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记者面对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记者面对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作为一名记者,伦理和道德问题是职业生涯中必然面对的挑战。
记者的职责是报道真实、客观的新闻,为公众提供信息,但在追求新闻真相的过程中,也常常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和道德困境。
本文将探讨记者面对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1. 保护个人隐私与新闻公益性之间的平衡记者在报道中常常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披露。
虽然公众有权了解真相,但记者也需要权衡新闻公益性与个人隐私的平衡。
在报道中,记者应该尽量避免无谓的个人披露,尊重被报道者的隐私权,特别是在涉及到敏感问题或个人悲剧时。
同时,记者也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报道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记者在报道中需要保持敏感度和同理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有时候,一些新闻事件涉及到个人或团体的痛苦和悲伤,记者需要慎重处理,避免以娱乐或刺激的方式报道,以免进一步伤害受害者或引发社会不稳定。
记者应该尽量采取温和、负责任的方式报道,关注受害者的感受,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 确保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记者的职责是提供客观、真实的新闻信息,但在现实中,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政治、商业和利益等因素可能导致新闻报道的偏见和不准确性。
记者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避免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坚持报道真相,不偏不倚地向公众传递信息。
4. 避免虚假新闻和不负责任的报道虚假新闻和不负责任的报道是记者面临的另一个伦理和道德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新闻和不实谣言可能迅速传播,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记者应该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核实,避免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
此外,记者也应该对自己的报道负责,及时纠正错误,并向公众道歉,以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和职业声誉。
5. 尊重多样性和文化差异记者在报道中应该尊重多样性和文化差异,避免歧视和偏见。
在跨文化报道中,记者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避免以自己的标准评判他人。
记者应该通过平等、公正的视角报道,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记者应该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问题

记者应该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问题导语: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揭示真相的重要途径,然而,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记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和舆论引导者,应该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问题呢?一、尊重事实,追求真相作为记者,应该始终尊重事实,追求真相。
报道中的道德问题往往源于虚假、夸大或歪曲事实。
记者应该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采访,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同时,应该避免对事实进行无理的解读和偏见的引导,以免误导公众和损害报道对象的利益。
二、平衡报道,避免偏颇新闻报道应该做到客观、公正、平衡。
记者应该避免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和煽动情绪,而是要全面展现事实,给予不同声音和观点以平等的机会。
在报道涉及争议性问题时,应该尽量避免偏颇,给予公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而不是强加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三、尊重隐私,保护个人权益记者在报道中应该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在追求新闻的同时,不应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报道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应该谨慎处理,避免过度曝光和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此外,记者也应该尊重受访者的意愿,遵守采访过程中的承诺和约定。
四、遵守职业道德,不违法乱纪记者作为职业人士,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不得散布谣言、诽谤他人,不得收受贿赂或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记者应该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不受外界利益的影响,坚守职业操守,维护自身的专业形象和信誉。
五、加强自律,建立监督机制为了更好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问题,记者应该加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记者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意识。
同时,媒体机构也应该加强对记者的内部管理,建立监督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报道中的道德问题。
结语:新闻报道的道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但记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和舆论引导者,有责任和义务妥善处理。
尊重事实、平衡报道、保护个人权益、遵守职业道德和加强自律,是记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只有如此,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推动社会进步。
记者职业中常见的道德困境与应对策略

记者职业中常见的道德困境与应对策略作为一名记者,面临各种道德困境是职业生涯中常见的挑战。
在追求真相和报道新闻的同时,记者必须时刻保持道德和职业操守。
本文将探讨记者职业中常见的道德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
1. 道德困境:隐私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记者在报道一些重大事件或涉及公众利益的话题时,往往需要揭露个人或组织的隐私。
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在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之间寻找平衡点。
应对策略:记者应该在报道中尽量保护个人隐私,仅在确实有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揭露相关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应该确保所揭露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并且对个人造成的伤害是可接受的。
