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鉴定(生理盐水法).
ABO血型鉴定

观察结果时若试管中出现溶血现象,应视为阳性 结果。 所有器材必须干燥清洁,应使用一次性试管和吸 管。 操作中一般先加血清,然后加红细胞悬液。 为防止冷凝集素的干扰,一般在室温下进行试验。 仔细记录,严格核对,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 应进一步查找原因。二、RhD血型鉴定1. 盐水介质法
原理:盐水介质法
全血离心(2000rpm,5min),收集血浆待用。 生理盐水(NS)洗涤RBC,离心2000rpm, 5min,重复 3次, 弃上清,收集压积RBC。
制备5%RBC悬液:1滴压积RBC+16滴NS(每组操作)
试管法
3. 正定型
取试管2支,分别标记抗A,抗B;
加入 2滴抗A、抗B型定型试剂+1滴待测RBC悬液,轻摇混合; 瞬时离心: 2000rpm,15sec,轻摇试管使细胞扣悬起,观察有无凝 集或溶血现象。 4. 反定型
用抗RhD试剂(单克隆抗体IgM)与相应红 细胞RhD抗原发生凝集反应,区分RhD阴 性或阳性。
操作步骤:
加1滴抗D试剂于试管中; 再加被检红细胞液( 1滴血+0.5ml NS ) , 轻摇混匀; 离心,3000rpm,15s 结果判断:凝集者为RhD阳性。
2. 微柱凝胶卡法
1人一张 启封血型卡封条,标记患者姓名; 分别在A、B、D、Ctrl卡中加入已配制好的 5%红细胞悬液,将卡放入专用离心机离心 10min,取出观察结果。
取试管2支,分别标明A、B细胞管;
2滴待检血浆+1滴A、B型标准RBC悬液,轻摇混合;瞬时离心,轻 摇试管观察结果。
玻片法(一般只做正定型,多用于血型普查)
正定型:
在玻片上分别标记抗A、抗B,在相应区域 内加定型试剂1滴,再滴加待检红细胞1滴, 轻摇玻片,观察结果。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1 目的指导工作人员进行ABO血型实验。
2 适用范围血型检验岗位工作人员3 职责负责送检标本ABO血型的检测工作。
4 【原理】ABO血型鉴定,是根据I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出现凝集反应的原理,用已知IgM类特异性标准抗A和抗B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
同时用已知标准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天然IgM类抗A或/和抗B。
【标本】1.静脉抗凝或不抗凝血1.5~2.0ml。
【器材】载玻片、滴管、小试管、台式离心机或微柱凝胶离心机、玻璃棒、蜡笔或记号笔、显微镜等。
【试剂】1.1 抗-A、抗-B试剂1.2 5%和10%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1.3 受检者血清1.4 受检者5%和10%红细胞盐水悬液1.5 10mm×60mm透明的玻璃试管或塑料试管【操作步骤】2.1 试管法2.1.1查抗原: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抗-A、抗-B,用滴管加入抗-A和抗-B分型血清各 2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匀。
2.1.2查抗体: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型、B型和O型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1.3立即1000rpm离心(离心时间为离心机校准时间)。
2.1.4轻轻摇动试管,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观察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凝集。
主题内容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0/10/23 第页共5页2.1.5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4+=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3+=红细胞凝集成几大块,血清尚清晰;2+=红细胞成中等大凝块,游离红细胞<1/2;1+=红细胞成小凝集块,游离红细胞>1/2;±=红细胞成微小凝集块,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ABO血型鉴定(生理盐水法)

ABO血型鉴定(生理盐水法)2009-01-2214:07【大中小】【我要纠错】 1. 原理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 型四种。
A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A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B抗原,抗A、抗B试剂是分别针对A抗原和B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 BO血型。
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的抗A、抗B试剂与受检者的红细胞混合时,与抗A试剂发生凝集者即为A型,与抗B分型试剂发生凝集者即为B型,与抗A、抗B试剂均发生凝集者即为AB型,与抗A、抗B试剂均不凝集者即为O型。
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和抗-B.2.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和血清。
2.2 标本要求: 2.2.1 抗凝剂:如用抗凝血,多主张用EDTA K2(㎎/dL)抗凝。
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血型检测时,最少样品量为100u l,如手指有冻疮,则主张采耳垂血。
