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半固态成形技术
半固态制坯方法及成形工艺

变形诱变激活法
图1-10 等径道角挤压前后的微观组织形貌
新SIMA法制备AZ91D 镁合金半固态坯的微观组织晶粒 十分细小,平均晶粒尺寸在20-50mm 之间,晶粒更加 细小,球化程度高。
2013-8-13
变形诱变激活法
该方法制备半固态金属坯料纯净、生 产效率较高,是目前实际商业应用的方法 之一,但工艺比较复杂,需要增加一道挤压 变形工序,而且由于该方法需要很大的挤 压变形量,只能制备小直径的金属半固态 坯料。 变形诱变法不仅能制备铸造铝合金的 坯料,还能制造变形 铝合金的半固态坯料, 也能制备铜合金、黑色合金的半固态坯料。 目前美国的阿卢马克斯工程金属工艺公司 利用这种专有技术生产一种军用航天器中 的小型电器零件[2]
图1-3 垂直连续电磁搅拌连铸示意图
2013-8-13
电磁搅拌法
1
不存在类似于机械搅拌的叶片或搅拌棒, 不会污染半固态合金浆料 通过专门技术处理,避免铝合金熔体电磁 搅拌过程中的气体卷入
参数控制灵活方便,便于控制半固态铝合 金浆料的生产 但电磁搅拌设备复杂、能耗大、生产成本 高,最大的缺点是不能生产尺寸大的铸锭。 设备昂贵,另外工艺也比较复杂
该装置中,合金11放入融化 坩埚9中,坩埚9再放置在炉 体10中,通过电阻炉控制合 金的融化、降温和凝固;搅 拌器为反向转动的一对叶片7, 通过电动机2带动;坩埚9还 可以通过另一个电动机15带 动,强化合金熔体的搅拌作 用。
图1-5 非连续机械搅拌示意图 1-炉温控制器 2、15-电动机 3、4、12、14轴承 5-齿轮 6-浇勺 7-叶片8-热电偶 9-坩埚 10-炉体11-合金液13-传动轮
喷射沉积工艺制备的半固态坯 料质量好,便于半固态重熔加 热和触变成形,但坯料的制备 价格比较昂贵,只适合制备高 级或难熔合金坯料和成形高级 零件毛坯,尚不能大规模应用。
半固态成形发展概况及研究进展

半固态成形利用金属材料在固液共存状态下所特有的流变特性进行成形的技术。
首先要制造含有一定体积比例的非枝晶固相的固液混合浆料,成形方法有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两种。
优点:1、在工艺方面:成型温度低,延长模具寿命(热冲击小);节省能源;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
2、在产品方面:铸件质量提高(减少气孔和凝固收缩);减少加工余量;零件的尺寸和精度能达到近终形;扩大压铸合金的范围并可以发展金属复合材料。
所谓半固态加工是指金属在凝固过程中,对其施以剧烈的搅拌作用或扰动作用,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其中均匀悬浮着一定量的球状初生固相或退化的枝晶固相的固2液混合浆料(也称流变浆料) ,对这种浆料进行的加工成型的方法。
半固态成型包括半固态流变成型和半固态触变成型两类,前者是将制备好的半固态浆料直接用于成型,如压铸成型(称为半固态流变压铸成型) ;后者是对制备好的半固态坯料进行重新加热使其达到半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成型,如挤压成型(称为半固态触变挤压)[1]。
1半固态金属成形的发展及现状(半固态成形铝合金材料研究)半固态金属(SSM)成形技术自DavidSpencer于1971年首次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2-5】。
综观整个历史过程,其发展可以分为实验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应用三个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验研究工作大约延续了15年。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的有色金属合金半固态试样的组织特征与制备方法上。
主要成果包括:①揭示了流变性和触变性坯料的组织特征;②提出了枝晶组织向非枝晶组织转变的物理模型:③研究了搅拌速度、强度以及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非枝晶化过程的影响规律:④初步探讨了半固态微观组织与流变性能的关系;⑤测试了半固态合金流变性能,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半固态成形技术应用研究的迅速发展阶段,并且从早期的有色金属合金扩展到高熔点合金以及复合材料的半固态成形。
这期间,开发与研制了包括电磁搅拌在内的多种半固态制坯技术与连铸设备;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揭示了半固态合金充型过程;深入细致研究了成形工艺对产品组织性能影响的规律。
第9章半固态成形技术

液态加工 (铸造成形)
半固态加工 (流变/触变成形)
固态加工 (塑性成形)
重力铸造 精密铸造 压力铸造
高流 速变 连铸 续造
铸 造
液态模锻 液态铸轧 连续铸挤 半固态轧制 半固态挤压 半固态压铸 半固态锻造
连连 续铸 带轻 液压 芯下 压 下
轧制 锻压 挤压 超塑成形 特种固体成形
图1 金属在高温下三态成形加工方法的相互关系
②枝晶臂根部熔断机制。
晶体在表面积减小的正常长大过 程中,枝晶臂由于受到流体的快速 扩散、温度涨落引起的热震动及在 根部产生应力的作用,有利于熔断, 同时固相中根部溶质含量较高,也 降低熔点,促进此机制的作用,机 理如图9所示。
图9 枝晶臂发生熔断示意图
③枝晶臂弯曲机制。 此机制认为,位错的产生并积累导致塑性变形。在两相区,位错
图8 球形微粒固态金属加工两种方法(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的工艺流程图
半固态浆料搅动时的组织演变受很多因素影响,半固态浆料的 温度、固相分数和剪切速率是三个基本因素。
有色金属半固态组织的演变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枝晶臂根部断裂机制。因剪切力的作用使枝晶臂在根部断裂。