2. 道德困境:真实报道与新闻价值之间的矛盾记者追求真实报道的同时,也面临着追求新闻价值的压力。
有时候,为了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记者可能夸大事实或夸张报道。
应对策略:记者应该始终坚持真实报道的原则,不夸大事实或夸张报道。
在报道中,记者可以通过深入调查、多方求证等方式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和价值。
3. 道德困境:利益冲突与客观报道之间的平衡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可能面临利益冲突,例如与广告商或政府官员的关系。
这种情况下,记者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利益干扰对报道产生影响。
应对策略:记者应该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利益冲突对报道产生影响。
记者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新闻机构、与广告商保持适当距离等方式来确保报道的客观性。
4. 道德困境:保护消息来源与合法要求之间的抉择记者在报道过程中通常需要依赖消息来源提供信息。
然而,有时候记者可能面临保护消息来源与合法要求之间的冲突。
应对策略:记者应该尽力保护消息来源的隐私,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信任。
在面临法律要求时,记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与相关法律机构合作,以平衡保护消息来源和合法要求之间的关系。
总结:记者职业中常见的道德困境需要记者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原则。
通过坚持真实报道、保护个人隐私、保持客观公正、平衡利益冲突和保护消息来源等策略,记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困境,确保自己的报道质量和职业声誉。
新闻专业主义之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太行山新闻论坛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舶来概念”,它既寄托着记者的职业理想,也蕴含着必须遵守的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
它要求记者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强调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来源于受众的喜好,更来源于具有社会责任的从业者从大众立场出发的精英意识。
但是,令新闻人倍感困惑的是承载着自身职业理想的新闻专业主义所强调的中立、客观与专业精神常常与社会伦理所要求的尊重、同情与怜悯相冲突,在履行前者的同时往往会违背后者,甚至常常是以牺牲后者来成全前者。
一、新闻专业主义之下记者面临的道德困境的几种表现1、坚守中立者的立场而陷入舆论谴责的漩涡被很多记者奉为圭臬的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
在这两个特征的约束之下,记者作为把关人在对信息进行取舍时,应该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取舍。
在此基础之上,新闻专业主义也要求记者不介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保持中立的立场,因为唯有中立和客观才能提高报道的可信度和媒体的公信力。
可以说,新闻专业主义为所有与新闻有关的人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判断标准,因此成为了通行的基本新闻价值观。
然而,在一些预计会发生的负面新闻或者蕴含着不幸、伤害等因素的新闻事件时,中立的旁观者立场却使记者处在了一种微妙的尴尬境地。
2005年5月9日,很多网络新闻平台都转载了一组拍摄于厦门的新闻图片。
这组照片完整地记录了暴风雨中一位骑车人在经过福建厦门市某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
这组照片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网民们的关注。
很快,网上的评论就高达200多条。
出乎意料的是,人们指责的矛头首先对准的不是市政道路交通问题,而是记者静待伤害事件发生的行为,认为记者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到谴责。
事实上,道路上的水坑并非记者所挖,记者并不是伤害的制造者,造成伤害的恰恰是政府的不作为,记者只是在一起可以预计的轻度事故中没有提前警示。
但是陷入舆论谴责漩涡的却是记者本身,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情。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第一篇: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内容摘要】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地记录新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还是尊重良知,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新闻专业主义下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为一对矛盾,记者的社会责任——谋求公共利益,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契合点。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众利益一.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两难道德抉择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
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这就是记者的职责。
同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功能指向,新闻行业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的一种职业理想和职业理念,从职业化的角度讲,记者的基本职责是毫不犹豫的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
【1】这是记者区别于其它职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特征。
但是在具体的现实采访中,面对突发的的事件,尤其是面对弱者和不幸的时候,记者常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困境中,记者的所作所为也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案例一:十几年前,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以一张《饥饿的小女孩》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首发后举世震惊,成为南非儿童苦难的一个标本。
凯文·卡特名声大噪,但同时,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不明白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一、本文概述新闻记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记录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采访、报道,将世界各地的事件、现象、观点传递给广大公众,帮助人们了解世界、认识社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冲突和道德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现象,并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本文将首先分析新闻记者面临的角色冲突,包括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要求与个人立场、情感之间的冲突,新闻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如利益驱动下的不实报道、有偿新闻、过度渲染等。
