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七年级生物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对于农作物来说,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可以增加光合产物(如葡萄糖)的生产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首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种方法是选择品种。

不同的农作物品种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效率。

一些经过多年选育的高效光合作用品种,如高光合作用水稻,可以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

因此,选择高效光合作用品种是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合理施肥也是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关键。

植物需要合适的营养元素来支持光合作用过程。

氮、磷、钾是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关键元素,合理施肥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但是过量施肥会导致农作物吸收不完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农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另外,合理管理土壤也对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保持土壤松软有利于根系伸展和养分吸收。

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提供水分和氧气,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必要的条件。

此外,适当的翻耕和土壤覆盖措施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除此之外,合理管理光照条件也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不同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

例如,光合作用效率较高的作物适宜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进行生长。

一些阴生植物如蘑菇,适宜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生长。

因此,在种植不同作物时,要根据其光照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和加控制,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科学家在研究和实践中也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比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改植物的基因,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光照条件,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通过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培育出一些具有高效光合作用的转基因植物。

综上所述,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选择高效光合作用品种、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合理管理光照条件以及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为农作物的增产和增收提供支持。

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是植物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直接依赖于光合作用的效率。

因此,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探讨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几种方法。

首先,调节光合机构中的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色素对光合作用的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色素。

调节叶绿素的含量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例如,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额外的叶绿素基因导入作物中,使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

其次,改善叶片的叶绿体结构。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位置,其结构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调整叶绿体结构,例如增加叶绿体数量、增加叶绿体的膜面积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另外,提高叶绿体的光能捕获效率和光合酶的催化效率也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调节气孔开闭调节水分蒸腾和气体交换,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气孔是植物体内的气体交换通道,气孔的开闭对植物体内CO2的吸收和水分的散失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调节气孔的开合,可以控制CO2的吸收和减少水分蒸腾,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例如,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改变植物内各种调节气孔开闭的基因表达,可以调控气孔开合,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另外,提供足够的养分也是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作为催化剂和辅助因子。

因此,提供充足的养分可以增加植物体内养分供应,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给作物添加适量的肥料可以增加作物的养分供应,促进光合作用。

此外,优化作物的生态环境也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优化作物的生态环境可以改善光合机构的状况,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例如,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可以减少作物之间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另外,合理进行灌溉和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养分供给也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提高光合效率的措施

提高光合效率的措施

提高光合效率的措施引言光合作用是植物中最为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它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并产生氧气。

提高光合效率对于农作物的增产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光合效率的措施。

提高光合效率的措施1. 光合系统改进光合系统是植物中负责光合作用的部分,通过对光合系统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光合效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提高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色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加植物中的光合色素含量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光能的捕获和利用效率。

•优化光合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通过对光合系统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和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2. 水分调控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作为底物,因此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以下是几种水分调控的措施:•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确保植物根系获得足够的水分,避免因水分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受到限制。

•土壤改良:改良土壤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从而提高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3. 营养供应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才能正常进行,因此适当的营养供应是提高光合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营养供应的措施:•施肥管理:合理的施肥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不同作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

•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必需的元素之一,适当的微量元素补充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4. CO2浓度调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调节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效率。

以下是几种CO2浓度调节的措施:•温室增气:在温室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通过喷洒二氧化碳气体或利用CO2增气设备可以实现这一目的。

•外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在户外环境中,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来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例如,在大棚中种植作物可以利用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效率。

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措施

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措施

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措施为了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充足的阳光,农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确保农田或温室有足够的日照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田或温室的位置和方向,以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照射。

2. 适当调节温度,光合作用对温度的敏感度很高。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因此,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对于促进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合理的灌溉、通风和遮阳等措施来调节农田或温室的温度。

3. 提供足够的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合作用反应所需的原料。

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合理的灌溉系统和水分管理是确保农作物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的关键。

4. 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如二氧化碳、氮、磷、钾等。

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养分供应,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5. 控制病虫害,病虫害会对农作物光合作用造成损害。

因此,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有助于保护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6. 合理管理光照时间,不同农作物对光照时间的要求有所不同。

了解并合理控制不同农作物的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7. 选择适合的品种,不同农作物对光照的适应能力有所差异。

选择适合当地光照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提供充足的阳光、适当调节温度、提供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控制病虫害、合理管理光照时间以及选择适合的品种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植物农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通过植物农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通过植物农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植物光合作用是一种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生物过程,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讨论通过植物农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优质品种的选择优质品种是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基础。

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具有较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品种进行繁殖和栽培是关键。

例如,通过选育抗逆性强、生长快、耐寒性和耐旱性好的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选用具有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效率的品种,以适应干旱和高温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种植需要,也是一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光质和光照管理光质和光照管理对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整光质,例如增加红光和蓝光的比例,可以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合理管理光照,确保农作物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也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比如,在种植大棚蔬菜时,科学设置遮阳网和使用透明材料,可以保证蔬菜充足的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三、氮素供应和调控氮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提供适量的氮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效率。