3. 标本储存:2小时内完成实验,室温放置下不超过8小时,4℃-8℃保存不超过48小时。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试剂 6.1 试剂名称:A BO血型检测试剂6.2试剂生产厂家:南京华欣药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3试剂组成试剂1:抗A分型试剂(蓝色),效价1:128,2℃-8℃避光保存,室温放置不宜过久。
试剂2:抗B分型试剂(黄色),效价1:128,2℃-8℃避光保存,室温放置不宜过久。
临床医学检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综述

临床医学检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综述摘要:血型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ABO血型系统的鉴定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许多文献都指出ABO血型系统的测定原理即用抗原与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得出现象即可判定血型[7]。
但是,影响血型测定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实验器材是否干燥干净等等,还包括受检者是否本身患病而导致正反定型结果不一样都是我们这里讨论的。
关键词:ABO血型;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前言医学检验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主要讨论的是ABO血型的鉴定。
通过这些年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ABO血型的鉴定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这篇文章就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实验成果进行综述。
在如今的医学检验中,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方法主要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但两种鉴定方法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鉴定结果,需要综合考虑[1]。
血型是一种对人类血液分类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对血液总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系统进行分类,就目前为人们所熟知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11],血型的鉴定在输血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血型不同的血输入体内时,会发生一系列的输血反应,更严重的甚至死亡。
对于血液遗传学也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血型鉴定的原理主要是运用抗原与抗体的关系,看两者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判断血型。
在血型鉴定方法中有两种:1.正向定型:用已经知道抗体的标准血清来测定未知抗原的红细胞2.反向定型:用已经知道血型的红细胞来检查未知血清的未知的抗体。
进行血液ABO血型鉴定时,首先应确定选取哪种鉴定方法。
在鉴定方法上,目前主要有盐水鉴定法和凝胶微柱法[2]。
一、生理盐水鉴定法。
在具体的鉴定程序上,又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因为实验结果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所以在试验中需要做到细心、仔细。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概述一下实验步骤:1.采集血液样本。
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采集的实验对象,取其中一个手指头进行消毒,然后用实验针头刺破,取一定的量的血液于占有盐水的玻片上,这就是血液的采集。
医院人ABO血型正定型标准操作程序

人ABO血型正定型标准操作程序
【项目名称】抗A、抗B血型鉴定
【实验用途】专用于鉴定人ABO血型
【标本种类】新鲜全血
【仪器和材料】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
【试剂稳定性】:原装试剂在2~8℃避光保存,有效期24个月【操作步骤】
①平板法(玻片法):本品与受检者全血或10%红细胞生理氯化钠悬液按1:1使用,不必再稀释,按照有无凝集判定结果。
②试管法:本品与受检者5%红细胞生理氯化钠悬液按1:1使用,不必再稀释,摇匀,1000r/min离心1分钟或室温静置1小时,按
【注意事项】
①、对含有较多自身冷凝集素的受检者,在鉴定血型时往往被误定为AB血型,遇到此种情况,需用37℃生理氯化钠溶液洗涤受检者红细胞2-3次,以去除吸附在红细胞上的冷凝集素,然后再鉴定血型。
②、在做配型试验时,如发现有不配现象,则取受检者血清,用已知A或B血型红细胞进行反定型试验,以核实原鉴定的血型是否正确。
③、用立即试管法不能测出亚型(如Ax),需延长作用时间。
④、本品如出现浑浊或变色则不能使用,若开瓶使用时间较长后,最好用已知A、B、O血型红细胞检查结果是否与已知血型相符,以防制品污染、变质失效,而造成鉴定错误。
⑤、试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ABO血型的鉴定

反向定型 标准红细胞+被检查血清 A型红细胞 B型红细胞 C型红细胞
结果判断
+
_
+
_
+
_
A型
-
+
+
+
_
_
B型
+
+
+
_
_
_
_பைடு நூலகம்
_
+
+