本文还将强调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要求他们保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维护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而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则要求他们在传播信息的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如何解决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和道德失范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加强新闻伦理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期望新闻记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是新闻行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时,经常需要在专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这导致了角色冲突的频繁出现。
新闻记者的专业角色要求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新闻事实,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他们需要通过调查、采访、研究等手段,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向公众传递真实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新闻记者往往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和压力,如广告收入、政治干预、社会舆论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报道立场和公正性。
新闻记者作为社会角色,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传媒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传媒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引言:作为一个公众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传媒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竞争加剧,传媒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必须面对许多道德与伦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传媒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所面临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信息真实性与客观性的问题:在新闻报道中,传媒记者必须尽力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然而,由于时间和经济压力的限制,一些传媒记者可能会急于追求独家报道,导致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此外,部分传媒记者可能会因为政治立场或经济利益的考虑而选择性地报道某些信息。
针对这个问题,传媒记者应该秉持媒体的基本职业准则,例如「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同时,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记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
此外,鼓励传媒机构加强与独立第三方的合作,以增加报道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二、隐私权与新闻公益性的冲突:新闻报道往往需要揭示一些个人的隐私信息,例如犯罪记录或丑闻。
然而,传媒记者在追求新闻公益性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权。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传媒记者应该尊重个人的隐私权,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在报道敏感个人信息时,应该审慎权衡公益性和隐私权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合法的渠道获得相关信息。
此外,传媒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隐私保护部门,并加强对记者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对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诋毁和造谣的问题:在新闻报道中,传媒记者有时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压力或诱惑,故意夸大、歪曲或捏造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有损新闻行业的形象,也会对被报道的个人或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媒记者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意识。
他们应该遵守新闻行业的伦理规范,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尽量采用多方面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报道。
此外,传媒机构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设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以防止和惩治诋毁和造谣行为的发生。
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道德困境如何应对

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道德困境如何应对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然而,在追求新闻价值和公众知情权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面临各种伦理道德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考验着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判断力,也关系到新闻行业的声誉和社会的信任。
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道德困境形式多样。
首先是真实性与隐私权的冲突。
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记者可能会深入挖掘当事人的个人生活,但这可能会侵犯到他们的隐私权。
例如,在报道某些犯罪案件时,过度曝光犯罪嫌疑人的家庭背景和个人隐私,可能会对其家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其次,新闻报道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
在竞争激烈的新闻环境中,为了抢先发布新闻,有时可能会忽视对信息的核实和求证,导致报道出现错误或误导公众。
再者,商业利益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广告收入和收视率,可能会迎合某些利益集团的需求,对新闻进行选择性报道或者歪曲事实。
那么,面对这些伦理道德困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新闻院校和媒体机构应当将职业道德课程纳入培训体系,让新闻工作者清楚了解自己的职业责任和道德底线。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新闻行业应当制定明确、具体的伦理准则和行为规范,对新闻报道中的各种行为进行约束。
