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民居的修复与改造

合集下载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

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建议一、加强保护意识,重视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传统民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其历史价值,加强保护意识。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传统民居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合理利用传统民居,保留其原有功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缮应该注重保留其原有的功能。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可能保留传统民居的原始结构和风貌,不得随意改变其建筑布局和形式。

同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利用传统民居,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三、加强传统建筑材料的保护和使用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保护和使用。

在修缮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以保持传统民居的原汁原味。

四、注重传统民居的环境保护传统民居的环境保护同样重要,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在修缮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周围的植被和水源,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

同时,要注重保护传统民居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五、加强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是其长久保存的关键。

要加强对传统民居的定期检查和维修,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和受损的部分。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保养,保持其整洁和干净。

六、传承传统建筑技艺,培养相关人才传统建筑技艺是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培养。

要加强对传统建筑技艺的研究和保护,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技艺。

七、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过程中,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要尊重传统民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注重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使传统民居既能保持其传统风貌,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统民居保护和修缮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保护和修缮经验,共同推动传统民居保护事业的发展。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古建筑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老化、腐朽、倒塌、破坏等。

下面,我将详细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造对策。

古建筑的老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侵蚀,古建筑的材料和结构会出现老化现象,严重影响其稳固性和安全性。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首先是加固古建筑的结构,对于已经破损的部分进行修复,恢复它们的稳固性。

其次是对古建筑的材料进行保护,采用防腐蚀、防水等技术手段,延长其使用寿命。

古建筑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腐朽。

由于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古建筑中的木材和梁柱容易受到霉菌和虫蛀的侵害,导致腐朽。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首先是使用防腐木材替换腐朽的部分,以确保古建筑的结构稳固。

其次是加强通风和湿度控制,以防止湿度过高引起木材和梁柱的腐朽。

古建筑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倒塌。

由于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古建筑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倒塌。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首先是加固古建筑的地基和结构,增加其稳定性。

其次是使用新的建筑材料替代脆弱的部分,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和抗风能力。

古建筑面临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破坏。

由于人为因素,包括盗窃、抢夺、破坏等,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古建筑不受破坏,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首先是增加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头、警报系统等,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

其次是加强监管,加大对破坏古建筑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老化、腐朽、倒塌和破坏等。

为了改造古建筑,我们可以采取加固古建筑结构、保护材料、加强防腐蚀等措施,以延长古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古建筑的地基和结构加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提高抗震和抗风能力等措施,以确保古建筑的稳定性。

还可以加大安保力度、增加监控设施、加强对破坏行为的监管和打击,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貌。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古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古建筑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老化、腐蚀、倒塌等,因此需要进行改造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古建筑的老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容易老化、腐蚀,从而影响其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可以对古建筑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修复损坏的部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加固和修复古建筑,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古建筑的环境污染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给古建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噪音和尘埃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和表面造成损害,加剧其腐蚀和老化的速度。

为了保护古建筑,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可以增强城市的环境管理,减少工业排放和交通污染,确保古建筑的周围环境干净、安静和无污染。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还包括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古建筑面临被破坏和改造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利用古建筑,需要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一方面,应该加强古建筑的法律保护和管理,严禁破坏和过度开发。

可以将古建筑进行合理的利用,如博物馆、展览馆、艺术中心等,以提高其对社会的价值和影响力。

古建筑的保护需要大力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

公众是古建筑保护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改造至关重要。

应该加强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组织一些公众活动和参观,让公众更加了解和感受古建筑的价值和美。

这将有助于形成推动古建筑保护的社会氛围和合力。

古建筑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老化、环境污染、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平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造措施。

这包括定期检测和维修、环境保护、加强法律保护和管理、公众参与等。

传统民居、古镇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传统民居、古镇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传统民居、古镇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传统民居和古镇建筑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而它们在修缮和保护方面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传统建筑的问题传统建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受到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影响,腐朽和破坏更加容易。

同时,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变化对建筑的保存也带来挑战。

例如,许多传统建筑使用了特殊的木结构,这些木材现在变得更难以获得。

同样,古老的建筑使用的石料和灰泥也难以取得,这使得修复和保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第二部分:保护建筑的方法为了保护传统建筑和古镇建筑,需要采取许多措施。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建筑进行维护和定期修缮。

这可以包括清洁外墙和屋顶,以及在需要时更换破损的木材或石料。

这些简单的维护步骤可以帮助确保建筑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稳定。

另一种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常用方法是对建筑进行重建。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扰乱了建筑的历史,因此需要谨慎考虑。

