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修炼内功,温养“精、气、神”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三练三调

太极拳的三练三调

太极拳的三练三调太极拳的三练三调太极拳是整体运动,作为一种疗法,其整体性体现在“三练三调”上。

“三练”是指练精、练气、练神。

“三调”是调身(调精)、调息(调气,一呼一吸为一息)、调心(调神)。

“三练三调”是太极拳的“三要素”。

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世上万物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素性。

“精”是人的体物质“气”是人体的能量,神是人体的信息。

精气神一方面先天受于父母,另一方面后天来自饮食的转化生成和大自然之气的吸取,也得益于自我修练。

太极拳素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之说。

这种说法有多种解读,其一是说练拳要经过练精、练气、练神三个阶段。

1、练精专指修练肢体,是形体运动,俗称“外练精骨皮”。

这是“外功”也叫“命功”(躯体有形之物调之命)。

2、练气专指修练呼吸,是气血和内脏运动,俗称“内练一口气”。

人体之气涵义很广。

呼吸之气是其重要方面。

通过修练外呼吸(肺呼吸)和内呼吸(组织、器官有呼吸),强化人体(血液)同外介的气体交换;促进身体各部位同血液携带的气体交换。

同时通过腹式呼吸,强化腹压变换和横膈升降,借以按磨促动横膈上下的脏腑。

3、练神专指修练大脑,是神精运动。

通过练脑强化脑神经输入、加工、传递、输出信息和发布指令信息统率调控全身的功能。

太极拳要求“意气合一”,即练神同练气合而为一,合成“内功”,也叫“性功”(意气心性活动谓之性)。

练精的招式动作外显为形,内蕴为劲。

就修练“内劲”来说,也属于“内功”。

太极拳强调“一动无不动”身躯动,内脏动、气血动、神经动,凡是能动的部位都要运动,而且同时运动,“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内外相合”,达到“形神俱备”、“性命双修”,“精气壮、精神旺、神气足,精气神三结合。

要达到精气神三结合,需要长期功夫。

初学者如想同时度过修练精气神“三关”,很难成功。

最好是循序渐进,先通过初级阶段的练精筑基,再进到中级阶段的练气,然后进到高级阶段的练神。

“三练”就要“三调”,就是将姿势体态、呼吸吐纳、心意神魂都调练到符合拳理要求。

陈氏太极拳知识问答

陈氏太极拳知识问答

陈氏太极拳知识问答1、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功?中国武术的一个特点就是练内,拳谚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有人把太极拳和形意拳、八卦掌等分为内家拳,就是因为她们尤其注重练内。

太极拳的内功就是她对于人体生命内在元素的锻炼方式。

从总体上来说,太极拳套路就是一套内功拳,因为她的要领处处都强调“内”的因素,如果你只重外形,那是“太极操”。

从具体上来说,太极拳有一些更为鲜明的“内功”要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桩功,练太极拳要站桩,养气之用,“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一是行气法,在行拳中侧重导引行气,鼓荡全身。

还有吐纳法,将呼吸和练拳相配合。

在一些传统和现代的套路中,还有拳家专门编定的以精气神为主要目的的套路。

2、以健身为目的练习太极拳套路时还要有技击意识吗?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拳种,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所以练太极拳就要具备技击意识,否则就丧失了太极拳的最根本的属性。

既然是武术,太极拳的动作,意识、结构都是围绕着技击来展开的,如果没有技击意识,你也不可能充分理解太极拳的精髓,体会不到它的精妙之处。

达不到健身的效果。

所以,即使仅仅为了健身,练太极拳最好也要每个动作都具有技击意识。

3、能同时练两种或多种太极拳式子吗?既然分为不同的流派,肯定在风格上有所区别,但同为太极拳一个拳种,在锻炼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共性。

在练好一种太极拳式子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加以了解,相互印证是可以的,甚至其他拳种的武术也都可以练一练,体验一下。

过去老武术家中不乏这样的例证,有的拳家从不同的拳法中还悟到很多新东西。

但要注意,在初学时不应这样做,最好集中精神先练好一种式子,否则练成四不像就不好了。

4、我以前练过别的拳种,要练太极拳有什么要注意的吗?首先要找出太极拳和你以前所练拳种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一定要找到不同之后再练太极拳,否则就容易自然地将过去练的拳的感觉带到太极拳中。