合理施氮,选择适当的氮肥种类和施用量,可以满足农作物对氮素的需求,同时避免氮素过量引发的环境污染和产量下降。

此外,通过调控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途径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也能够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例如,通过调控植物体内氮素的转运和利用,提高植物对有机氮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四、水分管理水分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首先,合理确定浇水的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造成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

其次,通过改善土壤水分保持能力,例如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从而保证供应充足的水分给农作物。

农业技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农业技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农业技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农业技巧: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对于农民来说,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是实现高产和增收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一、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第一步。

在栽培农作物时,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来选择适应性强、耐光照强度变化的品种。

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选择适应低温和低光照环境的品种,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合理管理农作物生长环境人工干预农作物生长环境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农民应合理进行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肥沃和通气性,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氧气。

其次,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以满足农作物的养分需求。

此外,及时除草、松土、中耕等措施也能有效减少农作物与杂草之间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三、优化灌溉管理充足的水分对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至关重要。

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周期,合理确定灌溉方案。

不仅要保持土壤湿润,还要避免积水和过度灌溉。

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缺氧,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因此,合理管理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四、科学施肥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农民应根据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置化肥和有机肥。

同时,注重控制施肥的时间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合理施肥可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五、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因此,农民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保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防治病虫害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破坏,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六、优化农作物栽培结构合理优化农作物栽培结构,根据光照条件和作物特性进行合理布局,不仅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还能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养分利用率。

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影响

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影响

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影响
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它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了解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而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则需要适当减少种植密度,以保证每个植株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维持良好的光合作用。

此外,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的轮作制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例如,在种植小麦之后,可以种植豆科植物作为轮作作物,这样可以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为小麦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养分条件。

最后,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的灌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干旱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灌溉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水分供应,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而在湿润的条件下,则需要控制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农作物根部病害和产量下降。

综上所述,光合作用对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保证农作物能够获得良好的光照、养分和水分条件,从而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如何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和有机物的重要过程。

在栽培管理中,光合作用的合理利用可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以下是一些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

1.提供充足的光照:光合作用需要光能作为能量源,因此提供充足的光照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

在室内种植中,可以使用人工光源如LED灯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谱。

在室外种植中,应选择光照强度充足、日照时间长的地点进行种植。

2.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过强的光照会引起作物光抑制,抑制其正常的光合作用过程,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环境条件控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一般来说,叶菜类作物对光照要求较高,而果菜类作物对光照要求较低。

3.优化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增加作物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作用的面积,进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种植密度过高可能导致光照不足,种植密度过低可能造成光合作用的浪费。

4.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之一,提供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在室内种植中,可以通过增加室内的CO2浓度或使用CO2补充装置来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在室外种植中,尽量避免污染源和大面积水源附近的种植,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损失。

5.优化施肥管理: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

合理调节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注意避免施肥过量,导致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6.控制温度和湿度:光合作用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要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可以使用温度控制设备和加湿器来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在室外种植中,选择适当的季节进行播种和收获,以避免高温和低湿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对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及时发现并合理控制病虫害,可以避免病虫害对作物光合作用的破坏,从而提高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第一节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光合作用效率的概念以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对学生进行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中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关键是要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整体上建立起知识的联系。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要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原料两方面考虑,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的STS思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模式设疑激趣——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以问题引导学生,以历史文献吸引学生,以生产实践带动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言民以食为天。

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要素——粮食却面临着日益短缺的严重局面,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得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CO2+H2O(CH2O)+O2从化学反应式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成量,我们可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从光合作用的条件看:1.增加光照,可以:(1)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复种指数;(2)增加光照面积,进行合理密植;(3)控制光照强弱。

2.增加矿质元素的供应,提高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

3.控制温度,大棚作物白天可适当降低温度,夜晚适当提高温度。

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看:1.增加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

2.合理灌溉,增加植物体内的水分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结论,确定本节课的中心:说古论今谈如何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阳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阳光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使千姿百态的植物界得以郁郁葱葱,植物为人类及所有动物制造有机物,使其得以繁衍和生存。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十分重视阳光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对于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早有记载。

例如:《周礼》中记载:“阳木生山南者,阴木生山北者。

”《诗经》中说:“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学生活动】翻译以上两句古汉语,并分析其中的含义。

“阳木生山南者,阴木生山北者”意为树木有的喜阳光,适宜种在阳光充足的山南,有的喜阴暗,适宜种在光线较弱的山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意为梧桐生长在那朝阳的地方。

【教师活动】以上两句古汉语反映了古人对多种植物的阴生和阳生之性已有了明确的认识。

有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强的光照才能生长发育良好,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类植物属于阳生植物。

有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大强的光照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也就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类植物属于阴生植物。