在进行重建之前,需要进行彻底的研究,以确保新建筑尽可能贴近原建筑。

第三部分:保护建筑的新方法最近,许多新方法被开发用于保护建筑。

例如,一种新型的建筑保护剂能够用于处理木材,以使其更加稳定。

此外,现代技术也可以用于建筑的保存,例如数字化扫描可以创建建筑的复制品,这在建筑重建方面非常有用。

在保护建筑方面,教育和宣传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保护传统建筑和古镇建筑的重要性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遗产。

同时,培训更多的专业人员来帮助修缮和保护建筑也很有必要。

结论在保护传统建筑和古镇建筑方面,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

从简单的维护和定期修缮到数字化扫描和新型建筑保护剂的使用,我们可以使用众多工具来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在未来得以保存。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措施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古建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老化、破损、开发利用等,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造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文化。

一、古建筑面临的问题1.老化破损古建筑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侵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老化和破损问题。

古建筑的屋顶、墙体、地基等部分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龟裂、开裂、脱落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古建筑的美观性,更严重的可能会威胁到古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2.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古建筑所处的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影响,比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这都会加速古建筑的老化和破损,严重影响古建筑的保存和传承。

3.开发利用在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一种趋势,一方面是因为古建筑所处的地段比较好,对于商业开发有着很高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古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而开发利用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原本的文化内涵可能会被商业化篡改,建筑环境可能受到破坏,甚至影响古建筑的安全性。

二、古建筑改造措施1.文物保护法规在面临古建筑改造问题时,首先应该遵循文物保护法规,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回归古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

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制度,加大对古建筑的法律保护力度,对于破坏古建筑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

2.维修保养古建筑的维修保养是保护古建筑的最基本和有效的措施。

要对古建筑的老化和破损问题进行及时的修复和保养,保证古建筑的安全可靠。

还可以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对古建筑进行重建和修复,保持古建筑的原貌和风貌。

古建筑的开发利用是可以的,但是应该遵循保护原则,注重古建筑文化内涵的传承和传统精神的延续。

可以将古建筑作为文化场所、旅游景点等进行开发利用,使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古建筑带来经济效益。

4.环境优化古建筑所处的环境也是需要进行优化的,可以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对古建筑的影响,比如加强环境监控、限制工业排放、提倡绿色出行等,减少环境污染对古建筑的侵害。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与持续性发展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与持续性发展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与持续性发展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民居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实现其持续性发展,传统民居需要进行改造和更新。

传统民居的改造和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新和改善居住条件。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提高,传统民居需要进行更新和改善,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在保持传统民居风貌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二是保护和修复建筑遗产。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遗产,需要进行修复和保养工作,使其恢复原貌。

适当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实现其持续性发展。

三是开发和利用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

传统民居不仅具有建筑的美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建立相关的文化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可以将传统民居改造成民俗博物馆、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是发挥传统民居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传统民居成为许多游客青睐的目的地。

应该利用这一机会,通过改造和更新传统民居,提高它们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传统的乡村生活,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是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实现传统民居的持续性发展,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和更新,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经济补贴,推动其持续性发展。

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与持续性发展是实现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善居住条件、修复建筑遗产、开发文化价值、发挥乡村旅游作用以及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实现传统民居的持续性发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传统的魅力,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由于时间的长河和自然的侵蚀,许多古建筑面临着各种问题,如老化、腐朽、倾斜、开裂等。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对古建筑进行改造和修复。

本文将探讨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一、古建筑面临的问题1.老化古建筑经历了数百甚至数千年的时间沧桑,经历了风吹雨打和日晒风霜,加上材料的老化和疲劳,导致古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出现老化现象。

老化的古建筑不仅影响了其美观性,更严重的是可能影响了古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2.腐朽古建筑所使用的木材、砖石等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受到腐朽的影响。

腐朽导致古建筑的材料强度下降,结构不稳定,从而增加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的难度。

3.倾斜古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沉降、地震等原因,可能导致部分或整体倾斜。

倾斜不仅影响了古建筑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了古建筑的安全性,一旦倾斜严重,可能导致古建筑的倒塌。

4.开裂由于地质变化、材料老化和人为原因等,古建筑常常出现裂缝。

裂缝不仅影响美观和结构稳定性,还会导致水分渗透、损坏内部结构。

二、古建筑改造对策1.结构加固对于老化、腐朽和倾斜的古建筑,首先需要进行结构加固。

通过搭设支撑、增加梁柱等方式,加固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提高其抗震、抗风等能力。