找到不同点,特别是最主要的不同点,你就会有意识地避免、区别。

在学习太极拳开始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先不要同时练你以前学过的拳种,否则就会把太极拳往以前学的拳种上“带”。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以医学观点诠释太极拳的一些要领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以医学观点诠释太极拳的一些要领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以医学观点诠释太极拳的一些要领作者张桂森医师(台湾)练武在「外」是对运动系统(筋肉、骨骼)的锻炼,对「内」则是神经系统的锻炼。

就是俗语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先说「内」,「内练一口气」,气分为有形与无形两方面来谈。

有形的气即是呼吸的气,这在上面已谈论过。

无形的气可以说是神经电流的传导。

神经的传导是一种电流的传导,平时神经细胞膜外面是带正电子离子,细胞膜内面是带负电子离子。

当有刺激讯息(stimulation)传来刺激在细胞膜上,如果此刺激的讯息够大的话,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这会使细胞膜外的正电子进入细胞内,细胞膜内的负电子则跑到细胞外,产生去极化现象(depolarization)使电流传导下去,之后细胞膜上的钠钾帮浦(sodium-potassium pump)会把细胞内的正电子打出细胞外,也使细胞外的负电子回流进入细胞内,使细胞保持再极化现象(repolarization),以便接受下一次的刺激以再产生电流的传导。

们用意念来练拳,意念就是意识,是一种精神活动,是大脑内部的运动状态,是人类大脑的一种特殊功能。

由大脑皮质产生意念就如发号命令,透过神经的传导产生去极化现象,传到全身,所以说神经电流传导的现象是气的表征,拳论上说「意到气到」。

当「精神内敛」时会使大脑更加平静,意念更能集中。

副交感神经更能兴奋,副交感神经控制的一些不随意肌随之兴奋,使心跳减缓,血管壁松弛,血压下降,肌肉不再紧张,减少能量的消耗,血糖下降,肠子蠕动增加使食欲正常化,脑内脑啡(βendophine)分泌增加产生欣慰感等等现象,这是精神内敛的好处。

右图: 上下蓝色线条表示副交感神经,黄色线条表示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合称自律神经,也就是由情绪来引导,可控制全身之器官。

人体由心脏打出的血液有17~20%输送到脑以供脑部使用,其余才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以脑的体积重量才一、四公斤与身体的体积重量相比,脑是小了许多,但是却消耗了近五分之一的氧气,所以打太极拳不只是身体在消耗氧气,脑部(当然指所有的神经系统)也在消耗氧气,这是其他运动比不上的。

“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精气神是实---...

“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精气神是实---...

“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
口气”精气神是实---...
精,汉语汉字,出自《说文》:“精,择也。

从米,青声。

”《景岳全书·脾胃》:“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

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原意指上等好米,衍生为提炼或挑选出的优质的东西(跟“粗”相对)、对某种技术掌握得很熟练、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等意义精气神学说
1、最早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
2、后来,道教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养生学理论。

3、武术与气功结合,中国武术理论将精气神
学说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之中。

先天之精,是构成形体和形体藉以生长发育的物质。

后天之精,是维持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具体解释为:
先天之精是秉受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作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才能发挥其功能,这种物质即是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是来自饮食的营养物质,亦称水谷精。

有了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精气神是一种状态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根据“精”的来源、功能和作用又可以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精的生理功能
1 .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2 .参与人体的生殖繁衍
3 .濡养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

