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预警机的相控阵雷达系统

合集下载

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在预警机上的应用

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在预警机上的应用

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在预警机上的应用作者:韩宇鹏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29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状况、组成及工作原理,对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预警机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对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预警机上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有源相控阵雷达预警机 MMIC一、引言预警机是将雷达装在飞机,利用飞机飞行高度克服地球曲率对观测视距的限制,扩大对低空和超低空探测的距离,为防空系统和作战飞机提供充足的预警时间。

预警机具有全空域、远距离、高机动,强生存力,灵活布防等特点。

未来的主要作战对象将是隐身性能和飞行性能俱佳的第四代战机,及低空高速飞行的低RCS巡航导弹,而实际电子战环境中还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干扰等,对下一代机载预警雷达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有源相控阵雷达概述原理及关键技术。

相控阵雷达天线由许多辐射器排列构成的,通过移相器来控制阵列天线中各个辐射器的相位,获得所需的方向图和波束指向。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是在每一个辐射器的输入端都安置一部(T/R)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能产生和接收电磁波,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余度设计上比其它类型的雷达天线具有优势。

当有源相控阵雷达工作时,计算机通过控制移相器的相移量来改变每个T/R模块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的相位,完成对空搜索任务。

当搜索远距离目标时, T/R模块通过计算机控制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电磁波,使天线辐射的总功率大大提高,每个移相器可根据担负的任务向某个方向偏转,有的搜索、有的跟踪、有的接收,发现和识别目标。

关键技术包括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技术、光电子技术和T/R模块技术等[1]。

(一)MMIC技术。

MMIC技术将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制成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移相器和开关等,使得T/R模块的体积、重量和成本大大降低,可靠性很大提高。

美国雷声公司制造由6个芯片组成的峰值功率为10W的E/F波段砷化镓T/R模块和用3个芯片构成的峰值功率为1W的D波段T/R模块。

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预警机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预警机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预警机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3072007035 余鹏作为预警机的主要探测手段,预警机载雷达在单脉冲、数字式信号和数据处理、脉冲压缩、合成孔径以及脉冲多普勒等技术上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然而随着未来战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对抗和反对抗、干扰和反干扰技术的不断升级,预警机雷达面临的挑战也日渐严峻。

只有在技术上不断发展才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求。

有源相控阵技术建立在天线阵列技术、信号和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成果的基础上,是近年来正在发展的雷达新技术,将对预警机载雷达的发展带来深刻又广泛的影响。

1 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分布式发射机,即天线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且在天线阵面上的每个或数个辐射单元后面均接有固态收发组件。

由于天线阵面上存在着数千个直接向空间辐射能量的功率源器件,所以称为有源相控阵雷达。

1. 1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特点有源相控阵是按一定规律控制各个辐射单元的相位差,利用电磁波的干涉现象控制波束的方向。

由于相控阵雷达波束的方向是通过对每个辐射单元上信号的相对相位的改变进行电子控制而实现的,因而天线不用机械转动,只通过改变天线各辐射单元的相位差,就能实现波束在空间的扫描。

相对于一般机械扫描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以下特点:(1)能对付多目标。

相控阵雷达利用电子扫描的灵活性、快速性和按时分割或多波束原理,可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

通过电信号控制波束,可以实现瞬间捷变,在探测的同时进行目标识别、电子侦察甚至电子干扰等,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

(2)系统功率效率高。

机械扫描的雷达,发射机产生的射频功率由馈线网络送到天线阵面辐射出去,这个过程中的损耗较大,而有源相控阵雷达直接由天线阵元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经过的路程短,功率损耗低,可以增大雷达的发射功率。

(3)功能多,机动性强。

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以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

相控阵雷达的基础知识

相控阵雷达的基础知识

相控阵雷达的基础知识相控阵雷达,即采用相控阵天线的雷达,是一种先进的雷达系统。

其基础结构和功能如下:1.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列是由上千个天线单元组成的,这些天线单元可以收发雷达波。

任何一个天线都可以收发雷达波,而相邻的数个天线即具有一个雷达的功能。

2.在扫描时,选定其中一个区块(数个天线单元)或数个区块对单一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因此整个雷达可同时对许多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或追踪,具有多个雷达的功能。

