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
广东省中深部隐伏带状热储勘查方法的研究

eet sinn, J rs rwh 0 8 (1) lcr pn ig .C yt o t 2 0 3 : o ” .G o
3 8 - 8 9 8438.
.
Z ag .L,X hn Q i .
M ,X .C o s .Q a,
‘ y t e i a d hih - r su e sn eig o ‘ n h ss n g S p e s r itrn f lnh n m ma n su a ta u g e im h x au n t, Mae. e a lmi ae” tr
S c 0 8 f8:1 79-98 . o .2 0 2 1 9 -1 6
低热导率和 Y Z高热膨胀系数 的优点。双陶瓷 S 层涂层的热循环次数达 到 1 15 ,比单一 的 40 次 LM A 】 。 Y Z的热循环 寿命都长 。L M agl S 1 或 O a— g 1O S A 。 Z双 陶瓷层 是一 种非 常有 应用 前景 的热障涂层材料 , 对提高燃气 轮机的热效率 和 推重 比有重要价值。
o a t a m ma n su f ln h nu g e im h x aumi ae” Op. e a l n t, t
L sr E g 2 0 4 )6 16 3 ae. n. 0 8(6: 0 - 0 .
[X Q C o. . . hn J Z ag X H 4 . . a Y F Z ag . I . hn, . .
参 考 文 献
【y F Z a g Q L H L L, . hn , . 1 . . h n, . i . iY L C e g J ] , F h n n .Q a, “itr g rss n .Z a g ad x .C o Snei -eit t n a
广东沿海典型深大断裂带地热水系统形成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广东沿海典型深大断裂带地热水系统形成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广东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新构造活动剧烈,特别是在深大断裂反复活动、岩浆多期次侵入(喷发)的背景下,为广东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形成与赋存、温泉出露创造了有利的地质环境。
本研究选择广东沿海典型深大断裂地热田—新洲地热田为研究区,对区内地下冷、热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深入分析了新洲地下热水系统的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为后期该类地热水资源的勘探及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首先分析了研究区地壳热结构及深部地温场特征,借助物探、热红外遥感、钻探测温等技术,将地表温度异常分布特征、布格重力场特征及航磁异常特征作为属性判别因子,完成了对地热异常分布区范围的圈划。
研究发现:(1)地热水异常区分布规律明显受到北东向深大断裂的控制;(2)地热点出露与岩浆岩侵入活动密切相关,且大部分出露于岩浆岩体边缘、后期入侵岩脉或岩体与其他地层的接触带上;(3)沉积厚度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往往蕴藏丰富的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区。
在充分总结热水形成条件的“四要素”组合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地球化学温标、多矿物平衡模拟以及Fix Al法估算了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并剖析深部水热动力条件,从而构建了新洲地下热水成因模式概念模型。
深大断裂是地下热水形成的关键;深大断裂迫使区域地下水流向深处径流,在基底热流作用下不断加热;北东向、东西向深大断裂互相切割带产生汇水汇热效应,成为地热水上升的主要通道。
深部地下热水高温高压是水热上涌的重要驱动力。
基于上述热水成因模式概念模型,通过提取一系列地球化学信息系统分析了热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过程及径流循环特征。
地热水由区域地下水经深循环形成,以高Na+、Cl-离子,TDS,贫氢氧同位素和长滞留时间为特征,来源于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温度较低的古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补给区位于东北部紫罗山高海拔地区。
广东省地热

广东省地热(温泉)分布规律1、广东省地形地貌特征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
广东省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海岸线长而曲折,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该省地形分为4个区:1)粤北山地,主要包括大庾岭及骑田岭的支脉,属南岭的一个组成部分,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有密切关系,呈弧形向南凸出,一般海拔1000-1500m,其中乳源西北与湖南接壤的石坑崆,高达1902m,为全省之冠。
2)粤西山地台地,包括珠江三角洲以西及雷州半岛一带,主要有云开大山、大云雾山等,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一般海拔1000m,东北方向狭长的河谷盆地穿插其间。
当河流横穿山脉时则形成峡谷。
西南部雷州半岛是一近代熔岩,经过浅海沉积、剥蚀而成的低平台地,海拔在100m以下。
3)粤东北山地和粤东南丘陵,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主要由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和海岸山。
多为东北-西南方向平行排列的中低山,海拔1000m左右。
山间广泛分布红色盆地,沿海为低矮丘陵和狭窄平原,较大者有韩江下游的潮汕平原。
