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62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考前训练每天7道题第62天 2020

1,白莽作《孩儿塔》序

(一九三六年)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渐渐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记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

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1.此文的作者是。

2.文章第一段写了春天的冷和雨以及远道寄来的信,这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选用文中的两个词回答)。

答:

3.第二段回忆了白莽出狱的情景,叙述的侧重点是()

A.告诉作者自己是革命者

B.告诉作者为什么热天仍穿着棉袍

C.叙述他获释后的坚定、乐观的态度D.叙述他年青的相貌像活着一样

4.文末两段中的“别一世界”和“那一世界”的指代意义是否相同?

答。

5.仿照第四段文字的语言形式(运用博喻、对比手法),确立一个话题(或演讲,或作书评等)并写一段话。

6.认真比较下面两篇课文的结尾,分别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表现了。

《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表现了。

2,课文节选的这场戏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哪个矛盾冲突展开的

( )

A.奥菲利婕与哈姆莱特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D.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冲突。

C.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D.哈姆莱特与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之间的矛盾冲突。

3,下面一个句子太长,表达不清晰,将它改写为一组意思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句意。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经常可见的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衡,生活很稳定而一旦得到了反而开始不满足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更多的“越得越不足效应”。

答:。

4,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应填的一组词语是

①而________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成为知心朋友。

②尽管遭到了种种不幸,还是从旧日的岁月里积攒下了一笔当然是相当________的财产,在这期间没有动用过的利息使这笔当然的财产略微有所增加。

③听到身后这________的嘈杂声,格里高尔大吃一惊,他的细脚顿时都发软了。

A.萍水相逢微不足道突如其来

B.同病相怜微不足道不约而同

C.同病相怜微乎其微突如其来

D.萍水相逢微乎其微不约而同

5,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加(更)少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

B.安无倾(倾覆)必为之辞(托辞)焉(语气助词)用

C.相(辅佐)夫子尔言过(超过)与无(通“毋”)失其时

D.无乃(恐怕)危(危险)而不持陈(摆出

来,施展)力就列

6,阅读下列教学设计>文章(有较大删节)完成第1~4题。

①在想象的奇异性的领域中,“无理而妙”的出奇联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联想,是由生活中此一表象联想到彼一表象的想象活动。没有联想,就没有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想象是十分丰富的,表现形态也多种多样。属于反常合道范畴的,就是这种无理而妙的奇想。

②在西方的诗论中,虽然找不到诸如“无理而妙”的字眼,但却有类似的看法。例如莎士比亚就曾说过:“最真的诗就是最假的诗。”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泽也认为“逻辑不配裁判文艺。”在中国诗论史上,最早提出“无理而妙”的观点的,是清初的贺裳,他说:“诗又有以无理而妙者,如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商人妇因贾客无情而江潮有信,于是发出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而免得空房独守的慨叹。诗通过反常的无理的联想,巧妙而生动地抒发了商人妇的内心感情。贺裳提出的“无理而妙”的观点,是对中国诗美学艺术的可贵贡献。

③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意似无理,翻见情痴”,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皆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露胔(尸骨)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似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

④“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的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1.在第①段末句,作者用了“反常合道”这一词语。

(1)这里的“反常”用段内的另一词语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它在本文的具体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