最初形成的树枝晶是无位错和切口的理想晶体,很难依靠沿着自 由浮动的枝晶臂的速度梯度方向产生的力来折断。因此,必须加强 力搅拌,在剪切力作用下从根部折断。
(1)半固态成形技术定义
半固态成形原理
利用非枝晶半固态金属(Semi-Solid Metals,简称SSM)独有的 流变性和搅熔性来控制铸件的质量。
半固态 成形方法
流变成形 rheoforming
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对其施以剧烈的搅拌作 用,充分破碎树枝状的初生固相,得到一种 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球状初生 固相的固-液混合浆料(固相组分一般为50%左 右),即流变浆料,利用这种流变浆料直接进 行成形加工的方法称之为半固态金属的流变 成形。
半固态成形

1)半固态金属成形( SMP ) 于20 世纪70 年代初研究开发的新一代金属加工技术[ 1] ,这种对半固态金属浆料进行成形的加工工艺称为半固态成形技术.这一技术综合了凝固加工和塑性加工的长处, 即加工温度比液态低, 变形抗力比固态小, 可一次大变形量加工形状复杂且精度和性能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
2) 非枝晶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是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关系到成形件的质量和成本。
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技术分为2 类: 液相过程和固相过程。
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是在金属凝固过程中进行强烈搅拌, 破碎枝晶, 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悬浮着近似球形微观结构的非枝晶半固态金属( Sem-i solid Metal, 简称SSM) , 在SSM 的液相基体中, 固相颗粒之间很容易产生相互移动, 从而使SSM 浆料具有一定流动能力, 以利于充型。
半固态金属浆料制备方法有机械搅拌法、电磁搅拌法、应变诱发熔体激活法、粉末冶金法.液相线铸造法,超声处理法等。
机械搅拌法是最早用于半固态浆料制备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合金凝固过程中, 使用搅拌器对合金熔体进行强烈的机械搅拌, 树枝晶由于剪切力的作用而断裂成为颗粒状结构。
机械搅拌分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搅拌时产生的剪切速率一般为100~ 300/s。
剪切速率受搅拌器结构、材料耐腐蚀、耐高温磨损性能的制约。
浆料的质量主要由搅拌温度、搅拌速度以及冷却速度这3 个参数控制。
然而, 由于这些工艺参数不易控制, 容易发生卷气等缺陷; 搅拌器和合金熔体是直接接触的, 因而容易造成污染; 另外搅拌器与容器间存在搅拌死角, 影响浆料的质量。
机械搅拌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少。
电磁搅拌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旋转磁场使金属液内部产生感应电流, 并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发生强迫对流, 从而达到搅拌的目的。
产生旋转磁场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感应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 另一种则采用旋转永磁体的方法。
半固态成型介绍

半固态成形1.引言材料的微观结构是材料科学和工程的核心内容,是材料加工和材料行为之间的关键纽带。
因此对材料在成形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有效控制成为材料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对于大多数材料来说,尤其是金属材料,凝固是最重要的成形途径。
在过去数十年中,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形成这一领域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材料微观组织特征形貌的形成依赖于生长前沿液固相界面的形状和条件,以及在固态冷却时的相变过程。
在熔体中固相生长前沿是一个自由边界层问题,因此液固界面形状在凝固过程中的演化十分复杂.科研工作者们对于在凝固过程中外在因素,诸如微重力场、电磁场、超声场等对于微观组织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其中由外场引起的强制对流对凝固组织的影响成为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而强制对流在金属熔体凝固过程中对微观组织及其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促进了一门新兴加工技术的发展一一半固态金属加工工艺( SSM﹣Semi﹣solidmetal processing)。
由于半固态金属成形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近(净)终成形、产品高质量和高性能、工艺节能等,被誉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之一。
20世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Flemings教授等提出了一种金属成形的新办法。
即半固态铸造技术。