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行业的良好形象。
在新闻报道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和尊严,充分考虑报道可能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在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上,应当谨慎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匿名或模糊处理的方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另外,新闻工作者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不被个人情感、偏见和利益所左右,以全面、准确的方式呈现事实。
对于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要给予平等的报道机会,避免片面和误导性的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道德困境【内容摘要】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地记录新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还是尊重良知,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新闻专业主义下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为一对矛盾,记者的社会责任——谋求公共利益,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契合点。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公众利益一.新闻专业主义下记者的两难道德抉择社会角色体现着人们对特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记者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众期望记者按照社会、受众的需要履行必须的权利和义务。
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头脑思考现实,用文字、图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这就是记者的工作;做历史的记录者,社会的瞭望哨,这就是记者的职责。
同时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特定的功能指向,新闻行业所提倡的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的一种职业理想和职业理念,从职业化的角度讲,记者的基本职责是毫不犹豫的发现新闻,捕捉信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使公众了解所置身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思维和行为。
【1】这是记者区别于其它职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特征。
但是在具体的现实采访中,面对突发的的事件,尤其是面对弱者和不幸的时候,记者常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困境中,记者的所作所为也往往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就有许多经典的案例案例一:十几年前,南非“自由记者”凯文·卡特以一张《饥饿的小女孩》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照片上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
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首发后举世震惊,成为南非儿童苦难的一个标本。
凯文·卡特名声大噪,但同时,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不明白身在现场的凯文·卡特为什么不去救那个小女孩一把,就连凯文·卡特的朋友也指责说,他当时应当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
有评论家称他见死不救,是另一只秃鹰,人们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
他只是以新闻专业者的角度,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
3个月后,即1994年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了凯文·卡特的尸体,他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
据媒体报道,在凯文·卡特自杀身亡的前三个月中,他本人一直处于冲突的痛苦之中。
凯文·卡特对朋友辩解说他同情非洲的灾难,“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我心里在说‘上帝啊!’可我必须先工作。
如果我不能照常工作的话,我就不该来这里。
”案例二:爱迪·亚当斯在美越战争中拍了一张《枪杀越共》的照片,刽子手将战俘当场打死了。
爱迪·亚当斯真实记录了枪决的这一幕,看到这幅照片的人们,包括一些新闻界人士,都责怪亚当斯,当时不应该抓拍这一残酷的场面,而应放下相机阻止屠杀发生。
第二年,这幅战地摄影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但是各方面的指责也越来越多,亚当斯由此陷入无休止的困惑之中,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不敢去看自己这幅作品,并且毕生都在寻找为战争创伤赎罪的机会。
更让亚当斯痛心的是,当年枪杀越共的警官后来移民美国开了一家小店谋生,但人们去他的小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去看看这个著名的刽子手。
这些现实折磨着亚当斯,他挖苦自己说:“两个人的生命因此而毁掉了,而我因此获了奖,我可真是个英雄。
”2004年9月,爱迪·亚当斯在纽约辞世。
在坚持报道新闻和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之间,爱迪·亚当斯和凯文·卡特选择了新闻专业主义,他们的报道震惊了世界,甚至影响了历史,但他们自己却因此而承担了无尽的道德谴责和心灵煎熬!从以上两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遇到的困境,是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忠实地记录新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还是尊重良知,把社会道德放在第一位?新闻专业主义下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俨然成为一对矛盾。
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对记者的要求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部分。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准确的报道新闻事实。
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真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展江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核心是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目标是服务于全体公众,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在具有商业和政治双重性质的机构中,强调自己是公共利益的保卫者,以此获得公众信任。
【2】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性和客观性。