_
AB型
_
O型
鉴定方法及评价
1、生理盐水凝集法; 2、微柱凝胶法; 3、血型定型试剂卡法。
1、生理盐水凝集法
• 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 可以用试管法和玻片法测定 • 玻片法不适用于反定型 • 标准血清来源有两种途径
人血清ABO血型抗体
• 高度特异性; • 高效价; • 高亲和力; • 无冷凝集素; • 无菌。
人ABO血型单克隆抗体
• 来源; • 特异性; • 亲和性; • 效价; • 稳定性; • 无菌; • 灭活补体。
2、微柱凝胶法
• 一种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 采用单克隆抗体 • 结果可直接观察,也可用血型分析仪 • 灵敏度高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 ABO血型鉴定主要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
应来完成,包括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正 向定型是用已知特异性抗体(标准血清) 检查红细胞上的未知抗原,反之反向定型 是利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 的未知抗体。
ABO血型正向、反向鉴定及结果判断
正向定型
标准血清+被检查红细胞
抗A
抗B 抗AB
3、血型定型试剂卡法
• 利用免疫检测和分子排阻层析原理 • 能同时进行正反向定型和Rh(D)血型鉴定 • 结果重复性好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血型可以说是医院中的身份证,在临床输血和遗传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的血型是输血的必要前提。
在临床工作中,对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够应对许多紧急情况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必须要保障输血的安全,否则一旦发生溶血反应,就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是有必要的。
一、ABO血型鉴定是什么ABO血型包括A、B、O、AB型血四种,而ABO血型鉴定就是鉴定你的血型是这四种中的哪一种。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红细胞上不同种类的抗原可以与抗A、抗B试剂发生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这种反应被称为凝集反应,根据凝集反应的出现情况就可以分析出是哪种ABO血型。
二、ABO血型的鉴定方法鉴定ABO血型的血凝试验有很多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玻片法以及试管法。
玻片法是在玻片上进行操作的,只需先在玻片上滴生理盐水,再滴入待检物,观察5—10s内是否出现了凝集反应即可。
简单的操作、简易的设备、简短的时间、低廉的成本是玻片法的优点,但是手动操作的特点也容易出现失误,提升了时间成本和错误率。
就准确性而言,试管法会更胜一筹,这是因为试管法的实验步骤更加细致,实验时间更长,观察次数也更多。
所以试管法也有着更高的操作要求,更长的操作时间,较为繁琐。
血凝试验是鉴定血型的手段,而正反定型法则是鉴定血型的必要方法,每个血凝试验都要以正方定型法的方式来进行试验,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正定型是指,用已知的含有抗A、抗B的抗体血清试剂与待测红细胞进行实验。
反定型则是用已知抗原种类的红细胞与待测血清进行实验。
当两组实验结果吻合时则可确定鉴定结果。
三、影响鉴定的相关因素ABO血型鉴定是一个重点检验项目,为节省实验成本,提升鉴定结果准确性,保障输血安全,血型鉴定实验中应尽量减少操作的失误,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控制质量,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
下面从红细胞、血清、操作三个方面来说一下可能会影响到鉴定结果的因素。
ABO鉴定和交叉配血

ABO定型试验和交叉配血(一)血型鉴定常见问题ABO血型鉴定是即指ABH血型抗原的检测。
红细胞含A抗原的叫A型,含B抗原的叫B型,含A和B抗原的叫AB型;不含A、B抗原,而含H抗原的称O型。
Rh血型鉴定一般指Rh系统中D抗原的检测,根据病人红细胞是否带有D抗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生理盐水凝集法(1)生理盐水凝集法:①玻片法:操作简单,适于大量标本检查,但反应时间长;被检查者如血清抗体效价低,则不易引起红细胞凝集,因此,不适于反向定型。
②试管法:由于离心作用可加速凝集反应,故反应时间短,而且,借助于离心力可以使红细胞接触紧密,促进凝集作用,适于急诊检查。
红细胞亚型抗原性弱,如抗A抗B标准血清效价低时,易造成漏检或误定。
如加用O型(抗A、B)血清和反向定型,可避免此类错误。
(2)凝胶微柱法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
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加入试剂、标本,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
此法操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抗A、抗B和抗AB标准血清标准准血清均采自健康人,并应符合下述条件:①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
②效价:我国标准抗A和抗B血清效价均在1:128以上。
③亲和力:我国标准要求抗A对A1、A2及A2B发生反应开始出现凝集的时间分别是15s、30s和45s;抗B对B型红细胞开始出现凝集的时间为15s。
凝集强度为3min时,凝块不小于1mm2。
