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欣赏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书法鉴赏常识

书法鉴赏常识

书法鉴赏常识
以下是一些书法鉴赏的常识:
1. 字体结构:观察字体的结构是否整齐、匀称。

好的书法作品通常具有良好的字体结构,笔画的长度、粗细和间距都恰到好处。

2. 笔画技巧:注意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是否流畅自然。

好的书法作品笔画通常有节奏感,力度掌握得当。

3. 布局构图:书法作品的布局构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观察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整体是否协调。

4. 风格特色: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擅长的书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

5. 用墨:书法中的用墨也可以体现作者的技巧。

观察墨色的浓淡变化、干湿程度以及是否有晕染效果等。

6. 落款和印章: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作者的签名和日期,印章则是作者的印鉴。

它们可以为作品增添一份艺术感和鉴别价值。

7. 个人感受:书法鉴赏也涉及个人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人对同一幅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因此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喜好。

需要注意的是,书法鉴赏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欣赏更多的书法作品、了解书法历史和理论知识,以及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中国画知识点

中国画知识点

中国画知识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水墨为主要媒介,通过线条、色彩、质感等表现手法来创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画的知识点,以便您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1. 历史起源:中国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中国画作品是出土的彩陶,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

2. 五大要素:中国画包含了“墨、笔、纸、砚、色”这五大要素。

墨是主要的绘画颜料,由磨墨砚台和加水调制而成。

笔是绘画的工具,常用的有羊毫、狼毫和猪鬃毛等。

纸是画面的载体,一般使用宣纸。

砚台是墨的研磨工具,用于研磨墨块。

色是指水墨画中使用的颜色,通常使用灰、黑、淡墨等单色。

3. 传统题材:中国画的题材广泛,主要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和动物等。

山水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强调自然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花鸟画注重对植物和动物的描绘,追求生动和细腻。

人物画则着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4. 传统风格:中国画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其中,工笔是一种细致入微的绘画风格,着重描绘细节和色彩的变化。

写意是中国画的另一种风格,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

它强调意境和氛围的创造,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

5. 传统技法:中国画有许多独特的绘画技法。

其中,以“写意”、“洗墨”和“点染”为代表的技法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

写意是用简练的笔触表现主体形象的技法,强调形神兼备。

洗墨是利用水墨的浓淡、湿度和笔触的变化来描绘不同的质感和层次。

点染则是以点、线、面的组合来表现画面的效果。

这些知识点仅是对中国画的基本介绍,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和技法非常丰富多样,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书画常识大汇集(资料)

中国书画常识大汇集(资料)
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中国书画常识大汇集(资料)
.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⒉八尺屏:234×53
⒊八尺斗方:124(cm)×124(cm)
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
⒈一丈二尺:367(cm)×144(cm)
⒉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
⒊小一丈二:360(cm)×96(cm)
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国画主要知识点总结

国画主要知识点总结

国画主要知识点总结
国画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绘画基本功、国画的分类、国画的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等。

国画的绘画基本功包括写意、工笔、水墨等绘画技法,这些技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写意是一种概括、抽象的绘画风格,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情感的抒发;工笔则是一种细腻、精细的绘画风格,强调细节和精准的表现;水墨是国画的基本材料和表现形式,它以水和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意境和气韵的表现。

国画的分类有具体画种和风格上的分类。

具体画种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每种画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主题内容;风格上的分类则包括了南北画派、东西画派等,不同的画派有着不同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点。

国画的创作技法包括构图、用笔、用墨等技法,构图是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用笔是笔墨的运用和表现,用墨则是对水墨的运用和表现。

这些创作技法都是国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画作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国画的表现手法包括以点、线、面等元素,表现形式多样,有铺陈式、写意、留白等不同表现手法。

这些表现手法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是国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国画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绘画基本功、分类、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魅力。

希望我的总结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国画艺术。

中国画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国画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国画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画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
时代晚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 中国画的特点: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方式,重视意境
和气韵,以线条和墨色为主要表现手法。

3.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传统的绘画工具主要有毛笔、宣纸、砚台等。

绘画材料包括墨、颜料、水等。

4. 中国画的基本构图:中国画注重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布局,常使用对称、斜线、弧线等元素来构图。

