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物理下册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数据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120N B.初中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0.12kg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12m/s D.雪峰山山顶的大气压大约是1.2×105Pa 2.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 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两张图是()A.ab B.ac C.ad D.bd3.正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若足球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足球()A.慢慢停下来B.越来越快C.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4.“车辆转弯,请坐稳扶好!”公交车广告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如图所示,公交车扶手上装有拉环,避免乘客受到伤害。

拉环在设计上注重人性化,拉环上有凹凸纹且拉环做得比较厚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坐稳扶好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B.拉环上的凹凸纹是为了减小摩擦C.拉环做得比较厚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D.公交车向右急转弯时乘客将会向右倾倒5.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

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密度计所受浮力为F甲和F乙,则()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6.如图的杆秤为我国古代的衡器,提纽O处是支点。

已知AO为5cm,秤砣质量是500g,当秤钩称量物体时,当秤砣放在B处时秤杆平衡。

杆上B处的刻度(也叫“秤星”)显示2kg。

如果将500g的秤砣换成一个550g的较大秤砣,秤钩上挂的还是原来的物体,这时从秤杆上读得的被称物体的质量()A .为0B .小于2kgC .大于2kgD .等于2kg 7.某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这种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如图所示为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探测器在AB CD 、两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B CD v v <B .探测器在CD 阶段处于上浮过程,探测器所受的浮力逐渐增大C .探测器在BC 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探测器的压力D .探测器在AB BC CD 、、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关系是AB BC CD G G G <<8.如图,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最后停止在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水平桌面上。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2020年6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很多地区都举行了“端午龙舟赛”,关于比赛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比赛开始前龙舟在水面静止——龙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手握桨柄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为了减小摩擦C.停止划水,龙舟的速度将减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运动员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西瓜,如图所示,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桌面的压力B.西瓜的重力与西瓜对地球的吸引力C.西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D.西瓜的重力与桌面对西瓜的支持力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B.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D.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4.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时的情形,当钩码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手的拉力B.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的重力C.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D.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的重力5.学校运动会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A.羽毛球比赛中,球在空中飞行,若所有力全部消失,球作匀速直线运动B.跳远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得更远C.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此时领奖台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运动员手握奖杯悬空不动,增大手对奖杯的压力,奖杯所受摩擦力变大6.如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是()A.正在发射嫦娥五号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B.匀速直线上升的热气球C.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D.匀速直行中的高铁列车7.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路边的石块绊了一下,向前跌倒。

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①小刚身体向前倾倒。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测体温”:一个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B.“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20mmD.“戴口罩”:一只长方形口罩受到的重力约为1N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用脚踢足球时,脚并没有感觉疼痛,说明球没有给脚力的作用B.运动员用头顶球时,头感觉很痛,说明球给头的力比头给球的力大C.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D.运动员用力踢球和头顶球,仅仅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而球的速度大小不变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作用不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不可能同时与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4.在图所示实验中将一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

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够正确反映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A.B.C.D.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小球所受的重力方向仍是竖直向下的B.一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受重力,下落过程中也受重力作用C.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D.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7.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只能改变物体的形状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8.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单位是焦耳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C.不接触的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D.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9.如图一人的两只手同时沿水平方向各用 6N 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轻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其示数为()A.0 N B.6 N C.12 N D.18 N1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风力使树枝弯曲B.压力使球和脸都变了形C.力使静止的足球运动起来D.力使弹簧伸长11.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小红选了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进行了实验,记录了表一和表二的数据(表二中缺一数据),分析数据可知()表一:甲弹簧的实验数据拉力(N)012345弹簧的长度(cm) 6.09.012.015.018.019.0弹簧的伸长量0 3.0 6.09.012.013.0(cm)表二:乙弹簧的实验数据拉力(N)012345弹簧的长度(cm) 6.07.510.512.013.5弹簧的伸长量0 1.5 3.0 4.5 6.07.5(cm)A.当拉力为2N时,乙弹簧的伸长量为8.0cmB.当拉力为5N时,甲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小C.拉力相同时,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小D.乙弹簧制作的测力计量程比甲大12.小明练习游泳,使小明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空气B.泳池壁C.小明D.水二、填空题13.王强的体重是490_____。