④冷凝集素效价:在1:4以下。
⑤无菌。
⑥灭活补体。
注意事项1.所用器材必须干燥清洁、防止溶血,凝集和溶血的意义一样。
为避免交叉污染,建议使用一次性器材。
标准血清从冰箱取出后,应待其平衡至室温后再用,用毕后应尽快放回冰箱保存。
2、加试剂顺序:一般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3、虽然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最强,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干扰,一般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而37℃条件,可使反应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O血型鉴定(生理盐水法)
1. 原理
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种。
A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型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AB 型红细胞膜上含有A、B抗原,抗A、抗B试剂是分别针对A抗原和B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的抗A、抗B试剂与受检者的红细胞混合时,与抗A 试剂发生凝集者即为A型,与抗B分型试剂发生凝集者即为B型,与抗A、抗B试剂均发生凝集者即为AB型,与抗A、抗B试剂均不凝集者即为O型。
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和抗-B。
2. 标本采集
2.1 标本种类:新抽取的抗凝血或手指末梢血和血清。
2.2 标本要求:
2.2.1 抗凝剂:如用抗凝血,多主张用EDTA K2(㎎/dL)抗凝。
2.2.2 用手指末梢血作血型检测时,最少样品量为100ul,如手指有
冻疮,则主张采耳垂血。
3. 标本储存:2小时内完成实验,室温放置下不超过8小时,4℃-8℃
保存不超过48小时。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试剂
6.1 试剂名称:ABO血型检测试剂
6.2 试剂生产厂家: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6.3 试剂组成
试剂1:抗A分型试剂(蓝色),效价1:128,2℃-8℃避光保存,室温放置不宜过久。
试剂2:抗B分型试剂(黄色),效价1:128,2℃-8℃避光保存,室温放置不宜过久。
试剂3:5%A、B及O型红细胞盐水悬液,自制。
配制方法:分别采取已知A、B、O三种血型的红细胞,经盐水洗涤3次,以压积红细胞配成不同浓
度的红细胞悬液。
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2 5 10 20 1
1
1
1
2ml(40)
0.8ml(16)
0.4ml(8)
0.2ml(4)
为了防止红细胞悬液敏感性不一致,可随机采取3个或以上的健康成人血液,按A、B、O型分别混合后,按上法制备。
7. 操作步骤
7.1 玻片法
7.1.1 取清洁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肥皂水刷洗后晾干,用蜡
笔划出小格,并注明A、B字样。
将抗A试剂、抗B试剂各一滴分别滴于玻片(或瓷盘)上A、B处。
分别取等体积待检血样(5%-10%红细胞悬液或全血)于抗A试剂和抗B试剂。
7.1.2 另取洁净玻片1张(或白瓷板1块),用蜡笔划成方格,标明A
细胞、B细胞和O细胞,用滴管各加受检者血清1滴,再分别用滴管滴加A、B和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
7.1.3 用不同的竹签将分型试剂与待检血样调匀,同时不停的摇动玻
片(或瓷盘)并观察血型凝集(或溶血)反应。
如以玻片做试验时,也可用低倍镜观察结果。
7.2 试管法
7.2.1 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2支,分别标上A、B字样,
用滴管分别向A管滴加抗A分型试剂1滴。
向B管滴加抗B分型试剂1滴。
向A、B管各滴加待检血样的5%红细胞悬液各1滴,混合。
7.2.2 另取洁净小试管(内径10mm×60mm)3支,分别标明A、B和
O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O型5%红细胞悬液1滴,混合。
7.2.3 摇匀后以1000转/分的速度离心1分钟判定结果。
将试管轻轻
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
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8. 结果判断
8.1 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此有助于A、
B亚型、类B或cisAB的发现。
8.2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
4+=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
3+=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血清尚清晰。
2+=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见到游离红细胞。
1+=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
±=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MF=混合凝集外观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
-表示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
