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
地热能利用现状及前景

地热能利用现状及前景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地热能利用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地热能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地热能利用的现状1.地热能的概念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包括地壳深部的热能和地表附近的热能。
利用地热能可以进行供暖、发电、温室农业等多种用途,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形式。
2.地热能的利用方式目前,地热能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形式。
直接利用:将地下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建筑物或工业设施,用于供暖或供应热水。
这种方式利用便捷高效,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暖和温室农业等领域。
间接利用:通过地热发电厂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方式适用于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如地下岩浆库或地壳热流较高的地带。
虽然间接利用的技术相对复杂,但其发电效率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小。
3.地热能利用的现状全球范围内,地热能的利用已有一定规模,各国对地热能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北欧国家,如冰岛、挪威和瑞典,地热能已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冰岛凭借丰富的地热资源,实现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电,并成为地热发电技术的领先国家。
在亚洲地区,日本、菲律宾等国也在积极利用地热能。
日本将地热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发展了多个地热发电厂,满足了一部分电力需求。
而在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和印度,地热能的利用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地热能利用存在的问题1.地热能资源分布不均地热能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是制约地热能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范围内,只有部分地区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大多数地区地热资源稀缺,甚至无法实现经济利用。
这就要求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2.地热能利用技术尚待突破目前,地热能利用的关键技术尚待突破,特别是在地热发电领域,尚缺乏成熟的高效利用技术。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热能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地热发电技术存在效率低、设备成本高等问题。
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地热能的开发现状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包括地表热能和地热水能。
目前,地热能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浅层地热能利用浅层地热能主要指地下500米以内的热能。
这种能源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地热泵,将地下的热能通过换热器传递到建筑物内部供暖或供应热水。
这种利用方式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深层地热能利用深层地热能主要指地下500米以上的热能。
这种能源利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开采地热水或地热蒸汽,将其转化为电力或直接供热。
深层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技术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供热。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多个地热发电站和地热供热系统,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
二、地热能的利用现状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地热能利用的几个典型案例:1. 冰岛冰岛是一个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约有25%的能源来自于地热能。
冰岛通过建立多个地热发电站和地热供热系统,大大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
2. 菲律宾菲律宾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
菲律宾利用地热能发电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全球领先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国家之一。
3. 中国中国地域广阔,地热资源分布广泛。
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地热发电站和地热供热系统,地热能的利用率逐渐提高。
三、地热能的前景分析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备巨大的潜力。
未来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将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技术正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型地热发电技术的研发,如增强型地热系统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地热发电技术等,将进一步提高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效率。
2. 规模化应用地热能的规模化应用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未来,随着地热能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地热能的规模化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我国地热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地热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地热资源是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主要源于地球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浅层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相关有用组分。
地热资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可持续清洁能源。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有望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新方向,对国家能源战略具有重要影响。
一、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直接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规模持续增长,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和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而且开发利用方式日趋多样化,技术不断进步,对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主要集中在供暖、制冷、养殖、洗浴等方面。
“十三五”期间,国内地热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8.08兆瓦,占到地热新增装机规划的3.6%;全国在运地热发电总装机量为44.56兆瓦,占规划装机容量的8%左右。
