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镇江的导游词

合集下载

导游词之镇江-金山寺

导游词之镇江-金山寺

导游词之镇江-金山寺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镇江金山寺导游词三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金山寺导游词一】镇江城的标志:金山。

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占地150亩,是国家5A级三山风景区之一。

金山不高也不大,却能闻名天下,要紧有以下几点缘故:一是地势独特:金山原是长江之中的一个岛屿,号称“心一朵芙蓉”,原来上金山是要坐船的,随着长江主航道北移,金山南岸江沙不断堆积,金山与江南岸连成一片,人们就能够骑着毛驴上金山了;二是历史悠久:是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刹;三是建筑精巧:金山庙宇依山而建,山寺掩映,浑然一体,整座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的寺院。

从山下看去之间苍松翠柏掩映在楼阁之中,不见山体,因此金山有“寺裹山”之称。

四是民间传奇:《白蛇传》水漫金山的传奇不仅为金山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也使得金山家喻户晓;五是到过金山的名人很多:自唐代起就又很多名人留下了许多诗话,《岳传》《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都写过金山。

康熙和乾隆等帝王也都在金山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和传奇。

江天禅寺俗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闻名的千年古刹。

东晋时叫泽心寺,唐法海挖金重新寺院以后改叫金山寺。

宋真宗有次做梦游览金山寺,下诏赐名“龙游寺”,宋徽宗崇尚道教,将龙游寺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

康熙皇帝游览金山,见金山雄伟秀丽,江天一色,乘兴亲笔写下了“江天一览”四字,并赐名江天禅寺。

金山寺是佛教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清朝时与浙江舟山普陀寺、山西五台山文殊寺、扬州大明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寺。

金山寺依旧水陆法会发源地之一。

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盛大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与金山寺。

水陆法会在宋朝开始流传,上至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水陆法会,超度水陆亡灵,普济众生。

水陆法会集中国文化、艺术、以及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话镇江解说词

诗话镇江解说词

诗话镇江一:千古兴亡多少事1850年的香港,这一天,英国驻港总督文咸爵士沉思良久,终于提笔给英女王维多利亚写了一封信,把他长久以来无数次苦思冥想的结果,郑重地写在了信纸上。

信中写道:扬子江上的这座城市,每年开春都有大量的船舶将粮食和大量物品运到北京……因此我们只要派上一支小小的舰队,占领这座城市,远比占领中国边疆和沿海的若干城市更有价值。

英国人关注的这座城市,正是长江岸边的镇江。

镇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面积4838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

即使是今天,也仅仅是江苏省一个普通的地级城市。

当年船坚炮利的英国人,为什么处心积虑要占领镇江呢?给女王写信的驻港总督文咸并不知道,他对镇江重要性的判断和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将相不谋而合。

1954年的一天,镇江丹徒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聂金海,和往常一样跟母亲一起到田里翻地,突然,他的铁锄下发出了异样的声响。

聂金海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果然是一个沉重的金属容器,但是,容器中并没有财宝。

他继续向周围挖掘,连续又挖出很多这样的东西。

在镇江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当年出土的青铜器,经过修复和整理,远古时期的光辉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件青铜器名为“宜侯夨簋”,它的底部刻有一百二十余字的铭文,正是这些铭文为人们揭开了这批青铜器身世的秘密。

当年,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和唐兰等人将这段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四月丁未这一天,周王察看了地图,向南方进行了占卜,对虞侯夨说,我派你到宜地去当诸侯,赏赐土地山川,人口和武器若干。

为了感谢王的恩赐,夨特意铸造了这只宝器,以为纪念。

簋是商周时期仅次于鼎的一种礼器。

在西周礼制中,这样的重器,只有诸侯才能够拥有。

那么,得到分封的这位宜侯,他的封地“宜”又位于何处呢?唐兰先生研究认定,宜便是今天的镇江丹徒一带,这里是西周时期先吴的政治中心。

这是镇江文字记载中最早建立的城市名称,距今三千年。

西周的王室在陕西,在遥远的古代,周人如何来到吴地,陕西人为何到长江下游去当诸侯呢?在距离镇江不远的无锡,我们找到了答案。

镇江西津古渡的导游词

镇江西津古渡的导游词

镇江西津古渡的导游词镇江西津古渡的导游词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镇江西津古渡的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镇江西津古渡的导游词1现在我们来到了古西津渡街。

在大家参观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这条古街。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长江。

”长江和古街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古西津渡街枕于长江之上,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券门上刻有“枕江”二字。

随着长江北岸坍江,南岸淤积,主航道不断北移,长江向东延伸。

现在长江南岸已经北移了数公里。

从清代就开始,这里便成了一条热闹的商业街。

在“枕江”二字下面是53坡,大家猜一下,一共有多少级台阶?恩,张小姐说对了,一共53级。

53坡的名称源自于佛教53参图的来历,关于53参图的传说我在金山寺已和大家详细介绍过了,53坡只是古西津渡街的一个开始,让我们一起去开启它那耐人寻味的历史画卷吧!“1890”这个数字是中国屈辱史的见证,将它高高的挂在楼顶是为了警戒善良的人们,历史不能忘记。