由于半固态金属成形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因此,近年来。
在理论和技术研究以及应用上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自1990年至今,国际上召开了多次半固态铸造专题的学术会议。
在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采用半固态铸造技术生产铝合金、镁合金成形件的企业发展迅速。
半固态铸造金属部件产品在汽车、通信、电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应用。
国外有的学者将其称为追求省能、省资源、产品高质量化、高性能化的21世纪最有前途的技术材料加工技术之一。
由于半固态铸造工艺采用了非枝晶半固态浆液料,打破了传统的枝晶凝固模式,所以半固态金属与过热的液态金属相比,含有一定体积比率的球状初生固相,与固态金属相比,又含有一定比率的液相。
谢水生教授的半固态成形技术概述讲解

缺陷少,晶粒细小 • 力学性能高,可接近或达到锻件的性能 • SSM铸件凝固收缩小,尺寸精度高,能近净成形 • 节约能源。 • SSM凝固时间缩短,也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几种加工方法性能和特点的比较
零件毛坯的加工成本
重力铸造 压力铸造
半固态
很快意识到---这一特征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半固态加工技术、压力铸造和 液态模锻的比较
目的---共同的 获得高质量、高強度、高精度金属零件毛坯
方法---有差异 压力铸造--- 凝固过程中施加压力 液态模锻--- 提高模锻温度,充形性好 半固态加工----金属在凝固过程中, 进行剧烈搅拌或控制凝固过程。 將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枝晶打碎 或完全抑制枝晶的生长 然后直接進行流变铸造或制备半固态坯锭
制备半固态金属浆料的方法
• 械搅拌法 • 电磁搅拌法 • 近液相线铸造法 • 应变诱发熔化激活法 • 溅射沉积法 • 紊流效应法 •等
目前工业中应用最多的是电磁搅拌法
几种制备半固态金属浆料方法
械搅拌法
不同的电磁搅拌方式示意图
(a)垂直式
(b)水平式
SCR法—单辊剪切制备法
几种流变成形的方法 (Rheoforming)
不同加工方法下的材料力学性能
合金及状态
6061 铝合金(T6 态) 流变铸造锭 触变成形(模温 450C) 触变成形(模温 500C) 压力铸造
2024 铝合金 触变成形 压力铸造 锻造
屈服应力(MPa) 抗拉强度(MPa)
207
165
214
152
252
172
252
200
464
347
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

二、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发展简史
起源和发展
半固态加工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麻省理工学院 Spencer和Flemings等人发现凝固过程中的金属材料经强力搅 拌,会生成近球状晶或球状晶组织。 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SSM技术在制坯、重熔加热、零件成 形、组织与力学性能、加工环节数值模拟以及合金流变学研究 等许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 工业领域,在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工业领域也正处于应用的起 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前景。 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是近多年来才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 冶金加工新技术。它虽然诞生晚, 但发展很快, 只用十几年的 时间就从试验室过渡到试生产, 又很快实现了产业化和商品化。 被世人称为新一代的合金成形工艺。
三、半固态金属加工的优缺点
优点:
(1) 由于在半固态, 合金具有独特的触变 行为, 可成型复杂的薄壁的零部件
(2)加工件的精度高, 几乎是近净成形, 尺 寸公差接近机加精度 (3)成形件表现平整光滑, 内部组织致密, 缺陷少, 晶粒细小, 力学性能高,可达锻 件性能
(4)节省原材料、能源, 生产同样的零部件, 它与普通铸造相比, 节能约35% (5)成品率高, 几乎达100%
半固态金属成形
一、概念
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Semi-Solid Metal processing,SSM),它是利用在固-液态区间 获得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固 相组分(50%-60%)合金的混合浆料进行加工 成形的方法。 半固态成形是利用金属材料从固态向液态, 或从液态向固态的转换过程中具有半固态的特 性所实现的成形。
影响因素对结构影响的具体分析
1、板长固定,不同板角下的组织形貌
20度
5度
7.5度
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

半固态加工的主要成形手段有压铸和锻造
其工艺路线有两条:
一是将半固态金属浆料冷却凝固后下料, 再将此半固态金属坯料重新加热到半固态 温度进行成形, 通常称为触变成形。
另一条是将搅拌获得的半固态浆料在保持 其半固态温度条件下, 直接成形, 称为流 变铸造。
五、半固态金属加工的适用范围
合金
铝、镁、锌、铜、镍、钢铁等有较宽液-固 共存区的合金体系均适用。尤其是低熔点的铝镁 最为适用, 因此, 目前铝合金及镁合金利用半固 态加工技术, 大批量生产其零部件并已获得广泛 应用。
六、具体应用实例
斜板法对球墨铸铁结构的影响
什么是斜板法?
