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鉴赏
字画鉴赏

选择分类 书画鉴赏与收藏 14-07-22
风尚聚缘 微信号:fengshangjuyuan
当代书画欣赏
第一节 画
一。白庚延
白庚延,祖籍河北景县,1940 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 1962 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 留校任教,曾任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美展评委等职,在美院教学期间,对教学 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师从王颂馀 先生修山水、书法、画论, 所作山水继承传 统,并取西画之长,朴实厚重,气势畅达。
十二。刘文生
1956 年生于天津。1976 年任天津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画教师。1986 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 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 年赴日本留学,1994 年日本筑波大学日本画 专业大学院毕业,再次获硕士学位。在日本筑波、东京、大阪、仙台、福岛、琦玉、九州、 横浜等地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2004 年归国。2005 年入选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2009 年作品《紫藤》获天津美展银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 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系副主任。
三。何家英
1957 年生于天津,河北任丘人,是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1980 年毕业于天 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天津文史馆馆员。四次连获天津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获国家“有突出贡 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何家英技法全面,从国画的写意、工笔到西画的素描、油画、水彩、 水粉,无所不通,因此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时,尤显优势。他的作品注重对心灵的卓越表现和 对人性的深刻关注,为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作了富有成就之探索。先后到日本、韩国、印度、 香港等地参加画展。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
字画鉴赏的10大标准

字画鉴赏的10大标准
字画鉴赏的10大标准如下:
1.作品的艺术水平:这是衡量其价值的最主要因素。
这涉及到书画的三个境界:景物境界、笔墨境界和人文境界。
一幅作品对山川自然“象其物宜”的描绘,是其景物境界的体现。
2.技法和章法布局:好的作品应该展现出精湛的技法和巧妙的章法布局,使画面富有美感和生动性。
3.笔墨境界:在景物的基础上,如果作品还能展现出“笔精墨妙”的笔墨境界,那就更好了。
中国的山水画以笔取气得其阳刚之美,以墨取晕得其阴柔之美。
4.气韵生动:书画作品的气韵生动是其高境界的体现,好的作品应该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和活力。
5.人文境界: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题材、画旨、画趣、诗词题跋等方面。
比如,李可染的《童趣》的题画诗“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一句题跋使整个画境因之鲜活,渗透出一股田园诗般的质朴深情。
6.作品的稀有性:一些存世量稀少或者难以得到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7.作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8.作品的保存状况:一幅保存完好的作品往往比破损严重的作品更有价值。
9.作品的历史背景:一些具有特定历史背景或故事的作品,如历史名人的题词、画家的代表作等,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
