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心理咨询师:行为主义理论
2012年11月三级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理论、技能真题及答案

2012年11月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试卷一、职业道德基础理论与知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道德发展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 )。
(A)社会舆论(B)风俗习惯 (C)经济关系 (D)领导示范2、从职业道德的角度看,关于职业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职业是从业人员责任、权利、利益的有机统一 (B)职业是从业人员实现个人发展愿望的事业平台(C)职业是从业人员牟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 (D)职业是从业人员进行劳动价值交换的主要渠道3、决定职业荣誉感的主要因素应该是 ( )。
(A)收入状况 (B)社会舆论 (C)个人好恶 (D)群众需要4、中国古代《庖丁解牛》的故事所反映的职业道德精神是 ( )。
(A)敬业 (B)勇敢 (C)诚信 (D)守纪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
(A)企业和谐发展 (B)为人民服务 (C)员工职业理想的实现 (D)技术创新6,职业道德建设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其要求是 ( )。
(A)倡导“先进”,但要给“落后”留取空间 (B)不以先进性的标准要求广大员工(C)依据广大员工的现实状况确定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D)从实际出发,以先进性要求引导员工整体进步7、根据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关于“忠诚”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听话是“忠诚”的根本要求 (B)忠于职责并圆满完成自己的职责(C)忠诚于自己的内心需要(D)始终站在老板或企业的立场上思考问题8、《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和 ( )。
(A)技术创新 (B)办事公道 (C)科学发展 (D)仁爱和谐(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9、职业化是按照职业道德要求以实现工作状态的 ( )。
(A)标准化(B)规范化 (C)制度化 (D)人性化10、影响职业技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
(A)职业知识 (B)职业技术 (C)职业能力 (D)职业道德11、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认为,“任何一家想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帮助和支持个人解决心理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的服务。
心理咨询领域涵盖了广泛的理论和技术,旨在帮助客户实现个人成长、解决困扰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心理咨询的一些常见理论和技术,并探讨它们对于实践的影响。
1. 基本心理咨询理论1.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发现和实现这些潜能。
通过倾听、接纳和理解客户的体验,心理咨询师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1.2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关注行为和环境的关系,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和塑造来形成的。
心理咨询师使用行为主义技术,如正向强化和替代行为技术,来帮助客户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和增加积极的行为。
1.3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着重于个人的潜意识、冲突和童年经历对心理问题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使用心理动力学技术,如自由联想和梦境解析,来帮助客户理解和解决潜在的心理冲突。
2. 常见的心理咨询技术2.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的技术。
它基于认知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帮助客户调整消极的思维模式和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来解决心理问题。
CBT通常包括目标设定、问题解决、认知重构和行为实验等技巧。
2.2 解决短期治疗(SFT)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注重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的疗法。
它着重于探索客户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培养客户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快速而有效的改变。
SFT的技术包括奇观问题、例外、放大和规划等。
2.3 动机访谈动机访谈是一种强调内在动机和目标的技术。
它通过询问和探索客户的深层动机,帮助客户发现内在激励和行动的动力。
动机访谈通常包括开放式问题、反射性倾听和总结等技巧。
3. 理论与技术在实践中的影响理论和技术对于心理咨询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使用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对于情绪问题较重的客户,人本主义理论和CBT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发现内在的资源并学会管理情绪。
2012二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激进的行为主义

激进的行为主义代表的是BF斯金钠。
斯金纳反对方法论的行为主义而接受形而上学的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和精神是应予破除和抛弃和的文化神话。
方法论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与私下事件是一致的,但为科学起见必须禁止讨论后者。
斯金纳反对这种看法,认为私下事件必须在科学心理学中描述。
牙痛就是一个私下事件,或者说刺激。
它有力地控制着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他服用阿斯匹林和求助牙医。
激进的行为主义并不拒绝有机体和私下世界,而主张科学地研究它。
然而,它又是一种行为主义,因为它拒绝心理,并且像华生一样,目的在于预示和控制行为。
在斯金纳看来,心灵主义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来解释:(1)像牙痛那样的心理事件实际上是我们已经学会标志的体内生理过程。
像针刺那样的公开刺激和牙痛那样的私下事件之间在原则上没有差异,除非一个人独自接受后者这一刺激事件。
(2)有些心理事件,特别是情感,是环境影响的附属产品,并由此产生行为,但它们在决定行为廓面不起作用,所以,当一个人受到其上司的扬时,他会“感到满意”,但控制该行为的是表扬本身(强化物)而非附属的情感。
(3)许多心灵主义的术语应该当作文化神话予以拒绝。
例如,在启蒙运动中,自由就是一种神话,因为所有的行为都是被决定的,当时提出的的自由主要用作对独裁主义的政府所操纵的压迫统治的一咱反应。
斯金纳认为这些神话是危险的,它们阴碍了行为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对幸福的科学追求。
实际上,激进的行为主义的所有新行为主义中最紧跟华生的行为主义。
对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来说(正如对华生来说一样),心理是为所有人(不只为科学家)所驱除的东西,它只是我们迷信的前科学时期的一个遗物。
在实证主义的影响下,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声称,不论什么东西,只要它是无法观察的,它就进不存在的。
在这一点上,斯金纳与正统的行为主义者不同。
例如,赫尔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而斯金纳则维护一种不带理论结构进行研究的严格的经验体系;赫尔的工作是在先验的基础上假设一种理论,然后对照实验证据加以验证,并推演出结论,而斯金纳则完全回避理论,坚持严格的实证主义,从经验的资料开始,然后小心地进行试验性概括。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涉及到多个理论和观点。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包括其概念、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和应用等方面。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概念行为主义理论是指一种将心理学研究重点放在可观察行为上的心理学学派。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刺激作出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改变。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界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将心理过程置于次要地位。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行为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初期,当时心理学领域主要以心理结构和功能为研究重点。
然而,一些学者开始质疑这种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认为心理学需要更加客观和可验证的理论。
在这种背景下,行为主义理论应运而生。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1. 约翰·B·沃森(John B. Watson)约翰·B·沃森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实证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
沃森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认为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2. B·F·斯金纳(B.F. Skinner)B·F·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等概念。
斯金纳认为,行为是通过反馈和奖惩来塑造和改变的,他的实验研究为行为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行为主义理论的应用1. 教育领域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刺激和奖惩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例如,奖励好的行为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而惩罚不良行为可以减少其发生的概率。
2. 心理治疗行为主义理论也在心理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不良行为和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人们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和酗酒。
