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书法基础知识
小学低段书法教案

小学低段书法教案第1课三点水、绞丝旁学习目标:1. 知识技能:练习写三点水、绞丝旁的生字,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
2. 过程与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写好三点水、绞丝旁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三点水、绞丝旁的生字。
(板书课题,齐读)二、新授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哪些三点水、绞丝旁的生字。
2、指导学习三点水的生字。
(1)三点水的书写。
讲解:三点之间的距离,三点不在一条竖线上,两三点在一条竖线上,注意三点的角度。
学生练习三点水的书写。
(2)三点水的生字江左长右短河上缩下伸范写生练习强调先左后右3、指导学习绞丝旁的生字(1)绞丝旁的书写。
形体窄长注意撇折的变化,提的提笔正对第一个撇折的转折处。
学生练习绞丝旁的书写。
(2)绞丝旁的生字红左长右短绿上缩下伸范写生练习三、课堂练习四、评议展示。
五、小结书写情况第2课言字旁竖心旁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练习写言字旁、竖心旁的字,注意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2.过程与方法:讲课、示范、练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写好言字旁的字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练习写言字旁、竖心旁的字。
二、新授1.读贴,我们要写哪些字?2.言字旁的字。
1) 言字旁的书写。
讲评:点与横要有一定的距离,点与竖在一条竖线上,竖提的折角小于45度。
示范、练习。
2) 言字旁的字的书写。
话上平下平许左短右长范写,生练写。
3.竖心旁的字的书写。
1) 竖心旁的书写。
讲评:形窄长,竖要直,左右两点左低右高,左分右连。
范写,生练习。
2) 竖心旁的字的书写。
快上伸下平怕上平下缩范写,生练写。
三. 课堂练习四. 评议小结第3课木字旁提手旁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练习写木字旁、提手旁的字,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
2. 过程与方法:讲评、示范、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写好提手旁的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木字旁和提手旁的字。
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书法艺术,发展书法教育,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制定一份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书法教育目标书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书法观念,了解书法的起源和演变,掌握基本的书法技法,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书法教育内容1. 书法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学习了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和分类。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书体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2. 书法技法学生应该学会正确的握笔、调墨、运笔等技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法书写不同的字体。
3. 书法规范学生应该掌握书写字的基本规范,如字的横平竖直、笔画的先后顺序、字的比例等。
4. 模仿和创作学生应该通过模仿名家的作品,了解优秀书法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他们也需要有机会进行自由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书法欣赏学生应该学会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了解其中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三、书法教育实施方法1. 系统教学书法教育应该有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
从书法基础知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书法技法和规范,最后进行模仿和创作。
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2. 示范教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好示范。
通过示范教学,学生可以观察和模仿教师的书写姿势、笔画顺序和书写效果。
3. 练习和提高学生应该进行大量的练习,特别是基本的笔画和字体。
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逐步提高书写的质量和速度。
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书法作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5. 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书法比赛、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情。
四、书法教育评价书法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整体书写水平和艺术修养的综合评判。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书法作品的写作评价、参加比赛和展览的成绩评价以及学生对书法知识和技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书法入门:写硬笔书法注意事项

书法入门:写硬笔书法注意事项硬笔书法分硬笔书法艺术和实用硬笔书法,前者主要是强调艺术性,后者主要是强调实用性。
硬笔书法的艺术性,主要是通过线条与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书写者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个性,等等。
1、要有充分的准备,克服心理障碣,不要害怕写不好。
学习任何一样新的事物,都需要有充足的自信,要相信自已能够学好。
否则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效果很有可能会大打折扣。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把学习硬笔书法作为自已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不断增强自已对美的追求、对写好字的欲望。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不要主观认为自已所写的字体已经定型很难改正。
其实,根据新世纪教育多年书法速成培训的学员中可以看出,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比中小学生更强,更容易理解可掌握硬笔书法的规律,再对以往写字的不良习气加以克服,很快便能掌握写字的诀窍。
总之,作为硬笔书法初学者,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2、注意使用正确的写字姿势,避免因为姿势不对而影响学习进度。
写字姿势不对往往是影响书写的一大"顽症",特别是成年人,由于读书时未能注意习字姿势,导致"斜放纸、歪着笔、偏低头",致使书写视觉不对,严重影响了书写的准确度,继而使习字进展不大,丧失信心。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身直两肩平,两足平放两臂张,胸离桌沿一拳远,眼距纸面一尺长。
这是人们总结的四句话,记住它并纠正自己的不正确姿势,学书一定会有进步的。
3、要使用正确的执笔方法。
有人说,执笔无定法。
其实这是对毛笔的执笔法而言的。
用毛笔写字,由于悬肘书写,五指执笔的方法就不是十分重要。
对于学习硬笔书法,执笔不当,则会直接影响书写。
因为执笔不当很容易导致手指疲劳,使书写效果大大降低,还直接影响运笔和使转,使书写线条缺乏质感。
因此,有一个好的执笔方法就更有利于学习硬笔书法。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下抵笔竿上,另两指弯掌宜空,指离笔尖一寸长。
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基本笔画专用字帖