10.作品的风格和流派: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一些具有独特风格或流派的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具体鉴赏时还需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中国好字画鉴赏沈周庐山高图

中国好字画鉴赏沈周《庐山高图》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相传我国周朝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筑草庐隐居而得名,向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苏轼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之句,为庐山之审美价值留下了令人遐想的无限空间。
此幅《庐山高图》是著名的画家沈周众多山水画中一幅佳作,以北方画风特有的遒劲、浑厚之气,表现南方山水秀美、凄迷之韵,使南北画风有机融合,又各尽其妙。
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在于其“师古能化,自出机杼”,还与其人品、阅历及修养的历练有关。
该作品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庐山高图》堪称沈周经典之作,作于41岁,也是他转型时期的代表作。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不应科举,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
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贞吉指授。
笔墨坚实豪放,形成沉着浑厚的风貌。
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
兼工花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别有风韵。
也画人物,名重当时。
《庐山高图》描绘崇山峻岭,烟云弥漫,瀑布高悬而下,一泻千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庐山的秀丽景色。
层层高叠,近似王蒙的笔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长松巨木,起伏轩昂,雄伟瑰丽。
近处一人迎飞瀑远眺,比例虽小,却起着点题的作用。
由于作者极善于虚、实和黑、白的均衡处理,故画面虽饱满却不觉得挤迫窒息。
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有了生动的气韵。
整幅画笔墨显得坚实浑厚,景物郁茂,气势宏大,虽笔法师王蒙,但更显清新空灵,融“崇高”的人格理想与壮丽的大自然为一体,也揭示了画家的胸襟。
此幅画于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故精力专注,特为杰出。
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
,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
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
中国好字画鉴赏《清风吹拂闲烟霭》

中国好字画鉴赏《清风吹拂闲煙霭》《清风吹拂闲煙霭》是画家武千嶂的作品,纸本,设色,纵68厘米,横138厘米。
画家用淡墨皴擦出朦胧的烟霭来描摹山峰、瀑流、松树等自然山水景观。
画家笔力遒劲、技法娴熟,清雅秀丽,泼墨所及处,浓淡相宜。
这幅画题《清风吹拂闲煙霭》重点体现在最后两个字“煙霭”上,“煙霭”亦作“云雾”等说法。
唐代诗人王勃《慈竹赋》:“崇柯振而烟靄生,繁叶动而风飈起。
”金代元好问《五松平》诗:“苍崖入地底,烟靄青漫漫。
”清朝顾炎武《友人来坐中口占二绝》之二:“昨过河东望首阳,空山烟靄尚苍苍。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
”画家武千嶂巧妙地运用此诗中”煙霭“两个字,作为山水画作的点睛之题,实在妙极。
武千嶂,原名吴志坚,祖籍温州,1958年出生于上海,198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师从张大千弟子陈大玉。
早年扎实的国画功底使他在上海画坛声名鹊起,曾先后在上海美术馆、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个人书画展,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兼中国画教师,希望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能够更多地把自己研究的东西回馈故乡。
