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考研大纲及出题思路,考研参考书
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

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摘要: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原理- 环境科学实验教程二、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技术- 环境工程实验教程三、环境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方法- 环境监测实验教程四、环境管理与法规- 环境管理- 环境法规- 环境政策- 环境管理教程五、环境经济-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教程六、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学- 环境道德- 环境伦理思想- 环境伦理教程七、环境史- 环境史- 中国环境史- 世界环境史- 环境史教程八、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社会发展- 环境与发展教程正文: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涵盖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经济、环境伦理、环境史以及环境与发展等多个领域。
这些书籍为学习环境科学与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环境科学方面,包括了《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科学原理》和《环境科学实验教程》等书籍。
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学习环境科学奠定了基础。
环境工程方面,《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工程实验教程》等书籍,涵盖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为培养环境工程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
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方法》和《环境监测实验教程》等书籍,全面阐述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
环境管理与法规方面,《环境管理》、《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教程》等书籍,介绍了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法规政策以及实践方法,为培养具备环境管理能力的人才提供了重要参考。
环境经济方面,《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经济评价》和《环境经济教程》等书籍,着重分析了环境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政策方法和评价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化学》课件_环境化学第三章2

层状硅铝酸盐,代表性矿物有水云母、蒙脱石、高岭石等。
粘土矿物的粒径比原生矿物小得多,是一种凝胶。
第四节
水中胶体物质及其吸附作用
2.金属水合氧化物
铝、铁、锰、硅等金属的水合氧化物在天然水中以无机高
分子及溶胶的形态存在。
3.腐殖质和有机胶体 腐殖质是一种天然的带负电的有机胶体。藻类、细菌及病 毒是一类天然的生物有机胶体。排入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 与泄漏在水中的油滴、憎水有机物质形成的乳浊液也类似 于有机胶体。
第四节
水中胶体物质及其吸附作用
半径在 0.1~1 nm 的颗粒的许多性质与胶体相类似,一般也
将其归为胶体物质。下面分别叙述天然水中的胶体物质的 类别。 1. 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 天然水中常见矿物微粒一般为原生矿物,主要有石英、长 石、云母类矿物,这类矿物颗粒较粗,构成了水中颗粒物 的主要部分。粘土矿物为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而成的
第四节
水中胶体物质及其吸附作用
一、
天然水中的胶体物质
水环境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有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和无
机 — 有机复合胶体。这些物质根据它们的半径的不同而呈
现为凝胶或溶胶的形式,有些胶体物质通过静电聚合作用
凝聚在一起,可形成颗粒物。 对分散系的划分大致为:溶解半径 < 1 nm溶质的溶液称 为真溶液;溶解粒子的半径 > 1 nm属粗分散系统。其中半 径在1~100 nm 的为胶体分散系统,对应大小的固体超细粉 料即为所谓的纳米材料。
Ka1 Ka2 +H NRCOOH === +H NRCOO- === H NRCOO3 3 2
低pH 中等pH 高4.胶体的双电层 胶体表面存在电荷,使溶液中固液界面区域内电荷分布被扰 乱而形成局部的不均等分布,由此构成胶体的双电层。根据 一系列的由于静电吸引作用和热运动两种效应,所以在溶液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监测》期末试题(1套)

环境监测期末题[密]一填空题20’1.环境监测的分类_____,_____,_____2.布点三要素_____,_____,_____3.电极法测水中氟化物时,干扰测定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测定溶液的PH是____4.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SO2时应严格控制发色的_____和_____5.从物理特性看,______的声音为噪声,环境噪声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6.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测总铬时铬的形态是______7.环境监测测水体中的“三氮”_____,_____,_____8.水样保存的目的是:减缓______,减缓化合物_____,_____作用,减少组分_____和____9.环境分析中重要分析测试仪器有______和______10.大气监测布点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判断题10’1.AgDDC法测砷时,Zn和酸反应生成新[H]时,对锌粒粒度没有要求()2.土壤背景值具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性和稳定性。
()3.大气TSP颗粒物粒径<10 m ()4.关于有机污染物提取剂不需要考虑其沸点和极性。
()5.40dB的声音与42dB的声音叠加后为82dB。
( )6.提取浓缩净化是有机污染物的重要环节()7. BOD5测定中,若BOD5=1mg/L,则说明水样未接种或稀释过度()8.COD测定中,应先加入氧化剂重铬酸钾()9.数据记录为0.0058mg/L,有效数字为4 ()10.环境噪声测定时天气条件没有要求()三名词解释15’1.BOD52.环境标准3.准确度4.闪点5.等效声级四简答题35’1.大气监测布点根据和原则2.AQC的内容和方法3.影响环境数据离群的因素有哪些4.COD是水中哪些污染物的指标?常用测定方法有哪些?5.测BOD5时,哪些水样要接种,哪些需加含驯化菌种的稀释水?6.用什么方法判定土壤是否污染7.环境监测要素选择原则五问答10’1.对河深6m,河宽130m的河进行水质监测,作出布点方案及示意图2.写出用碘量法测Do采样时固定水样的方程式六论述题10’以土壤和大米中砷为例,叙述用银盐法或新银盐法测定总砷时样品消化的选择原则和测定原理。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监测》课件_第七讲