同时,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地热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较为悠久,开发利用规模和效率稳步提升,但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地热资源勘查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全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开展大规模比例尺地热资源勘查机制,部分中低温地热资源地区缺乏正规地热资源勘探。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重视不够,投入有限,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因而对我国地热资源的总量、类型、特征及开发利用路径难以形成科学客观的判断。
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风险和成本增加,影响对地热资源的科学规划、开发和高效利用。
二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方式落后。
一方面,由于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对地热资源过量开采利用,严重影响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相比同样拥有丰富地热资源的美国、冰岛、印尼等国家,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较为落后,且发展较慢,导致地热资源利用率较低,严重浪费了地热资源。
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未来趋势

PAGE 77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均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
地热能通常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
资源情况浅层地热能。
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适宜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水热型地热资源。
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1.25万亿t,中国大陆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 亿吨标准煤(回灌情景下)。
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高温为辅。
受构造、岩浆活动、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控制,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依据构造成因可分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
隆起山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胶东、辽东半岛等山地丘陵地区。
隆起山地型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和藏南、滇西、川西等地区。
由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板块地热带的西太平洋岛弧型板缘地热带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陆-陆碰撞型板缘地热带的交汇部位,受构造活动的控制,该区域孕育有大量的水热活动,是我国最主要的高温温泉密集带。
西南地区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1530万t,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712万kW。
干热岩资源。
干热岩在地球内部普遍存在,但有开发潜力的干热岩资源分布在新火山活动区、地壳较薄地区等板块或构造体边缘。
我国陆区地下3~10km 范围内干热岩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t。
根据国际干热岩标准,以其2%作为可开采资源量计,约为2015年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000倍。
鉴于干热岩型地热能勘查开发难度和技术发展趋势,埋深在5500米以浅的干热岩型地热能将是未来15~30年中国地热能勘查开发研究的重点领域。
中国地热资源

“中国地热资源”资料合集目录一、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二、中国地热资源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三、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四、中国地热资源潜力评价五、中国地热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六、中国地热资源特点与发展对策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引言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受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地热资源国之一,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展开,以期为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地热资源分布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构造活动带和大型盆地中。
按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中国地热资源可分为三大区域:东南沿海地区、云贵川渝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其中,东南沿海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云贵川渝地区以中高温地热资源为主,青藏高原地区则以高温地热资源为主。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产量方面,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数十万千瓦,年发电量逐年递增。
此外,地热供暖、温泉旅游等也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质量方面,中国地热资源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品质。
同时,在可持续利用方面,也需要注意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地热资源潜力评估地热资源潜力评估是预测未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关键环节。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评估、环境评估和经济评估等方面。
地质评估主要是根据地质条件、储层特征等参数进行计算,从而预测地热田的规模和产能量。
环境评估则地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地质、水文等方面。
经济评估主要是对地热资源的开发成本、投资回报、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中国地热资源的潜力巨大。
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和云贵川渝地区,中低温和中高温地热资源的储量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青藏高原地区的高温地热资源潜力也十分可观,但因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等因素,开发难度较大。
地热资源开发应用现状及趋势探讨

地热资源开发应用现状及趋势探讨摘要:地热资源由于具有节能减排、价格低廉、数量稳定等特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我国地热资源量大,已广泛应用于发电和供热领域。
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评价程度低、补给量小、不重视勘探等问题,对干热岩的利用和地热信息系统的建立缺乏相应的研究,这就导致了我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引言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与其他能源矿产资源相比,地热资源具有以下三大优势:一是节能环保。
地热资源的开发可以节约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资源,有利于改善当前的能源结构;第二是高效利用。
地热资源利用广泛,利用率高,在所有可再生资源中利用系数最大;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相比,地热资源的建设成本较低,不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1地热资源勘察常用技术手段1.1地质测量地质调查是地热资源勘查的基础工作。
在勘探过程中,可以利用本区现有的石油勘探和地质资料,提前了解勘探区的下伏时代、地质条件、构造和岩性特征,避免重复工作。
