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和水的饱和蒸汽压

合集下载

乙醇理化性质

乙醇理化性质
稳定性:
稳定聚合危害:不能来自现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急性毒性:
LD50:7060 mg/kg(兔经口);7430 mg/kg(兔经皮);LC50:37620 mg/m3,10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3mg/L×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人吸入2.6mg/L×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
363
爆炸下限(V%):
3.3
爆炸上限(V%):
19.0
易燃易爆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沸点:
78.37
相对密度(水=1):
0.79
相对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汽压(kPa):
5.33/19℃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临界温度(℃):
243.1
临界压力(MPa):
6.38
燃烧热(kj/mol):

水和溶液—稀溶液饱和蒸气压变化及应用

水和溶液—稀溶液饱和蒸气压变化及应用
课程:化学物料识用与分析 知识点: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什么叫蒸气压?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一定量纯水. 由于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就会有一部分动能较高的液态水分子从水面上 逸出,进入气相而成为水蒸汽分子,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水蒸汽分子不断运动的同时,有一些水蒸汽分子碰到水面又变为液态水, 这个过程叫凝聚。
蒸气压: 一定温度下,当液体蒸发速度等于凝聚速度时 (平衡态),气相产生的压强。
mB ——物质B的质量,kg;
mB ——溶液的总质量,kg。
3. 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在溶液中,单位质量溶剂A所溶有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B的 质量摩尔浓度,其单位 mol/ kg,常以bB表示。
bB=
nB mA
nB —— 溶液中溶质B物质的量,mol;
注意了
mA ——溶液中溶剂A的质量,kg。
4. 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可将乙醇水溶液看作稀溶液, 溶剂水服从拉乌尔定律, 溶质乙醇服从亨利定律。
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混合物。
先将质量分数换算成摩尔分数,即
mB
xB
nB nA nB
MB mA mB
MA MB
以1kg溶液作为计算基准, mA=0.97kg, MA=18×10-3 kg/mol,
mB=0.03kg, MB=46×10-3 kg/mol,代入得
Tb Tb Tb0
Tf
T
0 f
Tf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
固点下降的定量关系,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成正比。
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T b = Kb·bB T f= Kf·bB
式中 Kb 为溶剂的摩尔沸点升高常数;
K f 为溶剂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饱和蒸(saturatedvaporpressure)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下,与或处于相的蒸气所具有的称为饱和蒸气压。

同一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气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液体饱和蒸汽压不同,溶剂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的饱和蒸汽压小于液态的饱和蒸汽压。

例如,在3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为。

而在10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增大到,乙醇为。

饱和蒸气压是液体的一项重要,如液体的、液体的相对挥发度等都与之有关。

饱和蒸气压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SaturatedWaterVaporPressuresatDifferentTemperatures饱和蒸汽压公式(1)Clausius-Claperon方程:dlnp/d(1/T)=-H(v)/(R*Z(v))式中p为蒸汽压;H(v)为蒸发潜热;Z(v)为饱和蒸汽压缩因子与饱和液体压缩因子之差。

该方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程,大部分蒸汽压方程是从此式积分得出的。

(2)Clapeyron方程:若上式中H(v)/(R*Z(v))为与温度无关的常数,积分式,并令积分常数为A,则得Clapeyron方程:lnp=A-B/T式中B=H(v)/(R*Z(v))。

(3)Antoine方程:lnp=A-B/(T+C)式中,A,B,C为Antoine常数,可查数据表。

Antoine方程是对Clausius-Clapeyron方程最简单的改进,在~范围内误差小。

附录在表1中给出了采用Antoine公式计算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蒸气压的常数A、B、C。