2.材料更新对于古建筑中的老化、腐朽的材料,需要进行更换和更新。

对于古建筑中的木结构部分,可以使用现代防腐处理过的材料进行修复和更新。

3.湿陷处理针对古建筑中可能存在的地基沉降问题,需要进行湿陷处理。

可以通过注浆、改良土壤等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防止古建筑的进一步倾斜。

4.裂缝修复古建筑中的裂缝修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修复裂缝可以有效防止水分渗透、增加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美观性。

修复方法可以采用填充、加固、粉刷等方式。

5.灾害保护在进行古建筑改造的需要考虑灾害的保护。

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古建筑,可以采用增加抗震设施的方式,提高古建筑的抗震能力。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

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及改造对策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古建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讨论古建筑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

古建筑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遭受了自然环境的侵蚀和破坏。

风雨侵蚀、自然灾害以及传统材料老化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古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修复古建筑的结构,加固和恢复受损部分,使用新型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以提高古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古建筑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功能需求的变化也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古建筑的设计和结构往往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实际需求,如通风、采光、防潮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对古建筑进行功能性改造,根据现代需求进行空间划分和功能布局的调整,安装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来提高古建筑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古建筑还面临着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古建筑往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由于古建筑所在的环境往往也发生了变化,如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这些都会对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和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对古建筑的周边环境进行改善,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和文化环境,加强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确保古建筑的保护和继承。

与现代化建筑相比,古建筑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相对简单,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施工和维修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造对策:培养和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提高对古建筑施工和维修的专业水平,寻找并使用适合古建筑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和维修的效率和质量。

古建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自然环境的侵蚀和破坏、功能需求的变化、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及施工和维修的困难。

通过采取相应的改造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和继承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古建筑的改造也应该注重保留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不仅要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还要尊重和体现古建筑的独特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民居的修复与改造
作者:倪春丽唐月乔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3年第07期
(佛山市岭南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古民居建筑的逐步重视,对古民居的修复和改造工作已经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高度。

本文以古民居修复背景开始,论述了古民居修复方式及用途和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四个保存”原则。

最后,以苏州园林修复开发为例,讨论了当下园林修复及再设计的问题和看法。

关键词:古民居;修复;四个保存;园林设计
一、相关背景
当今时代,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于现代建筑的创新、建造,还应该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历经沧桑的历史建筑因为其独特的造型和风格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人们的瞩目,它们记载了历史的足迹,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见证了发展的脉络。

而岁月的摧残,使得其中一些建筑已经变得破旧不堪。

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古民居建筑的逐步重视,对古建筑的修复和改造工作已经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高度。

只有对历史的尊重,才能做到求新和发展。

古建筑的修复和改造工程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改建工程,修复和改造应该市的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既能保留建筑固有的历史风貌,重新发挥出其原有的璀璨光芒,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又要尽量保证消防安全的要求,保证修复和改建后的安全使用。

一个城市的内涵往往通过古民居建筑来得以体现。

古民居的修复和改造工作则需要依据其自身价值、人文环境、历史地位等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

在修复过程中,不同于一般的改造工程,修复工程应该赋予古民居建筑新的用途或者增设现代化的功能和措施,用现代化的要求、现代化的空间艺术来改造。

二、古民居修复方式及用途
古民居建筑的修复和改造工作由于受到被保护建筑的自身历史价值、历史地位、建筑质量、被损坏程度和人文历史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

具体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做法,修旧如旧,尽可能地恢复古民居建筑的原有风格,甚至使其焕然一新,这种做法一般用再寺庙和名人的故居中,原有的用途未被改变或者作为参观等使用;第二类是新旧对比,即强调修复的时代痕迹,使得修复部位可以明显区别于原有部分,这种方式在欧洲的古老建筑中比比皆是,但在国内却较少地被采用到;第三类是用现代的空间艺术语言与已存在的历史建筑进行对话,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被普遍地接受,尤其在古建筑扩建、改建的过程
中使用得较为广泛,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罗浮宫的扩建工程。

而目前对古民居建筑的修复和改建往往是旧瓶装新酒,即赋予其新的用途或者增设现代化的功能和措施,使其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生活的需要。

古民居的修复与改造,可以有三类用途:第一是利用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展示作用;第二是以较大的代价,改造更新内部,使之基本适合现代生活,延续其居住功能;第三是根据其区位及建筑结构格局的可能,改造为商业用途。