1.2地球物理调查地球物理勘查是整个地热资源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普查阶段进行。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地热异常的范围和热储层的空间分布,并对地热能可能丰富的地区进行二次调查和确认。
以重庆市为例,该区地热资源具有层状储热的特点。
首先,利用人工地震方法确定了该地层的断层位置和储热构造。
一般来说,物探与地质调查规模相一致,根据物探成果研究布井方式。
1.3钻井根据地热勘察重点,明确温度、水位、压力等基本热储信息,在勘察过程中需要保持勘探井垂直,100m深度内倾斜角不得大于1°,根据测井取样需求确定勘探井口径。
每个热田至少要保证1个探测井全部取芯,钻井时需要做好钻井液录井、钻时录井等工作,同时钻进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泥浆槽液面的变化情况,时刻关注涌水、井喷等现象的出现,并针对性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地热能资源开发与利用

地热能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如今的节能环保大环境下,地热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替代能源选择。
地热能指的是地球内部的热能,来源于地球的热量,具有比较稳定和可持续的特点。
本文将分别从地热能的资源分布、利用技术以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地热能资源的分布十分广泛。
根据国内外的地热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地热资源以西北地区最为丰富,涵盖了西藏、新疆、甘肃、青海等多个省份,特别是我国青藏高原拥有巨大的地热能资源潜力。
同时,在其他地区,如云南、四川、陕西等省份,也有相对丰富的地热资源。
全球范围内,冰岛、美国、菲律宾等国家也拥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
地热能资源的广泛分布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其次,地热能的利用技术也逐渐成熟。
地热能利用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直接利用方式多用于地热温泉、浴场等领域,通过热泵将热能转化为热水或蒸汽,满足生活或工业用热需求。
而间接利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地热发电,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
地热发电技术主要有干蒸汽发电、湿蒸汽发电和二氧化碳发电等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热发电效率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使得地热能成为一种可行的清洁能源替代方案。
再次,地热能的发展前景广阔。
地热能开发利用带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其资源不受气候变化和季节影响,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属于清洁能源,具有零排放特点,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热能的利用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球暖化的风险。
因此,发展地热能是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据国内外能源专家预测,地热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
当然,在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成本问题,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投资,并且建设周期较长。
此外,地热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资源丰富,但有些地区却相对较少,这也给利用带来一定的限制。
此外,地热能开发利用还面临环境影响、地质稳定性等问题,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地热开发及利用

关于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200°C)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C)、中温型(90~150°C)和低温型(<90°C)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
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C)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南部和**、**西部。
**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
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C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C 的约220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利用存在问题[论文摘要]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利用,对我国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指出地热资源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 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
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
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
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的约2200个。
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1]: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
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主要类型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状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但真正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对地热资源认识的提高,出现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截至2005年底,全国每年直接利用的地热资源量已达44570万m3,居世界第一位,至2010年预计年开采地热水总量可达到900×106m3,开采利用的热量折合标准煤约495×104t/d。
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供暖、供热水、医疗保健、洗浴、娱乐、温室、种植、养殖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均达到一定规模,其中供热采暖占18.0%,医疗洗浴与娱乐健身占65.2%,种植与养殖占9.1%,其他占7.7%,初步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地热产业。
但目前我国地热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地热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还不足0.5%。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地热资源采收率低,弃水温度高,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比较混乱,仍然处在自发、分散和粗放经营的阶段,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地热动态监测网,甚至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盲目开采的现象,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地区地热资源的利用比较单一,浪费严重,重开发轻保护,导致地面下沉和环境严重污染。
三、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一)地热发电用于发电的地热流体要求温度较高,一般在180℃甚至200℃以上才比较经济,我国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藏、川西一带,总发电潜力5 800 MW/a。
其地热发电基本原理与火力发电相同,即通过能量转换定律将地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其带动发电机组发电。
我国自1970年1O月第一座实验性地热电站在广东丰顺建成投产以来,相继建成了湖南灰汤、西藏羊八井、西藏那曲及西藏郎久等地热电站。