其公式如下lgP=A-B/(t+C)(1)式中:P—物质的蒸气压,毫米汞柱;t—温度,℃公式(1)适用于大多数化合物;而对于另外一些只需常数B与C值的物质,则可采用(2)公式进行计算lgP=T+C(2)式中:P—物质的蒸气压,毫米汞柱;表1不同物质的蒸气压名称分子式范围(℃)ABC银Ag1650~1950公式(2)氯化银AgCl1255~1442公式(2)三氯化铝AlCl370~190公式(2)氧化铝Al2O31840~2200公式(2)砷As440~815公式(2)砷As800~860公式(2)三氧化二砷As2O3100~310公式(2)三氧化二砷As2O3315~490公式(2)氩~公式(2)金Au2315~2500公式(2)三氯化硼BCl3……6..钡Ba930~1130公式(2)铋Bi1210~1420公式(2)溴Br2……6..碳C3880~4430公式(2)二氧化碳CO2……二硫化碳CS2-10~+一氧化碳CO-210~-1606..四氯化碳CCl4……钙Ca500~700公式(2)钙960~1100公式(2)镉Cd150~公式(2)镉500~840公式(2)氯Cl2……6..107240二氧化氯ClO2-59~+11公式(2)钴Co2374公式(2)铯Cs200~230公式(2)铜Cu2100~2310公式(2)氯化亚铜Cu2Cl2878~1369公式(2)铁Fe2220~2450公式(2)氯化亚铁FeCl2700~930公式(2)氢~氟化氢HF-55~+氯化氢HCl-127~溴化氢HBr-120~-87①8..4270溴化氢-120~-606..68250碘化氢HI-97~-51公式(2)碘化氢-50~-34公式(2)氰化氢HCN-85~氰化氢-40~+过氧化氢H2O210~90公式(2)水②H2O0~水③60~硒化氢H2Se66~-26公式(2)硫化氢H2S-110~83公式(2)碲化氢H2Te-46~0公式(2)氦He……汞Hg100~汞200~3007..汞300~汞400~8007..氯化汞HgCl260~130公式(2)氯化汞130~270公式(2)氯化汞HgCl2275~309公式(2)氯化亚汞Hg2Cl2…碘I2…钾K260~760公式(2)氟化钾KF1278~1500公式(2)氯化钾KCl690~1105公式(2)氯化钾1116~1418公式(2)溴化钾KBr906~1063公式(2)溴化钾1095~1375公式(2)碘化钾KI843~1028公式(2)碘化钾1063~1333公式(2)氢氧化钾KOH1170~1327公式(2)氪~-169公式(2)氟化锂LiF1398~1666公式(2)镁Mg900~1070公式(2)锰Mn1510~1900公式(2)钼Mo1800~2240公式(2)氮N2-210~-1806..一氧化氮NO-200~161公式(2)一氧化氮~148公式(2)三氧化二氮N2O3-25~0公式(2)四氧化二氮N2O4-100~-40公式(2)四氧化二氮-40~-10公式(2)五氧化二氮N2O5-30~+30公式(2)氯化亚硝酰~公式(2)肼N2H4-10~+肼39~钠Na180~883公式(2)氯化钠NaF1562~1701公式(2)氯化钠NaCl976~1155公式(2)氯化钠1562~1430公式(2)溴化钠NaBr1138~1394公式(2)碘化钠NaI1063~1307公式(2)氰化钠NaCN800~1360公式(2)氢氧化钠NaOH1010~1402公式(2)氖Ne……7..镍Ni2360公式(2)四羰基镍Ni(CO)42~40公式(2)氧O2-210~-1606..臭氧O3……6..磷(白磷)P20~公式(2)磷(紫磷)P380~590公式(2)磷化氢PH3……6..铅Pb525~1325公式(2)氯化铅PbCl2500~950公式(2)铂Pt1425~1765公式(2)铷Rb250~370公式(2)氡Rn……硫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24~48公式(2)锑Sb1070~1325公式(2)三氯化锑SbCl3170~253公式(2)硒Se……二氧化硒SeO2……硅Si1200~1320公式(2)四氯化硅SiCl4-70~+5公式(2)甲硅烷SiH4-160~112公式(2)二氧化硅SiO21860~2230公式(2)锡Sn1950~2270公式(2)四氯化锡SnCl4-52~-38公式(2)锶Sr940~1140公式(2)铊Tl950~1200公式(2)钨W2230~2770公式(2)氙Ke……锌Zn250~公式(2)甲烷XH4固体③7..甲烷液体6..氯甲烷CH3Cl-47~-10公式(2)三氯甲烷CHCl3-30~+二苯基甲烷C13H12217~283公式(2)氯溴甲烷CH2ClBr-10~+硝基甲烷CH3O2N47~100公式(2)乙烷C2HS……6..氯乙烷C2H5Cl65~+706..62230溴乙烷C2H5Br-50~+均二氯乙烷C2H4Cl2……均二溴乙烷C2H4Br2……环氧乙烷C2H4O-70~+偏二氯乙烷C2H2Cl20~30公式(2)1,1,2一三氯乙烷C2H3Cl3……丙烷C3H8……6..