二、土壤污染的概念: /Concept of soil pollution
•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 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 /The pollutants from human activities accumulate in the soil to certain content, then aggravate soil quality.
2.影响土壤元素含量的土壤化学因素 /Soil chemical factor
• 2.5 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与元素的迁移与 富集 • /Acid-alkaline, oxidation-reduction and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of element.
• 2.6 元素自身的性质与行为(P130,污染 物) • /Character and action of element itself
第七讲 土壤污染及土壤元素背 景值监测
Soil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background monitoring
一、相关知识 / Knowledge
• 1.成土因素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 • /Influence of soil-forming factor on soil element content. • 1.1 母质:元素含量的总体因素和基本来 源 • /Mother rock: basic origin of element content.
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

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摘要:一、环境科学基础理论1.环境科学概论2.环境监测与评价3.环境规划与管理4.环境法学与政策二、环境工程与技术1.水污染控制工程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4.环境生物技术5.环境材料与应用三、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1.环境监测技术2.环境数据分析与处理3.环境影响评价方法4.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经济学2.环境与社会3.环境与生态4.环境教育与宣传五、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1.环境纳米技术2.环境微生物学3.环境地球化学4.环境毒理学正文:本文主要介绍了80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工程与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环境科学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环境法学与政策。
这些书籍为读者提供了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帮助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进行环境治理。
其次,环境工程与技术部分涵盖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生物技术以及环境材料与应用等领域。
这些书籍为读者提供了环境工程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以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接下来,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部分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数据分析与处理、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以及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内容。
这些书籍为读者提供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实现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管理。
第四部分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学、环境与社会、环境与生态以及环境教育与宣传等方面。
这些书籍让读者了解到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
最后,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部分关注环境纳米技术、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地球化学以及环境毒理学等前沿领域。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化学》课件_环境化学第三章

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3、相互结合的离子半径差别愈小,其离子化合物愈牢固, 即难溶解。 溶解度小于0.01克/100克水的物质叫做“难溶物” 地表水和沉积物的孔隙水中主要阴离子Cl-、SO2-4、HCO-3
还原条件下有H2S衍生的HS-与S2-,碳酸盐、氢氧化物、硫 化物难溶。
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有多种形态,它们在水环境中的行为差
别很大。氧化物可看成是氢氧化物脱水而成。金属氢氧化 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可以用化学反应的通式表述:
Me (OH)n(s) ==== Me n+ + nOH¯ Ksp = [Me n+][OH–]n [Me n+]= Ksp/[OH–]n = Ksp[H+]n / Knw
pc = ( pKsp – npKw ) + npH (3-1)
第一节
水环境中的沉淀溶解反应
1、pc 与pH成直线关系,即在一定的pH的范围内, pH 越高,金属离子的浓度越低;
2、金属离子的价数就是浓度随pH变化的斜率,其中
lg[Men+] 与pH的关系,斜率分别为 -1、-2、-3。 Ag+、Hg+ 的斜率为 1; Ca2+ 、 Mg2+ 、 Fe2+ 、 Mn2+ 、 Zn2+ 、 Pb2+ 、 Cu2+ 、 Hg2+ 、 Ni2+ 、 Cd2+ 、 Co2+ 的斜率为 2; Al3+、Fe3+、Cr3+ 的斜率为 3; 3、当pc = 0时(-lg[Men+] = 0 即 [Men+] = 1 mol/L), 直线在横轴上的pH值为截距 , 用下式计算:
中国农业大学_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_《环境化学》课件_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表面张力 溶解能力 介电常数 电离度 密 度 透明度 热传导 氢键 偶极矩 存在状态
2. 3 水质标准和水质指标
2.3 水质标准和水质指标
一、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环境质 量标准就是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法律效力的限量。包括 环境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两大类。前者又分为饮用 水质标准、渔业用水质标准,工业用水质标准等多种; 后者如工业“三废”排放标准等。理论上讲,排放标准 首要应当以保障环境水质标准为基本目标。 水质标准的确定是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为目的, 用客观的科学数据表示各污染物在适合于一种较高要求 的生态系统生存的水体中所允许的限量。同时还要考虑 具体的自然条件和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所以各 国的水质标准有明显的差异
凝固点 (摄氏度) 沸 点 (摄氏度) 偶极矩 (德 拜 ) 汽化热 (千焦/摩) 融化热 (千焦/摩) 生成热 (千焦/摩)
化合物
H2O H2O推测 H2S H2Se H2Te
0 (-95) -85.2 -65.7 -51
100 (-80) -60.3 -41.3 -2.2
1.84 (2.58) 1.10 0.40 <0.20
2.1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水循环
一、天然水的分布 二、水循环
三、我国水资源状况
2.1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水循环
全 球 水 量 分 布 比 例
2.1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水循环
表2-1 地球上各种水的储量
序 号 类 别 水储量 (万亿m3)
1338000 23400 12870 10530 16.5 24064.1 300.0 176.4 85.4 91.0 11.47 2.12 1.12 12.9 1385984.61 35029.21
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考研 真题

