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习题课2

计算机网络习题课2
计算机网络习题课2

1、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其中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的效率高

B、二进制数据编码技术中的三种主要编码方案是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有三种方式,即调幅、调频和调相

D、时分多路复用是将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该物理信道同时传输各子信道的信号

2、关于数据交换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路交换面向连接

B、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具有更好的网络响应速度

C、报文交换无存储转发过程

D、分组交换有存储转发过程

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4、下列()功能不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A、差错控制

B、组帧

C、流量控制

D、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连接

5、以下关于时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播时延是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B、传输时延是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C、网络利用率过低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D、总时延包括传播时延和传输时延

6、以下各项中,不是数据报操作特点的是()

A、每个分组自身携带有足够的信息,它的传送是被单独处理的

B、在整个传送过程中,不需建立虚电路

C、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

D、网络节点要为每个分组做出路由选择

7、IP电话、电报和专线电话分别使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是()

A、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

8、下列交换技术中,节点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是()

A、电路交换技术

B、报文交换技术

C、虚电路交换技术

D、数据报交换技术

9、在OSI 模型中,一个层N 与它的上层(第N+1 层)的关系是什么()

A、第N 层为第N+1 层提供服务。

B、第N+1 层把从第N 层接收到的信息添一个报头。

C、第N 层使用第N+1 层的服务。

D、第N 层与第N+1 层相互没有影响。

10、PPP协议是哪一层的协议()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高层

11、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 单工

B.半双工

C. 全双工

D. 上述三种均不是

12、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3、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 )

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

D.以上均不对

14、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

A.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B.网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

C.运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

D.运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15、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A. 1倍

B. 2倍

C. 4倍

D. 2.5倍

16、10BASE-T是指()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

17、()不是一个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之一

A、语法

B、语义

C、同步

D、体系结构

18、在协议分层实现中,当数据分组从设备A传输到设备B时,在设备A的第3层加上首部分会在设备B的()层被读出。

A、2

B、3

C、4

D、5

19、在下列传输介质中,不受电磁干扰或噪声影响的是()

A、双绞线

B、通信卫星

C、同轴电缆

D、光纤

20、下面对局域网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局域网拓扑结构规则

B、可用通信介质较少

C、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D、误码率低

21、在局域网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媒体上(不闭合),任何一个节点发送的信号都沿着这条公共传输媒体进行传播,而且能被所有其它节点接收。这种网络结构称为()

A、星形拓扑

B、总线型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22、下列关于半双工以太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数据以广播方式发送的

B、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C、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3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

D、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语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收

2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A、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

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

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24、有10台计算机建成10Mbps以太网,如分别采用共享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技术,则每个站点所获得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另为()

A、10Mbps和10Mbps

B、10Mbps和1Mbps

C、1Mbps和10Mbps

D、1Mbps和1Mbps

25、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

B、它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

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26、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网络互连

C、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27、Internet 最早起源于()

A. ARPAnet

B. 以太网

C. NSFnet

D.环状网

2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调制解调器仅仅用于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在线路中传输

B. 调制解调器是对传输信号进行A/D和D/A转换的,所以在模拟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时是不可缺少的设备

C.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数据通信设备DCE

D. 56kb/s调制解调器的下行速度比上行速度大

29、下面关于CSMA/CD网络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并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检验该数据

B、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是直接送往目的地

C、—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D、信号都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

30、在以太网中,是根据()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31、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38

32、将双绞线制作成交叉线(一端按EIA/TIA 568A线序,另一端按EIA/TIA 568B线序),该双绞线连接的两个设备可为()。

A.网卡与网卡B.网卡与交换机

C.网卡与集线器D.交换机的以太口与下一级交换机的UPLINK口

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上层协议实体与下层协议实体之回的逻辑接口叫做服务访问点(SAP)。在Internet中,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

A.MAC地址B.LLC地址 C.IP地址 D.端口号

34、下图中画出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图,实际传送的比特串为()。

A.0 1 1 0 1 0 0 1 1

B.0 1 1 1 1 0 0 1 0

C.1 0 0 1 0 1 1 0 0

D.1 0 0 0 0 1 1 0 1

35、在下面关于VLAN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VLAN把交换机划分成多个逻辑上独立的交换机

B.主干链路(Trunk)可以提供多个VLAN之间通信的公共通道

C.由于包含了多个交换机,所以VLAN扩大了冲突域

D.一个VLAN可以跨越多个交换机

36、若信息码字为11100011,生成多项式 G(X)=X5+X4+X+1,则计算出的 CRC 校验码()。A.01101 B.11010 C.001101 D.0011010