5. 中国画的线条表现:中国画强调笔墨的表现力,通过线条的轻重、
激荡和变化来表现形态、纹理和节奏感。

6. 中国画的墨色表现:墨色在中国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不同的用
墨技法表现黑白、明暗和层次感等。

7. 中国画的水墨渲染:水墨渲染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通过水的透
明度和墨的深浅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8. 中国画的人物形象表现:中国画中的人物形象注重气韵和神态的塑造,尤其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感。

9. 中国画的山水表现:山水是中国画中的重要题材,通过线条、墨色
和水墨渲染来表现山川的峻峭、水流的奔腾和大自然的壮丽。

10. 中国画的花鸟表现:花鸟是中国画中的常见题材,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来描绘花草的姿态和鸟禽的形态。

以上是中国画基础必学的一些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画,并且在创作时能够运用到相应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中国画鉴赏基础(一)

中国画鉴赏基础(一)
▪ 破墨法:破墨法是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后相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必须趋湿进行,达到互破 的目的。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
▪ 泼墨法:泼墨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是用笔蘸墨汁泼洒在纸上或绢上,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墨汁像 泼上去的一样,墨色丰富,恣意挥洒,滋润而生动。
2020/7/24
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 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 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020/7/24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 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 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 印文中也可看到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 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 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 陈子庄的《峨眉道上》(见右图)采用了呼应式。此 画中,前方右侧的山挺拔向上,与后面的山形成一种 呼应关系;前面的人物与远山上的墨点(代表的是游 人)也形成了呼应。
③远近
▪ 中国画中,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 远虚、近重远淡,当然也有近小远大的。若 主体景物较大且在远处,就要用墨色的浓淡、 虚实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一幅画一般有 近、中、远三个层次。即使一幅画没有三个 层次,那么最少也要有近、远或中、远两个 层次。
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 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 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 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 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 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 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 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的: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 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 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 在评价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 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书画基础专业知识

书画基础专业知识

书画基础专业知识第一节中国书法基础知识一、中国书法主要字体目前常见的有书法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

1、篆书。

广义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等;狭义主要指“大篆”和“小篆”。

线条圆润,粗细相等,上密下疏且分布均匀。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

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

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于东汉。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二、中国古代代表书法家及代表作品1、钟繇。

享名最盛的是小楷,有“正书之祖”的美誉,代表作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等。

他的楷书,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2、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有书圣之称,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楷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行书:《兰亭序》、《丧乱帖》、《姨母帖》等;草书:《初月帖》、《寒切帖》、《冬至帖》等。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图文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图文

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知识点归纳-图文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考考前的书法欣赏中,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点是必要的。

以下是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

一、书法的起源和发展1.书法的起源:书法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书法的发展:书法经历了篆、隶、楷、行、草五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二、常见的书法字体1.隶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传统字体之一,字体规整,构图严谨,横平竖直有力。

2.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也是最传统的正体字。

楷书字体规范,笔画较为圆润。

3.行书:是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结构较为简略,笔画流畅有力。

4.草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特殊字体,结构奔放、毛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书法的基本构造要素1.笔画:书法的基本构造单位,分为横、竖、撇、捺、点、折等六种。

2.结构:书法作品的字形结构要符合基本的字形规范,包括架构、衬线、宽度等。

3.用笔:书法的用笔要有力度、姿态和节奏感,不同的字体要有所区别。

4.墨色:书法的墨色要均匀、鲜明,虚实相间,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四、名家书法作品欣赏1.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传世巨匠,他的作品表现了婉约秀雅的气息,代表作有《兰亭集序》。

2.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楷书准确规范,行笔舒展有力,代表作有《欧阳询碑》。

3.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代表作,他以草书见长,作品极具个性和魅力。

五、书法的审美价值1.线条美: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曲折,表现出动感和美感。

2.构图美:书法作品的布局要合理,字形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形成美感。

3.墨色美:书法作品的墨色要均匀、鲜明,虚实相间,增加视觉效果。

六、书法的气韵和意境1.气韵:书法作品要有气势恢宏、雄浑有力的气韵,充满生命力。

以上是中考考前书法欣赏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画艺术,以期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而成为东方文明的辉煌典范之一,然而,由于它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不少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向。