12.竖弯钩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儿儿儿儿 元 元元 元 见见见见 也也也也
13.竖提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长长长长 民 民民 民 良良良良 衣衣衣衣
11 / 19
了了了了 子 子子 子 手手手手 象象象象
9.戈钩
(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保持一定的 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民民民民 氏 氏氏 氏 成成成成 我我我我
9 / 19
全国中小学生
钢笔楷书 28 种基本笔画练习字帖
10.卧钩
(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 成。如图:
山山山山 凶凶凶凶 画画画画 区区区区
15 / 19
全国中小学生
钢笔楷书 28 种基本笔画练习字帖
22.竖折折钩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 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 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心心心心 必 必必 必 志志志志 思思思思
11.竖弯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四四四四 酉 酉酉 酉 西西西西 尊尊尊尊
10 / 19
全国中小学生
日日日日 只 只只 只 回回回回 田田田田
12 / 19
三年级书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书法知识点归纳总结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学习书法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三年级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书写技能,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呢?下面是我们对三年级书法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字形认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了解和认识字形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们应该能够准确地辨识基本的汉字,并且知道每个字的结构特点。
比如,认识到“横”、“竖”、“点”、“撇”、“捺”等基本笔画,知道字的构造原理。
二、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的基础是握笔姿势的正确与否。
学生们应该养成正确握笔的习惯,以确保书写的顺利进行。
正确的握笔姿势是指将笔夹于食指与拇指之间,中指稍微压在笔柄上,手指适度放松,并且笔尖夹在食指的指尖。
三、用笔礼仪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书写,还需要掌握用笔的礼仪。
学生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毛笔、宣纸,了解书法用笔的基本规则。
比如,使用毛笔时要先用水擦拭毛,然后用墨稍微沾墨汁,掌握好水、墨的用量。
四、字的结构与构造在三年级书法学习中,学生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字的结构和构造规律。
他们应该知道字的基本构造由什么组成,以及每个部分的名称。
比如,学生们应该知道“氵”是水的偏旁,出现在字的底部时代表水。
五、基本笔画的练习为了提高字的书写质量,学生们应该练习基本的笔画。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掌握基本笔画的顺序、力度和节奏。
例如,学生们可以练习“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做到笔画清晰、流畅。
六、书法作品鉴赏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优秀书法作品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们通过观赏书法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魅力。
可以通过在学校或者图书馆展览中欣赏名家名作,进行学习和交流。
七、结合生活实践为了将书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们应该尝试用书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
可以在日记本上,或者家长的监督下,在纸上进行书法练习和作品创作。
书法有关知识

书法有关知识
书法有关知识参考如下:
一、书法历史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自甲骨文、金文起始,历经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阶段,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二、书法工具
书法创作需要准备毛笔、墨汁、纸张等基本工具。
毛笔是书法的核心工具,其质量对书法作品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墨汁则需选择质地优良、色泽黑亮的品种。
纸张方面,宣纸是书法创作的主要材料,其纹理和质地对作品的呈现效果有重要影响。
三、书法技巧
书法创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笔画是书法的基石,不同的笔画组合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形态。
其次,运笔技巧十分重要,正确的运笔方式可以产生流畅自然的线条。
此外,字的结构和章法也是影响作品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
四、书法风格
书法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书体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篆书古雅端庄,隶书沉稳厚重,楷书庄严雄浑,行书流畅自如,草书奔放不羁。
在书法创作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审美选择合适的风格。
五、书法鉴赏
书法鉴赏是书法创作的重要环节。
鉴赏一幅书法作品,可以从点
画线条、字形结构、章法布局、墨色变化等方面入手。
同时,还需考虑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以全面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六、书法传承
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是每个书法爱好者的责任。
通过学习传统经典,不断探索创新,将书法艺术的精髓传承下去。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新一代的书法人才,为书法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书法课程教案