37、在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是()。

A.比特B.帧 C.分组 D.报文

38、与多模光纤相比较,单模光纤具有()等特点。

A.较高的传输速率,较长的传输距离、较高的成本

B.较低的传输速率,较短的传输距离、较高的成本

C.较高的传输速率,较短的传输距离、较低的成本

D.较低的传输速率,较长的传输距离、较低的成本

39、以太网交换机是按照()进行转发的。

A.MAC地址 B.IP地址 C.协议类型 D.端口号

40、接入因特网的方式有多种,下面关于各种接入方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终端方式入网,不需要IP地址

B.通过PPP拨号方式接入,需要有固定的IP地址

C.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多个主机可以共享1个IP地址

D.通过局域网接入,可以有固定的IP地址,也可以用动态分配的IP地址

41、在以太网中,最大传输单元(MTU)是()字节。

A.46 B.64 C.1500 D.1518

42、下面4种编码方式中属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是(B )。

43、采用CRC校验的生成多项式为G(x)=x16+x15+x2+1,它产生的校验码是()位。A.2 B.4 C.16 D.32

44、在计算机网络中,表征数据传输有效性的指标是()

A.误码率

B.频带利用率

C.信道容量

D.传输速率

45、有关集线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集线器只能提供信号的放大功能,不能中转信号

B.集线器可以堆叠级连使用,线路总长度不能超过以太网最大网段长度;

C.集线器只包含物理层协议;

D.使用集线器的计算机网络中,当一方在发送时,其他机器不能发送

46、计算机在局域网络上的硬件地址也可以称为MAC地址,这是因为()

A.硬件地址是传输数据时,在传输媒介访问控制层用到的地址

B.它是物理地址,MAC是物理地址的简称

C.它是物理层地址,MAC是物理层的简称

D.它是链路层地址,MAC是链路层的简称

47、以下关于MA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MAC地址在每次启动后都会改变

B.MAC地址一共有48比特,它们从出厂时就被固化在网卡中

C.MAC地址也称做物理地址,或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的硬件地址

D.MAC地址每次启动后都不会变化

48、一般来说,用拨号IP方式连入Internet所需的硬件设备主要有()

A.同轴电缆、网卡、计算机

B.Modem、光纤

C.计算机、Modem、分配了电话号码的电话线

D.网卡、计算机

49、如果你想通过拨号上网,必须拥有特定的服务商帐号,这些服务商的英文简称是()

A.ISP

B.IDP

C.ISB

https://www.360docs.net/doc/275098213.html,B

50、有关虚拟局域网的概念,下面哪个说法不正确()

A.虚拟网络是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上的,以软件方式实现的逻辑分组;

B.可以使用交换机的端口划分虚拟局域网,且虚拟局域网可以跨越多个交换机;

C.在使用MAC地址划分的虚拟局域网中,连接到集线器上的所有节点只能被划分到一个虚网中;

D.在虚网中的逻辑工作组各节点可以分布在同一物理网段上,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网段上

51、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

A.分组交换技术

B.电路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

D.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卷包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卷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子网。 2.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__通信介质_和__通信处理机_____以及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等组成。 3.服务在形式上通过一组___________来描述。 4.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计算机网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6、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传输介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_______。 7.通信系统连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连接方式。 8.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____________地址。 9.ISP是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简称。 10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二单项选择题 1.属于集中控制方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 星型结构 (B) 环型结构 (C) 总线结构 (D) 树型结构 2.以下()是数据链路层的网间设备 (A) 中继器 (B) 路由器 (C) 网关 (D) 网桥 3.Internet上各种网络和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互相通信的基础是()协议 (A) HTTP (B) IPX (C) X.25 (D) TCP/IP 4.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规则的集合是() (A) 语法 (B) 语义 (C) 同步 (D) 协议 5.有几栋建筑物,周围还有其他电力电缆,若需将该几栋建筑物连接起来构成骨干型园区网,则采用( )比较合适。 (A)光缆(B)同轴电缆(C)非屏蔽双绞线(D)屏蔽双绞线 6.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32.121.100.001,哪么它属于()网。 A. A类 B. B类 C. C类D.D类 7.()用来记录网络中被管理对象的状态参数值。 A.管理对象 B.管理协议 C.管理进程 D.管理信息库 8.()是指连接打印设备并安装打印驱动程序的计算机,它负责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打印任务。 A.网络打印服务器 B.网络打印机 C.本地打印机 D.打印队列 9.以下不属于防火墙技术的是( )。 AIP过滤 B 线路过滤 C 应用层代理 D 计算机病毒监测 10. 从通信协议的角度来看,路由器是在哪个层次上实现网络互联()。 (A) 物理层 (B) 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计算机网络与WebGIS上机实验指导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网络与WebGIS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实验一利用HTML制作表单 1.实验目的 了解掌握HTML语言:基础知识、编辑文档、超链接;图像与多媒体、表格、框架和表单 2.实验要求 硬件:GIS机房配置已达到要求; 软件:Win2000/WIN XP、记事本 3.实验内容 利用所学HTML语言完成表单制作,界面可参考图1,在制作过程中了解HTML文档的基本格式,尤其是表单标签

