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锯缘青蟹养成技术- -

锯缘青蟹养成技术摘要:养成条件不论咸水或半咸水,供水方便水质良好的内湾、滩涂、盐场蓄水池、垦区等,均可建池养殖锯缘青蟹。
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有排淡排洪条件、施工方便、工程量小的内湾浅滩或港道两侧。
(2)池底高程相当于中潮区的潮位,纳养成条件不论咸水或半咸水,供水方便水质良好的内湾、滩涂、盐场蓄水池、垦区等,均可建池养殖锯缘青蟹。
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风平浪静、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有排淡排洪条件、施工方便、工程量小的内湾浅滩或港道两侧。
(2)池底高程相当于中潮区的潮位,纳潮后水深能保持1.5米以上。
(3)底质以沙泥为佳,若池底淤泥多,应加粗砂或碎贝壳改良土壤。
(4)海水比重经常保持在1.010~1.020,不受陆地地下渗透水的影响。
(5)附近没有农药厂、化工厂,不受工业污水的影响。
(6)低值鱼虾贝类来源丰富,交通方便,有电力供应。
池塘面积粗养池小者3~5亩,大者30~50亩,水深1.5米以上;精养池0.5亩左右。
养成工艺蟹流程清淤整池→清池除害→投放隐蔽物→过滤进水→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放养→养殖管理→收获↑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观测饵料与投喂饵料以低值贝类、小杂鱼为主,辅以植物性的瓜、菜及鱼头、鱼尾、鱼内脏等。
投喂量依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而灵活掌握。
以每次投喂基本吃饱又无残饵为准,投喂方法依其活动规律分早、晚两次沿池边浅水区投喂,以便观测与清理。
病害防治锯缘青蟹有白芒病和黄芒病,其病症为:在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白色斑点和黄色斑点,或在螯基部分泌出黄色粘液,螯足活力差,继续而失去活动和摄食能力,不久就死亡。
发病的时间多在水温偏高和雨水较多的季节,主要是由于投喂变质饵料或残饵霉变和海水比重下降到1.005以下所致。
一旦发现病蟹,应及时捕起,防止传染蔓延。
锯缘青蟹养殖方法

锯缘青蟹养殖方法
该蟹善于游泳,在陆地也能爬行,离水能活多日,喜栖息于温暖与盐度较低的浅海中。
主要分布于浙、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沿海,且人工孵化繁殖蟹苗已获成功,为大力发展养殖创造了条件。
锯缘青蟹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可人工养殖,对环境要求也不很严格,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18~25℃,水温降至5℃停止摄食,蟹体藏于泥中;其最适盐度为13.7‰,低于7‰常打洞穴居度过不良环境。
泥多沙少的底质便于青蟹营造洞穴,适其栖息生活。
青蟹适于池塘养殖,既可虾蟹混养、鱼蟹混养,也可在潮下带围栏养殖。
放养密度因养殖类型不同而异,若与鱼虾混养,可亩放养铜钱大小的幼蟹8000~10000只;若潮下带围网养殖,亩放养500只左右。
幼蟹经过4~5个月养殖,一般可达200g以上商品蟹,个体大者有400g以上。
目前华南沿海更多是捕捞未怀卵和体质瘦(又称水蟹)的较大的天然蟹种投放池中精养,经过短时间的人工育肥养殖,促使雌蟹卵巢成熟变成膏蟹,雄蟹增肉变成肉蟹,约养殖30~40天,个体重250g左右便可收获上市。
育肥养殖时间长短与水温、比重、投饵质量等有密切关系。
青蟹食性杂,一般低值小贝类、小杂鱼虾、新鲜动物尸体以及少量藻类和配合饲料均可作饵料投喂。
青蟹泼辣、好斗,饲料不足时会同类相残,因此要投足饵料。
此外,青蟹性成熟,有交尾能力时,逃逸能力则增强,故养蟹池塘应
加设拦网、竹箔等防逃设施。
锯缘青蟹的饲养

锯缘青蟹的饲养
(一)投喂饵料
投饵是取得青蟹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青蟹的生活食性掌握合理的喂养技术,才能有效发挥滩涂围网养蟹的优越性。
青蟹的食料要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在池内的繁殖或通过网目进入池内的饵料生物。
青蟹以肉食性为主,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类,可投喂活体蓝蛤、短齿蛤、鸭嘴蛤等低值贝类,一些滩涂原先就是一些低值贝类的生长繁殖区,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还可移入一些环节动物(如沙蚕)及小型底栖甲壳类,自繁能力强,青蟹又喜食,这些都是青蟹良好的活体饵料。
另外,小杂鱼虾及淡水种的贝类(如螺蛳)、人工配合饵料等可作为缺饵时的补充。
根据青蟹昼伏夜出的觅食习性,人工投喂**好在傍晚进行。
投喂量要视季节、潮流、水质和池内的自然饵料情况来掌握,一般来说海区水温适宜(18-25°C)时及大潮汛期间可以加大投喂量,可按池内蟹总重量的5%-10%投喂,在小潮汛及多雨季节气候异常时应少量投喂。
投饵场所应在边滩均匀播撤。
投喂后要检查青蟹的摄食情况,第二天发现有剩饵应暂停投喂,查明原因。
(二)水质管理。
大潮汛期海水能自然进出,池内水体能得到充分交换,不存在水质问题,在小水潮到来前夕,检查修复土坝的渗漏水,加高溢水口高程,蓄满水位,一般保持水位在滩面上0.5米左右,遇大暴雨时,让溢水坝溢出上层淡水,以防海水盐度突然下降而致青蟹发病。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方法