3.由于一个雷达可同时针对不同方向进行扫描,再加之扫描方式为电子控制而不必由机械转动,因此资料更新率大大提高,机械扫描雷达因受限于机械转动频率因而资料更新周期为秒或十秒级,电子扫描雷达则为毫秒或微秒级。

因而它更适于对付高机动目标。

4.相控阵雷达采用的是电子方法实现波束无惯性扫描,因此也叫电子扫描阵列(ESA),它的波束方向可控、扫描也灵活,并且增益也可以很高。

5.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指向始终与等相位面垂直,而等相位面由阵元间的馈相关系确定。

因此在各个阵元都是等幅馈电情况下,线性阵的波束方向图函数为sinc函数。

可以通过阵因子来计算相控阵波束宽度。

6.相控阵雷达的波束宽度与扫描角θB的关系:当扫描的最大角度为θmax时,为了不出现删瓣,阵元间距d和波长λ需要满足关系,也就是说当阵元间距小于半波长时,即使扫描到90°都不会出现删瓣。

7.相控阵雷达具有功能多、机动性强的特点。

它不需要天线驱动系统、光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的扫描,从而缩短目标信号检测时间,如信息的传播需要时间,高数据率。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先进的雷达系统,具有高精度、高更新率、多功能和机动性强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相控阵雷达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雷达工作原理及相控阵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工作原理及相控阵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radar)原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英文缩写。

雷达的基本任务是探测感兴趣的目标,测定有关目标的距离、方问、速度等状态参数。

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

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

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

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

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公式为:S=CT/2 其中S为目标距离,T为电磁波从雷达发射出去到接收到目标回波的时间,C为光速雷达测定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

通过机械和电气上的组合作用,雷达把天线的小事指向雷达要探测的方向,一旦发现目标,雷达读出些时天线小事的指向角,就是目标的方向角。

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

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

雷达的战术指标主要包括作用距离、威力范围、测距分辨力与精度、测角分辨力与精度、测速分辨力与精度、系统机动性等。

其中,作用距离是指雷达刚好能够可靠发现目标的距离。

带你详细深入了解萨德系统中威胁最大的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

带你详细深入了解萨德系统中威胁最大的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

带你详细深入了解萨德系统中威胁最大的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原理萨德反导系统,也叫THAAD,即末端高空防御导弹,是美国陆军研发的一款拦截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末端防御系统。

作为一枚通信汪,我更关注的是那个用来探测和跟踪目标的雷达系统,就是被称为萨德系统的眼睛的AN/TPY-2相控阵雷达。

也有人认为真正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是这个相控阵雷达。

萨德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萨德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①雷达,②火控系统,③发射车,④拦截器。

工作原理分为四大步骤:
1)雷达探测到导弹来袭。

2)指挥和火控系统确认并锁定目标。

3)发射车发射拦截弹。

4)拦截导弹在空中摧毁来袭导弹。

萨德系统主要有两套核心组件:拦截弹和雷达系统。

作为一枚通信汪,我更关注的是那个用来探测和跟踪目标的雷达系统,就是被称为萨德系统的眼睛的AN/TPY-2相控阵雷达。

也有人认为真正对中国最大的威胁是这个相控阵雷达。

所谓相控阵雷达,采用的正是相控阵天线技术,也是今天4.5G Massive MIMO作为民用之一采用的技术,同时未来5G相控阵基站将成为主流。

AN/TPY-2雷达系统
AN/TPY-2雷达系统工作在X波段(9.5GHz),天线阵面积为9.2平方米,安装有25344个(有人说30464个)天线单元,采用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BeamForming,DBF)处理器。

方位角机械转动范围-178~+178,俯仰角机械转动范围0~90,但天线的电扫范围,俯仰角及方位角均为0~50。

AN/TPY-2可以实现从探测、搜索、追踪、目标识别等多功能任务为一体,据有关报道称,。

预警机空警的原理是什么

预警机空警的原理是什么

预警机空警的原理是什么
预警机空警是一种用于侦测和监视空中目标的飞行器。

它的原理是使用雷达系统和电子侦察设备来收集空中目标的信息,以实现早期警报和监视功能。

预警机空警通常搭载有多个雷达天线,可以同时进行多角度的扫描,以侦测和跟踪空中目标。

这些雷达系统可以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测量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信息。

