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型地貌

合集下载

陕西地理知识点

陕西地理知识点

陕西地理知识点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

陕西的地理特点十分丰富多样,既有雄伟壮丽的山脉和高原,也有肥沃的平原和广阔的河流。

以下是陕西地理的一些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邻山西、河南,南界湖北、重庆,西接四川,北连内蒙古、宁夏、甘肃。

地处中国的腹地,是连接西北与华北、西南的重要通道。

二、地形地貌陕西地势起伏,地形多样。

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地状递降,主要由秦岭、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组成。

1. 秦岭秦岭是中国五大山脉之一,也是陕西的主要山脉。

秦岭横贯陕西中部,全长约1200公里,是中国东部与西部的重要分界线。

秦岭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有许多著名的山峰和景点,如华山、嵩山等。

秦岭还是中国著名的水源地之一,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发源于秦岭。

2.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陕西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占陕西总面积的大部分。

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陕西的大部分农田就位于黄土高原上,这里盛产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

3. 渭河平原渭河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和秦岭之间,是陕西的主要平原地区。

渭河是陕西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陕西的中部地区。

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陕西重要的农业基地。

渭河平原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西安、咸阳等。

三、气候特点陕西的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亚热带气候和高原气候。

1. 温带大陆性气候陕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暖宜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少雨。

2. 亚热带气候陕西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这些地区年均降水量较多,适宜农业生产。

3. 高原气候陕西的西北部分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少。

这些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适宜畜牧业发展。

四、自然资源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陕西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陕西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陕西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介绍陕西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

陕西的地理特点以及相关知识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陕西省的地理知识点为主题,介绍陕西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内容。

位置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临河南、山西,南接湖北、四川,西邻甘肃,北界内蒙古、宁夏。

陕西是连接中国东部和西部的重要枢纽地带。

地形陕西的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三大地貌区:黄土高原区、秦巴山区和陕南丘陵区。

1.黄土高原区:位于陕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黄土地带之一。

这个区域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2.秦巴山区:位于陕西的中部,包括秦岭和大巴山两个山脉。

秦巴山区地势崎岖,山峰陡峭,有许多深谷和陡坡。

秦岭是中国的著名山脉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3.陕南丘陵区:位于陕西的南部,地势较为平缓,山峦连绵,河流纵横。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和人居住。

气候陕西的气候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整个省份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由于地形和纬度不同,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

1.陕北地区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降水少,年均降水量较低。

2.陕西中部,包括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3.陕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陕西的资源陕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

1.矿产资源:陕西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等。

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2.农业资源:陕西的农业资源也非常重要,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烟草等工业原料作物。

3.旅游资源: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兵马俑、华清池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为陕西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陕西的交通陕西是中国东西和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地带,其交通发达。

1.公路:陕西省的公路网发达,连接了全国各地。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

陕西地形总结分析引言陕西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著名的省份之一。

地形地貌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陕西的地形特点对于深入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交通、农业、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陕西的地形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陕西的地理特点。

1. 地理位置与边界陕西位于中国中部,东经105°29′03″至111°15′04″,北纬31°42′45″至39°35′17″之间。

地处黄河上游和长江中游的交汇区域,东邻山西、河南,南接湖北、重庆,西南接四川,西北和北边界与甘肃相连。

总面积约20.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15%。

2. 地形特征陕西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其中包括几个重要的地形特征。

2.1 黄土高原陕西位于中国黄土高原的核心地带,境内黄土面积广阔。

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西部山地相对较高,东部平原地势较为平坦。

黄土地表干燥且无防护植被,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2.2 秦岭山脉陕西境内的秦岭山脉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我国自然界的屏障之一。

秦岭山脉自西北向东南贯穿陕西,其山势高峻,地势险峻。

秦岭东南坡地形复杂多变,有许多山峡、溪流、瀑布等地貌景观。

秦岭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有许多河流自南向北发源于秦岭,为陕西及周边地区的农田灌溉和供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2.3 渭河流域渭河是陕西境内重要的一条河流,发源于秦岭,流经陕西中部,最终汇入黄河。

渭河流域地形较为平坦,地势逐渐由西部的山地过渡为东部的平原。

河流沿岸存在较多湿地和灌溉区,为周边农田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渭河流域也是陕西人口和农业集中的地区之一。

2.4 高原和平原陕西境内还有一些高原和平原地形。

其中,位于陕西北部的毛乌素高原海拔较高,地势较为平坦,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

陕西南部的巴山高原地势也较为平缓,是陕西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此外,陕西东南部和东部沿黄河的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是农田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陕西地理知识点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自然资源。

以下是关于陕西地理的一些知识点:一、地理位置和区划1.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介于北纬31°42′-39°35′,东经105°29′-111°15′之间。

2.陕西东接山西和河南,南连湖北,西邻甘肃、宁夏和新疆,北濒内蒙古,与中国的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相距相对较近。