斜板法是一种将剪切应力应用于生产具有球状 半固态铸件的新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适当过热的融 化的金属在流过斜板后被浇注进模具中。由于在金属 和斜板之间的热转移,固态形核发生了。然后,由于 剪切应力和金属流动,形核颗粒从表面分离。这些颗 粒进而分散到金属中。在斜板法中,像过热,斜板长 度,模具材料,倾斜,斜板材料这些因素都影响最后 的微观结构。
影响因素和最佳工艺参数
斜板法中,板的长度和倾斜度对铸件 结构有比较大的影响
最佳的石墨球形化和固态颗粒球形化 的条件为:冷却速率为67 K·s−1,倾斜板 的倾斜角度为7.5度,倾斜板的长度为 560mm。结果还显示,当全部的加工时间很 短的时候,倾斜板很容易阻止变质剂失效。
优点:
与压铸方法和传统的铸造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并且减少 孔隙率,这是由于缩减体积的减少以及 更能均匀的填充模具。
与传统金属加工的方法比较
传统的金属加工方法主要分为压力加工和 铸造加工,而半固态加工被世人称为现代冶金 加工新技术, 以上三种方法分别利用了金属固 有的特性进行加工成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态加工 (铸造成形) 重力铸造 精密铸造 压力铸造
半固态加工 (流变/触变成形)
高 速 连 续 铸 造 流 变 铸 造
固态加工 (塑性成形)
连 续 带 液 芯 压 下 连 铸 轻 压 下
液态模锻 液态铸轧 连续铸挤 半固态轧制 半固态挤压 半固态压铸 半固态锻造
轧制 锻压 挤压 超塑成形 特种固体成形
图9 枝晶臂发生熔断示意图
③枝晶臂弯曲机制。 此机制认为,位错的产生并积累导致塑性变形。在两相区,位错 间发生攀移并结合成晶界,当相邻晶粒的倾角超过 20°时,界面能 超过固液界面能的两倍,液相将侵入晶界并迅速渗入,从而使枝晶 臂从主干分离。
注:以上三种机制都有一定的依据,但附加位错如何发生 恢复和再结晶或如何迁移、固液浆料的温度起伏还缺乏必 要的试验依据,因此,金属半固态组织的演变机制还有很 多基本理论及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2) 半固态金属的力学行为
下表为用不同加工方法获得的A356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从表中可以看出, 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的优越性。如触变成形并在T6状态下的性能较金属型 铸造所获得的合金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并与锻件的性能相近。
合金 加工方法 热处理状态 屈服应力/MPa 抗拉强度/MPa 伸长率/% 硬度/HB
利用传统连铸方法预先连续铸造出晶粒细小的金属锭坯。
将该金属锭坯在回复再结晶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大变形量 的热态挤压变形,通过变形破碎铸态组织。 再对热态挤压变形过的坯料加以少量的冷变形,在坯料的 组织中储存部分变形能力。
机械搅拌示意图
按需要将经过变形的金属锭坯切成一定大小,迅速将其加热到固液两相区并 适当保温,即可获得具有触变性的球状半固态坯料。
(3) 半固态成形的基本工艺方法
经加热熔炼的合金原料液体 通过机械搅拌、电磁搅拌或 其他复合搅拌,在结晶凝固 过程中形成半固态浆料。
合金原料设计、配制 加热、熔炼 搅拌(机械或电磁等) 半固态浆料 半固态坯料制备 流变压铸成形 其他流变成形 二次加热
流变 成形
触变 成形
触变成形
部件毛坯
(3) 半固态成形的基本工艺方法
第九章
半固态成形
半固态成形
半固态成形概述
半固态金属的组织特性、形成机理 与力学行为 半固态金属的制备方法
半固态金属触变成形
半固态金属流变成形
1、概述
金属材料在液态、固态和半固态三个阶段均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物理特性,利 用这些特性,产生了凝固加工、塑性加工和半固态加工等多种金属热加工成形 方法。图1表示金属在高温下三态成形加工方法的相互关系。