此外,预警机空警还配备了各种电子侦察设备,可以接收和解析敌方通信、雷达和导航信号等,以判断潜在威胁。

通过收集和处理这些信息,预警机空警可以实时监测并警告空中的威胁目标,如敌方战机、巡逻船只、导弹等,并向指挥中心或其他战斗机、防空系统等传输相关数据,帮助指挥决策和实施拦截行动。

总之,预警机空警的原理是利用雷达和电子侦察设备收集、分析和传输空中目标信息,以实现早期警报和监视功能,提供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支持。

相控阵雷达成像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相控阵雷达成像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相控阵雷达成像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摘要:相控阵雷达(phased array radar)是一种基于电子扫描的雷达技术,通过控制发射机和接收机阵元的相位,实现波束的电子控制和改变。

相控阵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在目标探测、成像和识别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相控阵雷达的成像和目标识别技术,包括雷达成像原理、成像算法、目标识别方法等,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引言相控阵雷达是一种基于电子扫描的雷达技术,具有快速、精确、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相比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通过控制发射机和接收机阵元的相位,实现波束的电子控制和改变,具有较高的方位分辨率和目标识别能力。

二、相控阵雷达成像原理相控阵雷达的成像原理是利用阵元间的干涉和叠加效应,将接收到的雷达回波进行合成,形成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成像原理主要包括距离、方位和俯仰成像。

距离成像是通过测量回波的时间延迟,确定目标与雷达的距离。

方位成像是通过改变接收阵元的相位延迟,实现波束的电子扫描,确定目标的方位信息。

俯仰成像是通过改变接收阵元的俯仰角,实现波束的上下扫描,确定目标的俯仰信息。

三、相控阵雷达成像算法1. 均匀线性阵列成像算法(ULA)均匀线性阵列成像算法是相控阵雷达最常用的成像算法之一。

该算法基于阵元之间的等距排列,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处理,实现目标成像。

2. 特征提取和目标跟踪相控阵雷达的成像并不仅局限于物体的轮廓和边缘,还可以通过特征提取和目标跟踪,获取目标的更多细节信息。

特征提取通过对雷达回波的能量、振幅、相位等进行分析,提取出目标的特征参数,如轮廓、纹理、运动特征等。

目标跟踪是在多个时间序列中对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进行预测和跟踪,实现目标的持续追踪和识别。

四、相控阵雷达目标识别方法1. 基于特征的识别方法基于特征的识别方法是通过对目标特征进行提取和匹配,实现目标的自动识别。

E-2D预警机关键技术与典型作战应用

E-2D预警机关键技术与典型作战应用

E-2D预警机关键技术与典型作战应用E-2D预警机是一种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的最新一代预警机,它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在空中提供强大的监视和指挥能力,以及实时的战场情报支持。

E-2D预警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多功能性,成为了美国海军及其盟国的关键装备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E-2D预警机的关键技术和典型作战应用。

E-2D预警机采用了先进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技术,这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相比传统的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具有更高的扫描速度和更广的扫描范围,可以更快地捕捉到目标并进行跟踪。

E-2D预警机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和通信系统,能够实时监听和分析电磁信号,为指挥官提供全面的电子情报支持。

这些高科技装备使得E-2D预警机能够更好地掌握战场态势,及时发现和跟踪敌方目标,为作战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

E-2D预警机在典型作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航母编队的“眼睛”和“耳朵”,为航母提供空中警戒和指挥控制功能。

E-2D预警机可以在远距离上探测到潜在的威胁,及时预警并指挥舰载机进行拦截和防御。

E-2D预警机还可以担任预警和指挥控制任务,支援海军作战舰艇、陆基防空系统和其他航空兵力,提高整个海军力量的联合作战效能。

E-2D预警机还可以执行搜索救援、海上监视、反潜作战等任务,为海军的多样化作战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E-2D预警机还具备超强的电子战能力,能够有效干扰和压制敌方电子系统,保护友方部队的通信和雷达设备。

