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更易患精神病
精神病家族遗传规律

精神病家族遗传规律精神病是一类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困扰,也对整个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关于精神病的遗传规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精神病家族遗传规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精神病的遗传规律并非简单的单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遗传的结果。
研究发现,精神病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家族遗传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的直系亲属患病风险相对于一般人群要高出很多倍,但并非每一个患者的子女都会继承疾病。
因此,精神病的遗传规律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精神病的遗传规律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家族中有精神病患者时,他自身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但并非所有的家族成员都会患病,这是因为环境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生活环境的压力、心理创伤、药物滥用等因素都可能对精神病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即使遗传了患病基因,只要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调控环境因素,也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第三,精神病的遗传规律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男性患者的后代患病风险相对于女性患者要高。
这可能与性别激素、基因表达等因素有关。
此外,精神病的遗传规律还受到遗传多态性的影响。
基因多态性是指同一基因存在多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会对精神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精神病的遗传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精神病的遗传规律对于精神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患者家族中的精神病史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此外,精神病的遗传规律也提醒人们重视精神健康,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减少精神病的发病风险。
精神病家族遗传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它不仅涉及到遗传因素,还与环境因素、性别差异和基因多态性等因素有关。
了解和掌握这些遗传规律对于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提高人们对精神病遗传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依据。
为什么爱因斯坦智商那么高原因是什么(2)

为什么爱因斯坦智商那么高原因是什么(2)生育隔离的少数族群容易遗传疾病,这是众所周知的现象。
不断地与同一族群的远亲通婚,结果减少了基因多样性,因此一些疾病基因无一定规律地变得比较常见。
但是,正是由于这个过程是非常任意的,它才意味着哪种疾病基因的频率加大是没有可信规律可循的。
科克伦博士认为,就德系犹太人而言,情况不是这样。
他们当中最常见的十几种疾病基因基本上可以归结于两类:要么参与神经细胞中鞘脂类特殊脂肪)的储存,要么参与DNA的修复。
前者会引发神经性疾病,如泰萨二氏病、脑苷脂沉积病和神经鞘磷脂沉积病;而后者会导致癌症。
科克伦博士认为德系犹太人的某些基因如果以单份出现可以提高智力,一旦以双份出现就会引起疾病(原理为生物学中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虽然,科克伦博士还没有证明他认为的致病基因确实能够影响智力;但是某些基因的活动区域表面它们或许确实能够影响智力。
鞘脂储存类疾病,如泰萨二氏病、脑苷脂沉积病和神经鞘磷脂沉积病,都涉及到连接神经细胞的凸起的多余生长和分叉。
显然,这种生长和分叉太多的话就会引起疾病。
但是,也有可能,仅有单份致病基因的人会出现比较有限的、但仍然加强了的凸起生长。
这将有助于加强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或许因此导致智力提高。
实际上,在脑苷脂沉积病的例子中,在三分之一能够活到成年的患者中,确实有证据表明完全发病的人拥有高于平均值的智商。
根据一家专门治疗脑苷脂沉积病的以色列诊所的医疗记录,患者中的工程师、科学家、会计和律师的比例多余一班人。
基因修复系统失灵会提高智力,现在还不清楚原因何在。
虽然,陆续有证据表明有一种基因参与限制大脑的早期发育,但是这也许是该理论的薄弱环节。
不过,该理论也有令人信服的地方:它对于拥有单份泰萨二氏病或脑苷脂沉积病或神经鞘磷脂沉积病基因的人会比普通人更聪明做出了明确而可检验的预测,认为他们的智商会比平均水平高出5个点。
如果确实如此,它将有力地证明德系犹太人经历了偶然性的优生实验,而这为他们带来了智商上的优势。
历史上高智商的天才人物为何大多是精神病患者?