2018 年第 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45科研◎水产渔业锯缘青蟹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蟹,其养殖方法对青蟹的产品质量与存活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场地的选择、准备工作、饲养技术、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
锯缘青蟹俗称蟳、青蟹、膏蟹,属甲壳纲,梭子蟹科,青蟹属。
其肉味甘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有滋补强身之功效,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食用蟹,为广大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品种。
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场地的选择蟹池应选择水陆交通位置方便,潮差大,海水自净力强,水质清新,无工农业废水污染的中高潮区,有一定量的淡水源作为养殖养殖场地,其养殖池塘面积以5~7亩、池深在1.5米为宜,堤坝四周设网片、水泥板等防逃设施,池底可放陶罐、瓦片等利于青蟹栖息、活动。
2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2.1 池与消毒青蟹放养前,应将蟹池池水排干,清除过多的淤泥及有机沉积物,然后将池底翻耕,暴晒氧化。
约一个月后,再进行清塘消毒,全池泼洒生石灰30ppm-50ppm7天或者用漂白粉(有效氯≥28%)40ppm-50ppm 全池泼洒7天,也可用茶籽饼粉碎加水,每立方米水体15克~20克的用量进行全池泼洒。
注意要泼洒均匀,最高水位下的地方都要泼洒到。
2.2 肥水待消毒的药物毒性消失后,使用40目~60目的筛绢网过滤,海水60cm 左右,然后施氮肥20ppm 和磷5ppm 或发酵过的有机肥150ppm ,将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25cm ~35cm 之间。
2.3 苗种的放养蟹苗的天然苗种为主,应挑选体格强壮、躯体健全、规格整齐、反应灵敏、III 期以上的稚蟹,夏苗的放养密度为1000~1500只/亩,秋苗的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2000只/亩。
3 饲养管理3.1 水质管理青蟹在养殖期间,应该严格管理和控制水质,水温要控制在22℃~27℃,PH 值在7.7~8.5之间,海水比重在1.010~1.020之间,溶解氧在5mg/l 以上,氨态氮0.5mg/l 以下,硫化氢0.1mg/l 以下,亚硝酸盐在0.5mg/l 以下,养殖前期,肥水为主,水体颜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宜,透明度以30cm 左右为佳。
如何繁育锯缘青蟹 锯缘青蟹养殖技术

如何繁育锯缘青蟹锯缘青蟹养殖技术
用于锯缘青蟹人工育苗的育苗设施有育苗室、育苗池、亲蟹培育池、饵料培养室、供水、供气、增温、水质分析、生物监测室、附着器等。
1、育苗设施准备
培育池以20立方米~30立方米水体为佳。
附着器可以使用扇贝养殖笼,用棕绳等编制的贝类附着器,也可以用绿色塑料线为材料编制成的羽毛状人工海草,长1.8米左右。
幼体培育中还可用网片做防残网,网片一般为20目的纱窗网或筛绢网等,幅长一般1米,长度可与育苗池的大小相适应,一般1米~4米。
投放数量可根据育苗池内幼体密度大小而增减,一般每立方水体
中投放0.5立方米~1平方米的防残网片,投放时间最好安排在大眼幼体即将变态之前。
2、亲蟹培育池的准备
培育池可为水泥池,也可为土池,一般采用水泥池,在室内或室外均可。
生产中室内也可采用对虾育苗池,效果良好。
室外的池子,必须有防雨和遮光设施。
池子底部铺设细沙8公分~10公分,并用已经浸泡一天以上的砖、石等建成蟹屋以供亲蟹匿居,必要时在池顶搭遮光设施。
土池的壁为石砌成或混凝土砌成,底质为沙泥或石砾,淤泥或腐殖质一定要少。
池底向闸门的倾斜度较大,便于排、灌水,并可露空试滩,可采用涨落潮换水。
小规模的亲蟹培养,可用水容量为0.5立方米~1立方米的水缸、木桶或塑料桶等,上盖遮栅或备有盖子,以防风雨或烈日照射,底部
也铺细沙。
3、设备的消毒
亲蟹入池前,新建水泥池要注水浸泡1个月以上才能使用。
旧池则要先把池壁、池底洗刷干净,用药物进行消毒。
一般用有效氯含量30%~35%的漂白粉50克~100克/立方米水体浸泡1小时,然后用清洁海水冲洗干净。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引言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护野生种群资源,人工育苗技术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 准备锯缘青蟹繁殖场地在进行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之前,首先需要准备适合的繁殖场地。
以下是准备锯缘青蟹繁殖场地的步骤:•选择合适的土地:选择平坦且土质疏松的土地,避免积水和盐碱地。
•配备合适的设施:建造鱼塘、育苗池等必要的设施,并配备合理的水源和排水系统。
•确保水质和环境:保持适宜的水质,包括水温、盐度和pH值等,同时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 选择合适的种贝种贝的选择对于成功人工育苗至关重要。