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在鉴赏书画作品的时侯,便无法把握它的艺术实质,如果想进一步对它的历史传承,真伪情况的判断,就会有无从下手之感。

因此、掌握书画艺术欣赏是书画鉴定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文以欣赏和鉴定中国传统书画为主要内容,分段来介绍给广大网友,为网友提供在书画鉴赏时的一些方便。

一欣赏书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人们常说,书画欣赏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这是针对在欣赏书画艺术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的反应。

因为在欣赏过程中,他将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如情感、想象、理解等等,而最终将期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

这种评价,包括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点的认识,以至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大致评估。

而这些判断,认识、评估是在自已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思想境界。

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属于一种智力与知识的测验。

也是欣赏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如果从人类对艺术的感受来讲,它又是一种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作用的精神享受。

中国书画艺术,同其他的造型艺术一样,其作品内容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而其表现手法则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使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性。

中国传统书画作品的内容,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坏境和文化背景中,因此,必然受到这些历史因素的制约,对于今天的观赏者来讲,要真正了解它,是有一定难度的。

中国传统书画的装饰性,是依存于书画作的表现手法,主要通过中国书画所特有的多变的线条、点画、不同的设色、墨晕等等,来表现书画艺术的之美来感染欣赏者,而这些方面,虽无太多的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但也有受限于社会生活空间的一面。

因此,我们今天欣赏传统书画的艺术,除了解其内容外,更多地是着重于这一方面。

通过欣赏可以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所用的材料、使用的工具、笔法和设色的基本特点,但这只是对作品的“面貌”作一次大致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这种认识和了解还很粗浅,却为进一步鉴赏打下了基础,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
象”作用。

然后开始进入仔细观察、欣赏阶段。

这是主要是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主题内容等进行仔细深入的分析,来获得对作品特点具体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接着是进入更深入的欣赏方法,这时要从以上对作品的认识理解中,继续寻找作品的表现手法与主题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寻找书画家在创作中所流露的心境、情绪,及作品随之而体现的意境。

这种欣赏,要求欣赏者调动多方面的知识、素养,由眼前的书画进而扩展到同一书画家的其他作品,或是其他书画家的类似作品,甚至是不同意境的作品,如此、都是对眼前这幅作品的特色和内涵的补充和深化。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对作品的全面了解,同时为下一步的鉴定填定了基础。

二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
通过欣赏的过程,同时为鉴定书画作了准备。

不难想象,一个不懂得书画欣赏的人,却能够在书画鉴定方面有什么作为。

识别一幅书画作品的真假与否,如果不能把握其艺术实质,仅凭款识、题跋、印章等一些“硬标志”来下结论,这样的鉴定结果难免就会出错。

因此、识别书画中的赝品伪作,虽然有不少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运用,但最关键,还是要在于能够
“看得懂”书画本身的实质。

从我们今天所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书画作品来讲,它们大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做到“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作为鉴定书画的标准之一,是非常重要的。

有经验的书画鉴定家大都认会,传统的书画鉴定方法,既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值得要注意的地方。

过去,老一辈的书画鉴定家,在书画鉴定中,通常以“望气”来作为鉴定的依据。

所谓的“气”,其实就是,作品是否能体现属于书画家本人的艺术创作特点,这是个很玄妙的问题,对有经验的鉴赏者来说,是能够看出作品是否有“气”,但对普通人来说,尽管怎么解释,还是不能理解这里的“气”在何处。

那么,有经验的鉴赏者们能看出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说是经验,也有说是凭第一印象,但不管怎么说,这里面存在着一种很玄妙的主观意识。

所以,这就是,启功先生在一篇书画鉴定的文章中就提出,书画鉴定有一定的“模糊度”的原因。

此语实在是大鉴定家的经验之谈。

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与一个人的欣赏水平、鉴定经验、阅历、很有关系,这就必须要求我们,
不断提高欣赏水平、鉴定经验和阅历,来理解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

这一点之关重要。

其实,再高明的鉴定家,对于传统书画的鉴定,也并非十分有把握。

众多传统书画流传下来,除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赝品伪作外,一般的私人的收藏出版、著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以假为真的作品记载,就历代皇家的书画著录里,和当代大型出版社的画册里,也难免掺入伪作。