同济大学大学物理下册答案

同济大学大学物理下册答案

同济大学大学物理下册答案(缺11 12章)第九章 热力学基础解答一、选择题1.C 2.D 3.D 4.D 5.A 6.C 7.B 8.D二、填空题1.传热; 做功; 其温度的改变量; 过程 2.124.7; -84.3 3.21; 2 4.9.52; 5705.Pa 1058.74⨯6.等压; 绝热; 等压; 绝热 7.卡诺; %25 8.320K ; 3.9三、计算题1.解:(1)等体过程:01=A()()5J .1246208031.82511211=-⨯⨯⨯=-=∆=∴T T C Mm E Q V等温过程:02=∆E()J 32033ln28027331812lnd 2222..VV RT Mm V p A Q VV=⨯+⨯⨯====∴⎰J 3203321.A A A =+=∴ J 8.93273.20335.124621=+=+=∴Q Q QJ 5.1246=∆E (2)等温过程:03=∆E()J 71687ln22027331812ln133..VV RT Mm A Q =⨯+⨯⨯===∴等体过程:04=A ()()J 5.1246208031.82511244=-⨯⨯⨯=-=∆=∴T T C Mm E Q VJ 7168743.A A A =+=∴ J 22934512467168743...Q Q Q =+=+=∴J 5124643.E E E =∆+∆=∆2. 解:γγC C B B V p V p = , 3m 49.3=B V由图可看出,C C A A V p V p = ; 从状态方程 RT Mm pV = 可知 C A T T =因此在全过程 C B A →→中, 0=∆EC B →过程是绝热过程,有0=BC QB A →过程是等压过程,有J109.14)(25)(5⨯=-=-=A AB B A B P AB V p V p T TC M m Q故全过程C B A →→的J 109.145⨯=+=AB BC Q Q Q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得全过程C B A →→的J 109.145⨯=∆-=E Q A3.解:设状态c 的体积为2V ,则由于两状态a 、c 的温度相等,故 在a c b a →→→中,12211144V V V p V p =∴=在循环过程 A Q ,E =∴=∆0在等体过程b a →中,气体作功为 01=A 在等压过程c b →中,气体作功为 ()()11111121243444V p V V p V V p A =-=-=在等温过程a c →中,气体作功为 4ln ln 1121113V p V V V p A -==则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作功和吸收的净热量分别为11321ln443V p A A A A ⎪⎭⎫ ⎝⎛-=++= 11ln443V p A Q ⎪⎭⎫⎝⎛-==4.解:在等压过程32→中吸热为()23T T C M m Q p -=吸在等压过程14→中放热为()14T T C Mm Q p -=放所以,231411T T T T Q Q ---=-=吸放η由于在绝热过程21→和43→中,相关状态参量存在如下关系,即γγγγ111212T p T p --=1-2121)()(γγp p T T = γγγγ411312T p T p --=1-2134)()(γγp p T T =由水两式,得23143421T T T T T T T T --==从而证得所述循环的效率为γγη1212111-⎪⎪⎭⎫ ⎝⎛-=-=p p T T 第十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解答一、选择题1.D 2.C 3.B 4.C 5.A 6.D 7.C 8.A二、填空题 1.Pa 10936.9J 1021.6321--⨯⨯;2.(1)等压; (2)等体; (3)等温3.462; 5102.1⨯ 4.(2); (1) 5.1:1 16:16.温度; 分子的平均动能; 1mol 气体分子的内能; 质量为m 千克气体分子的内能 7.cm 106s 103.15-12-⨯⨯;8.1K J 2.20-⋅三、计算题1.解: RT Mm pV =由题给条件可知两种气体p 、V 、T 都相等,因此,两种气体的R Mm 也相等。

上海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自行车轮子的半径约为1mB.水平桌面上放一本物理书,对桌面的压强约为50Pa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0N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3m/s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鸡蛋磕到碗边上鸡蛋破了,是因为碗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碗的力C.推出去的铅球可以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铅球仍受到手对它的作用力D.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草地对它的摩擦力3.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时物体总是静止的B.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状态,不受力时物体总是作匀速直线运动C.一切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4.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一个巴掌拍不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四两拨千斤——省力杠杆C.脚底抹油溜得快——减小摩擦D.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压强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6.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则应该将杠杆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B.本实验要做多次,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C.乙图中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B点弹簧测力计向虚线方向转动过程中,示数会变大D.乙图中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B点弹簧测力计向虚线方向转动过程中,示数会变小7.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若冰熔化前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 1、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p1< p2B.p1> p2C.p1= p2D.无法确定8.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其F﹣t和v—t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解析】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解析】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C.一名初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2.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所受的总阻力为f,人和伞重分别为G人和G伞,它们的关系是()A.G人=f-G伞B.f+G伞=G人C.G人+G伞>f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将一篮球掷出,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当篮球运动到最高点B时,其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篮球将()A.在B点保持静止状态B.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沿B﹣C﹣D点轨迹落地D.竖直向下加速下落4.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中解释正确的是()A.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B.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为了减小压强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5.如图甲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

