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等侍坐》原文译文对照

合集下载

子路侍坐原文及翻译注释

子路侍坐原文及翻译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

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作品原文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作品注释1、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3、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5、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侍坐》注释及翻译

《侍坐》注释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那么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此就不说了。

以;因为。

一日:一两天。

乎:于。

尔:你们。

居那么日:〔你们〕平日说。

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那么:就。

不吾知也:就是“不知吾〞,不了解我。

知:了解。

那么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以:用、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

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摄乎大国之间: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

摄:夹,迫近。

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到……上。

师旅:指侵略的军队。

之:指代千乘之国。

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接着。

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

饥馑:泛指饥荒。

为之:治理这个国家。

为:治。

之:指千乘之国。

比及:等到。

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

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

知方:知道为人的道理。

方:道,指是非准那么。

※子路不加思索地答复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3夫子哂之。

4“求,尔何如?〞5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译文及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译文及注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译文及注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先秦:佚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翻译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翻译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简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一篇较长篇目,首先,《侍坐》章虽然属于语录体散文,但四个学生畅言理想抱负的文字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涉,它们应该是排列有序、层进相衔的,传统的分析往往把孔子的四个学生的谈话内容割裂开来,独自理解。

其实,这四层内容,无论从学生发言顺序的安排来看,还是从发言内容高低深浅来看,都是有其内在的联系的。

其次,既然前面四个学生依次言志的四层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就不能把孔子总结性的感叹“吾与点也”单独剥离出来,而应联系四层内容及其整体关系来理解孔子的“喟然”长叹和“吾与点也”。

《劝学》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日;‘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侍坐》注释及翻译

《侍坐》注释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自?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侍坐〔陪侍者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那么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那么何以哉?〞以吾一日乎,毋吾以也:意思是因我年比你大一点,你不要因此就不了。

;因。

一日:一两天。

乎:于。

:你。

居日:〔你〕平日。

居:居,指平在家的候。

:就。

不吾知也:就是“不知吾〞,不了解我。

知:了解。

何以哉:意思是,那么〔你〕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以:用、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陪孔子坐着。

孔子:“因我比你年大一点,你不要因我〔年大一点就不了〕。

你平在:‘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那么你打算怎么呢?〞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率:率急忙的子。

:助,表状,常放在形容或声后,相当于“然〞。

千乘之国:有一千兵的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

春秋,一兵,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乎大国之:在〔几个〕大国的中。

:,迫近。

加之以旅:有〔国〕来侵略它。

加:加到⋯⋯上。

旅:指侵略的。

之:指代千乘之国。

因之以:接下来〔国内〕又有荒。

因:接着。

:五谷不熟;:蔬菜不熟。

:泛指荒。

之:治理个国家。

:治。

之:指千乘之国。

比及:等到。

比、及:在里都是到的意思。

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整好,可以抵御侵略。

知方:知道人的道理。

方:道,指是非准。

※子路不加思索地答复:“一个有一千兵的国家,在大国之,常受外国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荒,如果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3夫子哂之。

4“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

如:或者。

与下文“如会同〞的“如〞字同义。

可使足民:可以使人民富足。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意思是,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侍坐章译文等

侍坐章译文等
【生4(曾皙[点])】“唯求则非邦也与?”
【师】“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生4(曾皙[点])】“唯赤则非邦也与?”
【师】“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点评】有质疑,有答疑。
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之我见
日前,偶翻《大学语文》,重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下简称侍坐章)一课,重见了侍坐章中孔子召集的一堂思想交流课。读来格外亲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二、介绍孔子、《论语》及其思想
三、初步感知、理解文意
1放录音,正字音。
2教师范读,指出断句要点
3学生齐读,教师给以指导
4让学生根据注释,自主疏通文句
四、总体把握
1全文是围绕什么展开的?明确:谈志论趣
2概括每节段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巩固第一课时所学,集体诵读课文
第三、它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寓教于乐。侍坐章中记录轮到曾皙谈志时,这样写道:“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可见,曾皙一直是在弹拨琴瑟!这也十分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师生论志谈理想的政治思想交流课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做这样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则是孔子寓教于乐的一大创举。音乐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调节情绪,促进气氛活跃的任何艺术手段所不可替代的艺术手段。“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只有孔子兼为音乐人,才在不经意地“漫不经心”中,寓教于乐,而收到和谐真知的效果。
※【点评】还是没做什么评论。
【师】“赤!尔何如?”
※【点评】表面上有个问号,实际上是说:“公西华你来说说。”
【生3(公西华[赤])】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及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急遽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冉有,你怎么样?"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公西华,你怎么样?"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官员。

"“点,尔何如?”"曾皙,你怎么样?"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译文对照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日;‘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如”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赤,尔何如”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点,尔何如”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

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