以下是选择合适的种贝的要点:•选择健康质量好的种贝:种贝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状态,没有明显的疾病或损伤。
•选择合适大小的种贝:根据育成目标确定合适的种贝大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种贝。
•注意种贝的性别比例:根据养殖需求,合理控制种贝的性别比例,以提高养殖效益。
3. 种贝养护与繁殖种贝养护和繁殖环节是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种贝养护与繁殖的关键点:3.1 养护•提供适宜的饵料:根据锯缘青蟹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饵料,如鱼饵、贝类、虾类等,确保种贝获得充足的营养。
•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充氧,避免发生水质问题。
•控制种贝密度:合理控制种贝的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竞争激烈和疾病传播。
3.2 繁殖•诱导授精:通过调节温度、盐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诱导雌性种贝产卵,同时加入适量的雄性种贝进行授精。
•孵化管理:将受精卵移入孵化箱或育苗池中,并提供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促进卵的孵化。
•幼虫喂养:孵化后的幼虫需要适时提供合适的饵料,如鱼饵、浮游生物等,供其摄食,促进生长发育。
4. 幼蟹育成与饲养成功孵化出幼蟹后,需要进行幼蟹的育养与饲养。
以下是幼蟹育成与饲养的重要步骤:•适宜的养殖密度:根据孵化箱或育苗池的大小和养殖容量,合理控制幼蟹的密度,以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竞争激烈和疾病传播。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亲蟹的培育管理技术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亲蟹的培育管理技术锯缘青蟹俗称青蟹,是驰名的食用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不但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而且有滋补强身之功能,广泛分布在南北纬30°C海区的沿海,本文介绍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亲蟹的培育管理技术,供养殖青蟹的朋友们参考。
一、青蟹的投饵饵料要多样化,最好用低值小贝类、沙蚕、小杂鱼、虾、蟹等鲜活饵料,并多种交替使用,每天傍晚投饵1次或早晚各1次。
投喂量以次日晨略有少量剩余为宜。
二、池塘的水质管理水质要新鲜、干净无污物,水温以26~31°C为宜,水温低于20°C 则摄食减少,卵巢发育很慢。
盐度以25‰~32‰为宜,盐度低于22‰,雌蟹卵巢发育将受到抑制。
在培育过程中还应充分冲气,使水中保持充足的氧气。
要经常换水,每天换水量为50%~100%,换水一般在上午进行,温差不超过1°C,并彻底及时清除前一天的剩余残饵,以免腐败而影响水质。
有条件的地方,可轮池饲养,或2~3天大清池、大换水一次,效果会更佳。
三、青蟹的日常管理在亲蟹培育期间,除投好饵、调好水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培养期间光照不宜过强,否则在蟹体上会附着许多生物,影响性腺发育。
因此,在亲蟹培育期要遮光饲养。
2、亲蟹产卵宜保持安静环境,健壮的雌蟹多数在夜间产卵。
如白天或傍晚产卵的蟹则是异常卵,卵子无法黏附在腹肢刚毛上,或者附着量很少,没有什么价值。
产卵后的蟹体质弱,要加强饵料、水质管理,不然会容易引起死亡。
3、每隔2~3天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液消毒一次,聚缩虫附生时可用10克/立方米水体的甲醛药浴5分钟左右或0.05%~0.1%的新洁尔灭(原液浓度为5%)的海水稀释液,浸泡消毒1小时。
4、每天还应仔细检查亲蟹的状态。
对未抱卵的亲蟹,若发现有抱卵蟹要及时捞出专池培养。
而对抱卵蟹要经常观察卵的颜色变化,以便做好孵化的准备。
锯缘青蟹养成

青蟹养成技术锯缘青蟹俗称青蟹,在我国的南海和东海均广泛分布。
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在广东沿海一些地区,青蟹养殖已发展成为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蟹池建造蟹池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
面积以2~5亩居多。
池堤为三合土、或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
若是土堤,则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
二、种苗放养(一)放养时间青蟹的放养可分两种主要类型:1、以幼蟹作种苗,从小养到大,要经过从幼蟹到商品蟹的养殖全过程。
2、以大规格的成蟹作种苗,以育肥为目的。
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放养青蟹,但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仅受水温、盐度和饵料的影响,而且与种苗规格直接有关。