4)珠江三角洲,它是西、北、东江汇集于下游后形成的三角洲的总称,平原上河网纵横,岗丘错落,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广东省区域构造概况广东省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其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及相应的构造旋回和构造运动:加里东运动形成紧密线型褶皱,主要呈NEE方向,成为广东省构造骨架的基础;印支运动形成多方向的过渡型盖层褶皱;燕山运动以断块造山、NE向和EW向深大断裂控制的火山喷发、岩浆侵入为主。
深大断裂对广东省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有较明显的控制。
主要的深断裂有吴川-四会、恩平-新丰、河源、莲花山、潮安-普宁、汕头-惠来、南澳、佛冈-丰良、高要-惠来、琼州海峡等,主要的大断裂有郴县-怀集、罗定-悦城、贵子、信宜-廉江、紫金-博罗、九峰山、贵东、遂溪、饶平-大埔、河婆-惠来、三洲-西樵山等。
广东省乳源县某地热田地热资源成因分析

广东省乳源县某地热田地热资源成因分析作者:刘春艳来源:《地球》2013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地热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广东省乳源县某地地热田就是其中的一例。
本文对广东乳源县某地的地质地热概况、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由此进一步归纳出其地热田地热资源的成因。
[关键字]广东乳源县地热资源构造成因[中图分类号] P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65-20引言地热资源是一种具有储量大、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等优点,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为做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期工作,必须首先查明地热来源、地热成因方面的问题,然后规划使用,合理安排。
广东地热田地热资源丰富,此次勘察查工作通过地质与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及深部钻探等方法,基本查明地热田及外围地层,基本上总结出了该区域地热资源的成因。
总的来说本区地热田有如下成因特征。
1地质地热特征1.1地层特征地热田出露的地层较简单,由老到新为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D3t)、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D3m)及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各地层特点如下:(1)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D3t):主要分布于测区西部,出露面积约为测区的1/2。
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等可溶性碳酸盐岩。
(2)泥盆系上统帽子峰组(D3m):分布于测区东部。
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砂岩、页岩等。
(3)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测区东部。
为山间盆地堆积,以粘土、砂质粘土及少量卵砾石等组成,顶部多为耕植土,厚度5~20m。
1.2构造条件区内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已发现的断裂构造有6条,主要断裂构造的特征如下:F1断层:分布于ZK1与ZK2井之间,走向30°,推测为一近顺层产出的张性断层,倾向南东,倾角较陡。
破碎带未出露地表,断层特征不明。
沿该断层带出现数处温泉点,两侧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于ZK3和ZK6均见明显的构造挤压现象,局部形成构造角砾岩、糜棱岩。
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

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地热资源是一种绿色、可再生、清洁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潜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本文将从地质构造、地热系统和地球热流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地球是一个活跃的行星,地壳板块运动引起了地壳的断裂和变形,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如地堑、断层、褶皱等。
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为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地热资源一般与活动的地热系统有关,例如火山、热液和岩浆等。
地区被断层和裂缝划分成许多热资源带,地热能从深处运输到浅层地下水域。
地热系统是地热资源的主要形成和分布载体。
地热系统通常由热储层、水体和热源组成。
热储层是指地下具有足够的能量储存和传导能力的地层。
其中,热水岩盐是一种常见的热储层。
热储层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够有效储存地热能量。
热水体是指地热水域,它是热源和热利用之间的传导介质。
热水由于其高的热传导能力和流动性,被广泛应用于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热源则是地热系统的能量供应者,通常与地球内部的岩浆热源有关。
地热系统的形成和持续性取决于地热能的供给和热传导。
地球热流是地热资源分布规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球热流是地球内部热量向地表的传递过程。
地球热流强度反映了地壳内部的热量分布情况。
地球热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壳厚度、岩石热导率和热源强度等。
一般来说,地球热流密度在板块边界和地壳构造活跃区域比较高,同时也与地壳上的火山、地热水域等活动相关。