正氯丙烷C3H7Cl0~50公式(2)环氧丙烷(1,2)C3H6O-35~+正丁烷C4H10……6..异丁烷C4H10……6..正戊烷C5H12……异戊烷C5H12……环戊烷C5H10……正己烷C6H14……环已烷④C6H12-50~正庚烷C7H16……正辛烷C8H18-20~+正辛烷20~异辛烷(2-甲基庚烷)C8H18……正壬烷C9H20-10~+正壬烷60~正癸烷C10H2210~正癸烷70~正十一烷C11H2415~1007..正十一烷100~正十二烷C12H265~正十二烷115~正十三烷C13H2815~1327..正十三烷132~3306..正十四烷C14H3015~1457..正十四烷145~3406..正十五烷C15H3215~1607..正十五烷160~正十六烷C16H34……正十七烷C17H3620~1907..正十七烷190~正十八烷C18H3820~2007..正十八烷200~正十九烷C19H4020~408..正十九烷160~正二十烷C20H4225~2238..正二十烷223~乙烯C2H4……6..氯乙烯C2H3Cl-11~+506..1,1,2一三氯乙烯C2HCl3……苯乙烯C8H8……丙烯C3H6……6..丁稀-1C4H8……6..顺-2-丁烯C4H8……6..反-2-丁稀C4H8……6..2-甲基丙烯-1C4H8……6..1,2一丁二烯C4H6-60~+807..1,3一丁二烯C4H6-80~+656..2-甲基丁二稀-1,3C5H8-50~+乙炔C2H2-140~-82公式(2)甲醇CH4O-20~+苯甲醇C7H8O20~苯甲醇113~乙醇C2H6O……正丙醇C3H8O……异丙醇C3H8O0~1136..正丁醇C4H1075~公式(2)特丁醇C4H10……乙二醇C2H6O225~1128..乙二醇112~3407..乙醛C2H4O-75~-457..8250乙醛-45~+706..0230丙酮C3H6O……二乙基酮C5H10O……甲乙酮C4H3O……甲酸CH2O2……苯甲酸C7H6O260~110公式(2)乙酸C2H4O20~乙酸36~丙酸C3H6O20~丙酸60~正丁酸C4H8O20~正丁酸82~月硅酸C12H24O2164~205公式(2)十四烷酸C14H28O2190~224公式(2)乙酐C4H6O3100~140公式(2)顺丁烯二酸酐C4H2O360~160公式(2)邻苯二甲酸酐C3H4O3160~285公式(2)酷酸乙醋C4H8O2-20~+甲酸乙酯C3H6O2-30~+醋酸甲酯C3H6O2……苯甲酸甲酯C8H8O225~1007..苯甲酸甲酯100~甲酸甲酯C2H4O2……水杨酸甲酯C8H8O3175~215公式(2)氨基甲酸乙酯C3H7O2N……甲醚C2H6O……6..苯甲醚C7H8O……二苯醚C12H10O25~147⑤7..二苯醚147~甲乙醚C3H8O0~25公式(2)乙醚C4H10O……6..甲胺CH5N-93~-456..甲胺-45~+506..二甲胺C2H7N-80~二甲胺-30~+三甲胺C3H9N-90~三甲胺-60~+8506..乙胺C2H7N-70~乙胺-20~+二乙胺C4H11N-30~+三乙胺C6H15N0~1306..苯胺C6H7N……二甲替甲酰胺C3H7ON15~607..二甲替酰胺60~二苯胺C12H11N278~284公式(2)间硝基苯胺C6H6O2N2190~260公式(2)邻硝基苯胺C6H5O2N2150~260公式(2)对硝基苯胺C6H6O2N2190~260公式(2)苯酚C6H6O……邻甲酚C7H8O……间甲酚C7H8O……对甲酚C7H8O……α-萘酚C10H8O……β-萘酚C10H8O……苯⑥C6H6……氯苯C6H5Cl0~氯苯42~邻二氯苯C6H4Cl2……乙苯C8H10……氟苯C6H5F-40~+硝基苯C6H6O2N112~209公式(2)甲苯C7H8……邻硝基甲苯C7H7O2N50~225公式(2)间硝基甲苯C7H7O2N55~235公式(2)对硝基甲苯C7H7O2N80~240公式(2)三硝基甲苯C7H5O6N3……3..406160邻二甲苯C8H10……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乙酰苯C8H8O30~100公式(2)乙腈C2H3N……丙烯腈C3H3N-20~+氰C2N2-72~-28公式(2)氰C2N2-36~-6公式(2)萘C10H8……α-甲基綦C11H10……β-甲基萘C11H10……蓖C14H10100~160公式(2)蓖223~342公式(2)蓖醌C14H3O2224~286公式(2)蓖醌285~370公式(2)樟脑C10H16O0~18公式(2)咔唑C12H9N244~352公式(2)芴C13H10161~300公式(2)呋喃C4H4O-35~+吗啉C4H9ON0~吗啉44~菲C14H10203~347公式(2)喹啉C9H7N180~240公式(2)噻吩C4H4S-10~草酸C2H2O455~105公式(2)光气COCl2-68~+686..25230氨⑥NH3-83~+氯化铵NH4Cl100~400公式(2)氰化铵NH4CN7~17公式(2)开放分类:。