【学生活动】就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哪些植物是阳生植物,哪些植物是阴生植物。

【教师总结】我们应根据植杨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植物。

例如,古书中记载:梧桐“阳木也”,“桐之性皆恶阴、寒,喜明、暖,阴寒则难长,明暖则易大。

”又如古书中对荔枝、龙眼的阴阳特性也有记载:“荔枝属火,宜使向阳;龙眼属水,宜向阴”“当日荔枝,背日龙眼。

”可见掌握植物阴阳之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是栽培成功。

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如何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呢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直接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占空气体积的0.03%,当植物旺盛生长时,所需的二氧化碳就更多,若只靠空气中二氧化碳本身的浓度差所造成的扩散作用满足不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

那么,如何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呢【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讨论的中心)。

得出结论:作物需要良好的通风,使大量空气通过叶面,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教师活动】肯定学生的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系吸收的水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把植物种成一定规格的行列,相互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植物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使流动的空气送进农田的四面八方,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古书中还记载:“种植桃、李、梨、柿三丈一树,八尺为行,果类相从,纵横得当。

”“通风见日,实大而美。

”即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作物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作物增产。

另外,不同的光质对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也有影响。

例如,在蓝紫光下光合产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多;在红光的照射下,光合产物中的糖类含量较多。

【学生活动】分析在作物壮秧的时候,塑料大棚用什么颜色的塑料薄膜较好。

结论:蓝色。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日光温室种植果蔬已成为我国优质高效农业的一枝奇秀,日光温室中如何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呢【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施用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2.使用农家肥,可以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多,活动增强,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秸秆通过深耕埋于地下,也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使用NH 4HCO 3肥料,既可以为植物提供铵盐,又可以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5.温室作物也要合理密植和通风透光。

6.日光温室可与养殖场的鸡舍和猪圈相连,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用于动物的呼吸作用。

【教师补充】温室中还可以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原理是利用硫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当全球范围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无限制地提高时,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学生活动】讨论并分析回答。

结论:会促成温室效应的出现,使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气候异常。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讲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如N 、P 、K 、Mg 等,这些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都有哪些作用【学生活动】讨论氮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结论:1.氮元素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而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氮元素是ATP 中腺苷的组成元素。

3.光反应的电子受体NADP+含有氮元素。

4.核酸中有含氮的碱基。

5.吲哚乙酸中含有氮元素。

【教师补充说明】叶绿素中也含有氮元素。

由此可见,氮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氮元素有生命元素之称。

当氮元素供应充足时,叶片大而鲜绿,光合作用旺盛,产量高,因此种植叶菜类的蔬菜,应多施氮肥。

但是氮肥施用过多,会造成叶片徒长,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倒伏。

如果植物缺氮,则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绿素含量少,叶子变黄,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学生活动】讨论磷元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结论:1.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磷脂中含有磷元素。

2.磷元素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

3.磷元素是ATP和NADPH的组成元素。

【教师补充说明】磷元素还直接参与糖类的合成和分解,例如,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物中的C3和C5都含有磷元素。

在有氧呼吸中,葡萄糖首先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

植物缺磷时,生长缓慢,叶片呈暗绿色,某些植物的叶片还呈红色和紫色,且在老叶最先表现出来。

镁元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植物缺镁时,叶绿素不能合成,在老叶上表现为缺绿,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钾元素能促进糖类物质运输到储藏器官,并促进储藏器官合成多糖,例如,种植马铃薯、水稻、小麦等以收获淀粉为主的作物要多施钾肥。

植物缺钾时,蛋白质分解,叶绿素破坏,叶色变黄卷曲,茎杆易倒伏,抗旱抗寒能力降低。

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合理施肥【学生活动】结合教材“生物的新陈代谢与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讨论如何进行合理施肥。

结论:1.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需肥规律施肥。

2.可以进行根外施肥。

3.与豆科植物进行间种和轮作,提高土壤的肥力,使植物获得更多的氮肥。

4.发展生态农业,动物的粪便、沼气池的沼渣、养鱼塘的塘泥、河水表面的藻类(因为含有能固氮的蓝藻,因此含有大量的氮肥)等均可作为肥料。

5.将植物秸秆尤其是豆科植物的秸秆进行深耕翻压,也是增加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教师总结】我国古代农业注重并大量施用有机农家肥料的历史源远流长,《齐民要术》中指出豆类植物是作物最好的前茬,如“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并总结了20多种轮作的方法,充分肯定了豆类植物轮作的地位,使我国的传统农业走上了种地养地的道路。

我国有“庄稼要长好,底粪要上饱”,“庄稼上底粪,粮食打满囤”,“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的农谚,足以说明矿质元素对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作用。

但是过多地使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板结,使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

另外,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品种也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着名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这个内容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介绍。

要点提示1.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要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方面考虑。

2.提高作物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及增加施用矿质元素一定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在讲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时,要注意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并向学生渗透生态农业的思想。

板书设计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效率: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从光合作用的条件看:1.增加光照,控制光照强弱(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

2.增加矿质元素的供应。

3.控制温度,大棚作物白天可适当降低温度,夜晚适当升高温度。

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看:1.增加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措施)。

2.合理灌溉,增加植物体内的水分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