地球热流的大小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直接的影响,高热流区域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地热能量。
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
在全球范围内,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火山活动区、板块边界和断裂带附近。
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热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地壳板块运动活跃,岩浆热源较为丰富,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地热水域。
此外,一些岩浆岩和热液型矿床也是重要的地热资源库。
广东潮州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广东潮州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摘要]潮州市区地热资源生成构造条件良好,已在潮州潮安沙溪镇、饶平新丰镇等多处发现地热点,温泉分布广、水量大、水质好、水温适中,故潮州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潮州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1 地热资源及勘查开发利用现状1.1 地热资源概况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定义地热资源:即能够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粤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广泛,潮州是粤东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地热资源主要出露在侏罗纪至第四纪各地层中,与地层时代无关,只与岩性有关,大多是在砂质岩孔隙及变质岩、花岗岩等的岩石裂隙间,地热资源多沿断裂带及燕山期花岗岩体边缘和中生代火山盆地内外缘分布,潮州市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带交汇部位。
受东西向构造断裂带为紫金-饶平东西向构造带的东段,北东向构造带主要有钱东-兵营断裂带、潮安-普宁大断裂构造带、狮头岭断裂、万峰山断裂,北西向构造带主要有大南湖断裂带、富岭断裂、仙丰断裂带。
近南北断裂带有坪材断裂带。
潮州市温泉水温绝大多数是低温地热资源,即水温在34-90℃,仅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东山湖温泉水温达到96-107℃;潮州市单个温泉的自流量一般较小,大多数自流流量小于500m3/d,属小型,仅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东山湖单个温泉500-1500m3/d,属中型;潮州市温泉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氯化物型、重碳酸钠型及重碳酸盐-氯化物-硫化物型,矿化度一般较低,多为弱碱性或碱性水。
1.2 地热资源勘查现状本区有记载的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两广地质调查所在潮安一带进行过钨锡矿资源调查,至目前为止,全市已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航空物探测量;编制完成1:100万地质图、矿产分布图和成矿预测图;对重点矿区结合外围找矿进行过1:5万地质矿产调查;对潮州市区进行过1:5万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在1971-1973年,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进行了汕头幅、惠来幅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交了相应的地质调查报告;在1966-1976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进行了粤东沿海岸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杏,提交了《1:20万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0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了汕头幅、惠来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广东省湛江市地热田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时, 随着 地下水 向深部 的循 环 , 接 受地热 增温 , 越往深 部 水 温越 高 , 溶滤 作用也 不 断增 强 , 形成低 温地 热资源 。
2 地 热 田地质 条件 分析 2 . 1 热储条 件
矿 区地 质构造 较复 杂 。以东西 向遂溪 大断裂 为界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0 7
岛以I 、 Ⅱ 、 Ⅲ 层 结构为 主, 太平 一城 月一 带 以Ⅱ 热储 层单 层 结构 为主 。各热储层水文地质特征 分述如下 : ( 1 ) I热 储 层 : 主要 分 布 于 东 海 岛 和硇 洲 岛 , 面 积
作者简介 : 韦家平 ( 1 9 6 2 一 ) , 男( 汉族) , 广东信宜人 , 工程师 , 现从事水文工程 、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技术工作 。
江 市地 热 田的地质 背景 、 地热地 质条件 、 热储 赋存 条件 的分析研 究 , 阐述 了该 区的热储赋 存特征 , 对 热
储 层 的地热 资源 量进 行 了计算 , 并对本 区地 热 资源的 开发 利 用提 出建议 。
关键词 : 湛江 市地 热 田; 热储层 ; 地热 资 源; 开发利 用 中图分 类号 : P 3 1 4 . 1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O 0 4 —5 7 1 6 ( 2 0 1 3 ) O 4 —0 1 6 2 一O 4