乙醇-水设计基础数据

乙醇-水设计基础数据

乙醇-水设计基础数据1.常压下乙醇-水系统t-x-y数据2.乙醇的密度3.乙醇的表面张力4含水溶液表面张力的计算二元的有机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在宽浓度范围内可用下式求取,即:oo w w oo o o o W w ww w q ww w O o so sw so sw s sw sw m V x V x V x V x V x V x B V qV T q Q Q B A A +=+==-=+===++=ϕϕϕϕδδϕϕϕϕδϕδϕδ)lg())(/(441.0)/lg(103/23/224/1004/14/1下角w 、o 、s 分别指水、有机物及表面部分张力指纯水及有机物的表面指主体部分的摩尔体积指主体部分的摩尔分率o w o w o w V V x x δδ,,,q 值决定于有机物的型式与分子的大小。

4. 塔板温度计算已知条件:液相组成A x ,操作压强P 对于非理溶液,由修正的拉乌尔定律可得:的活度系数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纯组分式中:)(B A r r B A P P x P r x P r P B A B A A B B A A A ,;,,10000---+=压力、温度和浓度对活度系数的数值都有影响,但压强的影响很小,一般可以忽略。

温度对活度系数的影响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估计,即:常数=r T log式中的常数对不同的物系不同组成,其值不同,可用一组已知数据求取。

求取的步骤如下:(1) 按已知的液相组成A x 在常压t-x-y 相图上查出温度t 0及气相组成为y A (2) 用安托尼方程分别计算上t 0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0,B A P P (3) 用修正的拉乌尔定律计算系数)1(1(;00A B A B AA AA x P y P r x P Py r --==)(4) 对组分A 及B 的常数分别用C A 及C B 表示,于是0000log log BB AA rT C r T C ==(5) 溶液浓度为A x 的活度系数可表示如下:BB A A r TC r T C log log ==由式(a)(b)(c)及安托尼方程即可求出已知液相组成的塔板温度。

实验四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四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四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静态法测定乙醇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2. 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围的平均摩尔汽化热与正常沸点。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下,与纯液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蒸气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这里的平衡状态是指动态平衡。