3.陕西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下辖10个地级市和1个省直辖县。

其中,西安是陕西的省会和最大城市。

二、地形地貌1.陕西地形复杂多样,以黄河和秦岭为界,分为黄土高原和关中平原两大地貌区。

2.黄土高原位于陕西东北部,是中国最典型的黄土高原之一,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

3.关中平原位于陕西中部,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国历史上的农业重要区域之一4.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横贯陕西中部,山势陡峭,林木茂密,是中国的重要森林资源区。

三、气候特点1.陕西气候呈东南北三向逐渐转化的类型。

2.东部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中部地区气候以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降水较丰富。

4.西北地区为干旱气候,降水量较少,夏季炎热,冬季严寒。

四、地理景观1.兵马俑:位于西安市郊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被誉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第八大奇迹”。

2.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是中国五岳之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3.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大的古代城墙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汉江:发源于陕西宝鸡市,是中国重要的内河之一,流经陕西的南部地区。

5.黄河:流经陕西的北部边境,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母亲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1.陕西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较为丰富。

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领域。

2.农业方面,陕西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水果生产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苹果、葡萄等。

陕西地型地貌

陕西地型地貌

【陕西地型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北山和秦岭从北到南把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具有中温带气候特色。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降水南多北少,即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

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陕西省地质概况

陕西省地质概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东径105029′至111015′、北纬3l0 40′至39035′之间。

南、北分别与四川、内蒙古两接壤,东、西分别与山西、河南、湖北及甘肃、宁夏等毗邻。

全省面积195800km2。

陕西地形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南部为陕南秦岭巴山山地(简称陕南秦巴山地),中部为关中盆地。

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陕北黄土高原南界“北山”,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拔为900—1 500m。

高原北部为毛乌素沙漠;中南部在原、粱、峁及淘壑等黄土地形背景上,有白干山、子午岭、黄龙山等,海拔1400—1800m;高原西南绿的陇山为六盘山余脉,东与“北山”相连,南抵渭河峡谷与秦岭山脉相峙,海拔1200—2400m。

“北山”泛指陕北黄十高原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山丘,如岐山、钻天山等,海拔1200—165lm。

高原内较大的河流有无定河、廷河,洛河、径河等,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及渭河。

黄河由北而南流经陕北黄土高原与晋西高原山地之间,是黄河中游的峡谷急流地段,其中有著名的壶口瀑布及龙门峡。

关中盆地东西长约360km,南北宽约30—60km,俗称‘八百里秦川”。

渭河横贯盆地,东入黄河,河槽地势低缓,海拔322—600m。

渭河南、北两侧地势,由一、二级河流阶地到高出渭河200—500m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原,呈不对称阶梯状增高。

陕南秦巴山地的地势结构为两山夹一川。

陕境的秦岭走向近东西,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北陡南缓,巍峨壮丽.海拔1500—3000m。

主脉分布于北部,海拔2000m以上的山峰连绵矗立,构成中、高山地形,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太白山海拔3767m,为秦岭主峰;华山海拔2083m,素以“断崖千尺,雄伟非凡”著称。

由太白山往西分南岐山、凤岭和紫柏山三支南下;太白山至洋县间山峦叠嶂,俗称“九岭十八坡”;太白山往东至商洛山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南分成蟒岭、流岭、鹘岭一新开岭等支脉。

介绍陕西的轮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500字

介绍陕西的轮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500字

介绍陕西的轮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500字
陕西省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
1.中国第二级阶梯。

总体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2.三个地貌区:陕北高原(45%)、关中平原(19%)陕南山地(36%)
3.气候:半干旱气候区(北);半湿润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4.植被:草原;森林草原;落叶阔叶林自然地理单元: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

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

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

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在陕西境内有许多著名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陕西省,古称三秦大地,地处祖国大西北,为西北五省之第一大省。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著名的景点有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华山、古汉台、黄帝陵、壶口瀑布等。

陕西八大怪是陕西人文所在,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分别是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凳子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碗盆分不开、秦腔吼起来。

陕西分布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陕西简介

陕西简介

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自然状况:陕西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

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

由北向南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

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南部是秦巴山区。

陕北黄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秦岭海拔1000-3000米。

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1500-2000米。

目前探明储量的有91种。

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8种;黄金储量居全国第五位,产量居第四位。

钼精矿产量居全国的1/2。

煤炭探明储量1618亿吨,是陕西第一大矿种。

正在开发的陕西北神府煤田,储量1340亿吨。

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田。

陕北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500亿立方米。

秦岭以北属黄河水系,以南属长江水系。

黄河水系境内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

长江水系境内主要有汉江、丹江、嘉陵江。

汉江是全省最大的河流,年流量占全省总流量一半以上。

全省年泾流量426亿立方米,水利大典蕴藏量达1400多万千瓦。

陕西有野生脊椎动物75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类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等12种。

陕西森林面积59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森林覆盖率28.8%。

有野生植物3300余种;珍稀植物37种;药用植物近800种。

丰富的沙棘、绞股蓝等保健药材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

红枣、核桃仁、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

散布在陕西境内的72座帝王陵,成为再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佐证。

黄帝陵、兵马俑、法门寺、西安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古城墙等十大景观堪称"中国之最"。