8.3 按下表报告受检者红细胞ABO血型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
分型血清+受检者红细胞受检者受检者血清+试剂红细胞
抗-A +
—
—
+抗-B
—
+
—
+
抗-A+
B
+
+
—
+
血型
A
B
O
AB
A细胞
—
+
+
—
B细胞
+
—
+
—
O细胞
—
—
—
—
9. 临床意义:输血、器官移植与亲子鉴定
10. 操作性能: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11 超出范围结果处理
11.1 红细胞自凝:冷凝集系增高是最为常见原因。
应用37℃-40℃的
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可去除红细胞表面附着的导致红细胞凝集的冷集素。
11.2 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原因
11.2.1 分型血清效价太低、亲和力不强。
如抗—A血清效价不高,可
将A亚型误定为O型,AB型误定为B型。
11.2.2 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则不适当,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
11.2.3 受检者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如亚型)或抗原性减弱(见于
白血病或恶性肿瘤)以及B类或cisAB等。
11.2.4 受检者血清中蛋白紊乱(高球蛋白血症),或实验时温度过高,常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11.2.5 受检者血清中缺乏应有的抗—A和抗—B抗体,如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11.2.6 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
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11.2.7 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或全凝集往往是正反定型
不符的原因。
11.2.8 血清中有意外抗体,如自身抗—I,常引起干扰。
11.2.9 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降。
11.3 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解决方法:
11.3.1 另从受检者采取1份新鲜血液标本,这样可以纠正因污染或搞
错样本造成的不符合。
11.3.2 将红细胞洗涤数次,配成2%盐水细胞悬液,用抗—A、抗—B、抗—AI,抗—A+B及抗—H做试验可以得到其它有用的信息。
11.3.3 对受检红细胞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如结果呈阳性,表示红细
胞已被抗体致敏。
11.3.4 用A1、A2、B、O红细胞从自身红细胞检查受检血清。
如果
怀疑是抗—I,用O型(或ABO相合的)脐血红细胞检查。
11.3.5 如果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细胞及血清试验至少在室温和
4℃放置30min,用显微镜检查核实。
11.3.6 如疑为A抗原或B抗原减弱,则可将受检红细胞与抗A或抗
—B血清作吸收及放散试验以及受检者唾液作A、B、H血型物质测定。
后者只对80%HAB分泌型的人有用。
11.3.7 如试验结果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加等渗盐水1滴,混合。
往
往可使缗钱现象消失。
应注意不应先加盐水1滴于受检者血清中而后和红细胞作试验,以免使血清中抗体被稀释。
11.3.8 如受检者为A型血而疑为有类B抗原时,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11.3.8.1 观察细胞与抗—A及抗B的凝集强度,与抗A的反应要比抗
—B的反应强。
这种区别用玻片法作试验更为明显。
11.3.8.2 用受检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作试验,血清中的抗—B不凝集
自身红细胞上的类B抗原。
11.3.8.3 检查唾液中是否有A、B物质,如果是分泌型,可检出A物
质而无B物质。
11.3.8.4 核对患者的诊断,类B抗原的形成与结肠癌、直肠癌、革兰
阴件杆菌感染有关。
12. 方法局限性
12.1 分型血清质量性能符合要求,用毕后,应放置冰箱保存,以免细菌污染。
12.2 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12.3 操作方法应按规定,一般应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
以便容易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12.4 按理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为最
强,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干扰,一般仍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37℃可使反应减弱。
12.5 离心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以防假阳性
或假阴性结果。
12.6 观察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固以及缗钱状排列的区别。
12.7 判断结果后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笔误。
12.8 试剂一旦发现浑浊不得使用。
12.9 制红细胞悬液时防止自凝现象。
13.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 1997,89-92。