以幼蟹作种苗者,一般需养几个月才能收获。
以育肥为目的者,饲养时间一般为20~40天,最快10多天就可收获。
在2~3月,青蟹生殖腺发育最快,放养后18天即可收获;4~5月需饲养20天;5月以后则需20多天才可收获;7~9月间,由于天气炎热,水温过高,蟹的生长不好,而且易死亡;10~12月水温较低,要放养30~40天才能收获。
(二)放养密度青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季节、个体大小、饵料和蟹池等条件来定。
若放养密度过大,因拥挤容易发生互相钳斗的现象,引起伤亡。
若放养密度太小,则浪费水体,影响效益。
4~8月间,由于气温逐日升高,又是雨季,水温、比重变化较大,易引起青蟹死亡,故放养密度要适当减少。
对于150克以上的成蟹,一般每平方米放养4.5只左右。
秋季以后至翌年的3月,水温较低,透明度大,可以多放,每平方米放养6~7.5只为宜。
如果是150克以下的小蟹,特别是仅有25~50克的幼蟹,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
若是从大眼幼体蜕壳而来的蟹苗,其放养密度可参照虾苗放养密度放养,但放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分池。
为了便于管理,在放养过程中,最好按种苗规格进行放养,一般规定按雌蟹、花蟹、未受精蟹、雄蟹、25~75克的幼蟹和100~150克的小蟹入池饲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温度的适应
锯缘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
5~39℃,适宜生长水温15~31℃,最适水温18 ~25℃,15℃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 至7~8.5℃时,停止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 居状态。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雌蟹开始产卵 ,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以上时,青 蟹不摄食,水温升至39℃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 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目——梭子蟹科——青蟹属
2.形态
锯缘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园形,表面光滑,中央 稍隆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色。背面胃区 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 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 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 。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 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 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 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齿 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 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宽 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 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形。甲宽可达20厘米,体重 有1.5千克。
二.生态习性
(一)生活习性
1.栖息习性
锯缘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 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及岩石缝等处。白 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 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 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 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 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 潮浅滩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 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青蟹 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 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 上则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
