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共30张PPT)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氮气性质和用途
氮气
氮气通常有哪些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难跟 其他物质发生反响,但在高 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 物质发生反响。
氮气
氮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
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 用作保护气 液氮冷冻麻醉 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观察与思考
细铁丝外表
化学科学的开展,使人们对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的 性质和变化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保健和医疗事业因此也有 了长足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化学科学在 合成各种化学药物、消灭传染病、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诸 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如青霉素的发现、合成和应用,挽 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翻开了 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 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开展,产生了生物克隆技 术。
5.以下关于“绿色化学〞的说法,错误的选项D是〔 〕
A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B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反响产率高,副产物少 C绿色化学所用化学原料及产品均无毒或低毒底害 D绿色化学即化学反响中必须有绿色物质参加或有绿
色物质生成
课后作业及拓展活动
❖ 阅读课本内容 ❖ 请收集材料,将你尊敬的化学家或科学家的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
❖产品有利于环境、社区平安、人体 健康
小结: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开展
练习:
1.我国古代的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世界闻名的,
其中在商代产生B的是〔 〕
A.铁和钢的冶炼 B.青铜器的制造
A.不锈钢
B.青霉素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全)ppt课件

A,数学计算 B化学实验 C逻辑推理 D经验积累
2学习化学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和世界。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香烟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等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B食用经甲醛水溶液浸泡的水产品对人体有益。
C绿色食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天然物质都无毒无害。
1B 2A 3D
3、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
头
12、“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不符合 此主题的是( ) 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B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车出行。 C积极开展和利用新能源。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
一.常用化学仪器:
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 温或加热时使用。 ①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②加热时, 不能用手拿,要用试管架夹持; ③加热时,不可将口朝向自己或他人; ④加热时, 外壁应干燥,并使其均匀受热; ⑤ 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1)构造:灯壶、灯芯管、灯帽。 (2)火焰: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
最高,焰心最低,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 精灯的外焰。
.
6、酒精灯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⑴查:使用酒精灯前: ①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
需剪去少许使其平整。 ②检查灯内有无酒精。保持灯内酒精量占酒精灯
容积的1/4 ~2/3。 ⑵添:①要用漏斗添加。②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 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⑶点:
炼钢(6)提出原子—分子论(7)人工合成蛋白(8)发现元素周
期律 A(2)(4)(6)(8)
B(1)(3)(5)1(0B7) 11C 12D
C(1)(3)(4)(8) D(4)(5)(7)(8)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PPT

知3-导
归纳
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者倒 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 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 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 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可以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体积液 体药品时,可用量筒来量取。取用较多量液体药品时,可 直接倾倒。
C.只有(1)(4)(5)
D.(1)(2)(3)(4)(5)
(来自《典中点》)
知1-练
2 (2015·长沙四校联考三次限训)“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 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 从而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 C.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D.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来自点拨)
知2-练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 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C.品尝一种固体药品的味道 D.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
(来自《典中点》)
4 下列关于实验安全与操作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时没有说明用量,则取最少量 B.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实验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D.不慎将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问题
试着归纳化学研究的作用。
【例2】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D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在保护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知2-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件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扩散过程吸收的热 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温度升高;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3、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 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DF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ABC)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E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 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4)、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 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5)、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 液中进行循环的。
拓展:溶液的性质:
• (1) 某些物质溶入水后,使溶液具有了导 电性。
Ca(OH)2
C2H5OH I2
HCl气体
稀硫酸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90ml酒精,10ml水
H2SO4 汽油 酒精
溶剂
H2O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植物油
H2O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剂 质 现象 现象 现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溶剂一定是水 ③水是溶液
④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⑤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课题1溶液的形成
2、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3、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 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DF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ABC)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E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
3)、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 液代替土壤,同样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4)、医疗上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 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5)、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溶解在血 液中进行循环的。
拓展:溶液的性质:
• (1) 某些物质溶入水后,使溶液具有了导 电性。
Ca(OH)2
C2H5OH I2
HCl气体
稀硫酸 10ml汽油,90ml植物油
90ml酒精,10ml水
H2SO4 汽油 酒精
溶剂
H2O H2O
H2O H2O C2H5OH H2O H2O 植物油
H2O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实验探究】(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剂 质 现象 现象 现象
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①溶质只能是固体 ②溶剂一定是水 ③水是溶液
④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⑤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课题1溶液的形成
2、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课件

课堂练习:
1.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
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发光发热
2.(2015天津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A.粮食酿酒
B.湿衣晾干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3.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
学变化引起的是( B )
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反 变化时观察 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
或沉淀等)
变化后观察
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
状态、气味等
2. 物质变化过程中会发 生一些现象,一般从哪些方 面描述现象?
形态改变
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态、液态、 固态)等
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气 外观变化 泡、浑浊、沉淀、喷泉等
如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 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 展性等。
⑴ 熔点和沸点(P8)
①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 (固态变液体 )
如:固态的冰在0℃时 会熔化成液态的水,即冰 的熔点为0℃。 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态变气态 )
1-4 块状 试管内溶液中有大 二氧化碳
石灰石 量气泡产生、石灰 气体等
有
石变小、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
三、实验1、2与实验3、4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共33张)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4.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B )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5.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 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 生能量的是( C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利 : ______________ ;
弊 : _______________ 食物腐败等。
注意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 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现象,但 有这些现象产生的不一定是 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但它是物理变化。 爆炸是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
无
有
无
有
二者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 化共分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
实验一:水的沸腾(仪器名称)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
上,如右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观察现象。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仪器名称)
开阔视野:
熔点:固态物质转化为液态物质时的温度, 像冰熔化为水。 沸点:液态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时的温度, 像水沸腾为水蒸气。 密度: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温馨提示:怎
性质: 能(够)、可(以)、(不)易、难
5.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 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 生能量的是( C )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利 : ______________ ;
弊 : _______________ 食物腐败等。
注意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 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现象,但 有这些现象产生的不一定是 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但它是物理变化。 爆炸是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
无
有
无
有
二者常常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 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世间的万物总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这些变 化共分为几类,如何区分他们呢?
实验一:水的沸腾(仪器名称)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
上,如右图所示。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观察现象。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仪器名称)
开阔视野:
熔点:固态物质转化为液态物质时的温度, 像冰熔化为水。 沸点:液态物质转化为气态物质时的温度, 像水沸腾为水蒸气。 密度: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温馨提示:怎
性质: 能(够)、可(以)、(不)易、难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课 PPT

5、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
变化的是( B )
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6、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 “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
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例: 性质
变化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课堂练习及达标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D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 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 D、有其它物质生成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
要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B、煤的燃烧 D、钢铁生锈
4、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蜡烛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酒精灯
试管
玻璃片 铁架台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液体沸腾,玻璃片 上出现小水珠
无
【实验1-2】
操作:
取少量块状胆矾(又叫蓝矾,化学上叫硫酸铜晶体 )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液体沸腾,玻璃片 上出现小水珠
无
由块状变成粉末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课ppt课件

❖ 作业:课本十页,1、2、3、4
再见!!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基本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6、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 上出现一层水雾 7、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8、铜的熔点是1083℃ 9、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有千万 种,就本质而言只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练习
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锈 3、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4、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5、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 碳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3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 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节 日 焰 火
燃 烧
钢 铁 生 锈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 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 变化着。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再见!!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基本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6、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 上出现一层水雾 7、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8、铜的熔点是1083℃ 9、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有千万 种,就本质而言只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练习
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锈 3、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4、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5、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 碳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 3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 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节 日 焰 火
燃 烧
钢 铁 生 锈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 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 变化着。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 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