的具体应用,为与服务器交互提供前端界面。 图1 表单制作

实验二 ASP制作留言簿 1.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ASP基本结构、脚本语言VBScript、JavaScript、ASP五大对象(Response、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Server)的使用、掌握Web数据库的操作。 2.实验要求 硬件:GIS机房配置已达到要求; 软件:Win2000/WIN XP、IIS、Access 3.实验内容 编写ASP程序实现一个留言簿,要求留言信息存储在Access数据库中。(图3-1为示例,源文件见Board文件夹) 图3-1制作留言簿

实验三熟悉目前常用的网络地图服务google earth 使用 百度地图和E都市等 实验六熟悉ArcIMS 1.实验目的 了解ArcGIS网络地图发布产品-ArcIMS的安装与配置,并能根据向导完成地图发布。 2.实验要求 硬件:GIS机房配置已达到要求; 软件:Win2000/WIN XP、ArcIMS4.0 3.实验内容 (1)安装Microsoft IIS服务 (2)安装JA V A程序运行支持平台,这里安装了JA V A2的最新版版本 (j2re-1_4_2_04-win-i) (3)安装服务器连接器ServletExec,这是安装ARCIMS中自带的ServletExec_ISAPI_411版本 (4)安装ArcIMS(确保ArcGIS license 已经安装) 运行Diagnostics诊断工具,如果出现图4-1表示安装成功 4-1 4-2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局域网的网络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 A.网络拓扑结构 B.计算机 C.网络传输介质 D.网络协议 2.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A.电话线 B.通信卫星 C.光纤 D.公共数据网 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A.分组交换 B.共享交换 C.对等服务 D.点对点 4.网络节点是计算机与网络的。 A.接口 B.中心 C.转换 D.缓冲 5.上因特网,必须安装的软件是 A.C语言 B.数据管理系统 C.文字处理系统 D.TCP/IP协议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数字信号变换为便于在模拟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称为调制 B.在计算机网络中,一种传输介质不能传送多路信号 C.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只能共享软件资源,不能共享硬件资源 D.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将来自终端的信息送入通信线路称为调制解调 7.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是 A.服务器B.工作站 C.服务商D.网卡 8.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硬件、和规程三部分内容组成 A.软件 B.线路 C.服务商 D.协议 9.要使用WindowsXP系统电脑上网,首先要对进行设置 A.Modem B.工作站 C.服务器 D.网络和拨号连接 10.若干台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在的支持下,用双绞线相连的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A.操作系统 B.TCP/IP协议 C.计算机软件 D.网络软件 11.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共享软、硬件资源 B.处理邮件 C.可以互相通信 D.内存容量大 12.广域网和局域网是按照来分的。 A.网络使用者 B.传输控制规程 C.网络连接距离 D.信息交换方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所属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内实验实验对象:本科 相关课程及专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时数(学分):4学时 实验类别课内上机 实验开发教师:计算机网络课程组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实验内容】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进行配置。 需要在交换机上熟悉各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及如何在配置模式间切换,使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并熟悉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技巧。 【实验环境】 【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1台 【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 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 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 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以太网的组建(2学时) 实验名称: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布局;认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结构与连接方法; 2、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 3、掌握简单的局域网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1:观察所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2: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3:通过Internet搜索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2、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步骤1:将计算机网卡插入PCI插槽,并安装网卡驱动程序,记录网卡驱动程序名称。 步骤2:制作双绞线(直通线) 步骤3:用双绞线将安装网卡的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 步骤4:将交换机通电 步骤5: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每个网卡对应一个本地连接,在本地连接属性中进行局域网基本配置。 3、局域网基本配置 步骤1:选择网上邻居属性,如图1所示。选择本地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属性,查看并记录本机安装的网络组件,如图2所示。 图1 网络连接属性图2 网络组件 步骤2:命名计算机,例如,命名为:netuser,如图3所示。并配置TCP/IP,例如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设置为:192.168.0.1 255.255.255.0。

