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鲁班,作为中国古代工匠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工匠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传奇不仅在于他的技艺,更在于他的精神。
鲁班文化,是中国工匠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代表。
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是当前社会亟需做的一件大事。
本文将会从鲁班精神的内涵、鲁班文化的意义、弘扬鲁班文化的途径以及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于弘扬鲁班文化的关注与重视。
一、鲁班精神的内涵鲁班,中国古代工匠之祖,以其精湛的木工技艺、智慧和聪慧的头脑、坚韧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著称。
鲁班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鲁班具有执着的追求精神。
在木工方面,他勤奋努力,不断钻研,不断创新,追求完美,力求做到最好。
他以那种“千锤百炼”的锲而不舍的毅力及钻研的精神,追求工匠技艺的卓越。
这种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工匠精神”。
鲁班崇尚合作的精神。
在鲁班的工作室里,鲁班时常与徒弟一起研究工艺,一起完成任务。
他不仅亲自动手,而且关心徒弟的学习和生活,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年轻一代的工匠。
这种以身作则,注重传承的态度,成为古往今来工匠们学习的楷模。
鲁班坚信“工匠精神”。
在鲁班看来,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讲究技术,追求卓越,以精湛的工艺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看待每一件艺术作品。
他要求工匠们具备刻苦钻研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艺术创新的勇气。
这种精神已经成为鲁班文化的核心,也是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
二、鲁班文化的意义鲁班文化是中国传统工匠文化中的珍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弘扬鲁班文化,就是要将这份宝贵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崇鲁班文化,让这种工匠精神代代相传,永葆生机。
鲁班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鲁班文化是中国工匠文化的代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工匠的国家,工匠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鲁班文化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国工匠文化的代表。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强调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和质量。
无论是在手工艺品制作、工业生产还是科学研究领域,工匠精神都是推动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
工匠们常常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他们不满足于平庸和一般的成就,而是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标准。
无论是制作一件手工艺品还是设计一款产品,工匠们总是力求做到最好,不断改进和提升。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工匠们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他们不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打磨每一个细节,追求极致的完美。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们的作品在质量上得到了保证,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工匠精神也强调创新和突破。
工匠们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而是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方式。
他们不断思考和研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
正是因为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才有了许多令人惊艳的工艺和产品。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推动作用。
在个人层面,工匠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工匠们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者,更是传统和文化的守护者。
在社会层面,工匠精神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磨砺。
首先,要有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地进行工作。
其次,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保持对新知识和技术的敏感度。
最后,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价值观。
它强调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和质量。
工匠们通过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磨砺,需要耐心和毅力,不断学习和探索,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只有通过不断追求卓越,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概 略 分 为六种 : 王公 、 士大夫 、 百工 、 商 才智和 “ 工 匠精神 ” , 雕 刻 了一 个时代 的
旅、 农夫与妇功 , 所谓 “ 国有六职 , 百工 与 特质 。他们 中有铸造 出“ 稀世珍宝 ” 编钟 居一焉 ” 。在那个遥远 的战 国时代 , 除了 的曾侯 乙, 发 明地动仪 的张衡 , 发 明木牛 有诸子百家争鸣造就 了中华 民族思想天 流 马的诸葛 亮……他们 ,成为后世工 匠 空的熠熠 星辉 , 持续进 发的 “ 工 匠精神 ” 们毕生 的追求。
神 ”以及生活本身最朴素的敬仰——他 马俑 、 敦煌 壁 画 , 这些 , 哪一个不体 现着
们能够 “ 烁金 以为刃 , 凝土 以为器 , 作 车 古代文 明高峰? 哪一个 不闪耀着 “ 工 匠精
以行陆 , 作舟以行水” 。 那个伟大 的时代 , 神” 的光芒? 翻开那部 “ 中国 1 7世 纪的
境界便如是。 自古 以来 , 大 国工 匠们 匠心
今年 两会 , 李克 强总理 作《 政 府工 作
报 告》 时强调: “ 培 育精益 求精 的工 匠精神 ,
增 品种 、 提 品质 、 创 品牌 。 ”
工匠 , 是指 以手工技 艺专长而从事相
关职业 的人 。 “ 工 匠精神 ” 是指工 匠对 自己 的物质或 者精神产品精雕 细琢 、 精 益求精 的精神理念 。 梳 理历史可 以发现 , 在 中国, “ 工 匠精神 ”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广泛 的传 承 ,从 物质到精神 多个层 面的全 面应 用 ,
民族 的基 因之 中。 回望中华文明史 , 可谓 着实无须假西方言语来定义。 凝聚 了历朝历代工 匠们 的智 慧和创造。
勺 职 业精神。 在 中国, “ 工 匠精神 ”
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生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篇1“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职业,而是当作事业,不仅仅把工作当成获取报酬、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了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
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生产出一流的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
这种宝贵的职业精神需要职业学校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系统阐述引导,并在具体的实习实训操作中得以强化训练,同时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发挥企业育人的主体作用。
说到“工匠精神”,我们总会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机械、日本的管理。
正是由于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坚持,才造就了这些国家名企名牌辈出。
据报道,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
企业长寿的秘诀是他们都在传承着宝贵的“工匠精神”,大多“术有专攻”,立足本行,心无旁骛,在某一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