在某一温度下,被测液体处于密闭真空容器中,液体分子从表面逃逸而成蒸气,蒸气分子又会因碰撞而凝结成液相,当两者的速率相同时,就达到了动态平衡,此时气相中的蒸气密度不再改变,因而具有一定的饱和蒸气压。

当液体处于沸腾状态时,其上方的压力即为其饱和蒸气压。

温度不同,分子从液体逃逸的速度不同,因此饱和蒸气压不同。

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用克-克方程来表示:2ln{p }vap m H d dT RT *∆= (2-1)式中 p *——液体在温度T 时的饱和蒸气压,Pa ;T ——热力学温度,K ;Δvap H m ——液体的摩尔汽化热,J ·mol -1;R ——摩尔气体常,8.314 K -1·mol -1。

如果温度的变化围不大,Δvap H m 视为常数,可当作平均摩尔汽化热。

对式(2-1)进行积分得:ln vap mH p C RT *-∆=+ (2-2)式中c 为积分常数,此数与压力p *的单位有关。

此式表示在一定温度围,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对数值与温度的倒数成正比。

如果测定出液体在各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以lnp*对1/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根据直线斜率可求出液体的平均摩尔汽化热。

当外压为101.325kPa时,液体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正常沸点。

在图中,将该直线外推到压力为常压时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正常沸点。

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动态法、静态法和饱和气流法。

动态法是指在连续改变体系压力的同时测定随之改变的沸点;静态法是指在密闭体系中改变温度而直接测定液体上方气相的压力;饱和气流法是在一定的液体温度下,采用惰性气体流过液体,使气体被液体所饱和,测定流出的气体所带的液体物质的量而求出其饱和蒸气压。

乙醇-水设计

乙醇-水设计

题目:日产100吨乙醇---水精馏塔工艺设计设计任务1.进料液含30%乙醇(质量),其余为水。

2.产品的乙醇含量不得低于90%(质量)。

3.残液中乙醇含量不得高于0.5%(质量)。

4.进料方式:饱和液体进料。

5.采取直接蒸汽加热6.全凝器:列管式换热器,冷却介质循环水,冷却水入口t=20℃,出口t=40℃。

操作条件(1)、精馏塔顶压强2 KPa(表压)。

(2)、单板压降≤0.5 KPa。

(3)、全塔效率:Et≥50%设计内容1 .选定连续精馏流程;2 .塔的工艺计算;3. 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1)、塔高、塔径及塔板结构的主要参数;(2)、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仅验算压降);4 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5包括全凝器的型号的选用及性能参数6设计结果一览表;7工艺流程图及全凝器主体设备图。

目录一.概述 (1)二.精馏塔设计方案简介 (1)2.1操作压力的选择分析 (2)2.2进料热状况的选择分析 (2)2.3 加热方式的选择分析 (2)2.4 回流比的选择分析 (2)2.5 产品纯度或回收率 (2)2.6 方案的确定 (2)2.7 总述 (2)三.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3)3.1 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3.1.1 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率 (3)3.1.2. 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3)3.1.3 物料衡算 (3)3.2 塔板数的确定 (4)N的求取 (4)3.2.1 理论板层数T3.2.2 实际板数的求取 (6)3.3 精馏塔的物性计算 (6)3.3.1精馏段物性计算 (6)3.3.1.1.操作压力计算 (6)3.3.1.2.操作温度计算 (6)3.3.1.3.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7)3.3.1.4.平均密度计算 (7)3.3.1.5.液体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7)3.3.2提馏段物性计算 (8)3.3.2.1 操作压力计算 (8)3.3.2.2 操作温度计算 (8)3.3.2.3 平均摩尔量计算 (8)3.3.2.4平均密度计算 (9)四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9)4.1 塔径的计算 (9)4.2 塔高的计算 (10)五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10)5.1 溢流装置计算 (11)5.2 塔板布置 (12)六.流体力学验算 (13)6.1 塔板压降 (13)七.全凝器的设计 (14)7.1确定物性数据 (14)7.2换热器的初步选型 (14)7.3估算传热面积 (15)7.3.1热流量 (15)7.3.2.平均传热温差 (15)7.3.3.冷却水用量 (15)7.3.4.传热面积 (15)7.4工艺结构尺寸 (16)7.4.1.管径和管内流速 (16)7.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16)7.4.3.平均传热温差 (16)7.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6)7.4.5.壳体内径 (16)7.4.6.折流板 (17)7.4.7.接管 (17)7.5换热器核算 (17)7.5.1热流量核算 (17)7.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7)7.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18)7.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18)7.5.1.4 传热系数K (19)e7.5.1.4传热面积裕度 (19)7.5.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9)7.5.2.1管程流体阻力 (19)7.5.2.2壳程阻力 (20)八.换热器的结果汇总 (21)九.总结 (22)十.参考文献 (23)十一.符号说明 (24)一.概述乙醇~水是工业上最常见的溶剂,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是无色、无毒、无致癌性、污染性和腐蚀性小的液体混合物。