乙、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A、B两种液体。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烧杯中,静止时,两液面高度相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丙杯中密度计所受浮力较大B .密度计的刻度自上而下越来越小C .自制密度计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铜丝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其重心D .A 、B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 A >p B6.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则( )A .右端下降B .左端下降C .仍然平衡D .无法判断7.将底面积为20.01m 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如图甲所示。

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的重力为6NB .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为9NC .木块的密度为330.7510kg/mD .容器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强为2200Pa 8.如图,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 、B 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 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A .球在C 点时受力平衡B.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C.球在A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将静止不动D.球在B点时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小球将静止不动二、填空题9.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______,用手把气球压瘪,气球形状的改变叫做 ______;气球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会对手产生力,这种力称为 ______。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研究表明,人步行时重心升降的幅度约为脚跨一步距离的0.1倍,人正常步行时,步距(指步行一步的距离)变化不大,请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4km/h)半小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A.10W B.20W C.70W D.140W2.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研究对象是三脚小桌B.让同一木块从三个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C.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D.用三脚小桌下陷的深度来表示木块重力势能的大小3.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最终会以恒定的速度匀速下降。

雨滴在空中下落的整个过程中(不计雨滴质量变化)()A.动能一直增大,机械能一直减小B.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机械能不变C.动能先增大后不变,机械能不变D.动能先增大后不变,机械能一直减小4.某同学沿楼梯以快跑与慢走两种方式从一楼到四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快跑比慢走克服重力做功多B.快跑比慢走能量转换得快C.慢走克服重力做功约为500J D.快跑的功率约为1500W5.小明和他所骑的自行车总重为600N,上学路上他骑车在1min内匀速通过了一段长300m的平直公路,若自行车所受路面的阻力约为人和车总重力的0.05倍,则通过该段公路时,小明骑车的功率约为()A.150W B.300W C.1500W D.3000W6.几位同学进行爬楼比赛,规定功率最大的人获胜,那么冠军是()A.体重最大的人B.用时最短的人C.做功最快的人D.速度最大的人7.2014年12月7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的发射任务,关于卫星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变小,势能变大,机械能保持不变B.动能变大,势能变小,机械能保持不变C.动能变小,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动能变大,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内能转化为机械能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静止下落,落在竖直放置静止的轻弹簧上的A点,到达B点时小球重力与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图中C点是小球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到C,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从A到C,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到C点时,小球的动能为零,小球受到的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D.从A到C,小球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小球与弹簧机械能总量不守恒9.生活中我们会见到或使用许多机械,好像用它们无所不能,事实上用它们永远做不到()A.省力B.省距离C.省时D.省功10.如图所示,旅游景区的索道缆车载着游客匀速上山,它具有的()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B.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大11.甲乙二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达山顶,甲的质量小于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的功比乙多B.甲的功率比乙大C.甲的功率比乙小D.甲做的功比乙少12.高铁的运行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大部分城市之间实现了朝发夕至。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数据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名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120N B.初中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0.12kg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12m/s D.雪峰山山顶的大气压大约是1.2×105Pa 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3.如图所示,铅球向竖直上方抛出,当铅球还在向上运动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会( )A.静止在该点B.继续竖直向上匀速运动C.直接竖直掉下来D.先向上运动再落下来4.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对自然的探究获得。

探究下列事实,具有减少摩擦作用的是( )A.泥鳅体表有一层滑粘的液体B.蛇的体表覆盖粗糙的鳞片C.蜈蚣腹部有许多足D.啄木鸟有尖尖的喙5.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不同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6.如图所示,杠杆分别在a、b、c三个位置在拉力F的作用下水平平衡,其中F a和F c与杠杆的夹角相同,F a、F b、F c均作用在d点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F a>F b>F c B. F a<F b<F c C. F a=F b<F c D. F a=F b>F c7.如图A、B两只柱状容器(S A>S B),分别盛有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两种不同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小球在如图的位置处于静止,两液面恰好相平。