要求把关人在做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当批评社会和国家时,它们是人民的代言人;同时它们又是人民的教化者。
在报道问题时,它们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而客观性则要求新闻报道者抛弃个人的任何偏见、情感和观点,要求事实的准确和报道方式的冷静。
新闻工作者用客观性表明其报道的可信性,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
新闻专业主义这一理念出现后,给新闻界带来了清新之风和正义之气,与其说“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理念,倒不如说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最理想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它无形之中会给新闻从业者产生自我检查和自我约束,使新闻传媒业的运作和发展更加规范化。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对新闻记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记者是新闻事实的忠实记录者,必须秉持不偏不倚客观中立的的态度。
日本新闻学者松本君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盖新闻之要旨,不在粉饰社会之现象,而在据实直书,以供社会之评判,作社会之鉴镜。
”【3】由此不难看出,记者的天职就是准确无误的报道新闻真相,记者作为新闻的见证者,历史的第一陈述者,其基本职责就是“让公众知情。
”从这个角度讲,记者是旁观并独立于事实之外,做事实的记录者,而不去干扰事实发生的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完全符合新闻职业理念的。
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个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
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用他的镜头记录了摔跤全过程,并在第二天的《东南快报》上刊发。
这组照片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关于“职业道德”和“记者良心”的争论。
有人认为,记者“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有违社会公德,应该受到谴责。
但也有很多人支持记者这样做,支持者大多持专业主义主张,认为记者的责任在于客观记录而非参与,他所拍摄的照片对于反映社会真实、促进问题解决大有裨益。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顾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即表示:“记者没错。
因为他履行公民责任的最好方式就是:用职业手段,即新闻摄影取得最大的社会效应”。
【4】在西方,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核心的新闻文化已经内化为记者职业意识的一部分了。
这就是亚当斯等人在突发事件面前能选择专业主义报道的原因。
因为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只有进行报道才能显示记者和新闻事业存在的意义。
在他们看来,在面对战争、动乱等大的灾难时,记者个体现场的任何努力,都比不上向世界报道真相更有意义。
三.记者职业价值和伦理道德的博弈:记者的角色除了职业角色还有记者的社会角色,记者的社会角色又包含着社会中作为个体存在的角色以及其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伦理道德等。
最近在网上就有对记者的角色定位争论不休,记者是普通人,还是职业人,就有很多人持这样的观点:记者首先是社会的人,是个普通人,然后才是记者,作为社会的人就要遵守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陈力丹教授认为:“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面对很多事实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两难选择,首先要想到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职责,第二想到作为记者的基本职责,这个不能够颠倒。
”【5】《南方周末》作为全国著名的媒体,就有这样一个箴言“给弱者以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从其中我们看到记者、媒体应该有悲天悯人,关怀天下的情怀。
记者职业角色与伦理道德等社会责任的冲突一直存在,当冲突发生时记者采取高度职业化的做法,往往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
这种做法如果违反人伦底线,一切以新闻为本,或许可以给他带来新闻价值,甚至是社会效应。
最终可能得到的是大多数人的反对甚至是漫骂,亚当斯、凯文·卡特、柳涛的遭遇就是明证。
恰好相反,另一方面,记者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守人性与伦理,同样容易引起舆论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获得的是赞赏。
例如在2006年被许多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的曹爱文。
一个普普通通的记者,在遇到少女遇难的现场,不会急救却能想到打电话询问120活学活用,或许曹爱文的技术不够稳当熟练,但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措施。
现场的大多数人呆呆的伫立无能为力,而曹爱文忘却了自己的主要目的――采访,人性的光辉在她身上闪烁,做为一个女人,一个怀有悲悯心怀的女人,岂能眼睁睁的看着一朵刚刚绽开的花朵凋零?这个事例中,曹爱文,这个都市报的普普通通的女记者,以自己的爱心善心展露给世界一个崭新的记者形象。
曹爱文在事后接受搜狐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看着她一口一口断气吗?我觉得出于人的良心、良知都不会这样做的。
新闻是我的工作,但是我觉得任何事情跟生命比起来都是非常渺小的。
”1904年美国报人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他主张:报人应该有最崇高的理想,最神圣的急于做好事的愿望,对于本身所接触的问题具有准确的知识和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应以服务社会增进公益为目的,不应屈从于商业利益或追求个人权利。
新闻要合乎伦理道德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6】四.记者走出道德困境的突破口——为公众谋求公共利益的社会责任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新闻媒体“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崇高目标决定了记者不能把“忠实的记录新闻”作为自己的唯一责任。
有时候,有些记者声称只报道真相,其实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忘了社会责任感,最终造成公众对记者的怀疑和不信任,影响人们对记者和媒体社会公信力的下降。
记者要想赢得公众的信任,就应该具备一种社会责任感,所谓社会责任感,就是记者的报道不单是对某个人、某个部门或群体负责,更应对整个社会负责,为公众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记者不能随心所欲的的只顾报道真相,记录新闻,而应该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记者忠实记录的重大权利应该用来为公共利益谋利,行使公众代言人的角色。
在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记者在第一时间里把地震的痛苦、惨状活生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人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提出对记者质疑,那些过于凄惨的报道是否应该报道,会不会对灾民的心理构成二度伤害,有些记者坚定的说,我们客观的把地震的惨状呈现给世人就是为了让国内外的人们了解真相,尽快给灾区以支援,尽了一个记者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