它还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电磁情报收集和分析,为部队提供宝贵的情报支持。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E-2D预警机可以发挥出其优势,帮助部队在电子战中取得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相控阵雷达的特点
2.1易于实现多功能,对付多目标 传统机械扫描天线的扫描速度一般为 6r/rain,即每秒36。14l,而相控阵雷达 利用电子扫描几乎无惯性的特点,与计算 机配合,可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时或同 时实现多功能,完成对不同方向、不同高 度的多批目标的搜索、探测和跟踪。这样, 一部雷达能起到多部专用雷达的作用,
3.1
【2]张光义,赵玉洁.相控阵雷达技刺州.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叶杰,刘志慧.机载预警雷达共形阵应 用技术分析[J】.现代雷达.2009,(7):8--1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杜.2008. 【5】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机戡预警雷达 述文集[c】.南京: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2005. 1
貉考文献臻黝鬻黪燃鬻鬻獭臻黪雾攀麓熬 【{】罗守贵,金啉.机裁预警雷达的发展趋
势分析[J】.现代雷达.2008,(12):1—5
3.相控阵雷达在预警机上的典
型应用
迄今为止,将相控阵雷达实用于预 警机的只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瑞 典,中国等国,其中以美国的E一3A预 警机、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瑞 典的萨伯-340预警机最具代表性15】。
基础及前沿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第9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y.2010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0.09.019
揭秘预警机的相控阵雷达系统
孔挺谢彦宏张源原海军飞行学院教研部
125001
凝篓‘黟帮;鬻夥鬻鬻瓣鼍臀妙q
180km。
3.3萨伯一340预警机——Erieye雷达
瑞典的萨伯-340预警机1997年服 役。采用Erisson公司开发的Erieye(爱 立眼)有源相控阵雷达,工作在S波段。 雷达天线采用背鳍(也称作平衡木)安 装方式,将2个背对背配置的天线安置在 机身上方的长条形雷达天线罩内。天线 共有192个固态T/R组件,可覆盖机身 两侧各120。的方位范围,所以在飞机前 后各有60。的雷达盲区,仰角上不扫描, 由波束覆盖lO。空域,是一维相控阵二坐 标雷达。该雷达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对 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可达300 km,对巡航 导弹可达100 km。
万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据
~58一
而且还远比它们能够同时对付的目标多。 因此,特别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 层次空袭的现代战场环境。 2.2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 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分布在天线孔径 上的多个辐射单元综合成非常高的功率, 并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天线主瓣增 益,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 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 自适应抗各种干扰。这样不仅可以增大雷 达探测距离,有利于发现远离目标和小雷 达截面积(RCS)目标(如隐形飞机、巡航 导弹等),还可降低雷达信号的被截获概 率,提高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2.3数据率高、反应时间短 由于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扫描快速灵 活,缩短了对目标信号检测、录取、信 息传递等所需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数据 率,而且雷达与数字计算机交联工作, 能大大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缩短目标 搜索、跟踪和发控准备时间,便于快 速、准确地实施雷达程序和数据处理。 因而可提高跟踪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能 力。 2.4易于实现共形阵天线 有源相控阵天线阵列易于以共形阵形 式与载机的复杂表面相符。这样不仅可以 减小天线对载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还可最 大限度地利用载机表面,获得更大的天线 面积,提高雷达的探测能力和精度,并有 效降低载机的RCS,减小载机被敌方雷达 发现的距离。 2.5可靠性高 相控阵天线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 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也不会影响整 个系统的工作。此外,采用故障率极低的 固态器件、用分布式发射机代替集中发射 机、用全电扫替代机械扫描等措施均可进 一步提高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
本文从预警机面临的现代战场环境出发, 对相控阵雷达作了简要介绍,总结和分析 7相控雷达的特点,列举了国外几种典型 机栽相控阵预警雷达应用实例,对未来机 戴预警雷达发展方向作了简要评述。
引言
机载预警雷达利用预警机平台的飞行 高度克服地球曲率对视距的限制。消除雷 达盲区,扩大低空和超低空探测距离,发 现更远的敌机和导弹,为防空系统提供更 多的预警时间,因而成为现代高技术信息 化战争不可缺少的战略装备…。但是随着 现代战场环境日趋复杂,反辐射导弹、隐 身目标、超低空突防、综合电子干扰以及 多方向、多批次、大密度饱和攻击等作战 武器和作战方式对预警机构成了极大的威 胁,因此,世界各军事强国在加强、完善 预警机方面都不遗余力,其中将相控阵技 术应用于机载预警雷达系统已成为预警机 改进和研发的重要内容。
进步的推动和实际需求的牵引,由无源 相控阵向全固态有源相控阵转变,由平 面阵天线向共形阵天线转变,进一步提 高机载预警雷达的下视能力、电子对抗 能力、探测隐形目标的能力和生存能 力,将是未来机载预警雷达的发展方 向。
3.2费尔康预警机——EL/M-2075
雷达 以色列研制的“费尔康”系统是世 界上第一种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 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共形阵天线 技术的预警机,1
列组合(通常3~4个)或采用机/电扫 描的方式(即机械装置带动单个相控阵天 线旋转)才能实现全空域360。的扫描。此 外,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或曲面 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3l,共形阵 天线可以克服直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 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因 此,被认为是未来雷达天线普遍采用的形 式。由此看来,相控阵雷达是因其天线为 采用相控阵天线而得名。 相控阵在雷达中的实现形式有无源和 有源两种。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无源相 控阵由雷达发射机统一馈电,波束扫描 由位于辐射单元后的移相器控制;有源 相控阵不采用发射机统一馈电,而是每 个天线单元拥有独立的辐射/接收(T/ R)功能,多个收发单元形成一个收发 组件,波束的扫描由T/R组件控制。相 比于无源相控阵而言,有源相控阵在功 率管理上更具灵活性,且由于采用了集 成电路,其损耗更小,可靠性更高。
2雷达 美国的E-3A预警机于1977年服役, 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相控阵雷达的预警
作者简介
孔挺 (1 9