练出太极拳的内劲才是真功夫

练出太极拳的内劲才是真功夫
手——左云手拉长深吸气,右云手拉 长深呼气 ; 捋 挤式——捋则呼,挤则 吸。又如小式子,手挥琵琶——定式 深吸气,闪通背——定式深吸气。如 此练习,一遍十遍、一天十天,积日 累月,一年、十年、二十年,再配合
66
气功、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对研究 练“内气”至关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会太极拳练“内气”,体现着 练拳功夫的逐步提高。笔者就太极拳 功夫,将其分为十成:初学拳者一至 三成功夫是入门功夫,有三成功夫可 称入门,不具三成功夫不能称入门; 四至六成功夫谓中乘功夫,可称已登 堂入室;七成功夫是中乘功夫与上乘 功夫之过渡阶段,也是习练太极拳的 关键性一步,常谓之炉火纯青阶段, 也是中乘功夫的最后阶段;八成功夫 者登峰而未造极;凡太极拳功夫具十 成功夫而造极者必是出类拨萃之代表 人物,屈指可数,古今不多,非数十 年纯功不能达此境界。
当代太极拳怎样练出真功夫来? 太极拳练到一定层次,习练者一 般都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 针刺等感觉,中医学认为这是体内行 气的现象,是经络畅通的表现,这便 是练太极拳打通任、督二脉,使其产 生的气感。太极拳的“缠丝运动,动 贯四梢”,要求动作螺旋式走弧形, 成为圆的运动,使肌肉纤维、韧带关 节在均匀、连贯的反复旋转中得到无 微不至的运动,调整呼吸,畅通气血, 流转贯注四梢,达到固本则枝荣的健 身目的。笔者以为,能使拳者得到健 康,这样的功夫也可称是真功夫。笔 者练拳三十多年,深深体验到了健身 效果:我多年心动过缓的心脏病得到 好转,自从练拳后从未复发;多年的 耳鸣得到控制,并明显提高了听力, 与人语言交流方便了;而且眼睛不花 了,就是写文章也不用戴花镜;就是 在北方冬季三九天在外练拳也不用带 手套,手心还是热的。这是我多年练 太极拳的结果。
(编辑 / 刘强)

“内练一口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练气?深度解密内练之法

“内练一口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练气?深度解密内练之法

“内练⼀⼝⽓”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练⽓?深度解密内练之法要想解释“内练⼀⼝⽓”,必然要说到另⼀句话,那就是“外练筋⾻⽪”!这⼀谚语要求练武者既要“外练”⼜要“内练”、“外形”与“内⽓”协调!“筋⾻⽪”指⼈体的肌⾁、肌腱、韧带、⾻骼和⽪肤,引申为⼈⾝的体表!“⽓”指呼吸之⽓和意识⽀配在体内运转的“内⽓”。

有些⼈要说了,内⽓什么的都是骗⼈的把戏!那我就想问问诸位了,为什么瑜伽、冥想这些舶来品都可以被⼤家接受,那为什么和他们有着同样效果的中国内家武术就不被⼈们所认可呢?这是武术的悲哀,还是⼈的悲哀呢?那么,到底什么是内⽓,⼜如何做到“内练⼀⼝⽓”呢?科学解释传统武术要求内练与外练的结合统⼀。

传统武术通过外在的修炼练习⼿法、眼法、⾝法、步法,来达到外在的强⼤,筋⾻的强⼤,也是训练肌⾁运动系统!内练,古⼈说是对内⽓的修练。

其实⽤科学的⾓度来说,武术内功的练习,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锻炼!武术内练之法,⽐如练习桩功,可以使得在⼤脑⽪层中形成⼀定的条件反射,这样能够保证在技击中,也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拳路运动中能够不变形,这样可以使肌⾁舒缩感知能⼒得到提⾼,肌⾁的随意活动也可以得到⼀定的提⾼!如何做到“内练⼀⼝⽓”外练筋⾻⽪,⼩年认为就是练习硬功的⽅式,⽤来增加⽓⼒,加强筋⾻的功夫!在这篇中就暂不赘述,我们详细讲讲⼩年对“内练⼀⼝⽓”的理解!内功的修炼⽅式⼤概可以分为两类,⼀是静功,⼀是动功!静功指的就是各种桩功,⽐如说太极混元桩、形意三体式等等;动功则是以各种肢体动作为导引,⽐如说易筋经、武⼋段锦等等。