图3 计算机命名图4 配置TCP/IP 步骤3:将同网络其他计算机分别命名,计算机名不能重复。 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192.168.0.254,IP地址也不能重复。 4、使用集线器与交换机组建的以太网 在包跟踪软件中,分别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组建如图所示的以太网。各计算机的TCP/IP 配置信息根据下表进行配置:(MAC地址请记录在表格空白处) 使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模拟数据包运行结果:(PC0—>PC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06年事业单位招考专业知识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试题答案附后 (一)单选题(选择最佳答案) 5.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被选中的文件或文件夹会__b_____。 A.加框显示B.反像显示 C.加亮显示D.闪烁显示 23.一张1.44M容量软盘,大约可存储_____a_______个中文字。 A.72万B.144万 C.14万D.720万 24.对3寸软盘进行写保护应将_________b_____。 A.封上写保护口B.将写保护口留空 C.在盘面贴上用户标签D.改变磁盘的容量 31.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为单位。一个字节由___b___个二进制位组成。 A.1 B.2 C.8 D.16 44.在Access97的表中,通常称一个表列为______b___。 A.1个记录B.1个字段 C.1个表页D.1个关系 51.在拨号入网时,当线路接通后MODEM会发出声音,称为_____c____。 A.电铃声B.开机声 C.握手声D.电波声 (二)多选题 1.在Windows98中,以下关于剪贴板的描述,正确的有__acd______。 A.关闭Windows98后,剪贴板中的内容将消失 B.各次剪切或复制到剪贴板的内容,将导致剪贴板的内容越积越多 C.剪贴板的内容可以粘贴到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中 D.剪贴板中只保存有最后一次剪切或复制的内容 2.Windows98的桌面上一般包含有下列元素______acd______。 A.开始按钮B.显示器屏幕 C.快捷图标D.任务栏 3.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的方式有_____bcd_______。 A.按照建立文件的操作者姓名 B.按需要查找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 C.按照文件最后的修改日期 D.按高级方式查找(可以给出需要查找文件的某些特征、状况) 4.如果在桌面上打开了多个窗口,使其中一个窗口变为当前窗口,可以____abd_____。A.单击位于任务栏中对应的任务按钮 B.将光标移到非当前窗口的可见部分,单击鼠标的右键 C.在桌面的背景部分双击鼠标左键 D.将光标移到非当前窗口的可见部分,单击鼠标的左键 5.当前常见的序号码有_____cd________。 A.五笔字型码B.表形码

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试题.doc

网络基础 所有60道单选题 1、万维网(world wide web)又称为______,是Internet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A:Internet B:全球信息网 C:城市网 D:远程网 答案:B 2、安装拨号网络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A:使Windows完整化 B:能够以拨号方式连入Internet C:与局域网中的其他终端互联 D:管理共享资源 答案:B 3、在拨号上网过程中,连接到通话框出现时,填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应该是______。A:进入Windows时的用户名和密码 B:管理员的帐号和密码 C:ISP提供的帐号和密码 D: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 答案:C 4、网上交流常见的形式有______。 A:网上讨论(BBS) B:网络会议 C:网上电话等 D:全部都是 答案:D 5、在Internet的通信协议中,可靠的数据传输是由______来保证的。 A:HTTP协议 B:TCP协议 C:FTP协议 D:SMTP协议 答案:B 6、免费软件下载,是利用了Internet提供的______功能。 A:网上聊天 B:文件传输 C:电子邮件 D:电子商务 答案:B 7、域名为https://www.360docs.net/doc/275098213.html,的站点一般是指______。 A:文件传输站点 B:新闻讨论组站点或文件传输站点

C:电子公告栏站点 D:电子邮件中对方的地址或文件传输站点 答案:C 8、下列不属于Internet信息服务的是______。 A:远程登录 B:文件传输 C:网上邻居 D:电子邮件 答案:C 9、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的标准通信协议是______。 A:TCP/IP B:FTP C:SMTP D:ARP 答案:A 10、缩写WWW表示的是______,它是Internet提供的一项服务。 A:局域网 B:广域网 C:万维网 D:网上论坛 答案:C 11、目前,Internet为人们提供信息浏览的最主要的服务方式是______。 A:WWW B:FTP C:TELNET D:WAIS 答案:A 12、在互联网上,用来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是______。 A:HTTP B:SMTP C:FTP D:ASP 答案:B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微软合作开发了飞机订票系统,由一台主机和200多个终端组成 B: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合作开发了飞机订票系统,由一台主机和2000多个终端组成 C: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合作开发了飞机订票系统,终端有CPU及内存 D: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与微软合作开发了飞机订票系统,终端有CPU及内存 答案:B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