只要不是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这是件伪作,那么,对于众多似是而非的作品,都会出现一种“求同存异”,“多闻缺疑”的结果,这就存在了有人说真,也有人道假的作品。

要合理地解决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现象,对于鉴定者来讲,自然应该,不断提高鉴定知识和实践经验,要重科学性,在鉴定中要注重实证性,要避免受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更不能用,个人主观推断来轻易下定论。

从收藏的角度来讲,更应该树立合理而正确的收藏观,应以收藏品的艺术性为第一目标,尽量避免被所谓的增值、保值心里所迷惑。

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如果进入市场的流通,其价值取向仍然在于艺术上,而不是一时的人为哄抬或贬低就可以决定的。

三鉴赏书画的基础
书画鉴定中最难理解的是“模糊度”问题,而正确理解“模糊度”这一问题,是关系到鉴定书画真伪,准确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解决书画鉴定中的“模糊度”问题,必须要从鉴赏入手。

所谓“鉴赏”,就是指,在欣赏一幅书画艺术的同时,要为作品的真伪及其艺术价值作出合理的正确判断。

但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书画历史久远,流传情况十分复杂,再加上历代书画作伪盛行,还有出自书画家本身的种种原因,如假画真题、弟子代笔等等的“非真”情况,书画作品中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情况非常复杂。

有些作品,虽然已经名家鉴定,但有些名鉴赏家出于人情、面子的关系,“指鹿为马”的鉴定错误时有发生。

因此、鉴定要比欣赏更要困难。

如果不提高欣赏能力,不能正确掌握欣赏技巧,要想鉴定一幅书画的真伪,是不可能的。

所以欣赏是鉴定的关键之一。

欣赏要从表面再到内里实质看起,由浅入深地欣赏书画艺术,要逐步培养自已的书画鉴定能力,就必须要打好“欣赏”基础。

如何正确打好“欣赏”基础,根据我本人在20年的实践中得出经验,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熟悉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

熟悉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是为了在鉴赏书画作品中,能够把握其艺术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特征,进而比较准确地对其创作年代、创作
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作出大致的合理判断。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经常阅读一些有关书画的发展历史,全面了解掌握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和不同的传承关系。

2、正确掌握各种表现技法的基本特征。

熟悉了解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一是为了理清书画艺术的演变脉络,二是为了掌握书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的基本特征打下扎实基础。

鉴赏书画,最终是要识别其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为主要目的的。

书画艺术有哪些表现技法,这些技法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如作者的笔墨主要特点、技巧,用笔的质量,笔墨的力度、速度,设色习惯、特色等等。

在书画鉴赏时必须要非常清楚的。

3、练习书画技艺,提高对各种风格和技法的感性认识。

为了牢固掌握历代书画家们的不同艺术风格,须通过练习书画技艺,临习不同的代表性作品,来熟记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书画家们的创作特点,对这些创作特点,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做到烂熟于心。

要多看多记不同书画家的真迹作品,凡是真迹,都有书画家的本来真实面目,这个本来真实面目,就是他们在布局、用笔、设色、款识等方面的习惯。

只有这样,当遇到自已熟悉的书画家作品时,其真伪优劣,就很快能鉴别出来了。

凡善于造假作伪的人,都有一套以假为真的方法,有些手段高明的作伪者,简直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如果我们不深入练习书画技艺,不牢固掌握历代书画家们的不同艺术风格,当遇到以假乱真的伪作时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4、扩大知识面,在鉴赏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扩大知识面,书画方面知识,除以上所讲外,还要了解书画装裱知识,书画用的工具、纸绢、颜料、印泥等的不同材料习性和季节气候所形成的变化。

如了解装裱知识,可以掌握假书画套裱的方法,了解纸绢,可以分清不同时期的纸绢特点。

了解颜料,可分清不同书画家的用色习惯。

越了解清楚,对鉴赏越有帮助。

不仅要学习掌握书画方面的知识,而是还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

如古代文学、历史、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甚至道德思想、精神面貌等等,都有必要了解。

鉴赏书
画,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来讲,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享受,若要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却是十分艰难而复杂的。

只有靠“勤奋”学习各方面知识,用心“敢悟”艺术实质,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