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研究方向
01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
02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03环境功能材料
04大气污染控制
更多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复试:综合测试
备注:
1、联系人:刘依
联系方式:zhybgs@
2、招生人数包括接收推荐免试生102人,接收推荐免试生工作结束后在正式报
名前公布实际对外可招生人数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807 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中国农业大学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考研大纲807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考试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大纲适用于中国农业大学究生院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中环境化学包含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环境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
(2)要求考生具有利用环境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发生在环境中一些化学变化的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利用环境科学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的计算能力。
三、考试内容《环境化学》考试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1)环境化学基本内容与绿色化学原理与应用(2)大气环境化学(3)水环境化学(4)土壤环境化学(5)环境化学与生物(6)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7)环境污染修复方法和技术《环境监测》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八个部分。
(1)环境检测基本内容(2)水和废水监测(3)大气和废气监测(4)固体废物监测(5)土壤污染监测(6)生物污染监测(7)噪声、环境放射性监测(8)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环境化学部分占80-90分,环境监测部分占60-7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试卷题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2)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4)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5)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6)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
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
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
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
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
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
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
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
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
此时需要注意本年度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
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
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
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
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
因此,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
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年度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年度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
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不要再费心血去搜集答案了。
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
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
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最主要的策略——历年试题、笔记、热点问题考研不同于其他的考试,它有着独特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因此复习也应该有相应的方法和节奏。
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分析出题方向和特点,这是专业课备考的关键。
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分析试题这项工作要提早,因为这对你看各种考研书籍和资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不仅要思考,还要动笔,要认认真真把每一道考研题落实到字面上,你会发现很多原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
同时,这种训练可以避免真正考试时因时间仓促和心理压力带来的表达上的不成熟。
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这样真题就更为重要了。
真题不是拿来做完了事的,要从命题人的角度、命题者的思路去推测出题偏好,推测这个院系的教学风格。
考生复习时,每复习一遍或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拿出真题研究一下,结合年内的行业热点(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其核心期刊总会反映年度热点问题)和近期理论界的研究争论焦点进行分析。
事实证明,考生对专业真题的钻研确实可以让考生猜到那么几十分的题目。
专业课的真题,要训练对分析题的解答,把自己的答案切切实实写在纸上,不要打腹稿(这样有时候感觉自己给分点都答到了,实际上却相差很远),再反复对照自己和参考答案(如果有的话)的差别,分析答题角度,揣摩命题人意图,并用同一道题在相隔一定时间后反复训练,慢慢完善自己此类题型的解答方法。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
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针对笔记、真题以及热点问题,下面的提纲可能会比较快速地让考生朋友掌握以上的内容:1专业课笔记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都是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的,这一点在05年的招生简章中再次明确。
因此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也就是那些几乎不可能来某高校听课的考生,专业课笔记尤为重要。
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
如果条件允许,这个法宝一定要志在必得。
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
笔记的搜集方法,一般来说,有的专业比较热门,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它的出版物;有的专业笔记在网上也可能搜集到,这需要考生多花一些时间;还有的专业由于相对冷门,那么考生就需要和该专业的同学建立联系,想办法把笔记弄到手。
2专业课历年真题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法宝中的法宝。
对于真题,不能只满足于看上去会做,而是应该去整体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范围。
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
因此要尽量去弄到更多的试题,最好能够搜集全最近五年的实考题。
经过严密地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