若将小球从两液体中取出,则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Δp和压力变化量ΔF的大小关系是( )A.Δp甲>Δp乙,ΔF甲>ΔF乙B.Δp甲<Δp乙,ΔF甲=ΔF乙C.Δp甲<Δp乙,ΔF甲<ΔF乙D.Δp甲>Δp乙,ΔF甲=ΔF乙8.如图所示,用3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大学物理下册答案(缺11章)第九章 热力学基础解答一、选择题1.C 2.D 3.D 4.D 5.A 6.C 7.B 8.D二、填空题1.传热; 做功; 其温度的改变量; 过程 2.124.7; -84.3 3.21; 2 4.9.52; 5705.Pa 1058.74⨯6.等压; 绝热; 等压; 绝热 7.卡诺; %25 8.320K ; 3.9三、计算题1.解:(1)等体过程:01=A()()5J .1246208031.82511211=-⨯⨯⨯=-=∆=∴T T C M m E Q V 等温过程:02=∆E()J 32033ln28027331812ln d 2222..VVRT M m V p A Q V V =⨯+⨯⨯====∴⎰J 3203321.A A A =+=∴ J 8.93273.20335.124621=+=+=∴Q Q Q J 5.1246=∆E (2)等温过程:03=∆E()J 71687ln22027331812ln 133..VVRT M m A Q =⨯+⨯⨯===∴等体过程:04=A ()()J 5.1246208031.82511244=-⨯⨯⨯=-=∆=∴T T C M m E Q VJ 7168743.A A A =+=∴ J 22934512467168743...Q Q Q =+=+=∴ J 5124643.E E E =∆+∆=∆2. 解:γγC C B B V p V p = , 3m 49.3=B V由图可看出,C C A A V p V p = ; 从状态方程 RT MmpV = 可知 C A T T = 因此在全过程 C B A →→中, 0=∆EC B →过程是绝热过程,有0=BC QB A →过程是等压过程,有J 109.14)(25)(5⨯=-=-=A AB B A B P AB V p V p T TC M mQ 故全过程C B A →→的J 109.145⨯=+=AB BC Q Q Q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E A Q ∆+=,得全过程C B A →→的J 109.145⨯=∆-=E Q A3.解:设状态c 的体积为2V ,则由于两状态a 、c 的温度相等,故在a c b a →→→中,12211144V V V p V p =∴=在循环过程 A Q ,E =∴=∆0在等体过程b a →中,气体作功为 01=A在等压过程c b →中,气体作功为 ()()11111121243444V p V V p V V p A =-=-=在等温过程a c →中,气体作功为 4ln ln 1121113V p V VV p A -==则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作功和吸收的净热量分别为11321ln443V p A A A A ⎪⎭⎫ ⎝⎛-=++= 11ln443V p A Q ⎪⎭⎫⎝⎛-==4.解:在等压过程32→中吸热为()23T T C MmQ p -=吸 在等压过程14→中放热为()14T T C MmQ p -=放 所以,231411T T T T Q Q ---=-=吸放η由于在绝热过程21→和43→中,相关状态参量存在如下关系,即γγγγ111212T p T p --= 1-2121)()(γγp p T T = γγγγ411312T p T p --= 1-2134)()(γγp p T T = 由水两式,得23143421T T T T T T T T --== 从而证得所述循环的效率为γγη1212111-⎪⎪⎭⎫ ⎝⎛-=-=p p T T第十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解答一、选择题1.D 2.C 3.B 4.C 5.A 6.D 7.C 8.A二、填空题 1.Pa 10936.9J 1021.6321--⨯⨯;2.(1)等压; (2)等体; (3)等温3.462; 5102.1⨯ 4.(2); (1) 5.1:1 16:16.温度; 分子的平均动能; 1mol 气体分子的内能; 质量为m 千克气体分子的内能 7.cm 106s 103.15-12-⨯⨯;8.1K J 2.20-⋅三、计算题1.解:RT MmpV =由题给条件可知两种气体p 、V 、T 都相等,因此,两种气体的R Mm也相等。

即R M m R M m HeHeH H 22=所以质量比2110410233HeH HeH 22=⨯⨯==--M M m m 内能比为 352325He He HH HeH 222=⎪⎪⎭⎫ ⎝⎛⎪⎪⎭⎫ ⎝⎛=RT M m RT M m E E2.解:(1) 316325235mm 1042.2m 1042.23001038.1101---⨯=⨯=⨯⨯⨯==kT p n 1633161042.2mm 1mm 1042.2⨯=⨯⨯=⋅=-V n N(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21.63001038.123232121232--⨯=⨯⨯⨯==kT m v (3)分子平均速率13s m 59.446103230031.860.160.1--⋅=⨯⨯==M RT v (4)平均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为1/n ,设此空间为正方体,则分子间平均距离等于该正方体的边长,即m 1046.31042.21193253-⨯=⨯==nl尽管分子间平均距离很小,但比起氧分子自身线度(~m 1010-)来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还是很大的(前者约为后者的10倍),即分子间存在很大的活动空间。