在我国,企业“短命”现象并不少见,虽然我们具有“庖丁解牛”、鲁班、卖油翁等历史悠久、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但如今却常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成了许多人的工作生活态度。
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工匠精神”的没落和消亡在所难免。
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自身的这种职业态度势必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民族品牌、国际名牌,并积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主动承担教育人的重任。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形成了优先保证就业和满足学生糊口营生的办学理念,重“传技”,轻“育人”,甚至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绑架”技能大赛,忽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在不断完善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行动。
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在各个行业领域,这种精神都是一种推动个人和组织不断进步的关键。
工匠精神包含着多个方面的含义和要素。
首先,工匠精神要求我们对所从事的工作、产品、服务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
无论是制造一件产品,还是提供一个服务,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他们的持续支持和信任。
其次,工匠精神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
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同时,工匠精神也要求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寻求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只有从客户和同事的反馈中不断吸取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工匠精神还要求我们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代的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合作完成,而不是个人的英雄表演。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工匠精神要求我们善于倾听、尊重和信任他人。
只有通过良好的团队合作,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更高的工作效能。
最后,工匠精神还要求我们保持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当前,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只有保持创新的思维,不断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工匠精神鼓励我们勇于尝试新事物,接受挑战,并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工作。
总之,工匠精神是一种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行动。
它要求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保持创新的思维。
只有在重视每一个细节,追求卓越的同时,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工匠,为自己和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者:孟凡华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15期提到工匠精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德国和日本。
德国制造就如同精品保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它的支柱则是占德国经济99.6%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制定的标准严谨、苛刻,哪怕是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
德国人的严谨、精益求精成就了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内涵。
日本制造的强大也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
从江户时代,在日本的匠人间就已经形成了一股追求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对产品质量严格要求,对技艺精致的追求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日本的很多中小型企业数十年如一日只生产一种产品,专攻一门技艺,其产品也就日趋完美。
在中国,也是能工巧匠辈出,工匠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
春秋时期的鲁班,专注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钻子等,提高了工匠们的劳动效率和工艺水平;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布局精巧,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延用至今。
他们之所以被后人敬仰,也是因为其精益求精和传承求索的精神。
从鲁班到李冰,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中国的工匠精神延续了几千年。
不过到了当代,我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度失落了,在一些地方,中国制造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力争在未来10年实现由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
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工匠精神自然不能缺位。
工匠精神需要重视,更需要培育,它是由上到下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外部环境、国民教育、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力。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发力。
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布克说,“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学徒制度。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进一步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对“工匠”多一份尊重。
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及途径

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及途径一、引言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专注、细致、精益求精等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从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1.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只有具备了专注、细致、精益求精等品质的人才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这样就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增加企业竞争力。
2.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员工素质。
通过培养员工专注、细致、认真等品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自身素养,还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3.推动企业发展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推动企业发展。
只有具备了专注、细致、认真等品质的员工才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从而带动企业发展。
4.传承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可以传承文化。