水 可获得 越流 补给更深 层 的常温 承压水 和地下 热水 , 随
湛 江市地 热 田区地层 发育 较全 , 自下 而上依 次 为元 古系云开群 、 白垩 系三 丫江组 ( 基底 ) , 第 三 系涠洲 组 、 下
洋组 和第 四系下更新统湛 江组 、 中更新 统北海 组 、 上更新
梅州市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分析及调查评价

2021年3月第43卷第2期地下水Ground waterMar. ,2021Vol.43 NO.2DOI:10. 19807/ki.DXS.2021 -02 -012梅州市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分析及调查评价林栋(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广东梅州514089)[摘要]梅州市是广东省地热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就坐落在梅州市丰顺县邓屋,历经 50年后仍然正常运转。
为加强梅州市地热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进行了较为全面调查评价。
通过调查研究,查明了 52处地热资源分布区,构成相对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地热田(区)26个,分布在25个镇,具有分布广、储量大、水温高、水质好、流量大、药用疗效高、水位埋藏浅、自然 出露点多、自流点多的特点。
全市地热分布面积约9.725 3 kra2,可开采量55 668.9 m V d,年可开采地热水丨837万m3。
地下热水绝大部分位于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处,地热资源主要受构造控制,多呈条带状分布,为带状 地热田(区)。
[关键词]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温水;温热水;热水;可开采量;断裂构造;梅州市[中图分类号]P31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1184(2021)02 -0045 -03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evalu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Meizhou CityLIN Dong(The Eighth Geological Team of the Guangdong Geological Bureau,Meizhou 514089,Guangdong) Abstract :Meizhou City is an area rich in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first geothermal power station in our country is located in Dcngwu,Fengshun County,Meizhou City.It is still operating normally after50 years.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Meizhou,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and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a more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evalu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evaluates the 52 geothermal resource distribution areas in Meizhou City, which constitute26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connected geothermal fields (districts) ,distributed in25 towns in one district, it has wide distribution,large reserves,high water temperature,good water quality,large flow,high medicinal effects,shallow water level,many natural dew points,and artesian points many features.The city's geothermal distribution area is about9.7253 km2,the extractable amount is55 ,668.9 m3/d,and the annual extractable geothermal water is 18. 37 million m3.Most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NE trending faults and the NW trending faults.The geothermal resource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and they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strips,which are zonal geothermal fields (zones).Key words:Geothermal resources;warm water;warm and hot water;geothermal water;recoverable amount;fault structure;Meizhou City梅州市是广东省地热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我国第一座地 热发电站就坐落在梅州市丰顺县邓屋,历经50年后仍然正常运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作者:梁家海来源:《地球》2013年第05期[摘要]广东省地热资源丰富,天然温泉出露有300多处。