LOGO
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报告人:赵荣杰 班级:海081-1 学号:200877501138
锯缘青蟹简称青蟹,俗名叫鲟。
由于它的头胸甲呈青色,前侧缘具9个侧缘齿呈锯齿状,故由此 得名锯缘青蟹。
广东称膏蟹,台湾、福建叫红鲟,浙南地区叫蝤蛑,菲律宾称 泥蟹。
锯缘青蟹个体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粗蛋白19% , 脂肪 8%, 糖质0.2%, 灰分1.9% , 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可食率达 70%左右,临床验证,蟹肉有降血压、消水肿、催乳和健胃等功 效。
5.对溶解氧的要求
当饲育水中溶解氧大于2ppm时, 锯 缘青蟹就能大量摄食; 小于1ppm时, 反 应迟钝, 不摄食, 并出现浮头现象以至死 亡。蜕壳时对溶解氧的要求更高, 否则 不能顺利蜕壳生长, 甚至死亡。
6.食性
锯缘青蟹的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 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 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 碎片。青蟹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 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人工 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 、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 、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青蟹有同类互相残杀 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捕捞未休卵体质的瘦的天然蟹,经过短时间的人工饲养,促使 雌蟹怀卵成熟,叫做膏蟹,南方有“海上人参”之称;雄蟹增肉, 叫做肉蟹。除鲜食外, 还可制成蟹肉干或罐头,是我国著名的一 种食用蟹,早在1891年在广东虎门就进行人工养殖,迄今已有 一百余年历史,享誉国内外。
锯缘青蟹的最大特点是耐干能力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 少量水份,鳃丝湿润,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可就近或远销活 蟹。它也是传统的出口水产品,经济价值较高。
(二)脱壳生长
青蟹的生长是不连续的,脱壳是其生长的标志,只 有在脱壳时才能生长,幼蟹平均约4天脱1次壳,以后脱 壳时间逐渐延长,两个月之后,要间隔1个多月才脱1次 壳,从第一期幼蟹到第10期幼蟹的生长需百余天。青蟹 一生共脱壳13次(其中,幼体变态蜕壳6次,生长蜕壳6 次,生殖蜕壳1次),最后一次(第13次)脱壳,与青蟹 的交配,生殖密切相关,称"生殖脱壳"。刚脱壳的蟹体 呈柔软状态,称"软壳蟹",横卧在水底大量吸收水分, 使身体舒张开来,一般6~7小时开始变硬,在18~19小 时内个体显著扩大,增重。 脱壳后,壳长增加30%~ 40%,体重增加70%~100%。在正常情况下,经3~4 天,新壳才完全硬化。
澳大利亚夏威夷Fra bibliotek新西兰
3.对盐度的适应
锯缘青蟹的生存盐度2.6‰~55‰,适 应范围5‰~33‰,最适盐度12.8‰~26‰ (比重1.010~1.021)。青蟹难以适应盐度 的剧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和"白芒 "两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 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 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螯足花纹明显
前呈 侧锯 缘齿 具状 个 侧 缘 齿
头胸甲呈青色
9
内容提要
1
第一节 生物学特征
2
第二节 天然蟹苗的采捕
3
第三节 养殖技术
4
第四节 病害防治
第一节 生物学特征
一:分类及形态
1.分类 ❖锯缘青蟹 ❖ 拉丁学名:Scylla serrata ❖ 英文学名:mangrove crab ❖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
三、繁殖习性
1、繁殖季节
繁殖季节较长,但因地而异,广东为每年2 ~4月和8~9月,其中2~3月为盛期;福建厦门 地区3~10月,浙江4~10月。5月下旬至6月和8 月下旬至9月是繁殖盛期;上海9~10月,台湾 几乎全年可以繁殖。
2.种群分布
广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亚热带 海域,包括中国东南沿海、日本、越南、泰 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夏威夷、澳大 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东南部与红海。
在我国长江口以南的上海、浙江、广 东、广西、海南岛沿海均有分布。
锯缘青蟹的种群分布图
红海 非 洲 东 南 部
日 本 中国东南沿海 泰越 国南 印度-西太平洋热带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