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版语文:第27课《包拯》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 包拯同步练习 语文版(含答案解析)

第27课包拯一、字音字形鬻.(yù)徙.(xǐ)契.丹(qì)涿.州(Zhuō)敛.手(liǎn)惮.(dàn)童稚.(zhì)阎.罗(yán)峭.直(qiào)苟.合(gǒu)大茔.(yíng)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第.归,杀而鬻之:但,只管。
(2)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不久。
(3)拯命制者才.足贡数:仅仅。
(4)以刺.疆事耶:刺探。
(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到,往。
(6)务.敦厚:追求。
(7)平居..无私书:平时,平常。
(8)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和。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京师为之语曰活用词语:语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说。
(2)不伪辞色悦人活用词语:悦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取悦,使……高兴。
4.古今异义区分(1)关节..不到古义:暗中行贿串通关系。
今义: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相连接的地方,可以活动。
(2)饮食如布衣..时古义:平民。
今义:布衣服。
(3)亲党.皆绝之古义:亲戚,亲族。
今义:指政党。
三、文体知识“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以来,此后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1.把下面的话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枉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
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点拨:这段话突出了包拯克己奉公的精神。
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这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
2.比较《包拯》与《强项令》这两篇课文中人物性格及写法上的异同。
点拨:包拯与董宣,虽所处时代相隔千年,但两人都能做到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严格执法,所以他俩能名垂千古。
语文第27课《包拯》同步练习

语文第27课《包拯》同步练习积存应用一、说明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 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说明下列各组多义词: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三. 依照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诉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形?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省略句B.倒装句C.判定句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4.葬以大夫礼 (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
明白得分析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一段:,突出了包拯第三段:,突出了包拯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依照你的明白得,填写下列空格:1.课文第、、、五段要紧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三、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明白得。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翻译:明白得:。
感悟探究一、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如此写好吗?什么缘故?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专门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如何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三、除了包拯,你还明白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两则》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7课《故事两则》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27故事两则一、在加点字的错误读音上面画上“\”。
扎(zhāzhá)针无能为(wéi wèi)力百发百中(fā fà)骨(gǔ gū)髓即(jí jì)使纪昌(jì jǐ)聚(jì jù)精会神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拜见—()连忙—()锋利—()请求—()医治—()理睬—()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一()不()无()为()百()百()聚()会()1.王刚是个投蓝高手,每次投篮几乎()。
2.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即使是神仙也()。
四、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纪昌学射》这个故事说明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从基本功入手。
()2.《扁鹊治病》这篇文章讲了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
()3.《扁鹊治病》一文是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为线索展开写的。
()4.《扁鹊治病》一文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五、课内阅读。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上的病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1.这是扁鹊第次看见蔡桓公,他为什么掉头就跑?2.读文中画“”的部分,联系上下文说说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的病时,蔡桓公态度的变化:①皮肤:;②皮肉之间:;③肠胃里。
六、课外积累填空。
1. 扁鹊是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相传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2.我国古代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你知道的有、、。
27 故事两则答案一、zháwèi fàgūjìjìjì二、拜访急忙尖利乞求治疗理会三、一言不发无能为力百发百中聚精会神百发百中无能为力四、1.√ 2. × 3.√ 4. √五、1.四,因为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扁鹊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包拯》同步练习1.doc

27包拯☆课堂演练1.从课文看,包拯冇哪些特点?2.明B些地方是正而描写,明B些是侧而描写?哪些是详细描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具体记叙,哪些是概扭说明?1.借助课文上下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_____________%1贵戚宦官为Z敛手,闻者皆惮Z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使得至前陈曲直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4—9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來诉。
拯口:“第归, 杀而鬻Z。
”寻复又来告私杀牛者,拯口:“何为割牛舌而又告Z?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屮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借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 “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赵体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屮。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包待制”。
京师为Z语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止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4.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拯口:“第归,杀而鬻Z。
()■%1徙知端州,迁殿屮丞()%1贵戚宦官为Z敛手,闻者皆惮Z ()■%1童稚妇女,亦知其名()■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__■%1第归,杀而鬻之。
______________%1I口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_______________■%1其人遂无以对_______________%1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 _____________6.翻译下而句子。
%1有盗割人牛舌者,主來诉。
%1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1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7.试着将第一段改写成300字左右的故事,可以加以想象发挥。
语文版《包拯》同步练习

《包拯》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史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鬻.之()遗.权贵()涿.州()敛.手()惮.之()嫉.恶()阎.罗()大茔.()恕.()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第归,杀而鬻之(第:鬻:)⑵前守缘贡率数十倍以遗权贵(遗:)⑶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⑷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清:)⑸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⑹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大茔:)4.把下面的话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意思:理解:5.译句:⑴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⑶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⑷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知道他的哪些事?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第二部分:(一)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词语:⑴拯立朝刚毅(立朝:)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敛手:)⑶平居无私书(私书:)⑷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布衣:)8.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9.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的表现和事情,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10.第二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11.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二)哀溺文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
包拯同步练习

