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1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1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刘春菊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本周工作计划1、加强学生上课的具体要求,包括坐姿、作业、及上课的基本要求。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二、本周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小数乘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4、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5、难点:会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来计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8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2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娄婷婷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课堂教学正常。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22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4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对积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
2、对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五、总结
1.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要不断强化“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既要立足课文,又要联系生活实际。
2.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均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教学时要关注这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下次安排
记 录 人
×××
主 备 人
×××
时 间
9月20日
课 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三、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学生们对于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是有所缺失。同样学生们对阅读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有的放矢的训练。
四、活动过程
×××:学习《草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及视频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同时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初步的审美。
×××:学习《丁香结》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在阅读方面进行引导教育使学生体会丁香结象征的意义。
×××:学习《古诗词三首》通过其它资料的查询向学生解释每首诗的创作背景,从而使学生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学习《花之歌》通过图片以及实物去刺激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体会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1、抄写1、2、3课生字3字2词。2、有作业:1、在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与同学交流。2、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一单元

程河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本单元教材简析:单元教材概貌: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童话寓言之旅”。
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两则》、《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
其中有两则是文言文寓言,剩下的课文是童话作品。
本单元以“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为专题。
既编排了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也有外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赛尔玛˙拉格洛芙的著名童话,还有在本套教材中首次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我国古代的著名寓言。
1、杨华菊:《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
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
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
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
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2、张学华:《寓言两则》所选编的《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
3、曹荣菊:《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
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
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
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4、吕永杰:《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
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
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5、王芳:《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展现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中的一个情节。
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
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记录表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记录表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国家”,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遵守和维护法律的方法。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法律,理解法律对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理解比较模糊,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意义,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遵守和维护法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3.遵守和维护法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2.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素材:相关法律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学会遵守和维护法律。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法律知识,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法律,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懂得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抓特点,抒、词语。 2.背诵要求背的课文或段落。
提升作业:能够照着书上的句式仿写句子。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30个字,会写“山崩地裂”等28个词语。掌握在横格上用楷书抄写的要求,学习在横格上抄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积累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能根据具体描写的句段边读边想象所描写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拓展作业:推荐一个好玩的地方。当导游的形式讲一讲。
下次安排
记 录 人
×××
主 备 人
×××
时 间
2022年9月22日
课 题
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4.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进行小练笔和习作。
5.初步感受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根据题目的提示和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发表见解,并注重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22年9月6日
地点
四年级教师办公室
科目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主持人
×××
记录人
×××
主备人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2年9月6日
地点
二年级教师办公室
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集体备课
主持人
×××
记录人
×××
主备人
×××
参加人员
××小学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讨论记录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老师:不能将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可以这么表述“这个桌子的边,我们看作是一条线段”,教学时用“看作”“看成”等词去表述。
×××老师:本单元要多让孩子操作,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教学时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口算练习。
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
3.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提升作业: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拓展作业:
1.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
2.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
下次安排
记 录 人
×××
主 备 人
×××
时 间
2022年9月29日
课 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记录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记录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一年级科目:语文第一学期活动时间备课内容参加人员教材分析活动地点语文办公室主讲人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
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研究常规。
“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研究目的、研究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进修。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
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讲授难点:1.能发现探讨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2.能从生活中熟悉汉字.学情分析活动过程总结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汉字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音进修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进修经验,符合学生的研究心理。
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汉字研究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研究的帮助作用,根据汉字的读音有效突破拼读难点,使拼音研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还要结合入学教育中的“讲故事”“听故事”和本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识字的价值。
要从起始阶段,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特别是写字和朗读的习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记录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记录表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备课组长及参与人员分工:主备:XXX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包括四篇课文:《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
其中,《观潮》描绘了XXX这一天下奇观,展现了雄奇多姿的画卷;《走月亮》写出了“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想,展现了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图;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鸟归巢和红霞满天的美景,《花牛歌》描绘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繁星》则描绘了作者眼中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满天繁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这样做可以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帮助读者理解文本,感受文字和情境之美。
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因此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培养。
具体来说,《观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潮的特点。
不仅可以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还可以想象描写的声音。
《走月亮》可以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文中描绘的气味,让画面更加丰富。
《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则可以让学生根据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文字,想象画面。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通过分享和推荐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好地方,旨在激发学生的作兴趣,让他们从本单元“自然之美”的研究走向生活实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既能“看”到样子,还能“听”到声音、“闻”到味道等。
不要过于琐碎地分析语句,而要给予学生更多边读边想象的机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自然之美。
其次,有些内容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有些地方的学生可能没见过钱塘江潮的景象,也没有在海上看繁星的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图片、音像资料等,让学生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宜过早和过多使用,避免用图像或视频代替学生的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濛江镇中心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修改完善后的教案︶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多种形式的练读,解决学生学习文言文难度通顺的困难。
四、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五、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
2.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
六、再读课文,总结学法。
1.自由读课文,试着背诵。
2.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的?
总结:多朗读----看注释----懂句意----释全文----明道理
七、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品读名句,激趣导入。
1.出示孔子名句:“三人行,必的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3.学生自学课文。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
2.交流共议。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师追问:关于这句话,你还了解什么?
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两生读,评价,自读。
②一儿曰:我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引领学生理清两个小儿的观点。
相机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