历史上高智商的天才人物为何大多是精神病患者?多少年来,有许多医学家推测创造力还与“精神病”有关,但一直没有科学的定论。
英国心理学家非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通过十年的研究后终于发现:“创造性的才华和病态的心理,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天才中多有精神疯狂病症,而精神疯狂症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
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也都患有精神病。
”莫斯科精神病研究所的费拉基米尔?埃夫罗姆松研究后也坚定地认为:“在天才和疾病之间,确实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联系。
”波斯特博士用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显精神病特征,如希特勒、林肯、拿破仑;科学家中占18%,如高尔登、门德耳、安培、哥白尼、法拉弟;思想家中占26%,如罗素、卢梭、叔本华;作曲家中占31%,如瓦格纳、普契尼、舒曼;画家中占37%,如凡高、毕加索、;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如福克纳、普鲁斯特、劳伦斯、莱蒙托夫……据2007年8月1日的《中国日报》报道:由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牵头,多国科学家参加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普通人相比,左撇子则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
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人体中的一种基因似乎能够增加左撇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会增加大脑发生紊乱的危险。
而这一重要发现,也更有力地证明了“天才与精神病之间确实是有联系”这一事实。
根据玻帕留特教授通过裂脑试验提出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得知:我们的左脑主管阅读、语言、分析,它属逻辑思维并支配身体的右半身神经和感觉;而我们的右脑有欣赏音乐和艺术的特殊功能,并有空间、图形等形象认识。
它可凭直觉视察事物,是掌握灵感的创造思维机构,另外它还支配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如拿破仑、克林顿、里根、布什、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卓别林、爱因斯坦等都是左撇子。
而根据大脑交叉支配肢体的原则,同时也印证了天才们的灵感出于右脑这一理论。
双相障碍:天才与疯子之间

第三,如果这个人得病之前是一种情感旺盛的气质,比如不知疲倦,精力旺盛,效率非常高,比较有冲动性,也有可能是双相障碍。
另外一种情况,抗抑郁剂一上去,几天下来转成了躁狂,可能是双相障碍。还有吸毒、药物等物质依赖的,他合并了人格障碍,也有可能是双相障碍。很遗憾现在没有一个检测,就像X光一照就能把它照出来。
尽管双相障碍和单相抑越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抑郁症。一个40岁和20岁、15岁就得抑郁症的人相比,发病年龄越小的那个就可能是双相障碍。
其次,遗传非常重要。上一辈或者是表兄弟、表姐妹、堂兄弟、堂姐妹中有过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如果得了抑郁症,可能是双相障碍。
我国双相障碍的临床与科研都刚起步,老百姓甚至某些医师对这个疾病还不了解,亟需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西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现患的病人从他首次发病到最后获得治疗,平均大概是10年,其中有50%的患者在5年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36%的患者10年之内没有得到任何诊断和治疗。
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如何区分?
在国内外专家的努力和促进下,双相障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的双相障碍诊治指南也会在年内发布。近期启动的中国双相障碍患者关爱计划,涵盖了专业人员给患者提供义诊等更多的服务、加大向公众的宣传、医生系列的培训项目、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媒体的合作与交流等。
双相障碍离我们很近
双相障碍比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要高。分裂症在人群当中,1000个人中大概有5个人左右患病,但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大概是1000个人里有20个人。
精神疾病的原因与风险因素

精神疾病的原因与风险因素精神疾病是指一类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异常的疾病。
它们可能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缺陷,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精神疾病的原因和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精神疾病的一些常见原因和风险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在家族中有较高的遗传性。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中有精神疾病病史,那么他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遗传因素可以影响个体的神经生化途径、神经传递系统和脑结构的发育和功能,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二、生物化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是精神疾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神经递质是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它们对于调节个体的情绪、思维和行为至关重要。
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
研究发现,这些疾病的患者常常存在着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如血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降低。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表现。
三、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可以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
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挫折,如失业、离婚、家庭矛盾等,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患病风险的增加。
此外,个体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也与精神疾病的易感性相关。
例如,过度敏感、与人难以建立良好关系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精神疾病的发病同样至关重要。
不良的环境因素可能对个体的大脑发育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婴幼儿期和童年是个体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一些负面的生活经历和刺激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
例如,婴儿早期的疏离、忽视和虐待可能造成心理创伤,增加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
此外,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的原因和风险因素多种多样,涉及遗传、生物化学、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非常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反向思考的精神病