而有些古民居,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生活了,主要反映在安全、厨卫设施、空间高度以及空间分隔方面,多数可能已经十分残破,甚至是危房或者翻修搭建得面目全非了。

即使原样保存完好的,也因其木构件在百年上下的岁月中多有损朽,所以在修复改造定位时应该将其定位为商业性建筑,即通过适度修复和部分改造、在保持整体外貌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将内部空间进行调整,是这些古民居满足营业性功能的要求。

三、修复改造过程中“四个保存”原则
修复古民居的目的,既要以科学技术的方法防止其损毁,延长其寿命,更必须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

而后者尤为重要。

如果因为修复工作而损害了它原有的价值的话,那么这一维修工程就毫无意义了。

首先,要保存原来的民居形制。

古民居的形制包括原来的平面布局、原来的造型、原来的艺术风格等等。

每一个朝代的建筑布局都有它的特点,它不仅反映了建筑的制度,也反映了社会的情况、民族和地区的特点、思想信仰等内容。

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作为历史的物证、多民族文化的物证,如果改变了原状,或张冠李戴乱了套,这个古民居的价值就损失了。

其次,要保持原来的民居结构。

古民居的结构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各种建筑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时期和各种民居的结构方式都有所不同,它们是建筑科学发展进程的标志
再次,要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

古民居中的建筑材料种类很多,有木材、竹子、砖、石、泥土、琉璃、金、银、铜、铁等等。

它们都是根据不同民居结构的需要而选择使用的,什么样的民居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材料产生什么样的结构与艺术形式,都是要合乎力学原理的。

最后,要保存原先的工艺技术。

要真正达到保存古建筑的原状,除了保存其形制、结构与材料之外,还需要保存原来的传统工艺技术,方可成功。

四、园林修复及再设计
4.1 国内园林修复及再设计的背景和不足
我们也同样知道对古园林保护的重要意义,这些古园子是中国古代造园硕果仅存的实例,再不加以保护就会彻底断了我们民族造园艺术的根本,所谓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所以,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古园林修复和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

最近十年,即苏州园林进入世遗保护范畴之后的十年,其保护状况可谓喜忧参半。

究其原因,大致涉及到文保规划的合理性,资金的落实和资金流向,以及当前旅游业与古园林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等方面。

有些地方还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这些年来,尤其是苏州,在园林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人力物力都花了不少。

比如苏州1996-2020年规划中确定的13处毁圮严重的私家旧园,已有畅园、五峰园、洽隐园等部分园林得到修复,但其修复的过程却是良莠不齐的,而修复过程中,对园中景物的随意篡改更是屡见不鲜,此外,园林范围的改变,权属问题,植物、山池、古建的日常维修技工缺乏,以及过量的观光活动等,都加大了古典园林保护的难度。

实事求是的讲,效果还不够理想。

4.2 例谈当下园林修复存在的问题
首先,古园林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有待调整。

目前的现状是保护其次,开发为主。

我们的旅游开发、地产开发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存的完整性,真实性,尤其对古园林周边环境的完整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这种开发是继城市更新大拆大建以来的又一轮建设性破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人皆知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

新的苏州博物馆事实上建在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内,贝聿铭先生的作品部分占用了以宗王府为核心的保护区域。

这对拙政园这一完整的、宅园一体的文化古迹保护而言,无疑是遗迹重创,而且,其过程不可逆。

同时,作为西部集群的核心,代表同、光风格的张履谦住宅、祠堂以及拙政园西园这样一个园、宅、祠三位一体的古代文人聚居结构也被破坏了。

这是应该被保持的,意义就在于向公众展示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古代文人聚居地的综合印象。

同时,在文保资金的落实问题上,现在文保资金的落实,多数是用在了修建停车场,旅游商业的改造,道路和管理用房等与旅游相关的内容上去了,对古典园林园林本体的修护、养护维修工作,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上,力度不足,投入不足。

4.3 对当下问题的看法
在保护文物的时候,不仅仅要保护文物实体,对于园林完整性,尤其是格局的完整性保护同样需要特别关注。

无论是在古园林物质保护上,还是在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如果我们公众、从业者甚至是学生,得到的是片面的,甚至是是扭曲知识,我们这一代人是有责任的。

而一旦东西毁了,再想恢复,再想研究或是想做些正本清源的工作就很难了。

参考文献:
[1] 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