图5 半固态金属变形时液相 成分和固相成分的流动
与普通加工方法相比,半固态金属加工的优点:
①黏度比液态金属高,容易控制:模具夹带的气体少,减 少氧化、改善加工性,减少模具粘接,可进行更高速的 部件成形,改善表面光洁度,容易实现自动化和形成新 加工工艺; ②流动应力比固态金属低:半固态浆料具有流变性和触变 性,变形抗力非常小,可以更高的速度成形部件,而且 可进行复杂件成形,缩短加工周期,提高材料利用率, 有利于节能节材,并可进行连续形状的高速成形 ( 如挤 压),加工成本低; ③应用范围广:凡具有固液两相区的合金均可实现半固态 加工、可适用于多种加工工艺,如铸造、轧制、挤压和 锻压等,并可进行材料的复合及成形。
如果浆流变浆料凝固成锭,按需要将此金属 锭切成一定大小,然后重新加热(即坯料的二 触变成形 thixoforming 次加热)至金属的半固态温度区(金属锭称为半 固态金属坯料 )。利用金属的半固态坯料进行 成形加工的方法为触变成形
(2) 半固态金属的特点
半固态金属(合金)的内部特征是固液相混合共存,在晶粒边界存在金属 液体,根据固相分数不同,其状态不同,图2为半固态金属内部结构示意 图。可见,高固相分数时,液相成分仅限于部分晶界;低固相分数时,固 相颗粒游离在液相成分之中。
黑色金属材料半固态加工。
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低熔点材料半固态成形研究
铝、镁、铅、铜 研究重点在成形工艺的开发 铝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触变成形)已经成熟并进入 规模生产,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器、航空航天领域。 ②高熔点黑色金属的半固态成形研究 D2、HS6-5-2高速工具钢、100Cr6钢、60Si2Mn弹簧钢、 AISI304不锈钢、C80工具钢、铸铁等
图7 Al-20Cu合金未搅拌和机械搅拌(流变铸造)状态的凝固组织
液体金属在凝固过程中搅拌且激冷,其结晶造成固体颗粒的初始形貌 呈树枝状,然后在剪切力作用下,枝晶会破碎,形成小的球形晶,图7 未常规铸造和半固态铸造的组织对比,可见利用流变铸造方法生产的半 固态金属具有独特的非枝晶、近似球形的显微结构。球形组织的形成过 程?
(2) 机械搅拌法 该方法利用机械旋转的叶片或搅拌棒改变凝固中金属初晶的生长与演化, 以获得球状或类球状的初生固相的半固态金属流变浆料。 优点:搅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搅拌棒材质要求严格,易造成合金污染。 影响因素:搅拌室的温度,搅拌叶片或棒的转速。
(3) 应变诱导熔化激活法(SIMA)
(7) 倾斜冷却板制备法 原理:如图10所示,金属液通过坩埚倾倒在内部具有水冷却装置的冷却 板上,金属液冷却后达到半固态。,流入模具中制备成半固态坯料。
图10 倾斜冷却板制备半固态坯料的工艺及设备图
4、半固态金属触变成形
(1) 触变射铸工艺及设备 触变射铸 (Thixomolding) 由美国的 Dow 公司开发的, 1992 年由日本引入 并完成成形机的研制开发。图11为Thixomolding工艺的简图,其设备由原 料入料与预热装置、螺旋注射机、加热装置以及压铸机等部分组成。 设备特点: ① 原料进入料斗后边加热边剪切 搅拌,最后形成半固态的状态 再射入模具中; ② 半固态浆料的固相分数可控性 强,成形件质量高、性能稳定 ③ 螺旋机内密闭性好,在成形过 程中不需要严格的保护性气氛 进行保护,仅在投料口处用少 量的Ar气保护即可。
(4) 液态异步轧挤法 原理:利用一个极限旋转的辊轮把静止的弧状结晶壁上生长的初晶不断 碾下、破碎,并与剩余的液体一起混合,形成流变金属浆料,是一种高效 制备半固态坯料的方法。
(5) 超声振动法 原理:利用超声机械振动波扰动金属的凝固过程,细化金属晶粒,获得 球状初晶的金属浆料。
(6) 粉末冶金法 原理:首先制备金属粉末,然后进行不同种类金属粉末的混合,再进行 粉末预成形,并将预成形坯料重新加热至半固态区,进行适当保温,即可 获得半固态金属坯料。要求粉末的粒度十分细小!