(5)分子平均碰撞频率为()()19252102s 1007.659.4461042.21056.314.322--⨯=⨯⨯⨯⨯⨯⨯==v n d z π(6)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为()()()[]m 1036.71042.21056.314.322812521012----⨯=⨯⨯⨯⨯⨯==nd πλ3.解:(1)a P 1035.1100.21075.65252125532⨯=⨯⨯⨯====-V E RT V M m p RT M m E(2)K 3621038.1104.551075.625223222=⨯⨯⨯⨯⨯⨯====-Nk E T kT V N nkT p J 105.723621038.132********--⨯=⨯⨯⨯==kT m v4.解:)2(0)2()0()(00000v v v v v v v v v v ><<<<⎪⎩⎪⎨⎧=N a N a f (1)1d )(0=⎰∞v v f 032v Na =⇒ (2)000.25.1v v -之间的分子数可由图中面积算得,即 N 31 (3)020020911d d d )(00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N a N a f第十二章(一) 波动光学解答一、选择题1.C 2.A 3.C 4.E 5.D 6.D 7.B 8.B二、填空题1.1 mm2.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 相位相等或相位差恒定;相干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等于π的偶数倍; 相干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等于π的奇数倍。

3.向棱边移动; 向远离棱边移动; 向棱边移动且条纹间距减小,条纹变密。

4.71022.1-⨯ m5.λd 26.6; 暗; af λ3±7.单缝处波前被分成的波带数越多,每个波带面积越小。

8.3 mm三、计算题1.解: 由λλk e n =+222 得1242-=k en λ由此可分别求得相应于k =1,2,3,4的波长为: 22401=λnm ; 7.7462=λnm ; 4483=λnm ; 3204=λnm、2λ3λ在可见光范围(400nm-760nm )内,故波长为746.7nm 和448nm 的两种光在反射时加强。

2.解:(1)m 11.010210550210224910=⨯⨯⨯⨯⨯==∆∴=--x x d kD x k λ(2)0)(12=-+-e ne r r()m 10828.3158.1106.6)1(6612--⨯=-⨯⨯=-=-n e r r71055010828.39612≈⨯⨯=-=∴--λr r k3.解:2)12(2220λλ+=++k e e由几何关系Rr e 22=代入,得:R e k r )2(0-=λ 其中,k 为整数,且λ2e k >4.解:()212s i n λθ+k a ±= 2,1=k 得 12100.3m 4.01020.112105.0212212sin 2633+⨯=⨯⋅+⨯⨯=+≈+=---k k f x k a k a ϕλm令k =1 10001=λnm (红外光)令k =2 6002=λnm (黄光) 令k =3 6.4283=λnm (紫光)题给入射光是紫色平行光,所以观察到的波长为428.6nm 即为第三级明条纹。

又因k =3,则()27212sin λλθ=+k a =所以,对应于这个衍射方向,可以把单缝处的波前分为7个波带。

第十二章(二) 波动光学解答 一、选择题1 D2 A3 B4 B5 D6 B7 B8 A二、填空题1.666.82.m 100.66-⨯; m 105.16-⨯; 93.nm 2.546; m 1067.66-⨯4.3; 5; 2 5.51.76.自然光或圆偏振光; 线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 7.横;电场强度矢量E ;E 8.37︒; 垂直于纸面三、计算题1.解:(1) λθk b a =+sin )(m 1004.2103.589360sin )(69o --⨯=+⨯⨯=+b a b a ,由 λ230sin 1004.2o 6=⨯⨯-得 m 105109-⨯=λ(2) ︒==⨯⨯⨯=--09.233922.01004.2104002sin 40069400ϕϕ︒==⨯⨯⨯=--17.487451.01004.2107602sin 76069760ϕϕ 由此得 ︒=-=∆08.25400760ϕϕϕ2.解:(1)λθk b a =+sin )(m 104.210600230sin )(69o --⨯=+⨯⨯=+b a b a(2) 第三级缺级 'k a b a k += 3'=+k a bam 108.031'6m in -⨯=+==ba a k(3)λm ax 1)(k b a =⨯+ 410600104.296max =⨯⨯=+=--λb a k 屏幕上呈现的全部主极大的级次为 2,1,0±±3.解:光强度为0I 的自然光通过偏振片1P 后成为偏振光,光强度为20I ,其振动方向与1P 的偏振化方向相同。

据题意,当0=t时,2P 与1P 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零,在t 时刻,2P 与1P 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t ω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