在中国画派中还从未出现这样的没骨水墨山水画法,”一词虽出现于北宋之时,但也仅见用于人物、花鸟,未听说过用于山水画。
当今画者若能探索成功,无疑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新的艺术样式,是对中国画艺术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武千嶂先生、擅长没骨水墨山水画创作,其画风朴拙,清雅秀丽,境界深远,绘画艺术功底扎实,以特有的胆识,深入浅出的研究,独辟蹊径,将传统的技巧和现代的观念,结合自己的个性,创立了独特的没骨水墨山水画的披麻皴技法,另外以泼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由虚出,虚实相应的心境,展现出心灵图式的无穷智慧。
在画水墨山水画的时候,他将山水、云雾和植物拿捏为自我的符号,结合自身情感,宣泄为生动形象的意境和含义,再勾勒出令人身临其境的画作。
宋代字画的美学特点

宋代字画的美学特点1. 说起宋代的字画,那可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它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美学特点。
2. 宋代的画风讲究"形神兼备",画个鸟儿不光要画得像,还得把那神韵画出来。
就像画只老鹰,光是看着都能感觉到它那威风凛凛的气势,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画中飞出来似的!3. 说到构图,宋画可有意思了。
画家们特别喜欢"留白",就像现在的人拍照喜欢美颜一样,宋代画家也有自己的"美颜术"。
一幅山水画,该空的地方就大胆地空着,让人看了直觉得耳目一新。
4. 宋代的画讲究工整细腻,那些画工们简直像是在显微镜下作画似的!你瞧瞧那些花鸟画,连鸟儿羽毛上的纹路都清清楚楚,花瓣上的露珠仿佛下一秒就要滴下来。
5. 色彩运用上,宋画讲究含蓄。
不像咱们现在喜欢五颜六色,人家用墨色就能把整个世界的美都展现出来。
淡淡的,素素的,看着特别耐看,就像是个温婉的古代美人。
6. 宋代的字体艺术也是一绝!那些书法家写出来的字,有棱有角的,像是从石头上劈出来的一样。
再看那些行书,写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看得人心旷神怡。
7. 宋代画家特别注重写实,画只猫都得把猫的胡须画得一根不差。
听说有个画家专门养了一只猫,天天盯着猫看,就为了把猫画得更像。
这敬业精神,现在想想都觉得佩服!8. 题材方面可丰富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应有尽有。
最有意思的是,画家们还喜欢在画上题诗,让整幅画既有看头又有读头。
9. 宋代的画还特别讲究意境。
比如画个竹子,不光是把竹子画得像,还得把那种傲霜斗雪的气节画出来。
这就像是在画里藏了个哲理,让人看了直想琢磨。
10. 技法上,宋画讲究"双钩填彩"。
说白了就是先用墨线勾勒轮廓,再往里面填色。
这活儿可不简单,手抖一下就得重画,比现在玩手机游戏还费劲!11. 宋代画家还特别重视写生。
不管画山水还是花鸟,都得亲眼看过才行。
有的画家为了画好一幅山水画,能在山里待上好几个月,这认真劲儿真是没谁了!12. 要说宋代字画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都融在里面了。
【精品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花鸟篇

【精品赏读】历代名人字画精品赏析--花鸟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今天瑞祥安文化讲堂就带您一睹国之魂宝--名人字画的风采。
————引言【品名】幽兰图--清郑燮【纸本尺寸】91.3*51cm【作者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善兰竹,题竹诗多达一百余首。
所作每画必题,常以诗跋补其意,款式光怪陆离,别具风致,画史少见。
为扬州画派领袖。
徐悲鸿先生评价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
【赏析】土坡相连,缝坎丛生绺绺兰草,几叶新竹点缀其间,纷披穿插,姿态如生。
笔法灵活,挺秀劲丽,纵横涂抹,酣畅淋漓。
画心作者行书七言律诗一首:“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
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品名】玉堂富贵图--清邹一桂【绢本尺寸】221.5*92.3cm【赏析】画中上方玉兰初吐芳华,海棠飞艳溢彩,秀石之后,几丛牡丹姹紫嫣红,画面构图巧妙,以玉兰与牡丹形成半闭合空间,孔雀居于空间之对角线上,起到稳定均衡之用。
用笔设色皆为院体画之风格,工笔重彩,刻画极其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