书法课程教案标题:书法课程教案课程概述:本书法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讲授书法基本技法、字体特点和创作理念,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适用对象:中小学生(初中阶段)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2. 掌握基本的书法技法,如结构构图、笔画横竖撇捺等。
3. 学习欣赏和评价名家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创造力。
5.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美感。
教学重难点:1. 名家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欣赏。
2. 笔画的优美与规范书写的技巧。
3. 利用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书法作品集、笔墨纸砚。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导入(10分钟)- 展示几幅知名书法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并开展短暂的讨论,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知识传授(15分钟)- 分析介绍字体的特点与历史背景,如隶书、楷书、行书等。
- 教授基本的书法技法,如结构构图、笔画的顺序与方向。
-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字体的区别和特点。
示范与实践(20分钟)- 通过黑板上的示范,教授一种字体的基本书写方法。
- 学生进行简单的临摹练习,逐渐掌握书写的基本规范和笔画技巧。
创作与指导(30分钟)- 学生选择一个字或词进行创作,可以参照名家书法作品或自行发挥。
-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表达个人风格和创意。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与感想。
-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创作的优点与不足。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安排下一堂课的预习任务。
- 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练习书法,拓宽书法知识和创作技能。
课后作业:- 以字体为单位,完成书写练习,注意书写规范和笔画技巧。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一、前言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品德修养、审美素质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推动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本指导纲要的出台,旨在确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规范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促进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有效推进和提升。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 指导思想本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人文素质、审美修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指导,立足于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小学生的美育素质,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才能和良好的美德。
2. 基本原则(1)人本原则:以人为本,引导中小学生在书法教育中体验审美创造的快乐,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助力中小学生全面成长。
(2)开放性原则:推崇开放式书法教育,提倡中小学生在书法教育中积极思考实际问题,坚持开放性、创新性、个性化原则。
(3)实践性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感悟书法艺术的内涵,从实践中提升书法技法与审美水平,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书法实践能力。
(4)适度性原则:结合中小学校阶段的学生特点和学科发展规律,以适度、科学、系统的书法教育,完善中小学生的书法修养。
(5)多元性原则: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的多元性特点,鼓励中小学生开展各种书法形式与样式的探讨与创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书法的基本概念、书写方法和技法;(2)掌握常用书写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3)熟悉中华书法的基本韵律和构图技巧。
2.能力目标(1)具备准确的笔画、笔顺、字形认知能力;(2)掌握基本笔画的组合变化与应用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书法技法进行创作,表现感性思维与情感表达。
3.素养目标(1)培养中小学生生活中的美育情感,提升审美品位;(2)倡导中小学生注重书法习惯,落实书法规范完善品质;(3)引导中小学生品味传统书法与张扬个性创新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书法基础知识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
学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修养,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法艺术必须从小学生
抓起,要让学生学好书
法,首先必须培养学生
良好的书法兴趣。
俗话
说:“书,如也;如其学,
如其才,如其智;总之
曰:如其人而以”。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
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
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
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
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
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
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
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
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
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
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
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
唐张怀
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
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
墨过淡则
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
”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
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
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
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
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
”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
沫。
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
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
”“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
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
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
“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
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
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
间架可看石碑,
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
”又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可见,结字在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款识】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
”颜师古注云:“款,刻也;识,记也。
”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文凹入者,识是阳文凸出者;二,
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
(均见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所引。
)后世在书、画上标
题姓名,也称“款识”、“题款”或“款题”。
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
至
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
唯苏拭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
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
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
可见,款识,有二义:一、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二是古代神鼎彝器上铸
刻之文字。
【笔锋】笔毫的尖铁。
姜夔《续书谱·用墨》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美。
”字的锋芒,也叫“笔锋”。
能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划之中者,叫“中锋”;能藏在点划中间
的不出角者,叫“藏锋”;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划一面者,叫“偏锋”。
一般以“偏锋”为书法之病。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
【飞白】亦称“草篆”。
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
笔画是枯丝平行,转折处笔路毕显。
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各得到启发而作飞白书。
唐代张怀瓘《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
王隐、王愔共云:‘飞白变楷制也’。
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寻丈,字宜轻微不满,名曰飞白。
”北宋黄伯思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
”明代赵宦光称“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
”今人将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泛称为“飞白”。
传世的唐宋御制碑多以飞白题额,如《晋祠铭》、《升仙太子碑》等。
清张燕昌、陆纪曾有《飞白录》二卷。
【法帖】亦称“帖”。
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即可供效法者。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秘阁所藏法书,编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x”,汤《淳化阁法帖》,其“法帖”之名相传由此始行。
《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
【院体】书法术语。
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义之的字,以用于书写当时朝廷的各种文告敕令。
这种字,体轻势弱,多呆板无神,了无高韵,人称“院体”。
后来,人们不管其书者为谁,书为何体,凡无骨力、无神韵的书法皆被人称为“院体”。
故这一书法术语。
用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一般含有贬意。
【钩填】书法术语。
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先以细笔双勾,后用墨廓填故称。
亦称“双勾廊填”。
南宋姜夔《续书谱》谓:“双勾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