目前馆内珍藏有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物3万余件,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

现在镇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顺着古街向东望去,我们隐约看到一个石塔,这就是昭关石塔,该塔建于元代,是一座过街石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塔顶几部分。

呈亚字形,上刻有佛八宝。

镇江的昭关石塔是我国江南唯一的一座喇嘛式过街石塔,只要你穿过一次石塔,表示你诚心诚意拜一次佛。

在石塔的旁边是救生会。

救生会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有钱人成立的善事机构,当时长江经常有险情,为了鼓励人们积极主动的救护船只和渡江人,每救一人救生会奖励救人者一两白金。

无主安葬的人救生会买棺木安葬。

这条街充满着宗教色彩,在前面券门上可以看到“同登觉路,共渡慈航”这八个字。

穿过券门和石塔就是观音洞,继续前进,就是唐代金陵渡。

导游词之镇江西津古渡

导游词之镇江西津古渡

导游词之镇江西津古渡提起镇江,心目中的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多个著名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的发源地。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西津渡街。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全长虽仅五百公尺,但这里却不乏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

西津渡自三国以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江南第一渡”之称,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拥有众多古街没有的优势:坐断西南,扼守漕运,商贾云集,楼船竞渡。

更有史料记载“江浙闽海物资,悉由此以达京师,使命客旅,络绎往来,日不暇接”。

历代文豪大家如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仍保持着唐宋风韵。

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历史上古西津渡街枕于长江之上,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券门上刻有“枕江”二字。

随着长江北岸坍江,南岸淤积,主航道不断北移,长江向东延伸。

现在长江南岸已经北移了数公里。

从清代开始,这里便成了一条热闹的商业街。

西津渡古街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

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

在“枕江”二字下面是53坡,一共53级。

53坡的名称源自于佛教53参图的来历,关于53参图的传说我在金山寺已和大家详细介绍过了,53坡只是古西津渡街的一个开始,让我们一起去开启它那耐人寻味的历史画卷吧。

在53坡的西面是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主楼为古印度建筑,在楼的顶端刻有“1890”的字样。

这个数字为什么会刻在上面呢?1857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屈服于外国列强,被迫签下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将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1888年,英国巡捕打死镇江的一个小贩,激起了镇江人民的愤怒,火烧英国领事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于1890年在此原址上重建英国领事馆。

镇江概况导游词2024年

镇江概况导游词2024年

镇江概况导游词2024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镇江!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镇江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江苏省境内,毗邻长江和扬子江,被誉为“长江之灵”的美誉。

镇江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政治中心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到镇江的标志性建筑和风景名胜之一——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长江北岸,是一座木构楼阁式建筑,始建于唐代。

阁内还珍藏有许多历史文物和名画,让人们可以一窥镇江的历史变迁。

登上滕王阁,可以俯瞰整个镇江城市的美景,沿着长江一路蜿蜒而行,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我们来到镇江的另一个著名景点——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金山岭山上,建于唐代,被誉为“大唐明镜,江南第一佛教胜地”。

寺内有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禅意的氛围,静心冥想,寻求内心的宁静。

除了名胜古迹,镇江还以其丰富多样的美食而闻名。

镇江的特色美食之一是“镇江烤鸭”,烤鸭皮酥、肉嫩、味道鲜美,是众多游客的最爱。

此外,镇江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金山炒饭、扬子鲈鱼、叫化童鸡等,无论是口味还是制作工艺都各具特色,绝对能满足你的味蕾。

在镇江还有一处必去的地方就是茅山。

茅山位于镇江的南部,是中国道教五山之一,也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茅山有险峻的山峰和古老的道观,是修身养性、寻找内心宁静的好去处。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道家思想的智慧。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一下镇江的最佳季节旅游。

镇江四季分明,春天的万亩桃花、夏天的碧绿江水、秋天的红叶山岳、冬天的银装素裹都各具特色。

其中,春天的镇江尤为美丽,各种花卉盛开,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非常适合踏青赏花。

这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镇江概况和旅游景点。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能够愉快地感受到镇江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谢谢大家!。

导游词-城市介绍-镇江市

导游词-城市介绍-镇江市

镇江概况(地理环境)镇江位于江苏省南部,穿城而过的大运河在城市北面与奔涌而来的长江交汇,形成著名的黄金十字水道。

它西邻南京,东接常州,北与扬州隔江相望,南部有宁镇山脉横亘,城区坐落在南部山脉和长江之间狭长滨江平原之上,城内低缓的冈丘高低起伏,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

(行政区划)镇江是江苏省辖地级市,下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及丹徒、京口、润州、新区四个区。

全市土地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约317.6万人。

(历史沿革)目前可知的镇江的文明曙光发生在数十万年前。

1980年,考古人员在丹徒县高资地区发现两块古人类的股骨化石,它们介于古猿人和新人之间的过渡期,表明至少在二十万年之前长江南岸的沿江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休养生息了,镇江是古人类的栖息繁衍地之一。