物化实验——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物化实验——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四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明确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概念,了解纯液体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式。

2.掌握用平衡管法测定不同温度下乙醇饱和蒸气压的方法,并利用图解法求其平均摩尔蒸发焓和正常沸点。

二、基本原理在一定温度下,气液平衡时的蒸气压叫做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升高,其饱和蒸气压会增大。

当饱和蒸气压等于外压时,该液体开始沸腾。

本实验测定一系列不同温度下乙醇的饱和蒸气压。

在某一温度下,1摩尔液体转化为蒸汽的焓变为该液体在该温度下的摩尔蒸发焓Δv H m ,Δv H m 随温度而变化。

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率服从克拉佩龙方程:v m m,g m,L d d ()H p T T V V ∆=- (3-1) 式中:Δv H m 为摩尔蒸发焓,V m,g 为气体的摩尔体积,V m,L 为液体的摩尔体积。

和气体的体积相比较,液体的体积可以忽略,若再把气体看作理想气体,则(3-1)式可变换为:()v m2d ln Pa d p H T RT ∆= (3-2)上式称为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式。

若在不大的温度间隔内,摩尔蒸发焓可以近似地看作常数,则上式积分可得:v m 212111ln()H p p R T T ∆=-- (3-3) 或()v mln Pa H p B RT∆=-+ (3-4) ()ln Pa Ap B T=-+ (3-5)式中R 为摩尔气体常数,B 为积分常数,A =Δv H m /R ,由(3-5)式可知,()ln Pa p 与1/T 是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A 。

若能得到直线的斜率,则由A =Δv H m /R 可求出平均摩尔蒸发焓Δv H m 。

本实验采用静态法测定乙醇的饱和蒸气压,即在不同温度下直接测量乙醇的蒸气压或在不同外压下测定乙醇的沸点。

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平衡管法,装置如图1所示。

平衡管A 球内装待测液体,当A 球的液面上纯粹是待测液体的蒸气,且B 管与C 管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则表示C 管液面上的蒸气压(即A 球液面上的蒸气压)与加在B 管液面上的外压相等。

工业乙醇的物理常数表

工业乙醇的物理常数表

工业乙醇的物理常数表
工业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业乙醇的物理常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是工业乙醇的物理常数表:
一、密度相关常数
1.密度:0.787-0.789 g/cm³(20℃)
2.比重:0.789 (20℃/水)
3.平均速度:213.5 m/s
二、蒸汽压相关常数
1.蒸汽压:5.95 kPa (20℃)
2.饱和蒸汽压:5.95 kPa (20℃)
3.活泼度:1.00
三、热力学相关常数
1.热值:29.7 MJ/kg
2.热容:2.44 J/g·K (25℃)
3.热导率:0.1651 W/m·K (25℃)
4.粘度:1.2 mPa·s (20℃)
5.表面张力:22.39 mN/m (20℃)
四、其他常数
1.溶解性:在水中易溶,在乙醚、乙酸、苯等有机溶剂中不易溶解。

2.相对介电常数:24.5 (20℃)
3.凝固点:-11
4.1℃
4.熔点:-114.3℃
以上是工业乙醇的物理常数表,这些常数对于工业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计算和评估都非常重要。

同时也可以为研究和开发新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