⼩年之前写了许多易筋经、⼋段锦的武术功夫,⼤家可以去了解⼀下!具体的内练武术之法,最好还是请教⽼师傅⽐较好。

万籁声先⽣曾经在《武术汇宗》中说,练习武术,⼀靠天赋,⼆靠环境,三是靠师傅,三者缺⼀不可!古籍中对内⽓的说法雍正时期有位武术⼤师叫做苌乃周,他写了⼀本书《苌⽒武技书》!《苌⽒武技书》虽然不是最早讲述内功的秘籍,但是“培养中⽓”为拳学⽴论,却是武术中的⾸举!“此⽓之灵明,发为五脏之神,⼼之神、肝之魂、脾之意、肺之魄、肾之精与志,赖此主持,呼吸依之。

内练一口气

内练一口气

武术谚语有云:“内练一口气,外操筋骨皮”,可见练内气是习武者必下的功夫之一。

内练气,外练形,以形运气,以气帅形,气形合一,方能臻于上乘。

拳经所说的“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则是对内练一口气的具体要求。

“外操筋骨皮”既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而“内练一口气”,却似乎有些“高深”而难以达到。

于是,怎样内练一口气?怎样做到内三合?便成了武术爱好者普遍希望了解的问题。

其实,练气之法并不复杂。

一在于养;二在于运。

即养吾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以培养真元;运吾之真气充于丹田,施于四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气。

“气”是人体构造中维持生命的原动力。

人体内的气,粗略地讲,大体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两种,先天之气是与生俱来的,叫做“真元”,也叫做真气或元气。

真气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

后天之气是由大自然吸入的氧气和由饮食摄入的水谷精华所生化而成,随血脉运行于全身。

气靠血养,血靠气行,先天之气赖后天之气以为荣养。

真气在经络隧道中运行需靠呼吸为之推动,才能畅行无阻。

用一定的方式调整呼吸,调动真气,送入丹田,进行内功经上所谓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工作,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养吾浩然之气”的功夫。

至于运气之法,在内家拳拳经中的“内功”、“纳卦”、“神运”、三篇中,有详细记载,是武术家练气的基本依据。

马礼堂老师所授练的内气之法,大体可分四个方面:1、首先应熟悉内气运行的脉络,即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任脉,督脉,带脉,冲脉,两维,两跷,手三阴三阳及足三阴三阳主五脏六腑。

任脉为诸阴经气之海。

督脉为诸阳经之海。

带脉横行腰腹之间,宛如玉带,总束各经。

冲脉挟脐直上,为十二经之海,居一身之要。

阳维联系全身之阳经,主一身在表阳,阴维主一身之里。

阳跷分布于身体左右侧,主左右之阳气。

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气。

对练武者来说,最主要的是前任、后督与带脉、冲脉。

发明劲时,每一呼吸,真气由气海经会阴、上命门,穿过腹腔而复归于丹田,形成小周天循环。

太极拳养生功用_太极拳的气与功

太极拳养生功用_太极拳的气与功

太极拳养生功用_太极拳的气与功太极拳为武当门的内家拳术,主张以心为主,以气为用,故练法有重意不重形之说。

外练筋骨皮,为有形之体,唾手可得;内炼精气神为无形之物,并非所有人一学就会。

要达到炼内助外,练外以佐内,提高练功效率,就非一日之功了。

目睹一些练功者,仅习惯于动动手脚,虽能比划两下套路,但离太极拳的精要相差甚远。

这就需要我们来认真研究探讨太极的入门之路了。

初习太极拳首重摸门。

当然,一下子掌握要领难,手脚也显得笨拙僵硬,不协调,这都是正常的。

当逐步熟练了完整的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练功“角色”。

动作出现“自动化”,行如流水,连绵不断,使意念、形体、呼吸浑然一体,既可以收到练太极拳之效益,又可体验气功的精妙。

因此,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练气养功。

何谓“气”,怎样练?太极拳也讲究“气沉丹田”,而且以“调心、调息、调身”为其锻炼原则。

注意精气神的锻炼,以内功为主,要求练功者以自己的心理活动去影响生理活动,使内在元气在“意守”的不断作用下逐渐形成,其练功规律大致与气功吻合。

通过深、匀、细、长的呼吸,一方面增强了肺活量,促进吐故纳新,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气化功能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气沉丹田”,腹式呼吸的作用,使膈肌不断起伏,起到有规律地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增强体内“水谷精气”的提炼。