实验一查看和设置计算机的TCP/IP协议 一、实验目的 1.使用Ping实用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及测试本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性能,确保可以在网络上通信; 2.使用Hostname实用程序来标识计算机的名称; 3.使用Ipconfig实用程序来验证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选项,包括MAC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等多项配置信息; 4.考察并配置操作系统为Windows的计算机的TCP/IP配置。 5.理解IP地址的含义,并掌握子网掩码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联网计算机一台 三、TCP/IP实用程序原理 TCP/IP协议组包括许多实用程序,它们允许用户访问网络上的信息。Microsoft的TCP/IP 协议组提供了基本的TCP/IP实用程序,允许运行windows2000的计算机访问网络上广泛的信息。Windows2000包括三种类型的基于TCP/IP的实用程序:诊断工具、连接工具和基于服务器的软件。诊断实用程序包括Arp,Hostname,Ipcogfig,Ping,Tracfert等。 1. 诊断实用程序:诊断实用程序允许用户检测和解决网络中的问题。一些通用的诊断实用程序包括: Arp:该实用程序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ARP)缓存。 Hostname:该实用程序显示计算机的名称。 Ipconfig:该实用程序显示和更新当前TCP/IP配置,包括IP地址。 Ping:该实用程序验证配置、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IP连接。Ping从源计算机上发送ICMP 请求,目的计算机用一个ICMP回答作为回应。 Tracert:该实用程序跟踪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路径。 Netstat:用于显示与IP、TCP、UDP和ICMP协议相关的统计数据,一般用于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2. 通用实用程序示例:Hostname、Ipconfig和Ping是三个通用的TCP/IP实用程序。因为经常使用它们,因此应掌握它们的使用。

电大计算机网络实验

上海电视大学 分校(站)《学生实验报告》记录表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2011 年月日 实验名称:验2 Windows环境下TCP/IP协议的配置 使用主要设备:计算机 实验目的:1、了解协议及TCP/IP协议的功能,能在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2000的计算机上熟练地进行TCP/IP配置; 2.能熟练地使用Ping.Hostname,Ipconfig,Arp等衫程序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 配置,验证TCP/IP配置 实验报告内容:(另附页)

1.实验系统框图(简图) 2.实验步骤 3.实验数据以及分析处理 1)根据所给源程序进行调试 2)调试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调试成功的程序清单 4.实验结论 一、TCP/IP 协议的配置 1.打开控制面板中的网络,查看有无TCP/IP协议 2、安装TCP/IP协议

3.选择网卡对应的TCP/IP项,设置TCP/IP协议

4.完成配置,IPCONFIG查看 二、TCP/IP 诊断

1、使用ping 来测试计算机上的TCP/IP配置。(ping 127.0.0.1) 答:1、发送了四个数据包。接受了四个数据包。没有丢失数据包。 2、TCP/IP 工作正常。 2、用HOSTNAME 程序来获得计算机名称。 答:3、我的计算机的主机名称是2jf28 4、我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10.0.4.60

3、使用Ping 测试本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的连接性能。 答:5、其他计算机的主机名称是2jf29 6、因为可以PING 的通,没有数据包丢失。 4、考察计算机上的TCP/IP 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试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1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2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B)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1.3IEEE80 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1.4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1.5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1.6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1.7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C)_报文。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8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1.9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IEEE80 2.5 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1.11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1.1210BASE-T是指(C)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1.13如果要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正确的线序是(C)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1.14帧中继的使用链路层协议是(C) A、LAPB B、LAPD C、LAPF D、HDLC 1.15在windows95/98 的dos 窗口下,能用以下命令察看主机的路由表(D) A、NETSTAT –R B、ARP -A C、TRACEROUTE D、ROUTE PRINT 1.16与10.110.1 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B) A、10.110.12.0 B、10.110.12.30 C、10.110.12.31 D、10.110.12.32 1.17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A、255.255.255.0 B、255.255.255.128 C、255.255.255.192 D、255.255.255.224 1.18224.0.0.5 代表的是___地址。(C)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1.19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20在局域网中,MAC指的是( B)。 A.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B.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 物理层 D. 数据链路层 1.21255.255.255.224可能代表的是( C)。 A. 一个B类网络号 B. 一个C类网络中的广播 C. 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 D. 以上都不是 1.22传输层可以通过(B )标识不同的应用。 A. 物理地址 B. 端口号 C. IP地址 D. 逻辑地址 1.2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A.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 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 2、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其中(局域)网主要用来构造一个单位的内部网。 3、信号是(数据)的表示形式,它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为了便于数据传输和处理,必需采用(数据编码)技术。 5、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 6、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的数据传输,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 7、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是(高效率)而(无差错)传送数据。 8、信噪比是指(信号)与(白噪声)的比值,其比值越(大),所引起的差错将会越小。 9、差错纠正有(反馈重发纠错)和(前向纠错)两种方法,绝大多数的通信系统采用的都是(反馈重发纠错)。 10、通常我们可将网络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11、双绞线是一种最常用的传输介质,两根导线相互绞在一起,可使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减至最小,比较适合(短距离)传输。 12、在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有(5类)双绞线UTP和(1类)双绞线STP两类,其中5类UTP的传输带宽为(100)MHz。 13、在(低频)传输时,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比同轴电缆要高。 14、在网络中通常使用(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技术。 15、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型)、(环型)和(总线型)。 16、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构造技术。