整幅作品大气秀美、富丽堂皇。
【品名】晚梧秋影图--清王翬【绢本尺寸】76.8*41cm【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赏析】从恽寿平的题识来看,此图应为写实之作。
图中罢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书堂,坡头二人对语。
笔法松秀,意境淡远。
在王翬众多的摹古、仿古的弘篇巨制中,此种写实的园林小品犹显清新可喜。
王翬画再加恽寿平题更身价百倍,实可宝矣。
【品名】梅花水仙—明钱榖纸本墨笔【纸本尺寸】33.7*391.9cm【赏析】此卷写秀石、水仙及梅花,颇有意趣。
构图严谨,用笔精妙,为其佳作。
钱榖擅作山水,笔墨疏朗稳健,人物、兰竹风格平实。
善书法,又以词翰名于世。
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虎丘前山图》轴、《求志图》卷及上海博物馆藏《苍山茅屋图》轴。
中国好字画鉴赏吴宏《江楼访友图》

中国好字画鉴赏吴宏《江楼访友图》此幅《江楼访友图》笔墨精致,景色苍秀,真实地描绘了江南秋季的水乡风貌。
构图采取平远手法,天地广阔而又层次分明。
运用恰到好处的烘染技巧,略施淡彩,色调和谐且明快清爽,具有典型的“浅绛”风格。
画心有作者自题“摹李营丘笔法于响雪庵中,外史吴宏”。
钤“吴宏之印”、“远度”二印。
《江楼访友图》以金陵地区的江南山川景物为蓝本,真实地描绘出了江南地区秋季典型的水乡地貌特征。
近景坡岸茂密的树丛掩映之下,一小舟停泊在苇丛之间,一人仰坐于蓬窗外面,似在专心构思诗句。
一条林间小路从溪岸通向敞开的柴门。
院落深深,高高的读书楼上一高士临窗独坐。
不断向广阔的江面眺望,似等待友人的到来。
庭院后的山坡下松树林茂密,几丛杂木隐没其中,更增添了院落的幽静清雅。
较远处潺潺溪水流过有碎石的水面,桥上一红衣人正拖杖从对岸匆匆而来赴约。
较远处低矮的山峦逶迤向远处延伸,江岸小路隐显其间,沙渚坡岸出没。
远处楼宇高台临江耸立,帆幡隐隐,将人们的视野延伸向江天。
从《江楼访友图》中出现的落叶杂木和渲染的红叶看,已是赏秋时分,也难怪画家吴宏能引动清兴,出笔而作“江楼访友图”,将自己的思绪停留在江郊野外,晤对神通,来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愉悦。
画家在有限的篇幅内,竟然能以简远之笔写出如此幽远清肃的诗意般的江南山川景象,不愧为大家风范。
吴宏(1615 —1680)宏,一作弘,字远度,号竹史、西江外史。
江西金溪人,移居江宁(今南京)。
自幼好绘事,自辟蹊径。
顺治十年(1653)曾渡黄河,游雪苑,归而笔墨一变,纵横放逸。
画作大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及仰慕的桃花源仙境,构图疏密相间,气势雄阔。
与龚贤、高岑、樊圻、邹喆、叶欣、胡慥、谢荪合称为“金陵八家”,在八家中画风最为粗放,浑融无际,任凭想象,景色细致苍郁,充满了生活气息。
偶作竹石,亦有水墨淋漓之致。
周亮工赠诗云:“幕外青霞自卷舒,依君只似住村虚,枯桐已碎犹为客,妙画通神独亦予”。
《江楼访友图》画面结构安排不仅视野广阔、层次分明,而且也能取得既幽深无际而又壮阔奔放的艺术效果。
中国好字画鉴赏高逸图

中国好字画鉴赏《高逸图》此幅《高逸图》为《竹林七贤图》的残卷。
“竹林七贤”在历史上已是家喻户晓,在一千多年前的魏晋时期,政治黑暗,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许多残酷不人道的事情不断的发生,也因此有许多魏晋的名士像孔融、祢衡、杨修、何晏都是被害死的。
这种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许多士人都认为无法匡时济世,对时事往往是讳莫如深,唯恐避之而下及,只有装聋作哑、寄情酒色、相聚谈玄还可以避灾祸。
于是,一般借助于清谈形式以回避政治的退隐之风盛行开来。
在这样战争不断的年代,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文学群体,他们就是竹林七贤。
他们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可以安身立命的所有选择,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甚至国人的心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阮籍邻家少妇有些美色,他便经常与王戎前去买酒痛饮,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边。
还有一次,听说有一颇具才色之女,未嫁而死,阮籍虽不认识这个女子的父亲或者兄弟,不顾世人议论,跑到灵前大哭一场,尽哀而还。
他的母亲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司马氏朝中为官的礼法之士,他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给了稽喜一个大白眼;后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