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工匠精神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1.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企业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技能比赛等,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优化管理制度优化管理制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企业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专注、细致等品质。
3.营造良好氛围营造良好氛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激发员工热情和创造力。
4.注重人才引进注重人才引进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四、结论培育工匠精神是提高产品质量、员工素质、推动企业发展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加强教育培训、优化管理制度、营造良好氛围和注重人才引进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
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育工匠精神,才能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大国匠心精益求精PPT

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 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无论是从事哪 个行业,哪个岗位;无论是久经历练的职场老手还是初入职场的新人, “工匠精神”都是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
工匠精神的意义 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坚持“工匠精神”是种精神享受
当其他企业心浮气躁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 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 历练之后,无论成功与否,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也是正面积极的。
个人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如何自我修炼工匠精神
要点五
一根筋思想
所谓“一根筋”精神,就是咬定目标不放的简单、一条道走到黑的坚定、把事做到 极致的认真。
《阿甘正传》、《肖生克的救赎》诠释的就是这个理!一根筋的人往往是成功的。
个人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如何自我修炼工匠精神
方法六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打磨自己的产品,修炼自身技艺,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会迷茫,看不到希 望。这个过程特别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所谓的“轴”,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的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 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是种“轴”精神
资料链接
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在日本被称为“寿司之神”。许多来自世界各地 的饕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寿司第一人”超过50年的精湛技艺。让人惊讶的是,他的餐厅只有 10个座位,小小的店面也从来没有扩张过,坚持“一根筋”半个多世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这一号召:“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此“工匠精神”一词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这种热议一方面,折射出我国目前已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重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我的理解是,“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
有“工匠精神”的人,不管他是一个电焊工或是木匠,抑或是从事其他职业,他都会将其视作一种信仰,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绝不会浅尝辄止,更不会敷衍应付。
而具有“工匠精神”的管理者,则会对产品和管理的任何细节都充满了近乎狂热的苛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们永远的追求。
过去中国制造的形象更多地体现在“量”上,如今强调的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让中国制造也拥有高品质的形象。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被贴上了廉价、山寨、劣质的标签,在品牌竞争中,与其他国家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而弥补这些差距的核心在于高品质。
“工匠精神”,正是打造出高品质“中国制造”的必要理念。
“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总是去国外买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产品标准比较低。
”产品标准的制定基于当前中国市场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
试想,要是全部产品都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产品标准是不是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呢?实际上,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体量上的大国,但是低层次的产品不能撑起一个制造强国。
当下提出的“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必然要求,要求中国制造者们坚持不懈地抓细节,打造出高层次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工匠精神”正在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隐形的力量。
它不仅能让国人感受到工匠之美,而且提升了产品的时代内涵,把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注入每一个中国制造者的血液中。
如果说“中国制造”经历过一段混沌的岁月,那么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即将来临。
工业设计为王的时代,无论是科技产品还是文化产品,都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
可是,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了,“批量制造”代替了精雕细琢,快餐化、程式化泛滥成灾,就难免泥沙俱下,丧失了内涵和魅力,只传递出浮躁而荒芜的“现代病”。
这些现象不仅值得制造者关注,也值得所有的人关注。
“工匠精神”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中国人去日本抢购商品的消息频频被媒体提及,从电饭煲到马桶盖……这不能不引发我们对“中国制造”的反思。
支撑日本制造不断进取、独立鳌头的初始原动力,其实
就是“工匠精神”。
在日本,如果你能被别人称为匠人,就意味着你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尊崇。
这种社会的认可,让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俯下身子,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钻研一个事情,直到将其做到极致。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清形势、奋起直追,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促进产业转型和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
为顺应发展需要,教育部负责人在谈到高改革方案时提出,可能考虑将现有的一个统一高考拆分成“学术型”与“技术型”两个高考。
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我国将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即通过招生、评价、投入等机制,引导一批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能型高等学校。
相信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在我看来工匠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
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更多地在于汲取匠人的精益求精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琢中国制造时代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