17、在IEEE802局域网标准中,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 18、局域网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术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也是局域网设计和组成的最根本问题。 19、TCP/IP协议的全称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20、TCP/IP协议的层次分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而(应用)层对应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1、3类UTP的带宽为(16)MHz,而6类的UTP的带宽可达(200)MHz。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是在(B)年诞生。 A、1946 B、1969 C、1977 D、1973 2、局域网采用的双绞线为:(C) A、3类UTP B、4类UTP C、5类UTP D、6类UTP 3、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在(A)年诞生 A、1946 B、1969 C、1977 D、1973 4、以下不属于无线介质的是:(C) A、激光 B、电磁波 C、光纤 D、微波 5、假如收到1000000000个码元,经检查有一个码元出错,则误码率为:(D) A、十的负二次方 B、十的负四次方 C、十的负六次方 D、十的负九次方 6、以下哪一种方法是减少差错的最根本方法(A) A、提高线路质量 B、采用屏蔽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校园网的组建与应用 摘要: 本文针对实验室的设备环境,对校园网的组网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模拟,并最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实验中我们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组网基础设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关于路由器,我们实现了本地基本配置,并分别使用路由器的串口和以太网口实现了不同网段的网络互联,对路由器静态及动态路由机制进行了探究。关于交换机,我们实现了VLAN的划分以及不同VLAN间的相互通信,对广播风暴现象的产生原理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特定的实验。综合两者的功能,我们对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改进。最后通过实验和模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建方案。 在此方案中,我们在实现了网络互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IP地址的划分,IP地址利用DHCP进行自动分配。并根据模拟实际,对不同的主机进行VLAN划分,同时保证不同VLAN间的相互访问与特定VLAN的保护与单向访问。同时构建内部防火墙保证校园网与外部的安全访问。构建了完整可靠的网络之后,依据校园网的功能和服务需求,我们搭建了FTP服务器,用于提供基础的网络服务。 限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方案并不是完全能够适用于现实的。但是,通过实验使我们对校园网乃至更大的网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目录

一、前言 随着信息的调整膨胀,全球信息已经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时代。作为科技先导的教育行业,计算机校园网已是教育进行科研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校园网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投入运营,全国多所高校校园网络开通联网。 随着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校园网的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之一,此时,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它在促进学习的同时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毫无疑问,这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基于先进的网络平台和其上的应用系统,将极大的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 学校目前正加紧对信息化教育的规划和建设。开展的校园网络建设,旨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一个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园区网络,最终完成统一软件资源平台的构建,实现统一网络管理、统一软件资源系统,并保证将来可扩展骨干网络节点互联带宽为10G,为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网络,并实现网络远程教学、在线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最终达到在网络方面,更好的对众多网络使用及数据资源的安全控制,同时具有高性能,高效率,不间断的服务,方便的对网络中所有设备和应用进行有效的时事控制和管理。 二、综述 2.1 概述 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校园网就是一种局域网。校园网是各类型网络中一大分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及代表性。作为新技术的发祥地,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和网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的高校,是知识、人才的高地,资源十分丰富,比其他行业更渴求网络新技术、网络新应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新版)

————————————————————————————————作者:————————————————————————————————日期: 2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主编郭雅 参编余小华黄锦煜罗肖辉 主审陶培基 I