反向思考的精神病创意天才、疯狂的科学家、疯癫的艺术家。
“富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有点儿疯狂”这个说法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
不少小说和电影中都描述或探讨了天才和疯狂之间的微妙界限。
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越来越了解人类的大脑。
新的研究揭示了创造性思维和不正常思维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精神病和富有创造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这显然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并非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有创造力,但确实有人两者兼备。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天才,意味着拥有高智商,但令人惊讶的是,研究表明,极富创造力的人和高智商的人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有创造力的天才,他的思维方式往往和大多数人不同,甚至相反。
他们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东西,看到了平常人看不到的一面。
不过通常可悲的是,他们对了,我们称他们为天才,他们错了,我们说他们有精神疾病。
疯狂、有创造力的天才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通过研究发现,在政治、诗歌和艺术领域的显赫人物,容易患上抑郁症。
事实上,我们许多最著名的创意天才,都患有一系列的精神疾病。
包括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酗酒和焦虑等等。
比如著名的画家文森特·梵高、爱德华.蒙克和杰克逊·波洛克,或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爱伦·坡这样的作家,即使是我们最具创造力的科学天才艾萨克·牛顿,也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在过去的十年里,大量的研究支持,创造力和精神疾病之间存在普遍联系。
神经科学家发现患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的人,在大脑的额叶,特别是前额叶皮层,往往表现出异常的活跃。
这个区域的过度活跃可能会让大脑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或想法之间,产生不寻常的联系。
它也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创造力,特别是双向情感障碍。
实际上很多有创造力的人都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他们倾向于轻度狂躁,比如表现出情绪高涨、持续兴奋、精力充沛,使他们经常能通宵熬夜创作。
如果能控制得当,轻度狂躁的能量是非常有用的。
高智商精神病患者

高智商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学家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出的人物出生的家庭多半是一条线出现过天才,另一条线出现过疯子。
这两种品质多少代的在后代的潜意识中积蓄起来,当其中一个后裔的积蓄达到了“极限量”,于是便诞生了屠格涅夫或贝多芬。
这些人的精神病起到一种钥匙的作用,用它打开了潜意识的大门,结果天生的神经分裂病症状便和一些光辉的思想和印象一同迸发出来。
今天为你介绍历史上高智商的精神病患者。
高智商精神病患者●俄罗斯画家伊萨克.列维坦: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俄罗斯伟大的画家伊萨克.列维坦也是个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他非常害怕和仇恨人物,大家也很难与他交往,而自己经常处在忧闷和绝望之中并有多次打算自杀的经历。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孙女马尔格?海明威1996年,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孙女马尔格.海明威自杀身亡。
这一事件轰动一时不仅仅因为她是当时世界上报酬最高的女模特,而是因为海明威家族已经连续四代发生过自杀的惨剧。
2005年12月25日,正值美国人全家团聚共庆圣诞节时,祥和的气氛却被残酷的阵阵枪声打破。
●美国智商最高的神童贾斯廷被美国天才发展中心评估为历来智商最高的神童贾斯廷,他在三岁时学会象棋,六岁时成为罗彻斯特纽约州立大学最年轻的学生,七岁时接受智商测试评估为298。
然而在2001年的11月,贾斯廷却在丹佛的住所吞服过量止痛药企图自杀,后经抢救被送到了儿童精神病治疗中心。
另外在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地区,也有个名叫布兰顿的“神童”。
他在18个月大时就开始读书认字,6岁时上中学,11岁时读大学。
但这个智商高达178的大学生,却于2005年3月15日在自己家中举枪自杀。
碰巧的是同在2005年的3月,一位也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英国籍华裔“神童”麦克?陈,在他向心爱的女孩表白遭拒绝后竟跳楼自杀。
麦克在10岁时就以全A的成绩通过了英国的高考进入大学,死时年仅19岁。
●俄国画家伊萨克.列维坦: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人们可以发现,伟大画家列维坦很少画人物,而更多画风景画。
精神病的后代是天才