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对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而颇招人忌恨。
后山涛(山巨源)从司马朝中任职,遂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后遭陷害,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此幅《高逸图》所剩四贤,四贤的面容、体态、表情各不相同,并以侍童、器皿作补充,丰富其个性特征。
人物着重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
画中山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完密地皴擦出山石的质感。
画树木是用有变化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用笔按结构皴擦。
几株树各有不同的画法。
兼有张僧繇“骨法奇伟”的特点。
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画鉴赏
字画鉴赏
在投资领域中,古玩字画已成为当前有艺术雅兴投资者的一种时尚。
大凡初入此道者,都愿先从收藏书画作为投资点,认为书画书画在国内外艺术市场炙手可热,行情旺、风险小、增值快、效益大,其收藏价值经久不衰,是投资回报率最为理想的收藏品,然而,随着投资者不断增多,字画价格愈来愈高,特别是名家作品的高价位,驱使某些贪财者不择手段地制造假字画。
那么,在此介绍一些最常见的作伪方法,以达到能够辨别真伪的目的。
1、勾描着色填墨
作伪者用纸或尖铅笔双勾措下线条轮廓。
如果是书法,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绘画,则按线条轮廓对照原作模仿着色。
这种伪作乍看还有些相似,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整幅作品气韵滞钝,笔锋呆板无神,墨色缺少浓淡,有的伪作虽然先描后临,但终因心虚笔怯,难免其神韵,只要细察即能看出破绽。
这种手法以伪造名人题款和名家书法为多。
如南宁岳飞的《满江红》等草书,明人董其昌的条幅,以及清代王铎和刘墉的书法作品等,都常见此类伪品。
2、改头换面
作伪者利用残破字画,采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种手段,将无款作品变成有款作品,将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将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曾使不少功力不深、见识不广的投资者上当受骗,甚至行里人也难免落入圈套。
书画家的作品几乎每件都有题款,而作者款的签名却根据他不同时期、不同境遇及心情等有所变化。
款字是历来作伪者下功夫最大的地方。
迄今所能见到有题款的画作,应从北宋开始,这些画的题款位置不一,而字都很小。
到了南宋,一些画院的画家有的写款,有的不写款,有的即使写款也仅简单地落个姓名款。
元明清的院体画,多不题诗文,只写年月日、姓名、仅写一行款,很少有二行款。
明代院体画的时代离我们这样近,而流传下来的画却很少。
因为明院体画的款少,容易让人挖去,冒宋人作品,于是传世署名的明代院体画也不多。
洗款,是题款作伪的手法之一。
所谓洗款,就是把原作者的款字洗去,不裁,不挖,不补。
这种作假手段不十分多见,因为过去书法家讲究腕力,其书常透纸背,入木三分。
也就是说下笔很重,笔画扎实,墨渗过纸背。
既然如此,款字怎么可能洗去呢?岂不会把纸洗烂?这类作品当然无法被洗款。
被洗款的作品所用不是一般的纸,而是用的藏经纸。
加伪款是作假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对书法作品进行鉴定时,
首先要看款与字的风格是否相符。
书法家写字都很熟练,写完主文,连下来将落款一笔写就,极其自然,而伪款就前书主文的风格不同。
还有一种作伪的手法值得注意。
旧时有的书画家为了自己学习之用,照临别人的作品,到了末篇,连原作者的题款也如实临下,最后在落上自己的款。
挖款也是题款作伪的常见手法之一。
书画题款作伪的手法虽然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十分隐蔽,但总会有漏洞可寻。
我们如果掌握了作伪的规律,在实践中认真考辨,就可以予以识别了。
3.模仿风格特征
一个书画家长年累月所形成的笔法习惯,无论其作品题材如何变化,总能看到他的笔法轨迹和风格特征。
作伪者往往故意在伪作上夸大原作者的某些习惯性特点,哪怕是缺点,也尽其渲染,其用心是使人猛然一见,反而会产生"开门见山"的效应。