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支柱。培养一大批谙熟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综合应用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信息化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目的。 编者在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工作多年,一直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及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包括编者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采用了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作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说理透彻。针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各所院校都开出了一定的实验课时。为规范实验内容,严格实验训练,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编者多年来一直对本类院校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编者一直坚持编写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并与选用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做教材的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师多次交流,修订完成了这本《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十九个。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紧迫,不足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余小华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教育信息技术部黄锦煜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网络中心罗肖辉老师。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主任陶培基教授担任主审。 感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石硕对本书编写和出版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和热忱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州 E-mail: hsguoya@https://www.360docs.net/doc/275098213.html, II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试题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Internet最早起源于(A )。 A.ARPAnet B.MILnet C.以太网D.环状网 2、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B )。 A.传输层以上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 3、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校验是(B )的主要功能。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4、以下哪个是正确的MAC地址(B )? A.00-01-AA-08 B.00-01-AA-08-0D-80 C.1031 D.192.2.0.1 5、一般说来对于通信量大的吉比特以太网,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应该选用(C )。 A.双绞线B.微波C.光纤D.同轴电缆 6、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是(D )。 A.半双工通信B.单工通信C.数据报D.全双工通信 7、在IP数据报头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头部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度字段。其中(C ) A.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 B.头部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C.头部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D.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 8、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C )。A.报文、帧、比特B.分组、报文、比特C.分组、帧、比特 D.数据报、帧、比特 9、在Internet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的(A )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全发生变化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6个实验)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原理 1.1以太网交换机基础 以太网的最初形态就是在一段同轴电缆上连接多台计算机,所有计算机都共享这段电缆。所以每当某台计算机占有电缆时,其他计算机都只能等待。这种传统的共享以太网极大的受到计算机数量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减少冲突域类的主机数量,这就是以太网交换机采用的有效措施。 以太网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进行数据转发时需要确认数据帧应该发送到哪一端口,而不是简单的向所有端口转发,这就是交换机MAC地址表的功能。 以太网交换机包含很多重要的硬件组成部分:业务接口、主板、CPU内存、Flash、电源系统。以太网交换机 的软件主要包括引导程序和核心操作系统两部分。 1.2以太网交换机配置方式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方式很多,如本地Console 口配置,Telnet远程登陆配置,FTP TFTP配置和哑终端方式 配置。其中最为常用的配置方式就是Console 口配置和Telnet远程配置。 1.3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方法 1.3.1交换机的用户界面交换机有以下几个常见命令视图: (1)用户视图:交换机开机直接进入用户视图,此时交换机在超级终端的标识符为。 (2)系统视图:在用户视图下输入实system-view命令后回车,即进入系统视图。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 为:。](3)以太网端口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interface命令即可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在此视图下交换 机的标识符为:。 (4)VLAN配置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vlan vlan —number即可进入VLAN配置视图。在此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 (5)VTY用户界面视图:在系统视图下输入user-interface vty number 即可进入VTY用户界面视图。在此视图下交 换机的标识符为:。 进行配置时,需要注意配置视图的变化,特定的命令只能在特定的配置视图下进行。 1.3.2交换机的常用帮助在使用命令进行配置的时候,可以借助交换机提供的帮助功能快速完成命令的查找和配置。 (1)完全帮助:在任何视图下,输入?”获取该视图下的所有命令及其简单描述。 (2)部分帮助:输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关键字,则列岀全部关键字及其描述;如果该位置为参数,则列岀有关的参数描述。 在部分帮助里面,还有其他形式的帮助,如键入一字符串其后紧接?”,交换机将列岀所有以该字符串开头的命令; 或者键入一命令后接一字符串,紧接?”,列岀命令以该字府串开头的所有关键字。 实验内容:交换机配置方法

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公开课)

§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分层学案 (带*的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制定人:韩波文 一、课前预习学案 1、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有:(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2、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组织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式。 3、手工管理信息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的区别? 二、课堂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2、掌握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3、熟悉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过程及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 4、熟悉数据库的相关内容 【重点与难点】 1、手工管理信息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的区别 2、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操作方法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02页列举查找有关“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的资料的方法。他们采 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和优势?