行为主义心理辅导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辅导理论一、介绍行为主义心理辅导理论行为主义心理辅导理论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心理学派别,强调人类行为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来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行为主义心理辅导理论的核心概念、原则和技术,并说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二、核心概念与原则1. 条件反射:根据帕佩罗斯(Pavlov)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条件反射来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一个无条件刺激来引起一个特定的自发反应,从而培养或消除某种具体行为模式。
2. 奖励与惩罚:根据斯金纳(Skinner)提出的操作条件作用法则,奖励和惩罚是塑造和改变个体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予正向奖励或消除负面刺激以增加受欢迎的行为,或者给予负面后果以减少不受欢迎的行为,可以促进良好的行为改变。
三、行为主义心理辅导技术1. 行为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辅导师可以获得有关问题行为模式的详细信息。
这种客观的评估方法有助于确定具体的治疗目标,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个体自身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
2. 系统化暴露疗法:对于那些害怕或回避某些刺激物或情境的人来说,系统化暴露疗法是一种常用的行为主义心理辅导技术。
该方法逐步引入他们所害怕或回避的对象,以促使其逐渐习惯和克服恐惧。
3. 接受与承诺治疗(ACT):ACT 是一种将认知技术与行为主义原则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方法。
它通过培养个体接受内在经历并采取积极行动来提高生活满意度。
ACT 强调重要价值观念、灵活应对困难情况和自我效能感。
四、行为主义心理辅导方法的优点1. 实证基础:作为一种实证主义的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验证据,其方法和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验证。
这使得该方法更具可靠性和有效性。
2. 直接关注行为:相比其他派别的心理辅导方法,行为主义更直接地关注个体的行为模式及其变化。
通过明确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并进行频繁的评估,个体可以更快地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节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
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 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 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 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 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 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 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 以防发生意外。
25
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
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 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 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 ,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 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 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 化的作用。 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 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 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 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 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 一定的型态。
14
四、行为疗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靶行为” 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3、矫正目标的制定 4、确定强化物和干预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27
四、强化疗法
1、行为塑造法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 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 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 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 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有人认为最有效的强 化因子(即奖励方法)之一是行为记录表,即要 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 来,并画成图表。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 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学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和学习所塑造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行为现象,它认为人类行为的解释应该基于可观察的现象,而不是内在的心理或思维过程。
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的量化、观察以及实验研究的方法。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理论的起源、基本原则、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起源行为主义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其创始人是约翰·沃森(John Watson)和伯弗鲁·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沃森是行为主义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他强调行为学习是基于条件反射和联想的。
斯金纳则进一步发扬了行为主义的研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并发明了自由放养箱,用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反应。
这些研究为行为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奖励与惩罚来加强和弱化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受到环境影响,人类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积极强化,即通过奖励来加强某种行为,通过惩罚来弱化或消除某种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人类可以改变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新的技能或习惯。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测量等。
首先,观察是行为主义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反应的种类、频率和时长,研究者可以发现行为是否受到环境刺激的影响。
其次,实验是行为主义研究的另一种主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来研究不同的行为反应。
实验中通常会使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观察实验条件对行为的影响。
最后,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测量。
研究者通过量化行为反应的种类、频率、时长等因素,以及检测随机变量的影响,来研究行为现象。
测量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依托于多种理论来解释和理解人类心理活动。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并阐明其对于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的一种主流观点,其核心概念是以观察和实验来分析人类行为,强调外界刺激和响应之间的关系,将心理活动视为可被观察和量化的现象。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在行为主义理论中,环境刺激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力,人们通过学习和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的行为模式。
该理论通过实验控制和观察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对于社会行为和教育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应用。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类的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强调人类对于外界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感知。
该理论主要揭示了人类是如何处理、组织和获取信息的,并探究人类思维活动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人物有Piaget、Vygotsky等。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能够对外界进行解释和适应。
在教育和临床领域中,认知理论为教学设计和认知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三、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理论将心理学视为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融合,研究人类心理特征在进化过程中的形成和发展。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特征和行为都源于适应性演化,旨在生存和繁衍后代。
代表人物有Dawkins、Buss等。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认知、情感、人际关系等多个领域。
此理论不断拓宽我们对于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认识,为人类行为的起源、心理发展和性别差异等问题提供了解释和理解的基础。
四、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自我发展、实现和成长的重要性,主张个体的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决定了其行为和幸福感。
代表人物有Maslow、Rogers等。
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的重要性。
其在教育、家庭治疗和组织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个体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