和“把心交给文字”六部分。
书中所辑录的文章,它具备的深美、睿智、平和、淡婉,如汩汩溪泉流入心田,读来心潮澎湃。
“尊严”,意为权利被尊重,以“语文的尊严”为题,言下之意就是当今的语文教学已步入现实困境,重术轻人,急功近利,语文学科的地位急剧下降。
其实,于漪老师一直在呐喊,“我已经是个老人,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为语文的价值、地位、作用而呼喊,并非因为我是个语文老师,而是因为母语是文化的生命线”,“我们要坚守祖国语言文字的阵地,要亲近语文,用什么?用我们的实力,用精彩的课堂教学吸引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用我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来弘扬中华的文化,用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来诠释我们的语言文字是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正所谓“坚守与引领”,坚守,体现了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引领,彰显了一个教育家矢志不渝的博大情怀。
读了于漪老师的《语文的尊严》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
1、教师应当有自己的职业梦想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必须要首先塑造自己的职业梦想,只有拥有自己职业梦想,才能激发自己走向专业化。
2、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要向优秀教师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四周的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
3、教师要勇于实践
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实践去探索总结,课堂是教师实践的最好舞台,教师要精心打磨自己的家常课,也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因为这样不
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4、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要使语言具有亲和力,就要注意平时言谈要和蔼可亲如春风化雨细细密密润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做到活泼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涩;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地交谈。
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也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
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5、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
一个好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扉,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而且还是益友。
6、教师要坚持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坚持反思可以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增长悟性,升华经验,使我们的教学逾教愈新。
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使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等进行“审阅、慎思、明辨”,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
反思要包括教学中的“亮点”、“盲点”、教学机制、学生创新、所受启迪、改进计划等。
《语文的尊严》一书,与其说是于漪老师近几年所发表的文章、演讲专辑,不如说是她精湛的教育思想的抒写,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磁场中,这个磁场为我带来了正能量。
“人的内心要充盈、淡定、宁静”,60多年的教学生涯,于老师是充盈的,她一直在坚守,这是一种原则的坚守。
她时刻启迪我们,只有滴水穿石的坚守,日积月累,才能水滴石穿。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我们思想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