精神病的后代是天才
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天才人物都与精神病有着某种联系。
有些人认为,精神
病与创造力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一些智力超群的人或许正是此类病症的后代。
然而,这种观点是否能够得到科学的证实还有待研究。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后代是否拥有天才的论断,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一些研究者
认为,一些精神病遗传的基因可能与创造性思维和创意产生有关。
这种观点认为,对精神病患者的后代来说,他们可能更容易拥有某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能力,这使得他们更有可能成为天才人物。
然而,精神病并非只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比如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因此,精神病与天才之间的联系可能是相当复杂的,并且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需要考虑。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精神病对后代的遗传风险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增加患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精神病的后代更有可能受到这些疾病的困扰,而致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影响。
无论如何,精神病与天才之间的联系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使用这种联系来解释天才人物的出现过于简单化,并且忽略了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而另一些人则持保留态度,认为精神病患者的后代或许确实拥有某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创造性的天才人物。
综上所述,精神病与天才之间的联系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只有在对
这个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精神病患者的后代是否更容易拥有天才的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智商更易患精神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智力较高的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比同龄人高出一倍。
美国培泽学院(Pitzer College)的研究人员调查了门萨俱乐部的3715名会员,了解他们是否有焦虑、抑郁、自闭、ADHD(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等症状。
该俱乐部素来以高智商闻名,会员智商均在130以上,远远高出85至115的普通人水平。
该研究发现,其中约20%的人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而普通人群中这一比例只有10%。
值得注意的是,门萨会员似乎也更容易患哮喘、过敏和免疫力底下等疾病。
专家认为,该研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分析了智商与精神疾病之间、以及情绪障碍和身体疾病之间的关联。
该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妮可·特劳特博士(Dr Nicole Tetreault)指出,高智商人群之所以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更高,也许是因为他们过于了解身边的社会环境,因此极度敏感,容易过度分析社会互动。
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提出过精神疾病会加速体内炎症的发展。
不过,这是他们首次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此,他们考察了高智商人群中存在情绪和焦虑问题、患ADHD、对食物和环境因素过敏、患哮喘、免疫疾病、以及自闭症的人数比例。
结果发现,高智商水平和上述所有心理与生理问题均明显相关。
总的来说,他们认为脑活动较为亢奋的人身体活动也较为亢奋。
它被称为一级致癌物很多人却还当零食吃
你还在吃槟榔吗?专家表示:口腔癌患者60%都与吃槟榔有关,而且,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下面随健康一线网小编去看看。
槟榔为何物:目前,市场上槟榔分为三种:青果槟榔、烟果槟榔和台湾槟榔。
青果槟榔比较软和甜香,不经过烟熏,口感较好;烟果槟榔是利用烟薰的办法把它薰干的一种槟榔,湖南市场基本是烟果的天下;而台湾槟榔就是新鲜的嫩籽槟榔,在台湾市场较大,内地则难以看到。
加入烟草的槟榔可以导致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不加入烟草的槟榔也会导致口腔癌。
各种槟榔制品中含有的槟榔子会导致一种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化),随时可能会转化成癌症。
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
另外,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
槟榔致癌的原因:
物理性损伤: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伤和粘膜损伤。
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强和细胞增殖。
研究表明,咀嚼槟榔者口腔粘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
生物毒性: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其中槟榔碱是最主要的成分,约为干槟榔净重的1%。
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胶原、弹性蛋白等)的沉淀和降解过程。
此外,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
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亚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共同作用所致。
与烟草的共同促进癌症:单纯咀嚼槟榔即可明显促进口腔癌的发生,而同时吸烟的槟榔爱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
吸烟本身也是口腔癌一个单独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咀嚼含烟草的槟榔,唾液中的毒性物质会显著升高,对细胞DNA合成等过程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槟榔致癌,那嚼槟榔到底还有其他哪些坏处呢?
1、对牙齿本身不好:长期嚼槟榔,对牙齿磨耗严重。
2、对牙周不好:槟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结石,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牙周健康。
槟榔纤维粗硬,还可能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造成牙龈的压迫而发炎。
3、对口腔黏膜不好:轻则可能引起粘膜病变,重则演变为口腔癌。
4、对颞下颌关节不好: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导致关节盘穿孔。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槟榔部分成分会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
此外,槟榔渣也刺激胃壁,严重可导致胃粘膜发炎甚至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