包拯同步练习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包拯脱脱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第.归,杀而鬻.之②寻.复有告私杀牛者③徙知.端州,迁殿中丞?④拯命制者才足.供数数⑤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⑥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⑦恶.吏苛刻,务.敦厚⑧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2.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①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②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3.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成分补充出来。
①主来()诉②()徙知端州4.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A.省略句B。
倒装句C。
判断句①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②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③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④葬以大夫礼 ( )5.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古今义。
①迁.殿中丞古义:今义: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③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④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6.翻译下列句子①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②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③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④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二.阅读题(一)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词语:⑴拯立朝刚毅(立朝:)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敛手:)⑶平居无私书(私书:)⑷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布衣:)8.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9.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表现和事情,用简洁话表述出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7*故事二则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拜.师(bài pài)蔡桓.侯(huái huán)热敷.(fūfú) 骨髓.(suísuǐ)剂.量(jǐjì) 拴.住(shuānsuān)二、选词填空。
拜见拜访1.刘江专程去北京()著名作家王蒙。
2.新年到了,家家户户都去()亲朋好友。
工夫功夫3.只要()深,铁杵磨成针。
4.眨眼(),他就跑得无踪无影了。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即使……也……因为……所以……如果……就……1.()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飞卫觉得他的眼力还不够。
2.()纪昌勤学苦练,()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扁鹊对蔡桓侯说:“()您的病不治,()会愈来愈重。
”4.()扁鹊三番五次诚恳地劝告,固执的蔡桓侯()不肯医治。
四、读句子,按要求做题。
1.“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访……”“五天之后,蔡桓侯浑身疼痛……”“不久,蔡桓侯病死了。
”(1)读句子,把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语画上横线。
(2)这几个句子写出了蔡桓侯的病由____到____的发展过程。
不管蔡桓侯的态度怎样,扁鹊几次前来劝诫他及时治病,足见其____________。
2.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这一句话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纪昌练习效果__________。
(2)我也能用这种手法仿写。
①这间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屋子小)②桂花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七下语文27 包拯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7 包拯☆课堂演练1.从课文看, 包拯有哪些特点?2.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哪些是详细描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具体记叙,哪些是概括说明?1.借助课文上下文、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②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③使得至前陈.曲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4—9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又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赵体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4.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②徙.知端州,迁殿中丞()③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④童稚.妇女,亦知其名()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知.天长县②第.归,杀而鬻之。
③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④其人遂无以对.⑤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6.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②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③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7.试着将第一段改写成300字左右的故事,可以加以想象发挥。
☆课外冲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包拯
积累应用
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第.归,杀而鬻.之
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
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
5.旧制,凡讼诉不得经造.庭下
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恶.吏苛刻,务.敦厚 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
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
三. 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1.主来( )诉
2.( )徙知端州
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省略句
B.倒装句
C.判断句
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 ( )
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 ( )
4.葬以大夫礼 ( )
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
1.迁.殿中丞古义: 今义:
2.关节
..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 今义:
3.亲党.皆绝之古义: 今义:
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 今义:
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
理解分析
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
第一段: ,突出了包拯
第三段: ,突出了包拯
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
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
三、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翻译:
理解: 。
感悟探究
一、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
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
拓展迁移
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裴光德大公无私
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人求京府判司。
公曰:“此官与公不相当。
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
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
某必不可。
”
选自赵璘《因话录》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故人
..求京府判司 (2)此官与.公不相当
(3)不敢以.故人之私 (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
2. 翻译下列句子:
(1)此官与.公不相当
(2)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
3. “某”指不直接说明的指人、事、物以及时间地点等。
如某年某月,某地某人。
上文中“某必不可”的“某”,根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比较好。
4. 文中的“故”是多义词,解释为“旧”,引申为“旧交情”。
文中的“故人”,即指有旧交情的人,即俗话说的。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说:“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说“故人具鸡黍”等中的“故人”均指此意。
“故”还有以下几个义项:A.原来,仍然; B.原因,缘故; C.故意,特意;D.因此,所以。
请根据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为每个句子中的“故”选择恰当的义项。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2)既克,公问其故。
( )
(3)故所向克捷。
( ) (4)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 )
5.文中的裴光德为什么不给故人谋一官半职?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他的做法。
6.文中的裴光德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上与包公有什么相同之处?比之当今某些腐化堕落的官员门,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27.包拯
积累应用
一、1.但,只管;卖 2.不久 3.掌握,主持 4.仅仅 5.到 6.和 7.憎恶,讨厌;追求。
8.大都
二、1.掌管,动词;知道,动词 2.那,代词;他的,代词
三、1.县衙 2.拯
四、1.C 2.A 3.B 4.B
五、1.调动官职,指升官;搬迁 2.暗中行贿疏通关系;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
3.亲族,亲戚;政党.4.代词“此”;多作判断动词用。
六、1.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河清(一样不可能) 2.(包拯)与人交往不随意符合,不用虚假的言词取悦于人。
七、《宋史·包拯传》,元,史学。
理解分析
一、第一段:智服盗贼;为官机智。
第三段: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巧言善辩,捍卫祖国。
.
二、1.一、二、三;四 2.具体;概括。
三、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犯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
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这番话表明包拯为官清廉,刚正,克己奉公的精神。
他不仅自己执法严峻,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
这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感悟探究
一、第四段是侧面描写。
这样写从侧面衬托包拯的执法严厉,为官刚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二、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
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意思对即可)末一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如海瑞,刘墉,纪晓岚……感受略。
拓展迁移
1.(1)老朋友 (2).给 (3).因为 (4).同情。
2.(1)这个官给你不合适。
(2)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
3.我
4.老朋友;(1)A(2)B(3)D(4)C.
5.不徇私情,不轻易给故人谋一官半职,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任人唯贤。
6.相同: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不同之处:他们为官刚正,廉洁奉公,从不以权谋私。
现代某些腐化堕落的官员,都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为自己以及子孙谋个人私利的工具,心中根本没有国家民族。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