1954年,在镇江丹徒大港的烟墩山墓中出土了西周时的青铜器宜侯夨簋,根据专家研究,宜侯夨簋上100多个铭文表明镇江最早建立的城市名称为“宜”,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距今三千年左右。

春秋时镇江称朱方;秦朝设天下为四十一郡,改朱方为谷阳,后更名为丹徒;三国时孙权建铁瓮城,镇江改称京口;东晋时大批北人南渡,政府在侨人集中的地方侨置州郡县,其中在京口侨置徐州,于是又有习惯称这里为“南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名镇江为润州;唐后期,朝廷为加强对东南控制,并保证漕道畅通,在润州设镇海军,北宋初,因海口已远离这里,于是改镇海军为镇江军。

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北宋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名称沿用至今。

1929年——1949年2月,由于南京被确定为中华民国首都,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

1949年4月,始设镇江专区;后行政区划多有改变,1983年3月,撤销镇江地区,镇江市成为省辖地级市。

(人文底蕴)镇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镇江风景绮丽,山川似锦,自古有“天下第一江山”美称,陆游赞颂镇江“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北宋辛弃疾更是在这里写下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诗篇,千古流芳。

江苏导游考试中文导游词:镇江金山

江苏导游考试中文导游词:镇江金山

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

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

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

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

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

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

关于镇江金山的导游词(通用5篇)

关于镇江金山的导游词(通用5篇)

关于镇江金山的导游词(通用5篇)关于镇江金山的篇1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

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

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

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

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

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镇江的导游词【篇一:镇江金山风景区导游词】江苏镇江金山风景区导游词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

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

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

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

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

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

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

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

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

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

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

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

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

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

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

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

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

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先请各位来看“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

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

接着看“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

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

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

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

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

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藏经楼—楞伽台】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

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

几经兴废,明代僧适中,清代薛书常相继重建。

1948年与金山寺大殿、藏经楼等同毁于火,如今仅存台址。

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

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

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

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

“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

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

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红木家具、名人书画。

中央有座玲珑的四方亭,因亭内曾陈列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故取名“雪浪亭”。

据说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法师相托在此写过《楞枷佛经》。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写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诗句。

走上台顶厅外长廊,极目远眺,当我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是不是也能感受到“清风明月,近山远水”的意境呢?【留云亭—佛印山房—七峰事—古仙人洞】请跟我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

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

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

”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

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

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

”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

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

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

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

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

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

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失败,无奈出家遁入空门。

由于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则成了宋代有名的大学士,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从佛印山房朝西北沿路西行,就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该亭又称七峰阁。

据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访道月方丈,告诉他自己昨夜营宿瓜洲时,梦见两犬讲话。

道月解梦说:“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

”临别时,道月赠诗一首:“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

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

”意在提醒岳飞。

岳飞被害于风波亭时叹息:“悔不听道月之言。

”后来秦桧得知金山寺道月方丈能未卜先知,便派将军何立前去拘捕,何立刚到金山,见道月在召集佛会说法:“吾年四十九,是非终目有。

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

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

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

”说完便坐化归天了。

秦桧未拿到道月,认为金鳌岭上七峰突出,每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削平七峰,以破坏风水,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就建了这座“七峰亭”。

沿七峰亭北面弯曲石级路向下,有一洞深6.6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这是道教遗迹。

传说仙人吕洞宾曾在这里观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

国佛教徒也曾把观音供奉此洞,又名白衣洞。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下去看看这个古仙人洞。

【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由七峰亭向东几十步,就来到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寿塔下。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

双塔倒塌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60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

大家请看,这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

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

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

宋代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塔外花墙上,刻着“天地同庚”4个大字,据说这是刘坤一为祝贺慈德60寿辰,请8岁传童李远安书写的。

由慈寿塔往北不远,就到了法海洞。

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

裴头陀相传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居此洞。

《金山志》有关于此洞的记载:“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头陀压胜去之。

”裴头陀与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是毫不相干的。

裴头陀刚到金山时,殿宇破落,满目荒凉,于是他带领众增,披荆斩棘,修耷房舍,种植蔬菜。

一日,刨地得金,经官府奏报朝廷,用黄金维修寺庙,名金山寺。

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

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

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

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

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沿着白龙洞向右上行一段路,我们抬头就望见了岩壁上刻着明代滕谧所书的“朝阳洞”三个大字。

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

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玉带桥—御码头】在金山白龙洞前方,有一座像玉带形状的桥,这就是玉带桥。

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

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王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

玉带桥长16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如镜。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金山北面水边的御码头。

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由此登陆上岸。

御码头共有十三级台阶,两边是汉白玉石栏。

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来金山,都由此码头上岸,所以称“御码头”。

在御码头旁,有苏东坡的“钓鱼台”。

【金泉桥—塔影湖—云根岛(郭璞衣冠冢)—芙蓉楼—天下第一泉】由御码头沿着大路向西,来到了题有“花洲冷泉”横匾的金泉桥上。

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长20米,宽10米,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向西跨过天桥,看到了金山西侧的塔影湖。

此湖因金山宝塔倒映湖中而得名。

沿百花洲草坪朝东行,就到了湖东的云很岛。

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

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