要达到炼气,首先强调姿势与呼吸均要顺其自然,不能矫揉造作。

在走架时做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松呼,吸气到中脘,呼气沉丹田。

肢体由屈而伸时,内气由丹田向外发至回梢;肢体由伸而屈时,内气由手足回梢收至丹田。

这种一呼一吸,一缩一伸,贯串始终,正是太极拳气息锻炼之妙处。

久之则能不求自得。

《十三势行功歌诀》云:“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由此可见,习拳时尽可能做到动静结合,意不断、气不乱、形想随,动中求静,静中求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修炼内功,温养“精、气、神”
打太极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但是要打好太极你还要学着点。

修炼内功就是涵养“精、气、神”
太极拳的内功,实际就是武术的“精、气,神”。

从传统医学来讲,“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

除了培养”精,气、神”外,练习太极拳还要练胆,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

当然,如果为了健身练习太极拳,那么只培养“精、气、神”就可以了。

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培养自己的”精、气、神”呢?
王宗岳、武禹襄等老前辈们的拳论对此论述得非常清楚。

总结这些历代太极拳大师们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练拳经验,我认为练习太极拳修炼内功,大体上要做到以下五点。

大师经验之谈!五点要素炼内功
第一要素:心静
不胡思乱想,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

”李亦畲的《五字诀》中首先要求的就是“心静”,所谓“心不静,意不专”。

心静以后,神意才能专注,练拳才能从容不迫,体态自然。

第二要素:意专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

用意就是用心的意思。

《十三势歌诀》说:“式式存心揆用意”,也是意专的意思。

只有心静、意专,练拳时才能精力集中,目的明确。

第三要素:神舒
精神要舒展、舒畅。

武禹襄说:“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就是讲精神要集中,外表要平静,不能剑拔弩张。

这也就是要求蓄神——把精神涵养好。

练拳时既不能精神涣散,也不能精神过于紧张,以至于到剑拔弩张的程度。

所以,要神舒体静,神意舒展,也就是精神集,同时神气又要舒展舒适。

第四要素:气畅
呼吸要舒畅。

太极拳要求养气,所谓“气以直养而无害”。

练拳要”以气运身,务令顺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这里的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中医讲的内气。

内气运行要顺遂流畅,发于丹田,达于四梢。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身体舒畅,呼吸细长慢匀,同时还要腹部放松,气沉丹田。

所以歌诀说:“腹内松静气腾然”。

这是锻炼内功的法门。

按照中医学讲,人体一呼一吸,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这样,就会产生内气。

所以腹部松静后,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时,在丹田就会产生“气腾然”的感觉。

因此,练太极拳一定要气沉丹田,这样才能做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气腾然”后,就会产生气运周身的感觉。

第五要素:形顺
练拳时,动作外形要柔顺,身法要合度。

在练习太极拳时,做到上述五点,才能达到太极拳的内外相合的要求,这也是内功锻炼的方法。

拳谚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就是说,不仅形体、肌肉、筋骨要得到锻炼,内在的“精、气、神”也要得到了锻炼,这样内外相结合,自然对养生健身有好处,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

此外,在平时练拳和生活当中还要注意到两点:
1、胸脊并重:胸是指胸膛,脊是指脊背。

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是在脊柱上悬挂着的,脊柱也是督脉行经的通道。

所以,对脊柱的锻炼也有助于内功的修炼。

对胸脊的锻炼就是要求练太极拳时,脊柱要正,即立身中正,要在腰脊的旋转带动下,运动四肢。

武禹襄的故居有一副对联:“立定脚跟树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

”这不仅是对太极拳的要求,也是对做人的要求。

这个对联对练拳和修炼内功是很有好处的。

2、做到心肾相交,意守丹田
人在呼吸时,心和肾自然融合相交,这样水火相济,对养生很有好处。

这就要求我们在练拳
时要进行腹式呼吸。

平时休息时.也可以正襟危坐,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平稳深长,闭目养神。

这样静坐十几分钟,就能解除疲劳,恢复精神。

长期坚持,对内功修炼和养生大有好处。

练太极最好的效果就是能让人身心舒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