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汕头市新溪第一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一、单元总揽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我的第一本书》——是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第一本书”折射出的是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再塑生命》——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那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3、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1、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揣摩其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体会人生奋斗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四、教学设想1、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教学时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3、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1单元《社戏》教案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们在讨论和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被动,今后可以考虑如何更好地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1单元《社戏》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1单元《社戏》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社戏》原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社戏》,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成语、短语等,如“归省”、“行当”、“粉墨登场”等。
5.增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社戏》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背景等,领会作者鲁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重点词语:学习并熟练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成语、短语等,如“归省”、“行当”、“粉墨登场”等。
2.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探讨课文中社戏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
3.发展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锻炼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1.社戏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和抒情作用。
2.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描写的诗情画意及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4.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描写的诗情画意及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和抒情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本篇的结构层次,“我”在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叙事有详有略的《社戏》(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介绍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介绍写作背景: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一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
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3、检查字音归省:xing行辈:han g b e i惮:d a n絮叨:x u d a o怠慢:da i擂掇:c u a n d u o凫水:f潺潺:chan歌吹:c h u I蕴藻:y u n z a o家眷:Juan皎洁:jiao漂渺:p i a o m i a o纠葛:J i u g e三、听录音,理清文章结构1、听录音,2、.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层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 Unit 1 集体备课教学课件PPT

表达“疼痛或不舒服”时的常用结构:
(1)have+a+n. 表示患了某种疾病
have a cold
have a cough
have a fever
(2)have/has +a+部位-ache have a headache have a stomachache have a toothache
(3) have/has+a+sore+发病部位
hurt himself (when) playing soccer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it hurts a lot
talked too much yesterday and didn’t drink enough water
Listening materials
…?) /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Conversation 2
由“stomach (n. 胃;腹部)+
Nurse: What’s the maachttee(rn,. D疼a痛v)i”d?构A成r,e y表o示u 胃OK? David: I ate too muc痛痛h;:ju腹“n痛身k 。体fo表部od示位a身+ta体mch某ye”部fr,位ie常n疼d’s
同h义av表e作达y及有e物s:te动r词da,y.意T为h“en患it病g”ot,windy, but I didn’t
W W常的能hhaa用名用tt’’于词于ss top“(进hnuee短行h’ttsaro语时ovtrueno)。baujl/eba”aln(cew结/k?tih/etW构eht+….h中表Na),t?示oh/w此Wa疾p时hIp病aeh不tn’aesdvwe(rtooan…gco()w?l/ditI.hs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1 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 What’s the matter?Section A 2 (3a – 3c)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讨论的话题是询问某人的健康状况以及遇到麻烦的表达方法。
本单元涉及到大量的表示人体部分的单词以及关于身体某部位不舒服的短语。
此外,本单元还涉及到党当人身体不适时,医生、朋友或亲人提出的意见的表达法。
本单元共有阅读类文章两篇,文章的主体时态都为一般过去时。
主要句型为.What’s the matter with…?”“What should I/ you/ he/ she/they… do?”“I/ you/ he/ she/they should do…?”“I have aheadache/stomachache/toothache.” “Does she/he/ have a fever/cold/toothache…?”总的来说,本单元的相关语法知识并不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一些相关的词和词组:matter, sore, have a cold, foot, neck, stomach, throat, fever, lie, lie down, rest, cough, toothache, headache, break, hurt, passenger, get off, to one’s surprise, trouble, get into, climber, be used to, sick, risk, herself, sunburned等;(2)掌握反身代词的用法;enjoy oneself, help oneself to,(3)掌握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4)掌握以下主要句型:. What’s the matter with…?”“What should I/ you/ he/ she/they… do?”“I/ you/ he/ she/they should do…”“I have a headache/stomachache/toothache.”“Does she/he/ have a fever/cold/toothache…?”2.能力目标:1.能够用英语询问某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关心他人是否遇到麻烦;2.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

八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发音规则; 2.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正确朗读; 3. 掌握关键词语的词义和用法;4.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5.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字词的读音和发音规则;2.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3. 关键词语的词义和用法;4. 写作训练;5. 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
三、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形象化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读音和发音规则。
2. 问答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 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4.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引入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20分钟)a. 生字词学习通过展示生字词的图片、读音和发音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读音,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生字词。
b. 课文理解和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并进行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通过多次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词语解释和用法分析(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并进行示范句的写作练习,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4. 写作训练(15分钟)通过教师给出的写作题目和写作要求,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修改,并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5. 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20分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和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1集体备课教案(含二次备课)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集体备课备课过程:一、教学目标1.敢于预测未来2.学习一般将来时表达法3.能谈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二、教学向导语言功能·对未来进行预测·陈述表达各自观点语言结构·一般将来时,will的用法·用Yes/No做简短回答用more,less.fewer表达数量学习策略与思维技巧·预测未来·排列先后顺序三、主题词表五、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SectionA◆重点由will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的句式,特别是there be 句式的一般将来时态there will be…。
◆难点more,less,fewer的用法。
◆教学突破使用不同的时间来训练与对比,由一般过去时态、一般现在时态而过渡到一般将来时态;根据模似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口语交际,训练more,less,fewer的异同。
There will be more/less/fewer people(leisure time,cars,pollution,trees…)六、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3.针对一年后的日期,向学生提问:What will be different in your life one year from now?如:Will you be at this school in a year?Will you bein my class in a year?Will you live in this town in a year?等。
4.针对五年后的日期,向学生提问。
Will you live in this town in five years?Will you be in college in five years?Will you have a job in five years?等。
1、师生口语随意性交际,涉及What’s the date today?What’s your name?No you like school?Do you like to do homework/housework?Do you want to live on the moon?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作品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
《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
“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二、学情分析:新学期了,每一位学生都将展开新的人生,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作品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
八年级学生对叙事性作品已经较为了解,学生对于人生有一定的生命体验,此类的文章有一定的阅读量,容易把握作品内容但认识还比较浅层次、肤浅,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兴趣不减,尤其是如何把这些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笔描述出来还有相当的差距。
应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较深入的探究。
三、教学目标:1、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3、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4、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并体察文中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具体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掌握抓住人物特征写人的方法,能在写作中较灵活、准确地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四、课时划分:《藤野先生》(2课时)《我的母亲》(2课时)《我的第一本书》(1课时)《列夫·托尔斯泰》(2课时)《再塑生命》(1课时)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1课时)五、教学方法:本单元是本册第一单元,教师应贯彻新课标,开好头,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藤野先生(主备人张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3.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3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 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复备: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是什么?..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2)行文中作者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3)文章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复备: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1、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1)绯(fēi)红:鲜红。
(2)宛如:好像。
(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4)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陌(mî)生:不熟悉。
(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8)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9)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hâ)彩:大声叫好。
(15)决意:拿定主意。
(16)发髻(jì):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2、(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复备:四、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
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
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板书段意: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七、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听写文中的主要生字词。
2、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复备: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1、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
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
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
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要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居然睡安隐了。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
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之外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以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板书第一层次层意:写“我”到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复备:四、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
学生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作者着得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学生边复述课文内容,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归纳,明确:1、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糊,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板书第二层次层意:记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复备: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1、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
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
“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