有很多名人字画,风格极其鲜明,特点非常突出,不少玩字画的"老手",以不看题款便知何人作品来炫耀自己的"眼力",作伪者抓住这些人的轻浮心理,专门模仿原作特征,以至达到以假乱真程度,使某些骄傲粗心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4.临摹伪造
仿品字画在我国流传已久,有同时代的仿品,也有后人仿古
人的伪品,如明代沈周、仇英和清代郑板桥、王石谷,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人,本人在世时就有模仿品,仿得象的传到后世很难辨别真伪。
以齐白石为例,他有众多弟子,他们长期跟齐白石学画,有的学得很精,临摹之作几可乱真,这种仿品称之为"门内假"。
摹是复制古画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易得原作形似的一种作伪方式。
一般指在书画的原作上覆上一层较为透明的薄纸,先用墨线把原作的轮廓勾描下来,得其稿本,然后再用纸或绢在稿本上勾摹。
勾好后再敷色染墨。
书法作品则必须用细线勾好再填墨,这种方法由于先勾好再填色或墨,所以称为双勾填廓。
也有在原作上蒙上薄纸直接勾描的,但这样做容易损害原作。
一件上好的摹本几可乱真。
假如真迹失传了,那么摹本就显得更重要了。
现在,唐以前的真迹大部分是依靠摹本传世的。
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就是代表。
在唐以前摹制古画已很发达,但那时的目的不在于牟利,而是为了修习,或为了更好的保存原作。
明清以来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古书画的摹制已经成为古玩商牟利的手段。
临本异于摹本且难于摹本,在临本不容易保持原书画造型及位置。
但临本尽量求得与原作的精神、形貌、位置相吻合。
临画或临写需要较高的技法和素养。
首先临仿者要对原作有深入的了解,熟悉原作的运笔、用墨、设色、章法、结构等
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临仿者要尽力克服自己书写、绘画的习惯及个性。
5.代笔真伪难断
有很多书画家因索取作品的人太多,应接不暇时,就请有一定功力的人代笔。
如明代董其昌的代笔人有赵左、沈士充、叶有年和吴振等,清代赵之谦请王庭训代笔;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曾请罗聘、项均代笔。
近现代也有画家请人代笔。
代笔的作品中,往往也有本人添过画笔或墨迹,还有自题名款的,这种作品严格说不能算伪品,但亦不是真品。
上述五种作伪方法,最常见的是第二、第三、第四钟,其中以临摹仿作为最多。
另有用木板水印或珂??版印刷充当真迹的作品,仔细观察,便可识破。
昔日做假画的地方很多,按地区划分,北京有"后门造"、"
臣字造",苏州地区有"苏片"、"钦家款",浙江有"绍兴片",还有"上海造"、"广东造"、"扬州造"等,都是从事伪造假画的专业作坊和店铺。
以北京为例,过去做假画的店铺收学徒,年龄都在十岁以下,进店后先自己随便画半年,在经师傅指教学画,学到一定程度,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可连续十年八年专门临摹某名家的作品,一旦功力成熟,再用旧纸、旧色、旧墨和老印泥临摹,一般人很难看出是仿品。
揭裱旧字画的常识
1. 揭裱旧字画的重要性
一般人买了画,不了解揭裱旧字画的重要性,随便就近找人揭裱算了,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
因为关系着这件有文物价值的作品保全与损坏以及寿命的长短问题。
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就是引起收藏古字画人的注意,否则,会把珍贵的文物毁掉。
2. 能不揭裱就不揭裱
古旧字画尽可能不重新揭裱为好。
因为揭裱一次,须水洗数次,书画大受损伤。
但如果太破烂,那就非重新揭裱不可。
3. 揭裱必须找艺高的裱画师
古旧字画如果是有重要文物价值的作品,必须找技艺高超的裱画师,他们不但经验丰富、技法高超,并且都很负责任。
他们接到旧字画,须经过研究讨论后才决定如何裱法,然后分配专人动手。
所以请他们裱画时,最好自己不要乱出主意,告诉人家如何如何裱,致使人家无所适从。
遇到乱出主意的人,他们一分析觉得对画的损伤,达不到文物保护的目的,就宁可不裱而退回本人了。
我们说,艺术品投资是一项智力投资。
目前在国内,书画艺术品投资是一个特殊的门类,许多人将"书画收藏"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行为,其投资效益往往比别的项目更显著,其增值幅度也超过其他投资。
它的特殊性在于书画艺术品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既可作为一种物资财富,也可作为艺术品来欣赏与研究。
书画的价值
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表现在奇货可居,永不过时。
书画的买卖又可以随时进入拍卖市场,得到一个更为公平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