地热发电运行成本低,电力便于输送,不受热田位置限制,又属于高品位的能量,没有环境污染,所以地热发电的利用价值明显高于其他的利用形式。
(二)地热直接利用地热供暖:应用地热采暖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该利用方式不仅是节约煤炭、降低煤耗、减轻烟尘污染、改善环境的有效方法,还因地热水温稳定、供暖质量高而深受人们的欢迎。
目前利用中低温地熟供暖的地区有河北、辽宁、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
地热温室:我国的地热农业温室分布面很广,规模较小,其中包括蔬菜温室,花卉温室,蘑菇培育、育种温室等。
北方主要种植比较高档的瓜果菜类、食用菌、花卉等;南方主要用于育秧。
其中花卉温室的经济效益较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地热温室发展的方向。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进程,各种性能优良的温室将逐步建造,室内采用地热供暖,以提高室温,既安全经济又无污染。
地热工业利用:地热能在工业领域应用范围很广,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中低温热水,地热用于工艺过程是比较理想的方案。
我国在干燥、纺织、造纸、机械、木材加工、盐分析取、化学萃取、制革等行业中都有应用。
其中地热干燥是地热能直接利用的重要项目,地热脱水蔬菜及方便食品等是直接利用地热的地热干燥产品。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地热干燥产品有着良好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
地热水产养殖:地热水产养殖是地热直接利用项目中的重要内容,水产养殖所需的水温不高,一般低温地热水都能满足需求,同时它又可将地热采暖、地热温室以及地热工业利用过的地热排水再次综合梯级利用,使地热利用率大大提高。
地热水产养殖可以分为大规模生产性养殖和建立观赏区。
生产性养殖一般采用地热塑料大棚,以鱼苗养殖越冬为多;观赏游乐区可以放养金鱼、热带鱼及锦鲤等品种供游人观赏。
地热水疗:地热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分和化学元素,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具有多种用途的清洁、医疗和保健作用的资源。
温泉浴对关节炎、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病、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及各种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对各种老年病的康复有一定作用。
浴疗水温高于皮肤温度,可兴奋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扩张,脉搏加速,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另外温泉浴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使血管输液功能增强,提高机体内分泌功能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防止血管硬化,有延年益寿之效。
地热孵化:地热孵化是地热农业利用中的一个分支,指利用地热孵化家禽种蛋、育雏和种鸡喂养生长的整个过程。
随着我国家禽业的发展和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孵化机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使用的孵化机均以电为能源,不仅能耗大,如果孵化过程中途停电,将会对孵化产生严重后果,而地热孵化机不仅可以节省电力,合理利用低品位能源,还可以减少电加热器加热时对胚蛋热辐射的影响。
地热水温度恒定,一般在50-80℃为多,有利于孵化机内温度控制,地热孵化机的运用可以为有地热资源的地区开辟一条孵化的新途径。
地热直接利用要求的热水温度较低,中低温地热资源都可以加以利用,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数量大,直接利用所能提供的能量和所起的作用不比地热发电差。
目前我国中低温地热水利用已有采暖、育种育苗、花卉栽培、水产养殖、蔬菜种植、洗浴、医疗、孵化育雏、皮革加工、物料干燥、洗染、缫丝、空调、地震观测、发酵、矿泉水饮料等二十余项,为许多地区人民带来了光明、温暖、健康和繁荣,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地热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一)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地热资源利用领域的拓宽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但是人们对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意义认识不足,将地热混同于一般的矿产资源或水资源。
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未能建立有自己特点的地热产业,使宝贵的地热资源开发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益的水平上,且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地区天然的温泉没有充分利用,被白白浪费;一些开发商对地热资源的特点认识不清,造成地热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
地热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由于埋藏深,补给途径远,再生能力弱,其资源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竭。
要保持其资源的长期连续稳定开采,做到有计划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盲目无序随意开采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快速枯竭。
为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的,在开发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资源利用中心的高教低耗体系,要积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与设施,提高地热开发的科技含量,发展节约型、效益型的开发利用模式,努力提高地热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使地热创造更高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二)环境保护问题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水污染、热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地面沉降等。
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向大气和水体排放大量的热量,造成周围的空气或水体温度上升,影响了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存活生长,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热流体中所含的各种有害气体和悬浮物将排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含盐量较高的地热水排入农田将侵蚀土地、破坏植被,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同时地热水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氧、铀及钍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长期地热流体开采而不回灌,将导致地面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所以,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要正确认识,给予必要的重视,且积极、认真的研究,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严格监测和防治,是可以解决和控制的。
五、结束语地热资源与太阳能、风能及潮汐能合称为“四大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与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对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的要求与日俱增,无论作为清洁能源还是保健资源、水资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单一的开发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经济效益也不理想,我们应根据资源条件,贯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从单一的粗放型利用向综合的集约化利用发展,不仅能取得较好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