地热方面未来的主攻方向将是深浅结合,随着新一轮地热勘查的实施,归纳和总结已有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有积极的前提意义。
本文就天然温泉与深大断裂、岩浆侵入体的关系,温泉水化学分带,中、新生代盆地储热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根据地温异常指标,判定广东省地壳深部可能存在丰富干热岩地热资源。
[关键字]广东省地热资源天然温泉深大断裂岩浆侵入中新生代盆地干热岩[中图分类号] P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8-31前言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已日益强大,同样作为“清洁能源”的地热能在利用仅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平,且方式单一、工艺简单、能效较低。
随着国外浅层地温能和深部干热岩开发研究,并带来的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国家和地方近年再度重视地热勘查工作。
[1]2008年7月,“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出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始着手部署全国的地热资源调查工作。
广东省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有“广州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和“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深部控热地质构造调查研究”,今年正式启“动广东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项目。
未来地热方面的主攻方向将是深浅结合,即加强深部隐伏地热勘探,包括高温地下热水及干热岩的研究和勘探,以及对浅层地温能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
与此同时,广东省政府亦启动相应的开发计划,于2012年2月印发的《广东省地质勘查“十二五”规划》中,对省内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进行部署,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程被列为重点工程;而2012年8月份由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促进地质矿产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亦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目前,广东省地质部门掌握的浅层地热资源资料极为全面丰富,分析浅层地热资源现状的分布规律,对进一步查明和研究广东省深部隐伏高温地下热水、干热岩及浅层地温能,有积极的重要前提意义。
2地质构造、地貌特征2.1 地质构造特征从地质环境来看,广东省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运动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新构造活动剧烈且持续,特别是深大断裂的反复活动、岩浆的多期次侵入(喷发),为广东地热资源的形成与赋存、温泉出露创造了有利的地质环境。
[2]2.2 地貌特征广东省地貌属于各期大地构造运动形成山地丘陵为基本格局,经历次褶皱、断裂、隆起、拗陷、岩浆侵入、差异性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现今地貌。
广东省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山川纠结,地多丘陵,地势大体北高南低,总体由北向南依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的顺序分布,以丘陵地貌单元为主。
3地热资源概况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出露温泉点最多的省份之一,温泉点的数量仅次于西藏、云南,居全国第3位;从单位国土面积储量计算,仅次于台湾、云南、亦居全国第3位。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发现温度≥30℃的天然温泉点约319处(约占全国总数的10%)、隐伏地热区4处。
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日前除东莞市还没发现有温泉外,其余20个地级市均有温泉分布。
据初步统计,全省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约64.2万m3/d,其中:天然温泉约23.8万m3/d,盆地型隐伏地下热水约40.4万m3/d。
广东浅部地热资源属于水热型,其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分布的天然温泉属于隆起山地对流型(或称断裂深循环型)地热资源;储存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的隐伏地下热水属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
根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615-2010)的温度分类标准,区内发现的地下热水绝大多数属于低温地热资源,中温地热资源较少,未发现高温地热资源。
据统计:水温30~90℃的温泉点有312处(见表3),约占温泉点总数的98%;水温>90℃的温泉点(包括地热勘探孔)7处,钻孔揭露300m孔底最高水温104℃(阳江新洲)。
雷州半岛、茂名、三水、广花等断陷盆地型地热田的地下热水温度一般为40~68℃,多属于低温地热资源的温热水。
4广东地热资源分布规律纵观广东省目前掌握的隆起山地对流型天然温泉和传导型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具有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受岩浆侵入控制,水化学分带明显等分布特征。