秦始皇陵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地型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北山和秦岭从北到南把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陕南和关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调解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具有中温带气候特色。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降水南多北少,即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

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

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

东西长360公里,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

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是全省的精华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

秦岭在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

终南山海拔2604米,太白山海拔3767米,华山海拔2160米。

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1500-2000米。

秦巴山区是林特产的宝库,汉江谷地土质肥美,物产丰富。

【陕北高原】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

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来的高原面。

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

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

从区域组成特征看,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绥德、米脂一带最为典型;延安、延长、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西部为较大河流的分水岭,多梁状丘陵。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

洛川原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

宜川、彬县、长武一带,因沟谷蚕食,形成了破碎塬。

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风沙滩地。

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从定边至窟野河,东西长约420公里,南北宽12~120公里,主要是植被遭受破坏后就地起沙的结果,也和强风从内蒙古伊克昭盟搬运沙粒有关。

冬、春季多强劲的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移动。

沙丘之间或低洼地方,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滩地。

滩地中部平坦,夏季水草茂盛,为重点农牧业基地。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

六盘山余脉,向南延伸到陇县和宝鸡西部,称为陇山,向东的一支延伸到千阳、凤翔、岐山、永寿,与北山相连。

“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

陕北黄土高原较大的河流分别注入黄河和渭河。

各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中、上游段,往往形成较宽的川地,是黄土高原的“米粮川”。

【关中盆地】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

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

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

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

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

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

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

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

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

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

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陕南山地】分突出。

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

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

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

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

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

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

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

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

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

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

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

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

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

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地形面积】陕西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926万公顷,总面积的45%,平原3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

耕地总面积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水田面积20.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旱地面积369.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9%,水浇地88.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3%,林地96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6.8%,草地3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4%,水域面积40.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

阳山2719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60米,白子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600米。

【主要河流】无定河流域面积30261平方公里,河长491.2公里,延河7687平方公里,长284.3公里,泾河45421平方公里,长455.1公里,渭河62440平方公里,长818公里,北洛河26905平方公里,长680.3公里,嘉陵江9930平方公里,长244公里,汉江61959平方公里,长652公里,丹江7551平方公里,长244公里。

【四个一级生态区】按照生态地域特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问题的敏感性,全省被划分为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区、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秦巴山地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区等4个一级生态区。

陕西省地质环境详述地貌陕西境内地貌自北而南可分为四个各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即:陕北沙漠高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断陷盆地及陕南秦巴山地。

一、陕北沙漠高原陕北沙漠高原区主要分布在最北部长城以北地区,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地形平坦,以活动沙丘、沙垄及片沙为主。

沙丘沙地绵延不断,风蚀严重,风沙移动显著,土地沙化普遍。

沙丘、沙地之间湖泊、海子星罗棋布,滩地交错,土地盐渍化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海拔1400—900m,最高处在定边和靖边一带,最低处在神木县。

该区气候干旱,地表起伏不大,组成物质松散,因此流水、重力作用不显著,沟壑不发育。

风蚀风积地貌分布普遍。

依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次级地貌类型:(一)沙丘沙地:主要分布在榆溪河西岸与无定河北岸的三角地带、梁镇至定边以北地区、红柳河与芦河之间。

这里各种流动、半固定、固定的新月形沙丘及新月形沙丘链、长条形沙垄和沙滩、平缓沙地交错分布,连续不断,占据了地面的主要部分。

沙丘、沙垄一般长几十米至百米,底宽几十米,高度一般10—30m,少数可达40m,最小2—5m。

在一些较大沙丘之间,常有丘间洼地。

这一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二)草滩盆地: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地区,由一些低缓的内陆小盆地和滩地组成。

地面开阔平坦,由流水冲积、洪积沙土及风积沙土组成。

滩地和盆地中部低洼,有的积水成湖,因长期盐分积累,形成许多盐湖、盐碱地。

仅定边西北部就有大小盐湖11个。

小盆地之间为宽、高几米至十几米的宽缓分水鞍地。

表面坡度3—10°,越向盆地、洼地中心,越平坦。

地下水丰富,水位埋藏浅,夏季水草丰盛,是良好的牧场。

但春冬季风沙危害严重,土地不断沙化,草场持续受到破坏。

另外,在北部边缘与内蒙古接壤地带及榆林附近,分布有一系列湖盆滩地。

其特点是:沙丘沙地环抱湖盆草滩,沙丘高度一般较小,高3—6m,多已固定、半固定。

草滩地主要由冲积沙、粘土组成,地面较平坦,潜水水位埋深十几厘米至一、二米。

低洼处常积水形成海子。

滩地大小不一,多逶迤相连,夏季水草丰盛。

较大滩地可达100 km2,如神木的尔林兔滩地,东西长25km,南北宽5km。

榆林的马合、巴拉素、补浪河、圆大滩、吧吓采当,神木的大保当、窝兔采当、长胜采当等滩地,也都在50km2以上。

这一地区地下水位埋藏浅,土地盐渍化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