总结:(1)利用“图书的分类目录”查找资料,直观性强,便存取不方便。 (2)利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数据库,高效、准确的提供信息资源。 (3)利用“因特网浏览”:数据共享性高,利用率较高。 【合作探究】 任务一:阅读课本P103-104页五个任务,分析讨论每一个任务使用的管理信息资源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1.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2.不管什么人、什么组织都要通过信息资源的管理更快地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任务二:请动手整理“材料”文件夹里的文件,看谁整理得最快,最科学。(操作时参照课本P22页计算机中常用的信息存储格式) 讨论: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各自对学习资料的管理方法,反思自己原先的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任务三:试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说说该系统具有哪些具体的功能。 操作提示:打开access数据库软件——用access打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文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1、TCP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T.对 2、IP地址是一个B类网地址。 T.对 3、虚电路无须对每个报文分组进行路由选择。 T.对 4、OSPF属于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F.错(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5、通过网络互联层能在任意节点间进行数据包可靠传输。 F.错 6、在 T.对 7、在 F.错 8 F.错 9 况。 T.对 10 F. 11、TCP F.错( 12 T.对 13、FTP F.错 14、DNS F.错 15、采用 F.错 16 F.错 1 D.让每一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方法。 2、保持计时器 H.为防止TCP连接处于长时期空闲而设置的计时器。 3、计算机网络 F.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4、频带传输 A.在模拟通信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5、ICMP J.具有差错报告、故障诊断与网络控制等功能的网络层协议。

7、网络体系结构 B.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8、路由汇聚 C.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9、分组头长度 B.IPv4分组头中16位的长度字段。 10、E-mail G.实现互联网中发送与接收邮件的基本服务功能。 11、半双工通信 H.在一条通信线路中某一时刻仅能单向信号传输的方法。 12、数据链路层 F. 路。 13、ISP D. 14 G.TCP 15、超网 C. 16 B. 17 18 G. 单选题 1、 A.PPP B.TCP C.IP D.ARP 2 A.双绞线 B. C. D. 3、电话交换系统采用的交换技术是______。 A.报文交换 B.分组交换 C.电路交换 D.信号交换 4、在Internet中能够提供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是______。 A.WWW B.FTP C.Telnet D.SMTP

计算机网络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科目:计算机网络 课题: 交换机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 知识目标: 1、在本次课中要向学生传授交换机上传、下载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2.学生学习交换机上传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Flash内存中保存的配置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备份功能; 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本次课学习能较好较快完成交换机配置电缆的连接和登录交换机命令操作平台; 2.学生能成功搭建交换机上传(TFTP)服务器; 3.学生能较好利用交换机机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上传备份;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对待操作性质的工作要按步骤操作,做到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Copy配置命令 教学难点:多个设置IP和Copy的使用 教学形式:讲解、演示、操作 教学设备:DCS-3950交换机、调试线、网络、交流电源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江阳职高教学楼6-1 教学内容: 一.引入部份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 恢复出厂设置命令 Set default 配置过程: switch>enable switch#set default Are you sure? [Y/N] = y switch#write switch#show startup-config This is first time start up system. switch#reload Process with reboot? [Y/N] y (2) 新课引入 对交换机做好相应的配置之后,管理员会把正确的配置文件从交换机上下

载并保存在稳妥的地方,防止日后如果交换机出了故障导致配置文件丢失的情况出现。有了保存的配置文件,直接上载到交换机上,就会避免重新配置的麻烦。 二.新课内容 1、交换机配置文件上传、下载技术 交换机上传、下载技术不能延用计算机传统的技术(如:FTP、HTTP等),而要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专用上传、下载技术,即TFTP技术 如拓扑图 TFTP:简单方面讲是一种软件,TFTP是FTP服务器的简化版本,特点是功能不多,小而灵活。 TFTP使用方法: 1.准备好TFTP软件,可从互联网上下载或网络设备商提供。 2、需安装TFTP软件,安装了TFTP的计算机就称为TFTP服务器。该电脑就具备了与网络设备进行上传、下载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学部:信息工程学部 专业:软件工程 课程:计算机网络 姓名:洪江山 教师:李毕祥 2017 年 2 月

目录 实验一双绞线线缆的制作 (5) 实验二 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的使用 (8) 实验三在Windows2003上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 (11) 实验四在Windows2003上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 (16) 实验五实现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21) 实验六路由器基本实验-静态路由、缺省路由配置 (28) 实验七交换机基本实验-VLAN、 VTP、TRUNK (34)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1、实验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06133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总学时数:1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2、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电子商务应用的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通过课程实验,学生应学会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和掌握通信媒体、网络工具的使用,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配置方法,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方法,为进一步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组建、管理和进行网络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计算机网络实验共10学时,实验分为“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两大类。其中必修实验2个,共4学时;选修实验分2个等级:A级和B级,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实验A级或选修实验B级,共6学时。 4、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 (1)实验设备和仪器名称:RJ-45接头、双绞线、RJ-45压线钳、打线钳、测试仪、计算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