图3 半固态金属和
强化粒子(纤维)的搅拌混合
⑤ 由于固相粒子间几何无结合力,在 特定部位虽然容易分离;但由于液 相成分的存在,又很容易地将分离 的部位连接形成一体化,特别是液 相成分很活跃,不仅半固态金属间 的结合,而且于一般固态金属材料 也容易形成很好的结合,如图4所示; ⑥ 含有陶瓷颗粒、纤维等难加工性材 图4 半固态金属的 (a) 分离, (b) 结合 料也可通过半熔融状态在低加工力 下进行成形加工; ⑦ 当施加外力时,液相成分和固相成 分存在分别流动的情况,如图5所示, 一般来说,存在液相成分先行流动 的倾向。 ⑧ 液相先行流动的现象在固相分数很 高、很低或加工速度特别高的情况 下很难发生,主要是在中间固相分 数范围或低加工速度下比较显著。
流变成形 (流变铸造)
触变成形 (触变铸造)
图6 半固态金属加工两种方法(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的工艺流程图
(4) 半固态成形的研究及进展
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由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的M.C.Flemings教授和David Spencer博士提 出。
根据所研究的材料,可分为有色金属及其合
金的低熔点材料半固态加工和钢铁材托 11. 引
13.引锭丝杠
锭杆 12.引锭机
电磁搅拌垂直半连续铸造示意图
电磁搅拌
1.拉拨机构 2.坯料 3.搅拌绕组 4.冷却 水阀 5.搅拌控制器 6.流量控制器 7.浇口盆 8.中间包 9.熔化炉 10.导流管 11.陶瓷环 12.冷却水箱 13.结晶器
水平电磁搅拌连续铸造示意图
几种铸造方法铸件性能比较
3、金属半固态的制备方法
金属半固态浆料或坯料的制备是半固态成形加工的基础,目前半固态浆 料或坯料的制备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有电磁搅拌法和机械搅拌法。 (1) 电磁搅拌法 电磁搅拌法是利用感应线圈产生的平行于或者垂直于铸型方向的强磁场 对处于液 -固相线之间的金属液形成强烈的搅拌作用,产生剧烈的流动, 使金属凝固析出的枝晶充分破碎并球化,进行半固态浆料或坯料的制备。 优点:不污染金属液,金属浆料纯净,不卷入气体, 可以连续生产流变浆料或连续铸锭坯,产量 可以很大。 缺点:直径大于150mm的铸坯不宜采用电磁搅拌法 生产。
球形结构的演化过程: ① 结晶开始时,搅拌促进了晶核的产生,此时晶核是以枝晶生长方式 进行的; ② 随着温度的下降,虽然晶粒仍然是以枝晶生长方式进行,但由于搅 拌的作用,造成晶粒之间互相磨损、剪切以及液体对晶粒剧烈冲刷, 这样,枝晶臂被打断,形成了更多细小晶粒,其自身结构也逐渐向 蔷薇形演化; ③ 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最终使得这种蔷薇形结构演化成更简单的球 形结构,演化过程如图8所示。
图2 半固态金属的内部结构: (a) 高固相分数, (b) 低固相分数
半固态金属的金属学和力学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由于固液共存,在两者界面不断 发生熔化、凝固,产生活跃的扩 散现象,因此,溶质元素的局部 浓度不断变化; ② 由于晶粒间或固相粒子间夹有液 相成分,固相粒子间几乎没有结 合力,因此,其宏观流动变形抗 力很低; ③ 随着固相分数的降低,呈现黏性 流体特性,在微小外力作用下即 可很容易变形流动; ④ 当固相分数在极限值 ( 约 75%) 以 下时,浆料可以进行搅拌,并可 很容易混入异种材料的粉末、纤 维等,如图3所示;
图1 金属在高温下三态成形加工方法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