4.1 温泉出露明显受深、大断裂的控制据统计分析,广东省内大约有3/4的温泉分布在北东向或东西向深、大断裂及影响带附近(见图4.1)。
深、大断裂大部分由一组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其宽度一般达数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加上这些深大断裂切割深度大、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多次剧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多期次的沿断裂带入侵,致使断裂带及附近产生次级断层或岩体破碎、张性节理裂隙,为地热流体的储存和运移提供了空间和通道。
温泉的出露位置大部分位于断裂带中或两组断裂的交汇处,北东向与北西向、东西向与北东向交汇部位温泉常常成群出露,直接在断裂带中出露的温泉点往往呈线状分布。
区内各主要断裂构造带控制的温泉情况见表4.1。
4.2 岩浆侵入控制温泉点的分布和出露广东省境内有大小不等的花岗岩体500多处,约有238处温泉(占75%)出露于岩浆岩体边缘、后期入侵的岩脉附近或岩体与其他沉积地层的接触带上(图4.2),从岩石裂隙中流出。
主要与岩浆的多期次侵入造成原岩体和接触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有关。
如:沿佛冈岩体及边缘接触带出露温泉点达28处,沿大东山岩体及边缘接触带出露温泉15处,沿九峰岩体及边缘出露的温泉有10处。
4.3 温泉的水化学分带明显广东境内分布的温泉水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水化学类型主要有氯化钠型、硫酸盐型、碳酸型和重碳酸盐型四类(图4.3)。
氯化钠型温泉主要分布于汕头—电白一带沿海地带,矿化度较高,一般为1~5g/L,最高可达12.33g/L;硫酸钠型温泉主要分布于粤北和粤西石灰岩地区;碳酸型温泉集中分布于河源,即紫金—博罗大断裂的北段;重碳酸钠型地热流体分布最广,矿化度低,一般为0.2~0.5g/L,雷州半岛、茂名、三水盆地的传导型地下热水也属此类型。
4.4 温泉的平面分布密度特征广东省的温泉大体主要集中分布于粤东北韶关-河源-汕头和粤西南信宜-珠海2个区域,分别占温泉总数75.5%和19.7%,单位面积出露的温泉数量分别为2.71处/103km2和2.06处/103km2,其余地区较为稀落(见表4.4和图4.4)。
4.5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蕴藏中低温地热资源沉积厚度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往往蕴藏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
目前在广东省境内沉积厚度较大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浅层地热资源的主要有:雷州半岛(雷琼断陷盆地的中、北部)、茂名盆地、广花盆地、三水盆地等,这些沉积盆地在浅层已经揭露到丰富的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
4.5.1雷琼盆地地热特征雷琼盆地面积约16000km2,不仅是我省分布面积最大、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盆地,而且也是一个储藏有丰富地下热水资源的、第三纪时期发生过火山喷发的断陷盆地,基底深度1000m~3000m以上。
1985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开展了“湛江地热田低温地热资源详查”项目工作,勘查面积2337km2。
查明地热异常区的地热增温率达7~10.5℃/100m,地下400~800m深度一般都可揭露出40~60℃的地下热水;仅湛江市区地热田,已探明水温40.5~47℃(平均42.8℃)的低温地热资源可开采量达26.8万m3/d。
4.5.2 茂名盆地地热特征位于粤西的茂名、高州、化州等地,总面积2000km2,盆地受吴川-四会深断裂带与信宜-廉江大断裂的横张断裂所控制,呈北西向展布,是一个总体向北东倾斜的断陷盆地。
盆地由白垩系、第三系所组成,前者厚达2000m,后者厚约2800m。
1990年开展的茂名地热田地热资源普查工作,查明地热资源分布面积为260km2,地温梯度3.3~10.6℃/100m,在深度750m以浅钻孔水温34~55℃的低温地热资源,可开采量达11.6万m3/d,获得地热资源储量0.44亿m3/a、地热能为172MW。
据推算,在盆地底部地下热水最高温度可能大于90℃。
4.6 深部干热岩地热资源前景总体来说,我国对深部地热资源特别是干热岩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基本上还属空白。
莫霍面隆起、热源岩石、沉积盆地、地温异常和强烈的构造运动是圈定干热岩的有利标志,中国东南大陆的大地热流值平均为59mV/m2,而广东境内大部分地区大地热流值都超过60 mV/m2,如汕头地区为63.1mV/m2,珠江三角洲为75mV/m2,阳江为97mV/m2,雷南为71mV/m2。
三水盆地地温梯度为2.8~7.0℃/100m,茂名盆地地温梯度为3.3~10.6℃/100m,雷琼盆地地热增温率达7~10.5℃/100m,均超过我国南方现今区域地温梯度平均值2.41℃/100m。
利用二氧化硅地热温标预测广东沿海部分地热田热储温度还达到干热岩的温度(150℃),如中山虎池围地热田地下热储温度为156℃,电白咸田坡地热田为160℃,阳江新洲地热田为162℃等。
由此可见,地壳深部存在丰富干热岩地热资源可能性相当大。
5结语广东地热资源丰富,从研究成果来看,存在如下特征。
天然温泉明显受深大断裂和岩浆侵入活动控制,并沿岩浆侵入体、深大断裂或其次级断裂出露和分布;温泉水化学分带明显,氯化钠型温泉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带,硫酸钠型温泉主要分布于粤北和粤西石灰岩地区,碳酸型温泉集中分布于河源,重碳酸钠型地热流体分布最广;天然温泉主要集中分布于粤东北韶关-河源-汕头和粤西南信宜-珠海2个区域;沉积厚度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蕴藏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从大地热流值、地温梯度值和二氧化硅地热温标预测来看,广东省地壳深部存在丰富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可能性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