).男,学士,海军
飞行学院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机 载雷达。
万方数据

9 5年服役,载机为
B707-300C,预警雷达采用以色列ERa 公司研制的EL/M-2075雷达,工作在L 波段。采用6个天线阵面覆盖360。方位, 共有1472个T/R组件,分布在机头、机 身两侧和机尾,分别负责覆盖不同的方 位。该雷达在方位、俯仰上均采用电扫,是 二维相控阵三坐标雷达。该雷达天线能够 在瞬间改变波束指向,跟踪启动时间为 2s-4s(机械扫描雷达需要20s~40s),可 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对战斗机的探测距 离可达370km,对直升机的探测距离可达
【4]王小谟,张光叉.雷达与探测【M],第2版.
4.结语
相控阵雷达具有机械扫描雷达不可比 拟的优越性,将其应用于预警机,可使 其在时间能量管理、扫描跟踪速度、多 目标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以及可靠性 等方面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提高了预警 机适应现代战场环境的能力。随着技术
E一3A预警机——AN/APY-I/
熬键谒劈!话m襞嘭*锄删≯,彩赫∥铷澎3彩灏
机载预警雷达;预警机;相控阵;特 点;应用;评述
1.相控阵雷达简介
相控阵12】,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按一 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天线阵列,各单元之 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可控。与传统的机 械扫描方式天线不同,相控阵天线通过 计算机控制各辐射单元的相位,改变天 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从而实现波束在空间 扫描,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在一维 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只能实 现方位或仰角上的一维电扫。在两维上 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可以实 现方位和仰角上的二维电扫。这两种阵 列形式为了避免宽角扫描造成波束增益恶 化,其电扫描角一般控制在阵列法线两 侧各60。范围内,因此,必须由多块阵
机。载机为B707-320B,预警雷达采用 西屋公司生产的AN/APY一1雷达,工 作在S波段。雷达天线采用背负圆盘式安 装在机背顶部的盘状天线罩内。天线由 24个辐射单元及对应的移相器垂直排列构 成一维无源相控阵。空域扫描采用机/电 扫描方式,即方位采用机械扫描覆盖360 。,工作转速为6r/rain,俯仰上由相控 阵天线对±30。以内的空域进行电扫描, 是一维相控阵三坐标雷达。该雷达对5mz 目标探测距离达370 km,目标处理能力 (航迹)为600,数据率为6rp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